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八十七章 闻风而降
    占领肇庆后,李安国让吴候带三千人去攻占罗定州,目的嘛,自然是为了一

    山之隔的广西岑溪县丁魁楚的宝藏。

    听说两广总督府被攻占、总督降了安国军,肇庆府、罗定州、高州府、雷州府闻风而降,如此一来,到十二月底的时候,广东所属除了广西南边的廉州府(今属广西辖地,钦州市)以及孤悬于海上的大岛——琼州府,以及形势不明的潮州府,其它地方都在安国军的管辖之下。

    这样一来,广西下辖的、平乐以东贺县(今贺州市)、怀集县的明军就被周围的安国军围在中间,最后彼等也弃械投降了。

    由于吴候部的调动,李安国又下令驻扎靖州的陈友龙部进驻到平乐,靖州则

    由驻扎辰州府的李思文部三千人接管。

    “大都督,您新近任命吴将军为广西提督,如今又让他经略广东,这不太好吧”

    正在接受命令的彭家声说道。

    李安国听了觉得也有些道理,便问他:“你的意思呢?”

    彭家声说道:“贺县、怀集投降后,郭天才的三千长枪兵布置在内地就没必要了,不如……”

    李安国笑道:“你自己就没想到独当一面?”

    彭家声说道:“如今我安国军占领的地盘不多,今后我的机会多得是,何况我走了,谁来保护大都督啊,再怎么说末将也是首届武举人啊”

    李安国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嗯,好样的,就这么办吧,吴候在夺取了岑溪的钱财后即刻回平乐主持广西大局,陈友龙也划到他的麾下,让郭天才过来吧,让他驻扎高州府,今后他的防区便是高州、罗定、雷州、廉州、琼州,在当地招兵九千,加上他原来的兵马,有一万两千人人,足够经略几地了”

    “那郭天才部谁来担任监军?”

    “调卢高过来,他在上面已经锻炼了一段时间,也该在下面历练一番了”

    郭天才带着三千长枪兵很快抵达了肇庆,听说自己被任命一营都督,还是一万两千人的大营,他百感交集,当即单膝跪下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李安国将他扶起来,“老谢,你以前是熊庭弼大人的亲卫,后来又是明军的副将,到我这里一直是三千人营头的总管,委屈你了,如今让你经略肇庆西边各州府,琼州、廉州先别管了,占领广西全省后,我准备将廉州划到广西”

    “我等在两广的水军实力还不行,琼州府也等一段时间再说吧,你去高州后,先招兵买马,等卢高到了,你便与他一起在罗定、高州、雷州清丈田亩,厘定两册,高、雷两州是广东重要的蔗糖产地,雷州的港口条件位居两广之冠,听说大量的蔗糖、粮食在那里进出,有不少农田都在种植甘蔗,这种情形与湖南、江西大不相同,你等到了之后,先别急着分田”

    “先下去细细探查一番,摸清情况之后再与卢高商议如何分田,雷州的大港先占下来,并派兵护卫”

    十天后,卢高过来了,李安国又将前不久对郭天才说的话对他说了一遍,卢高点头应命,他问道:“大都督,看来您还是想保留这些蔗田?”

    “嗯”,李安国点点头,“这几日我大概看了一下广东之地的两册,我原本以为广东远不如湖南,没想到其田亩竟有三千万之巨,不过听说广东一直缺粮,原因就在这里,田亩大多被棉田、蔗田、茶田占了”

    “还有,广东的水稻亩产还远远强过湖南,一亩竟能出产三四石,后来我一问,原来是种两季而已”

    “以前大明管辖时,广州贸易繁盛,种粮食的受益远不如种植棉花、甘蔗、茶叶,故此大量的农田改成了这些田地”

    “我安国军占领广东、广西之后,对外通商便是除了厘清两册之外的另外一件大事,你下去之后,好好摸一摸,制订出适合广东之地的分田办法来,为今后广州府的两册清理总结一些经验出来,听说广州府的形势更为复杂,除了这些个作物,还有大量的土客纷争,想要做好厘清之事也不能操切”

    与卢高一起过来的还有奚鼎铉、按察司的副都督葛嫩娘、船场的杨俊生。

    李安国看着葛嫩娘笑道:“嫩娘,这一段时间家里还好吧”

    葛嫩娘禀道:“回大都督,家里一切安好,二夫人也很好”

    她说的二夫人自然是万宁了,李安国从芜湖出发之前,她也身怀六甲,再过半年就要生产了。

    “好,你这次带了多少人来广东?”

    “一百人,除了我之外,还有李丰”

    “嗯,很好,你就以这一百人为班底,将网络撒到两广之地,最好将南洋之地也纳入范畴”

    “南洋?这是为何?”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如今南洋之地,吕宋、勃泥、爪哇、满喇甲、安南等地都有大量的中华人士,彼等也经常往来广州,你不妨从中拣拔一些合适的人,一开始没甚大事,主要是收集当地的人口、出产等情况”

    “对了,最好是能懂西夷语言的人”

    “那我的按察司总部设在哪里?”

