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勇冠三军——霍去病 > 第十七章天边曙光
    再等勉强站起身来时,他的最后一名战友也惨遭毒手。

    呜呼!哀哉!十里方圆尽友尸,幸如苟活又奈何?罢了!马革裹尸终需有,不如早行报君王。

    想罢,便要挥剑自刎。

    “吉天,别让他自杀。”伊稚斜急忙向吉天喊道。

    如果是在单于呼后再动手,苏建的命早已是苍天难救。幸好,酆都Fēng大帝还不想收苏建的命。

    就在他剑快抹血肉时,只觉手腕一阵剧痛,力断而刀落,这是被吉天甩出的石块击打的。最后,苏建如羊羔一样,轻松的被制服。

    在匈奴大军“呜呜”怪叫着反程时。苏建版的“飞将军”一幕再次上演。

    他在被匈奴士兵抬着的毡布上休息了好一会儿,全身觉得不太酸后,他就开始眯着眼寻找着最合适的马匹,选定,然后猛得一睁眼,一个纵跃将一名匈奴士兵击下马去,接着,拍马暴走而去。

    伊稚斜本想要派人去追,但赵信制止了他,因此苏建最终逃生。

    白云悠悠,闲行千里。在百里之外的霍去病带着他的八百骑,隐行于大草原中。此时已是近夜的酉时末(近现代19点),太阳渐渐向西边挂去。

    霍去病见队伍也极速长途奔波了许久,军和马也劳累了,疲惫之师,不足以用,他便让人马先行休息了片刻。

    这时,一些军士和马匹便想吃起自己的晚饭来了。霍去病连忙制止,说现在天色尚早,人马吃得饱饱的,后要是运气好遇见一支奔驰的匈奴军,给刚吃完饭感到美滋滋的汉军一个包抄,自己就变成了馅儿任人啃食了。所以只准士兵喂点粟米给马吃,因为这能使马腹饱的快,并且能缩短消化的时间。

    本想休息两刻钟即半小时的,但一坐在这儿,就有不断“啪啪”打蚊子的声音。

    “啪”的一声,韩说被项东打了一巴掌。正在看云朵的韩说,莫名其妙被扇了一耳光,这滋味怎么说呢?

    “你祖坟冒白烟的,你干什么呢?”

    “有蚊子嘛。”项东无辜的辩解道。

    苍苍广原已薄夕,大草原的戌时19点~21点风光,特别异样,夕阳落,草儿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尽苍茫。

    霍去病的队伍已经离本部近200里了,在这战场的缓冲带上,如此肥好的牧场竟然没有一座聚落?

    于是,他们继续跨过一座座绿丘,一条条溪河,不知饮了多少个湖泊的湖水,终究没有发现一个可以下手的聚落。

    长长的弯月已挂上了夜空,草原上的星空,格外灿烂,星星们相互争着闪烁,在那浩瀚的银河中,不时闪过一道又一道的流光。

    银光洒满了整个草原,似乎是特意为霍去病骑兵照明用的。嫖姚校尉打算再找半个时辰,找不到就打算整装休息了。

    前面听到了细微的淙淙水流声,应该又是什么河流吧。马队渐渐向前驶去,波光粼粼的河畔旁,有一位头系白绒狐毛头饰的女子,在泠泠夜风的抚过下,侧影显得雪白迷人,远远看去,倒像西域传说中的神女。此时,她正静静的在河旁洗刷着她的马匹。

    霍去病的八百骑意外的看见这样的美丽之物,个个顿时气血上涌,精神抖擞了起来,一个个路过时都想多看两眼。

    月光照耀着她,就像披在她身上的轻纱,如此绝绝女子,不经意的就让人联想到月亮上的……莫非,真是玉兔精变的?

    “保持警惕,不要松懈。”霍去病看见军中一群色狼模样,正经的提醒道。说完,他也不由己的侧头去看了一眼。

    这一眼,却刚好使得他们四目相对,虽是无言,那一刻,只能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神思相交已千年。默默相视不相拔,眸光流转心亦往。

    眼神短暂的交流之后,那女子忽然发现他们是汉军红胄,当时就

    眸光一震,转身就想骑马逃走,想去给她最近的族人传播消息。

    但霍去病反应更快,飞骑过去,惊了她的马,让她无坐骑可乘。之后,霍去病翻身下马,一把就将她擒住,令部下扯布找绳的将她绑了起来。

    然后,霍去病找来了一个会匈奴语的翻译官,让他严肃的盘问当前“俘虏”,可是得来的只是别人的桀骜斜头。

    霍校尉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他叫人直接粗鲁的将此人嘴巴塞上,扔到军队的后面看押起来,一副辣手不怜花的样子。

    之后,汉军便在原地休息了三个半时辰。从亥初时(21点多)到寅初时(凌晨3点多),共7个小时。吃了点早饭饼,喝了点清河水。把昨夜在路上抓绑的那个女子松手放了马杀掉,不留,以免节外生枝,这样然后,队伍就整装出发了。

    大军从寅时找到卯初时(凌晨5点多),遥远的东方之空已经出现一线光亮了。汉军继续寻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离汉营270里处,都快接近沙漠戈壁了,聚落出现了。

