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游侠列传之谋秦 > 五、奇珍稀世方招祸,乐土深山可隐身 下
    几日后,张良和张季、仙儿来到函谷关附近的鸡鸣村。鸡鸣者,昔孟尝君出函谷学鸡鸣之处也。此村坐落在函谷南侧半坡,隐在丛林之中,鸟语花香,下临大湖,确是个好去处。

    村中大户姓杨名显农,本是张良家总管。张良遣散家人之时,让杨显农持五百金来函谷关左近立足,张季持五百金到中牟立足。杨显农跟随张良父亲张平公多年,张季是张良的结拜兄弟,二人都是张良腹心之人。两地一为咽喉险关,一为中原腹地,豪杰众多,此二处是张良布局的棋眼。杨显农来此之时从韩城带来数条韩卢,这是当时名动天下的猎犬,就在此处设立狗场,专事驯养。此处山多地寒,林深兽丰,因此养出的猎犬更胜韩地,加上杨显农善于经营,狗场、马场、猎场合起来已有数千亩,从人上百,比张季的玉器宝物店更为殷实。

    杨显农见张良安然归来,不禁老泪纵横,几人谈起张良此行经历,唏嘘不已。又见张季寻了这么漂亮的妻子,大为高兴,说道:“我刚育出几匹良马,十分神骏,仙儿自去挑选,算叔叔送你的见面礼!”正说着话,忽然进来三人,却是杨显农的儿子杨莫、女儿杨桐儿,另一个是张良的伴读丫头淑儿。淑儿亦是韩城人,自小便给张良伴读,二人感情自不一般。张良拉住淑儿小手,问道:“怎么瘦了许多?”

    淑儿却身子一软,扑到张良怀里,哭道:“我只道再也见不到公子了,人都说你……你被抓住了,又说你被封了神仙,村人连庙都给你建好了,我都去烧了几回香了。”众人无不大笑。

    杨莫道:“前几日传说公子在咸阳就刑,第二日就起了许多庙,称为天师庙,实是为公子你立的,看来刺秦是民心所向。”

    张良道:“傻丫头,我说过我不会死,你以后不可再信这些传言,看瘦的。”

    桐儿道:“公子哥哥,这丫头待你可真好,自那日听说你出了事,她便不言不语,一个人掉泪,也不怎么吃东西,爹爹怕她出事,命我伴着她,可她总不吃东西,真是愁人,幸好你回来了!”

    张季嬉皮笑脸地说道:“嫂夫人对大哥真好!”

    淑儿红了脸,道:“我不是什么夫人,只是公子的小丫头。”

    张季道:“只要总是这么乖,早晚变夫人。”

    淑儿道:“我不要当什么夫人,只想侍候公子。”

    张良道:“淑儿自小便跟着我,一刻不曾离过,若不是外出太过危险,我也不舍得把她留在家中。”

    张季笑道:“原来神仙也是食人间烟火的,第一次见大哥说这么温情的话,淑儿妹妹,看来大哥已把你当成夫人了。”

    仙儿眨眨眼睛道:“不如趁着今天人多热闹,哥哥嫂嫂就把天地拜了吧。”

    淑儿脸红的像枣儿一般,说道:“我去给公子收拾床铺了。”说完便要跑,却被杨桐儿拉住,说道:“你住的就是公子哥哥的床铺啊,他回来自然跟你住一起。”

    仙儿道:“原来你们早就洞房了,却还瞒着我!”众女闹成一团,一室皆春。原来张良刺秦之前,杨显农就安排张良和淑儿圆过房了,虑的是张良一去不返,或可给张家留个后。

    第二日,杨显农带众人到马场中查看。仙儿挑了一匹红马,杨显农笑道:“仙儿好眼力,此马来自漠北极寒之地,名叫烈焰,其汗血红,称为汗血宝马,脚力是极好的。”

    仙儿喜笑颜开,便要和桐儿比赛,又对张季说:“你也来!”

