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桃园惊梦
拿定注意,第二天洪川沿着泰山山脉一路翻山过巅向东而去。他想师父绝不会在平庸之地,定是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于是不走那些旷野村落而取山间幽静之所前行。其时已是初夏,山间草木葱郁,百鸟欢鸣,清风徐来,颇为惬意。走了不过半日,偶见前面一片石榴树林,那火红的石榴花儿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煞是好看。不由想到“日射雪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的佳句来。那红艳的石榴映山开放,满树生辉。初放的色彩淡然,盛开的繁英似锦,照的人眼睛发亮。难怪那杜牧会别具巧思,写出:“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那小杜把这火焰移到姑娘的云鬟上去了,妙,真是妙极。
洪川一路观山看景不觉又翻了一个山坡,站在岭上向下一望:呵!又是一番景象,眼下是一片桃林,四面群峦环抱,中间像一块盆地一样。下得坡来,放眼望去,难觅尽头。那鲜嫩透红的桃儿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此时已值晌午,小爷是又饥又渴,于是兴步来到林中,把褡裢往地上一扔,一头倒在树阴下小憩。心想,这么大的桃林,既没有村落,又没有屋舍,这么好的果实,怎么连一个看桃的人都没有呢?坐起来,再向四面看看,没有人影,于是一个纵身,摘了二个鲜桃,躺下便啃,那山野的桃子味道真是好极了。
小爷正吃得高兴,不知什么时候身前突然站着一位老者。那老者银须冉冉,鹤发童颜,颇有些仙风道骨。洪川大吃一惊,慌忙站起。只见那老者笑嘻嘻的道:“小官客,吃几个桃子没什么要紧,怎么也不先招呼一声,不打招呼摘桃,那叫“偷”,‘偷’是要付钱的。”
小爷一听急了,忙说:“老人家,我实在是饿了,只是没看见这里有人,我不是偷,要多少钱,我给。”
“那好说,”老人还是笑呵呵的。
洪川一回头,坏了!我的褡裢哪里去了。又对老人说,“老人家是不是你拿了我的褡裢,我的钱与东西都在那里呀!”
“这就怪了,不给钱,还倒打一耙,说我拿了你的东西,何凭何据呀!”
洪川又四周看看,忽然远处一位姑娘一身农家打扮,胳膊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鲜嫩的桃子,向这边走来,老远就喊:“师父,怎么啦?”说着来到近前。
那老者说:“你看这人,年纪轻轻的,吃了桃子不给钱,还说我拿了他的东西。”
洪川看了看那姑娘,像是想要她帮自己说几句好话。谁知那姑娘两眼一瞪,狠狠地说:“吃桃子不给钱,就不让他走呗!”
这一说洪川觉得麻烦了。只得苦苦哀求说:“老人家,我的褡裢被人拿去了,我实在是没有钱,请你多多包涵!”说着,又四下看看,想走。
可那姑娘一下拦住去路,“想逃,没门!”
洪川又恳求一番,那姑娘还是不依不挠的。洪川急了,说:“老人家如果你们不讲理,别怪我欺悔你们了。”
“呵,欺悔!怎么个欺悔,我倒要看看。桃姑,试试他如何欺侮咱爷俩。”老人似乎有些生气。
说话间,只见那姑娘把篮子一放,就拉开了架势。此时,洪川一眼就看到那篮子里正放着他的褡裢儿,他心里暗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对姑娘说:“姑娘,你那褡裢是我的。”话犹未了,随即伸手去取,谁知那姑娘一个退步,一摆手,将他挡住。洪川又转身从右边来取,那姑娘迅急一个进步,一抬手又拨开了他的右手。洪川一个旋转来到姑娘身后,想从后面来取,谁知那姑娘比他还快,一抬脚勾起那篮儿又放到身前。洪川又迅速转身来到姑娘前面,好家伙,那姑娘一弯腰提起竹篮,一个纵身几乎是踏着他的肩头,跳到他的身后去了,弄的洪川团团转。洪川心想,这丫头明明是在戏耍我嘛。于是,一气之下,他运动气力对准身边的一颗枯死的桃树一掌劈去,只听“咔嚓”一声,碗口粗的桃树拦腰斩成两截。
老者一见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功夫不错嘛,跟谁学的?”
洪川一屁股坐在地上,没好气的说:“跟师父学的,你管得着吗?”
“哈,哈,”那老者又笑了起来,“对,跟师父学的。好啰,来来来!我想跟你过上两招,如果你能勝了我,就放你走;如果你胜不了我,你就得付钱,听懂了吗?”
洪川又看看那老者说,“我一个小青年和你打架,人家要骂我的,赢了又怎么样。”
“呵,这是我说的,不是你欺悔我呀。来,起来动手吧!”
洪川一骨碌站了起来,心想看来今天不动手是走不了的。只是谨慎一点不要伤着老人便了,于是拉开地盘功夫与老人周旋起来。
老者说:“动手呀!”
