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八仙演义 > 第002章 唐僧身世之谜 1
    在讲诉唐僧的身世之谜前,首先要开场对唐僧的真实身份做一个简述。公元600年,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原名陈袆,玄奘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0岁的陈袆被僧人哥哥带入白马寺(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院)。公元612年,在一次全国性考试来选择27名剃度的僧人中,陈袆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年27名僧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法号——玄奘。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袆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话从陈袆嘴里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相貌,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玄奘获得三藏法师的称号那一年,年仅2岁。公元626年冬,玄奘向当时政府申请出国留学,唐太宗并没有理会一次次的请求。公元627年秋,27岁的玄奘混入逃难的灾民中偷渡出关,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数的道路。穿过茫茫沙漠,越过巍巍雪山,西域的国王与他称兄道弟,佛教的高僧与他惺惺相惜,印度的帝王对他顶礼膜拜。长达两年的徒步旅行,12000公里的行程,穿越108个国家,在1300年前,玄奘用脚步丈量了丝绸之路。19年后,他载誉归来,重回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此后的生命中,他日夜无休,翻译佛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玄奘不仅仅是一位佛教徒,还是伟大的翻译家、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地理学家。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身世集中在《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中,其中的疑点很多,迷雾重重,根据《煮酒探西游》——吴闲云全面解读西游记(连载)一书的分析,大致归纳了以下几点:

    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唐僧的母亲叫殷温娇。在这一回故事中,陈光蕊考上了状元,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温娇抛绣球招亲,那绣球“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二人由此成就了一段姻缘。陈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温娇结了婚。

    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一路上竟无人伴随,仅带着老婆和自己的一个家僮,到了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杀了陈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顺从。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

    这个时候,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刘洪,一个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难道他不怕小姐害他么?!而小姐却并没有揭穿杀夫凶手,那她还在等什么?

    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顺水放走,由老和尚收养了,这个时候,她完全可以报案,却为何仍不作声?

    更离奇的是,刘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也没被人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枕,简直叫人无法想像!

    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

    陈光蕊复活后,一家团圆,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

    综合以上观点,得出以下结论:

    1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

    2唐僧是那个水贼刘洪的儿子。

    3唐僧报仇,是由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的。

    另外根据视频节目《小宝说书》中得到的提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进京赶考的时间为大唐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原文如下: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以资化理。”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就传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而后陈光蕊进京赶考高中状元)

    唐太宗地府还魂后举办水陆大会的日子为: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原文如下:

    诗曰: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没,秉教宣扬前后三。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怎见那銮驾?真个是:

    唐僧西天取经的日子为: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原文如下:诗曰: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穴,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综合以上几点得出的几点,也就是说唐僧与他的父亲陈光蕊是生活在同一个时间(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同一地点(长安)的,唐僧聚集僧众举办水路大会同他发愿去西天取经是发生在同一天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是唐僧一初生的日子就已经和他的父母有时间、空间上的交集,一初生就能举办水陆大会,一初生就发愿去西天取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