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明代版大战牛头山之二:咆哮的散弹
    最后他看了看几位,“黄将军,你若是不嫌弃的话,便就任我安国军骑军都

    督一职,今后安国军的骑军都由你来指挥”

    黄得功心里一动,“末将敢不从命?不知大都督麾下还有多少骑兵”

    李安国说道:“本来有万骑,可惜这战马不服水土,这两年有近两千匹或死或病,在汉阳附近又损失了三千人,如今只剩下五千骑了”

    黄得功笑道:“不少了,你这五千骑,加上我的,就有万骑了,在这江南一带与鞑子相比颇有不如,不过也算独一份了”

    李安国点点头,“那就有劳黄将军了”

    又对翁之瑜说道:“翁大人的这五千人就驻扎在铜山吧,那里我只派了一千五百人防御,翁大人去后铜山便高枕无虞了,至于大人的职位,等战后再说吧,你看……”

    翁之瑜也施礼应命。

    李安国接着对翁之琪说道:“翁将军,我这里正好有一支水师部队即将去镇江附近,准备一举歼灭鞑子的水师,翁大人若是愿意的话,不妨跟着去瞧一瞧,不瞒诸位,我安国军里有两大精锐营头,第一便是步军,这第二便是水师了,至于职位,就先任水师副都督兼总管吧”

    翁之琪正想应命,突然有想到了什么,“大都督,职部有两个问题,一是我这水师船只……”

    李安国说道:“我略略看了一下,与安国军水师相差甚远,先到彭泽县待命吧,暂时作为运输船只”

    翁之琪点点头,“还有一事,刚才大都督也说了,鞑奴的骑兵天下无双,大都督想要水师东去,无非是想廓清江面,不过职部倒是有一个想法”

    “请讲”

    “这江南一带水网纵横,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不多,鞑子骑兵想要往来作战,肯定会用到水师船只……”

    听到这里,李安国突然想到了一事,“不知那黄蜚的水师……”

    翁之琪说道:“也败了,有逃到池州的船只向我分说了此事,不过听说黄总兵也保留了几百艘大船闯过鞑子水师的封锁,沿江东下去了”

    李安国点点头,按照历史的记载,最后黄蜚是在太湖一带与鞑子周旋,看来他的水师还有相当的实力。

    “大都督,既然安国军的水师强大无比,何不就在这江面上与鞑子决一死战?鞑子若是对安庆府久攻不下,必定会从长江上运来援兵,届时……”

    李安国一拍自己的脑袋,“若不是翁将军提醒,我几乎犯下大错”

    翁之琪又说道:“如果我军在牛头山附近大败鞑子,那什么多铎必定会将目光转向这边,很有可能暂缓进攻太湖附近,池州、太平一带的沿江地带水网纵横,鞑子最快的运兵途径便是这江上了,届时……”

    李安国大喜道:“确是如此,如此就不东去了,我等就在这牛头山附近与鞑子大战一场!”

    三日后,尼堪留下刘良臣带着万余降兵镇守池州,自己带着剩余的大军抵近了牛头山,他已经知晓对面与自己作对的就是在汉阳大败阿济格大军、新冒出来的什么安国军,决定带着所有的骑兵、刘良佐的两万大军、田雄的万人、马得功的万人,一共五万多步骑,决定在牛头山一举解决安国军。

    至于池州周边的州县,他决定在解决安国军后再分兵攻占,池州府辖下的州县,铜陵县的守军已经投降,东流、建德两县还在牛头山以西,剩下的青阳县、石埭县都在大山里,彼等目前尚没有精力去攻占这些县城。

    尼堪现在手下有四万汉军,自然无须劳动满洲大兵了,于是他以立功心切的田雄为前锋,马得功继之,刘良佐押后,满洲骑兵又在最后,听闻安国军在牛头山一线驻守后,不忧反喜,便让田雄等人加快了步伐,生怕安国军跑了。

    抵达牛头山镇附近后,尼堪便让田雄部主攻镇子,马得功部主攻山上,刘良佐的一部万人主攻铜山镇,剩余的一万人则在山下待机而动。

    而一万多满洲骑兵则在牛头山附近空旷的平原地带上就地歇息。

    青阳县,已经在县城驻扎多日的贺云龙部此时却接到了李安国的下一步命令。

    “攻占池州?”

    甫一接到这个命令,贺云龙也是一头雾水,他将目光投向送信的吴候部山地营的士兵。

    只见那士兵说道:“都督,按照此前进抵到牛头山附近的鞑子军力来看,鞑子的主力已经完全抵近牛头山,池州城估计只有少数降兵镇守,应该没有多久就会有具体消息传来”

    果然,山地营的的士兵刚过来没多久,从山上又摸过来一人,那人一身樵夫打扮,与贺云龙对过暗号之后便说道:“按察司派驻池州探员张二拜见都督”

    贺云龙点点头,“如今池州城里有多少兵马,配置如何,是何人统领?”