洪川说,“老人家,你先出手,老者优先。”
说时迟,那时快,那老者一紧身,已到洪川身边踩住中门,一掌劈胸打来。洪川赶紧闪身左撤,以右手接住避开。随即从中盘腰部轻轻回击一掌,那老者一转身以肘格出。急出右手向洪川头部击来,洪川一抬手准备架住这一招,谁知老者这招“泰山压顶”是虚招,他手法一变,一个“黑虎掏心”直取左胸,洪川忙将左臂下压,一个“退步赶肘”之势,欲挡住来袭。谁知,这时那老者已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并一边走一边说:“小伙子,低头看看你的前胸吧!”
洪川低头一看,左胸之下,已被老者三指钳出一个小洞,只留一片。“鹰爪功”,洪川顿觉浑身发麻。“武林高人,武林高人!这不就是师父吗?还到那里去寻师父呀?”他如大梦初醒,紧追数十步来到老人面前,“蹦动”跪倒大叫:“师父,师父,你就是我要找的师——父!”
老人又哈哈大笑起来道:“使不得,使不得,丫头把褡裢还给人家!让他走吧!”
那姑娘笑嘻嘻取出褡裢,在洪川面前绕了两圈,一松手那褡裢被抛到树枝上去了,回头笑着说:“自己去取吧!”回手扔出两个桃子。爷俩手牵手一路欢声走了。
洪川跪在那里,一动不动,如泥塑木雕一般。看着远去的爷俩,又看看悬在树梢上的褡裢,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有眼不识泰山”,还跟人家交手,真是愚昧,错过了绝好的拜师机会。于是他又大叫道:“师父,我等你——”声音回荡在十里桃林。
一天过去了,二天过去了。小爷知道拜师是需要诚心和决心的。他跪在那里没有动,他相信这爷俩是好人,是高人,他们不会不管他的。到第三天头上,老天又好像有意跟他作对,突然下起雨来,山里的气温也陡然下降。洪川心里想,这是老天在教训我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信念让他跪在那里一动不动。浑身湿了,他没动;冻得发抖,他没动。他知道这一年来寻师之路太苦了,他坚信这就是师父。就是冻死、饿死在这里也值得。他来到挂着褡裢的那棵桃树下,把三个半鲜桃放在面前,(那半个因为他啃了几口)然后再面向老人去的方向,依着桃树跪下,他想就是死了,也要靠在桃树上不能倒下……
山风冷飕飕的呼呼怪叫着,瓢泼大雨越下越大,似乎没完没了。洪川在饥饿与风雨中煎熬着,他知道他是在于命运抗争。
其实正如小爷所料,这爷俩始终在关注着他。特别是那姑娘,每天都来偷偷地看上一回。她看了又是感动,又是心疼。可回去师父不问,她又不敢多说。师父每天还是打坐,闭目养神。到了第三天,姑娘冒着风雨来看时,小爷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只见他靠在树上,昏昏沉沉,脑袋耷拉在一边。姑娘一见不好,赶紧一个飞燕出巢之势从枝头上取下褡裢,来到小爷面前,低声说:“对不起,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谁知道你就当真呢,东西还给你,你走吧!”
小爷勉强睁开了眼睛,用舌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吃力的说:“我——不走,我要拜——师!”
那姑娘拿起了一个桃子送到他的嘴边,“你先吃些吧,我师父是不收徒弟的,你吃点再走吧。”
小爷摇摇头,没有答话。姑娘用手抹去了小爷脸上的雨水,将自己的斗笠戴在小爷的头上。她哭了,她一阵风地跑回家中,她再也忍不住了,跪在师父面前哭着说:“师父,人家已跪在风雨中三天了,不吃不喝,你再不收下他,他可就活不成啦!”
那老者微睁双目笑着说:“呵,有这么回事,他还没有走,带我去看看。”爷俩来到桃林一看,此时洪川已经人事不知,他晕过去了。老者从袖内药葫芦中取出一粒丹药,放在洪川口中。那姑娘不断摇晃呼喊着,此时洪川才慢慢醒来,看爷俩站在自己面前,支持着有气无力地说:“师——父,收下——我——吧!”
这时,只听那老者不紧不慢的道:“你是小四子洪川吧!”
洪川一震,“师父,你知道——我的——名字!”
“哈哈哈——”一阵爽朗的大笑,“受你师父慧云大师之托,我在这里已等你快一年了,起来吧,跟我来!”
“师父,你收下我啦!你认识我师父?”
“不是认识这么简单。”老者一边说一边示意那姑娘。
姑娘一听这话,赶紧上前扶起小爷,扶着他一路慢慢前行,走过这片桃林,又绕过一片竹林,来到一所屋舍。这是有土石茅草搭成的三间草堂,进了屋,那老者对姑娘说:“桃姑,他累了,送他到里屋歇歇吧。”桃姑答应着拉着小爷来到里屋安顿睡下,又烧了一碗汤药,令其服了。小爷这才悠悠睡去。
桃姑来到屋外问道:“师父,你认识他呀?”