    居高临下的望去,密密麻麻的胡人帐篷,一看就是个大部落。

    霍去病找来一位老兵询问。那老兵分析说,这如果是个正常聚落的话,包括上老人、女人和孩子,大概有4、5千人的样子。这是个大聚落,可能是哪一个王族亲属的游牧盘根之地。

    霍去病望眼而视,把啃烂的草根吐了出来,和韩说、一些参将商量了一会儿,然后快速的将战术心术布置下去。

    具体布置如下:

    全部部队一次冲击后,左右百人将都率部围而不攻,并故意留一缺口,让敌人逃跑,趁机射杀,若敌人冲锋力量太强,则打开缺口,以柔克刚。

    剩余兵马随霍去病继续冲杀,冲进去,先把马匹全部惊走,把营帐砍烂,首杀之人就是聚落首领,杀此人,赏百金。

    异者反抗一概射杀,降者俯地弃刃者不杀。懂匈奴语者大喊:汉将卫青十万骑前来拜访,投降趴地者不杀。

    总之就是,速战速决,如果此战大胜后,全卒可营妓三天!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嗜血的刀也该开锋了!

    大家集体小便之后,伴随穹苍的逐渐苏醒,热血沸腾开始了!

    一响冲声,霍去病的骑队成苍鹰型开始冲击。(苍鹰型就是中间主力,两方侧翼同行迂回出击,阵形像苍鹰前身,故称苍鹰。)

    大地的震动把帐内的人们逐渐唤醒,他们惺忪的睁开了双眼,大脑神经中枢还没完全开机,只是茫茫然的坐起身来,不知外面所以然。一位丈夫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身旁正在微笑酣睡的妻儿,伸出手去为她们拉上被蹬开的被子。

    突然,只听得帐外马嘶奔叫,迷糊的神经一下子就被刺激的清醒无比,爬出帐外,急忙探出头去,结果便是脑海一沉,倒了下去。

    这样的情形幕幕相接,还不时传来凄声痛叫。

    为什么要杀平民呢?

    其实在古匈奴,牧民上马便可武,任何一个人下一秒都可能是你新的敌人。

    在战争中,大部分军事行动是为了政治利益,那些看似一切一切无仁举动都是为了暴击的初衷,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霍去病和项东组合在一起,已经朝中心军营杀去了。管理这聚落的是一个叫产的老人,他是当今单于的大行父(也就是他家族爷爷辈的亲属)。

    老头儿产的近卫军和临时军反应迅速,快速穿起胡服,用口哨唤回了一些色惊奔走的马儿,大约20几匹。

    对面有百余人,霍去病这边只有40几人,而匈奴人天生好斗,一般来说,无论是马上还是马下,他们都要比汉人能打。

    汉朝这边的士兵踟蹰着不敢向前,霍去病见他们这幅怂样,叹了口气,看来只有以身作则,战将当先,从来引起他们的从众效应和作战斗志。

    霍去病拍了项东一下,两人很是默契的双边冲了出去。

    霍去病引马冲向一个匈奴士兵,那士兵本想提刀挡住霍去病的枪攻。谁知,霍去病一记凌冽直刺,一枪封喉(至目前普遍观点认为,汉代无马镫,军士上下均备的是马刀。而霍去病使用长枪只是小说演义的需要,与实际情况不符)。

    刚完,霍去病又迎面相遇两个匈奴骑兵,他们呈左右夹击之势,侧卧挥刀而来。霍去病目光一紧。连忙左右平舞着长枪,佯装两面防御状态。其实这只是虚张声势,突然,霍去病手势一变,两手换握枪尾,左甩用力一击,击落了左边的弯刀,后眼疾手快,枪尾变前攻,右扫而去,击打到了右兵的上颚,右兵直接仰面而倒。左边人还在旁愣着,结果,突然被一记侧踹踢下马上。

    项东也不甘示弱,快速变换着马匹步伐,用以更方便的闪躲和进攻,眨眼间,也干趴了几名匈奴兵。

    霍去病的士兵看见主将这么猛,也纷纷提起力驾着马大叫着冲了上去。匈奴人见对面的霍去病如此强悍,也五六个人一起围攻了上去。

    霍去病一个俯身枪背旋转,转得那真是完美无缝,虎虎生威,使得那几人都不敢向前去,霍去病也放下了这种花架子,迅疾跳下马去,枪如圆规一样左右扫击着马腿。对面的马纷纷后退,霍去病赶紧又是一个转腰后斜扫,击落了两名匈奴士兵,剩下的敌兵紧紧冲上来帮忙。

    霍去病起步快跑,一跃回到马上,用力一扯僵绳,“绝尘”坐骑马名起地而瞪,直接将最近的两名匈奴兵踹飞。

    马落,人劈,霍去病又劈倒一个,后面匈奴兵的刀锋已经离霍去病不足半尺了,霍去病汗毛一振,手肩一转,枪锋直去,霎时间,那个兵带着血线就被捅下去了。

    [话外之注:酆都大帝即丰都大帝,传说中的阴间至尊。丰都即当今重庆丰都县,但古鬼城已经被现今企业拆掉了包括全国唯一的酆都大帝庙,用于商业用途,所以说传说中的鬼门关丰都遗址,已消失不见。]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