    张季道:“我还要和杨叔叔商量大事,你们小孩子家玩去吧。”

    仙儿不依,杨显农笑道:“季儿陪她们去耍吧,叔叔也送你一匹好马,这匹名叫炭团儿,来自义渠,只是脾气烈了点。”

    仙儿笑道:“黑人配黑马,你要是夜里骑马,保管没人能看见。”众人一路打闹,赛脚力去了。

    杨显农带张良到马场狗场观看,二人聊些经营之道。名犬名马是当时显达贵族最爱之物,眼下接近年关,斗马斗犬之事尤多,因此获利颇丰,杨显农已买下周围数千亩山林,也结交了不少权贵和富商。张良赞道:“照叔叔这般经营法,过几年整个函谷关都被你买下了。”

    杨显农道:“农地贵而林地贱,这些都是山林地,又只长些低矮灌木,因此不值钱,我便盘下作为猎场,供富人们打猎游玩。”当时田猎之风盛行,战国时各贵族都有自家猎场,秦一统天下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王权大盛而贵族大弱,除了王族将相,其他人难以养活猎场,因此猎场变成商人经营,供有钱人闲时消遣。

    杨显农道:“这猎场之中,有几十名好猎手,原是赵国战士,精于骑射,赵灭亡之后,他们不愿为秦国出力,便在北方游猎为生,被我招致此处,都是忠勇之士,可为大事。”

    张良道:“如此可叫他们过来一见。”

    杨显农道:“公子身份不宜外泄,以防不测,叫他们称你子老爷便是。”

    张良原来来此之时便自称子房,张良:“既是忠勇之士,不宜相欺,直言无妨。”杨显农叫来猎手,共四十二名,首领是赵信赵武二人,闻说张良即刺秦之人,齐齐下拜,说道:“愿跟随公子赴汤蹈火!”

    赵信道:“公子与我等素未谋面,却把这大秘密直言相告,足见磊落,以后若有差遣,万死不辞!”

    赵武道:“我等众人原在草原流浪,妻子儿女受风吹日晒之苦,全赖杨公高义,才得在此安居,我全族人愿为二位大人效劳!”

    张良道:“谋秦乃天下之大事,正需众位相助,方可成功。众位安心在此,如有相需,张良定会邀约。”此时正好仙儿等赛马归来,张良便与众人田猎一场,见赵人果然精通骑射,打了无数猎物。晚间便在院中架火烧烤,与众人喝的尽兴。仙儿生长南方,很多野物从未见过,尤其兴奋。

    桐儿心细,见张季有些憔悴,见问他原由。他们二人年纪相若,自小都长在张良家,因此相熟,张季道:“你说你这三嫂美吗?”

    桐儿笑道:“那还用说,美若天仙,不知你从哪里拐来的?嫂子这么美,你又为何这么愁眉苦脸呢?”

    张季道:“正是她太美,我才愁眉苦脸。”

    桐儿笑道:“难道嫂子不让你上床吗?”

    张季道:“正是。她一定要我见过丈人老头后,才肯与我同床,这些日我每天都睡在地上,守着如花美人,实在有些肝火上升。”

    桐儿笑的花枝乱颤。张季道:“你这丫头,不给我出主意还笑我,过几日你三哥一时想不开,或许就一命呜呼了。”

    桐儿笑道:“三哥你平时最会哄女孩子,听说中牟的花魁都让你哄的神魂颠倒,茶饭不思,怎么就被天仙儿似的三嫂给治住了呢?”

    张季苦着脸道:“这叫恶人自有恶人磨,她是我的克星。看来我命不久矣。”

    桐儿笑道:“那我就救你一命吧,不过以后你得乖乖听我的话。”

    张季大喜:“好桐儿,以后你就是我的姑奶奶,什么主意?”桐儿在他面前耳语一番,张季喜的连翻几个跟头,如飞去了。

    晚上,张季便对仙儿说:“好仙儿,我实在熬不住了,跟你说实话吧。”

    仙儿道:“说什么实话?难道你骗我了?”

    张季道:“其实我们两个都是神仙,你是桃花仙子,我是看园子的仙童,我们两个因有了私情,这才下界了却这桩宿缘的。”

    仙儿道:“又来胡说八道,才不信呢。”

    张季道:“若非如此,我怎么初次见你,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呢?你想想,初次见我时,是不是也觉得有点熟悉?”

    仙儿道:“记不清了,好象是吧。那又怎样?”

    张季道:“所以啊,我们的姻缘本是天意,你就依了我吧。”

    仙儿笑道:“就知道你想骗我,不行!”

    张季道:“我知道你不信,我的诚意已感动了上天,上天已在我们住的后山安排桃花重新开放,明天我就带你去看。”

    仙儿道:“哈哈,编瞎话也编不圆了!现在都四月底了,桃花早败了,你当我是小孩子吗!”