那老者又笑了,“师父怎么认识他呢,不过从他手劈桃树之后,我已明白八九分了,他就是我们要等的人。”
“呵,他是慧云师父的徒弟!”老人点点头。
“那你为什么要折腾人家呀?”桃姑有些同情的样子。
“孩子,这你就不懂了。要得到上乘功夫非一朝一夕之事,没有超凡脱俗之心,坚如磐石之志是不行的。这是大师的意思,大师多年不见他了,要我给他把好关,这就是高人择徒而授的道理。你今后要收徒弟,可也不能随便啊。我们的教训已经够沉痛的了。”说得桃姑似懂非懂,连连点头。
“我服侍师父一辈子,我绝不收徒。”
“好好好,”老人又哈哈大笑起来,“明日又是端午,众位大师将来我舍,你去把后院整理整理,桃姑答应着去了。
第二日晌午,洪川才慢慢醒来,像是做了个梦,恍恍惚惚的。忽然桃姑推门进来说:“叫你去后院呢。”洪川一听不敢怠慢,整理好穿戴跟随桃姑来到草堂。开了后门,又见一个落院。走不多远,在院落的右边一处山石的隐蔽处,又有一道山门,山门上方石头上嵌有“碧霞洞”三个大字。推开石门,里面却是一座洞府。走入洞内,立马勾起他的回忆,这不是当年练功的地方吗?然仔细一瞧,又并非当年的那座洞府。又绕过了一道狭长的通道,眼前忽然一亮,里面灯火通明,数十盏油灯星罗齐布,把一个大厅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在一张石桌面前坐着十来个异人:有佛家打扮的,有道家打扮的,还有奇装异服披头散发的,也有常人装束的。只见那银髯老者端坐上方,洪川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那老者道:“洪川,还不快快见过各位掌门与师父,师伯。”
这时只见其中二位大师转过身来,洪川一眼就认出,天啦,这不是师父、师伯吗?他们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呢。于是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一头扑过去抱住慧云大师,跪倒在地:“师父,你们让我找得好苦呀!”这时,洪川一年多来的委屈再也控制不住了,他嚎啕大哭起来。桃姑有些愕然,可石桌边各位师父都哈哈大笑起来。慧云大师扶起了洪川!“别哭了,快快见过各位师伯。”洪川起身又一一拜过。
于是桃姑与洪川在后面的石头上坐下,只见那银髯老者慢慢地说道:“众家掌门,在这兵荒马乱之际,今日又聚,甚是庆幸。观当今之武林,门派纷繁,隐居山林者有之,散落民间者有之。然据我观之,家不过内外,派不过南北。特别是宋元以来,名师辈出,健长增高,融旧铸新,出神入化,遂成绝学,斯道之盛,亦可谓风靡一时,声流万里。降及晚明,天不祚汉,宝鼎播迁,铜驼荆棘,故宫禾黍。于是借逃禅为恢复失地,以寺刹作避难之所,真乃可悲,可叹也!斯时也,‘燕晋’虽沦为异城,‘滇黔’犹保其残山,故遗老侠士乃振精励神,磨筋炼骨,取绝技而勤修,沉孤心而求学,均志在我河山。当今,‘清风’时下,狼烟四起,列强虎视眈眈,我中原大地,山堂林立,帮会奋起,皆在仗义前驱,锄强抑贵,行仁结义,扶危济困,忠国勤民。传大师之言,我等当今务事于三:其一,恢复河山之志乃吾宗之第一要务。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若不知此者,谓我武林之外宗。其二,传授弟子,须慎重选择,非朴厚忠义之士,非相习久而相知深者,不可轻于相授,以免贻害于世。其三,以技报国,图覆清廷。济危扶倾,不忘汉留,以慈悲为怀,不可有凌弱逞强之举。此三者均择取于我武林戒约,实乃我诸宗之金科玉律。我辈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履行之。大师之谕,叮嘱再三,祈望各掌门转告众生是为幸甚。言罢,银髯老者率众大师起身对空作拜。
拜毕,众大师坐定,此时桃姑奉上鲜桃。大家一边品桃,一边叙谈武林与天下之事,纷纷赞同大师之言。有些事,桃姑与洪川好像根本就没有听懂。洪川第一次见到这武林盛会,甚是感慨。后来从桃姑那里才知道,这里有来自嵩山少林的,有四川峨眉的,有武当的,昆仑的,都是各派武林掌门,他们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都来此处登泰山祭祀,吃鲜桃议事,作“蟠桃会”。小爷暗想原来这武林中也有这么多规矩。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她在虚无飘渺中。”欲知后事,请观下回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