    “先暂时放在肇庆吧,等广州收复了便迁往该地”

    “是!”

    葛嫩娘应命后并没有离开的意思,李安国见她欲言又止,便笑道:“你还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在我面前没什么可隐瞒的”

    葛嫩娘脸上有些羞红,“没事,咳咳,大都督,听说您原本让吴候吴将军镇守广东西部,最后怎地又变成谢将军了……”

    “哦?”,李安国一愣,“这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没有,属下只是觉得吴将军谈吐风雅,以前与按察司的配合无间,所以……”

    李安国看着她,心里隐隐有些明白了,吴候在他旗下诸将中文武双全,还是大西举人出身,更兼生的一表人才,目前还是单身,不知是安国军旗下多少适龄女子梦中的如意郎君。

    “嫩娘,你实话告诉我,你是否对吴候这小子有那个意思?”

    “没有没有,想我出身不好,这辈子就这样过一生便心满意足了”

    “胡说,什么出身不好,你以前流落到青楼那是世道不公,非你所愿,好了,不说这些了,若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才十八岁吧,这样,两年之后,等两广的形势稳定下来,我出面撮合你二人,如何?”

    葛嫩娘心里隐隐有些激动,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有盼,她竟一下子跪在李安国面前,“大都督,多谢了”

    看着葛嫩娘远去的背影,李安国心里也是一声叹息。

    送走葛嫩娘后,李安国又接见了奚鼎铉、杨俊生。

    “大都督,船样子出来了”,奚鼎铉将一大张图纸递给他。

    “嗯,图纸容我再细看吧,你先给我大概说一下”

    “好的,按照大都督临行前的交待,我和老宋与杨总管一起商议过好几次,并做了好几个船只模型,最后便是我带来的这个”

    “此船长十二丈,宽三丈,水面以上高一丈,三层甲板,吃水深度一丈,结合西夷的船只情形,在船体下面布置了下摆,船只在不装载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吃水就有三尺深,满载则是一丈,船首是尖形,便于破开巨浪,船尾是方形”

    “船首设主舵一处,船尾设尾舵两处,每处需用两人操控,结合了西夷的船只,主舵采取了舵盘的装置,没有风时,可利用尾舵缓慢前行”

    “仍设置有水密舱,不过与以往的大福船、大广船相比,水密舱变小、变低了,以方便船只行驶在大洋中水线以上部位不会太高,更易稳住船身,这样的话,船只被击中后仍会沉没,不过我等测算过,至少有一个时辰以上的逃生时间”

    “设有炮窗五十三处,底层甲板两侧各设十处,准备放置工部炮仗局新出的两千斤的红夷炮,可发射二十五斤重的炮弹,用药三十斤,射程可达五里”

    “二层甲板两侧各设十五处,放置炮仗局新出的一千五百斤的红夷炮,可发射二十斤重的炮弹,用药二十五斤,射程可达四里”

    “船头设有两处,船尾设有一处,都是一千五百斤的大炮”

    “大炮平时固定在甲板上,炮身连着导轨,可方便进退,两侧的火炮错开以方便装填、进退”

    “船只首尾按照大都督的意见,尽量放平,都设有船舱”

    “桅杆五处,还是一体的纵帆,没有采取西夷的横帆,不过桅杆的高度却降低了许多”

    李安国看着这个“中西结合”的四不像,心里也没底,“能装多少人?”

    “五十多门火炮,炮手就要一百多人,加上其他人员,本船可装载作战人员三百,不讲究舒适的话,还可硬塞进去一百人”

    对于这些,李安国也不太懂,也就是将他脑海里装着的一些后世的东西灌输给奚鼎铉等人,让他们再将理念变成现实。

    “柱国,你今后的重心就放在两广吧,湖南、江西的事情就让宋应星多操心”

    “好的,对了,此船用料超过一千两百根,可装粮七千多石,按照大都督的设想,船帮要厚实,能经得起西夷的几千重的大炮的轰击,非得用广东当地出产的铁力木不可,听说此木稀少,一根龙骨就得上千两银子,加上其它木料,一艘大海船制作下来怕不下二十万两!”

    李安国听了心里也是一哆嗦,看着是一艘大船,实际上也就是五百吨左右的船只。

    看来想要成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耗费着实不小,不过他面上却依旧很淡然,“二十万就二十万,丁魁楚藏在岑溪的银两至少有五十万,全部拨给你等,你等先在肇庆成立船场建造”

    “肇庆西面有一段两山夹峙之处,平日里水深都在十丈以上,就在那里建造吧,杨俊生负全责,对了,你这次从湖南带了多少船工过来?”

    杨俊生回道:“一百人,大都督,一艘船一百人也够了,等广东稳定下来,咱将船场建到珠江口去,广东历来是大船建造之地,届时再招募一些也就是了”

    奚鼎铉说道:“不知潮州那里情势如何,如今我等的船只尚不能与之抗衡,这艘大船制作繁复,就算建成了,还要试航,正式启用恐怕要到明年这时了”

    李安国点点头,“不着急,慢工出细活,你等就以这艘战船练手,总结经验,至于郑芝龙吧,我另有办法”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