    张季正色道:“桃花是败了,所以后山的桃花是被我诚意打动,重新开放了。”

    仙儿见他说的认真,道:“要是没有呢?”

    张季道:“要是没有,任你惩罚。要是开了,你就依了我,如何?”

    仙儿半信半疑,说道:“明天看看再说。”

    第二日一早,二人来到后山,转过一个山峰,仙儿顿时呆住,只见漫山遍里,一片绯红,一望无尽的桃花争相怒放,宛如仙境。仙儿娇呼一声,跨马进入桃林,在花海中飞奔,张季紧随其后。驰到林中,仙儿下马在地上跳起舞来,轻盈灵动,飘飘欲仙,张季不禁看的痴了。

    仙儿跳累了,停下脚步,见张季坐在地上傻笑。他身边用桃花落英铺了一张花床。仙儿轻轻坐在花床上,见张季仍对着她傻笑,忽然落下泪来:“三哥,你对我真好!”

    张季轻轻揽住她腰,笑道:“仙儿夫人,你我成亲也快一个月了,不如今晚就做真夫妻吧!”

    仙儿在他脸上吻了一下,忽然跳起身来,笑道:“不行!”转身就跑。张季大失所望。但是想想刚才的温存,感觉余香犹在,足以醉人,只觉得这坐小山是天下最美之景。以后每日都和仙儿、桐儿来此山中游玩,乐此不疲。

    这日,忽有一怪人来访,穿着件十分破旧的八卦仙衣,白发白须,双目有神。杨显农一见,惊道:“南公,是何仙风把你吹来了?”来的却是楚地有名的仙师南风仙师。

    南风道:“这几日我看此处气象非凡,定有大人物,就偱气而来,没想到是在你家。”

    杨显农笑道:“家中没有外人,你就不要装神弄鬼了。”南风东张西望,一眼望见张良,大吃一惊,走上前去,仔细打量一番,闭目凝神沉思,张良不动声色。

    过了一会,南风又睁眼仔细打量,而后问道:“你可是庚午年生?”张良点头。南风道:“亡秦之人,必吾子也。”

    张良道:“仙师何出此言?”

    南风摇头道:“天机不可泄漏。”

    张良道:“大秦因何而亡?”

    南风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矣。以礼治天下已是末道,何况礼已不存,唯以法制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谓生。秦行霸道,以兵夺天下,以法役万民,此三者,皆负阳而抱阴,是谓杀。生杀相冲是谓和,秦只杀不生,大违天道,不亡者何?”

    张良道:“以法制天下,可乎?不可乎?若不可,将以何为治?”

    南风怅然若失,叹道:“大道已逝,不可复也。”说罢又连连摇头,伤心之态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又道,“道者,阴阳交复也。阳为体,阴为用,则天下安。若阴为体,阳为表,则天下危。法者,阴也,可为用而不可为体。”

    张良道:“明白了,德为体,法为用则天下安。不知秦亡于何时?”

    南风闭眼掐指算了半天,道:“十年,十年之内必亡。”

    张良道:“先生有何妙计可亡秦?”

    南风道:“这话该我问你,吾子有何妙计可亡秦?”

    张良笑道:“亡秦是先生说的,我如何知道?”

    南风道:“亡秦的是你不是我,我如何知道?”

    张季道:“难道仙人都是这样说话吗?听的人糊里糊涂,仙儿,你也是仙,快给我解说一下。”

    仙儿道:“我这小仙法力尚浅,听不懂大仙的话。”

    张良等三人大笑。杨显农道:“几年不见,你越发清健了,这样下去,离成精就不远了。”

    南风道:“不行了,近来眼力大不如前,胃口也大不如前,看来是活不到秦亡之日了。”

    仙儿道:“神仙也会死吗?”

    南风盯着她看了一会,说道:“我不是神仙,只是半仙儿。”

    仙儿瞪大眼睛:“怎么叫做半仙儿呢?”

    南风道:“半仙儿只能预知世事,却没有法力,无法改变。”

    仙儿拍手道:“好啊好啊,你给我预知一下,看看他会不会背着我偷女人?”

    张季忙道:“不会不会!绝对不会!”

    南风看了张季一眼,张季忙给半仙儿捧上热茶,南风喝着茶道:“我看你骨骼清奇,命犯桃花,定有不少女孩子喜欢你。”

    张季“啊”了一声,原来是仙儿掐他,张季道:“半仙儿说有女孩子喜欢我,我不喜欢她们就是,我只喜欢我的宝贝仙儿。宝贝仙儿,我带你去打猎好不好?”