    那人说道:“回禀都督,池州城尚有一万多守军,不过鞑子的嫡系只有三千汉军旗,其余的多是以前黄得功的步军,领头的是一个叫刘良臣的梅勒额真,哦,也就是相当于大明的副将”

    “那降将里面都有哪些人?可否利用?”

    “禀都督,降将有三人,都是总兵头衔,分别叫卢光祖、徐恩盛、徐育贤,以前都是左良玉的部下,左良玉败绩后,这三人便投靠了黄得功,仍为总兵头衔,此三人中又以卢光祖为主,此人是辽东人,勇猛善战,徐恩盛、徐育贤二人在黄得功的营里时常以卢光祖马首是瞻,在此次田雄等人反水时,马得功便与卢光祖交往甚密”

    “这三人各有多少兵马?”

    “各领三千人左右”

    “好,你辛苦了,暂时不要回去,就留在我的营里,以便随时讨教”

    贺云龙有些愁眉不展,池州有一万多人,他手下只有九千人,按照刚才那按察司的消息,三名降将是主动投靠鞑子的,想从他们身上做文章希望不大,刘良臣就更不用说了。

    硬攻城墙肯定不行,一万多人的守军,他手下也没有大炮,只有三百斤的佛朗机炮,野战还行,攻城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再者,如果自己久攻城池不下的话,牛头山附近的鞑子肯定会知晓,届时鞑子的骑兵小半个时辰就可以抵达,用骑兵一冲,自己这九千人肯定抵挡不住。

    怎么办?

    他一时陷入了沉思。

    就在贺云龙沉思时,牛头山附近的攻防战已经打响了。

    镇子这边,李安国让人将所有的火炮先盖起来,等田雄的第一拨三千人前来攻击时,突然撤掉包裹佛朗机炮的树枝等物,三十门火炮几乎同时轰响,咆哮的散弹几乎将田雄冲在前面的军卒一扫而光。

    李安国在此处布置的一百门火炮也有讲究,每一丈布置一门,由于散弹轰击形成的扇面宽达十丈,就无须同时打响一百门火炮了,一次三十门,就可以轰击三次,等到第四次时,第一次轰响的那三十门也基本上清理、装填、复位完毕。

    田雄为了立功,一次性上了三千人,这三千人是他最精锐的营头,打的就是一个猛冲猛打之后便夺占寨墙、冲进镇子,以在新主子面前露脸。

    一个照面之下,田雄这个精锐的营头几乎损失了一半的人马,让在后面坐镇指挥的田雄气的牙痒痒的,不过他很快调整了策略,他手里头也有十几门小炮,他计划用自己的小炮掩护,让其它营头每次以一千人为一个轮次轮番进攻,最后再上那精锐的一千五百人。

    不过他这些小炮的射程实在有限,火炮刚刚架好便迎来了对面铺天盖地的实弹攻击,最后田雄无奈之下便放弃了炮击的想法,他将自己旗下最弱的那个三千人的营头分成六拨,每拨五百人,在他的家丁威逼之下一拨接一拨地向前冲。

    “你等火炮总要歇炮吧”

    他的计划便是牺牲这三千人,反正这些人都是以前黄得功在接收了卢光祖等人的兵马后整编调拨到他的名下的,牺牲了也不可惜。

    他的麾下,核心便是刚才那三千人,如今损失了一半,还有三千人是他在霍山、霍邱一带招募的,算是半个主力,至于另外三千人,全部是卢光祖等三人收编的流贼部队。

    他的算盘几乎应验了。

    在牺牲了这三千人后,安国军确实要歇炮了,田雄一见大喜过望,不过他此时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没有让他那最精锐的一千五百人上去,而是将他在大别山区招募的三千人分成六个波次依次猛攻。

    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盯着前面的战事,心里不禁有些得意,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寨墙后面上来的普通步军,一个个端着长枪、刀盾在寨墙后面严阵以待。

    “哼,只要不是火炮就行”

    他这次打的算盘是,就算拼掉一半人马也值得,与敌军短兵相接后让彼等无暇发放火炮,拼掉一半人马后,再让自己的精锐营头上,一举攻下寨墙。

    至于人手,他倒是看得很开,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对于新主子心里的想法也门清,那就是你手头如果有太多的人马反而会招来忌惮,刘良佐便是明例,他自己琢磨着今后这大清的汉军总兵手下估计也就是三千人马,既能自保,又不会招来非议。

    此战过后,能有三四千人马活下来就不错了,经过这场历练之后还都是精兵,何乐而不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