    仙儿眼睛一亮,叫道:“好啊好啊,叫上莫哥桐儿淑儿,我们去打猎了!”

    张良笑道:“南公果然目光如炬,一语中的,吓的三弟赶忙跑了。”

    杨显农道:“南公素有亡秦之愿,我们亦有此心,不知南公有何高见相助?”

    南风看了张良一会,道:“公子可是博浪沙刺秦之人?”张良点头。南风道:“公子是厚德土命,欲举大事,必先聚财聚人,厚积薄发,大事可成。”

    张良拱手道:“如何聚财?”

    南风道:“自今而后三年,天将连续大旱。”

    张良点头道:“那如何聚人?”

    南风道:“公子年少有为,博浪沙一击而天下扬名,若世人知你未死,则天下英雄纷至沓来。”

    张良道:“赢政何时再次出巡?”

    南风道:“博浪沙一惊之下,一年内不会出行。明年大旱,流民必起。后年复旱,必生民变,地方弹压不下,他就该出来了。”

    张良再拜:“先生高见,良茅塞顿开,谨受教!”

    杨显农笑道:“半仙儿果然厉害,若不嫌我这里穷乡僻壤,就在此住下如何?这左近半日路程,便是老子著经之处。”

    南风道:“正要到太初宫一游,就不在你这里住了。”

    杨显农道:“我知你嫌我这里俗气太重,也好,太初宫在函谷要关附近,我和守将相熟,就让将军安排你住在宫中吧。”

    南风道:“商人果然聪明,这就走吧。”杨显农挽留不过,便送他去太初宫。

    次日,三人商议后,深感南风仙师说言有理,便安排张季卖掉店铺所藏,杨显农卖尽犬马,购进粮食,若连续大旱,粮价必涨。又在山上险要之处开挖粮仓,布置防守器物人手。

    又过得十余日,有几十人来此寻杨显农。首领之人自称黎昌,声称来自淮阳沧海君处,特来奉还千金。张良一见,果然是沧海君属下,当日和张良相熟的。张良当年游历江湖,千金求死士,两年未得。后来听说淮阳多义士,便持金前往。淮阳是华夏始祖太昊帝伏羲氏龙兴之地,民风纯朴,大有古风。当地儿童皆玩一种泥泥狗,又称陵狗,以土烧制而成,外涂楚漆,吹之声音厚重,据说是上古传下之物。城东有湖,延绵百里,当地称为东海。东海水浅,湖中遍是荷花,极易迷路。湖中有岛,岛上聚集数千人,号沧海国。首领称沧海君,最好朋友,有江湖中落魂的朋友必定收留,因此亡命豪侠甚多。官府深以为患,只因这岛深在湖心,若无熟识之人带路极易迷失,况水浅菏密,官船不能进,唯小舟可出入,因此官府亦不管不问。张良与沧海君一见之下,十分投机,提出愿以千金寻死士,行刺秦大事。沧海君命手下散出消息,只说求一勇士,三月后寻得一人,不具名姓,力大无比,武艺精熟,张良大喜,便以沧海公呼之。留下千金,携沧海公回到中牟行事。

    沧海公闻说张良被抓身死,十分伤心,便命手下勇士黎昌携千金来寻杨益农。黎昌见张良未死,又惊又喜。寒暄后说明来意:“沧海君一向重义轻财,本不欲收公子之金,见公子死意已决,便临时收下,约定与公子异日相见,公子说来鸡鸣村相见。后闻博浪沙事起而公子殉身,沧海君与众兄弟十分悲愤,沧海君令我携金来此,欲为公子报仇。我带来这五十名兄弟,都是勇不畏死之人,今既公子健在,以后便当听公子差遣。”

    张良大喜:“有众兄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是晚大宴,将众人安顿下来。

    秋天将尽之时,鸡鸣村已收得粮食万石,令黎昌手下看护。仙儿桐儿组织了数名女子,整日在山林中和杨莫带领的男人比赛打猎,乐不思归。张季便陪她在这儿玩耍,时而找张良聊天,有时又到太初宫和南风半仙儿胡吹半天,有时便在林中习练轻功,十分逍遥。彼时百姓苦于兵役赋税徭,这里实不啻于人间仙境。张良深入简出,苦读经书,思索谋秦之策。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