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剑网列传 > 第二章 梦忆往事少年愿,涅槃重生武学材 上
    余瑞霖走出了古堡,然后一路飞奔到原先接受任务的地方,看到白袍老者还在原处等着他,心想:他倒是想得仔细得很呀,也当真不怕我就命折在这里了吗?心里正想着,然后就听到耳边就传来了一阵鼓掌声,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余诚阁和余虎正在朝这里走来。

    “少主,果然是武学之材,这第一次出任务就如此了不得,将来必定可以成为武林一等一的高手呀。”余诚阁面带微笑地对宝儿说道。旁边的余虎就一直在一旁点头。这两个人都是和余瑞霖一起长大的,诚阁比较机智,余虎就比较蛮一些,但是对瑞霖都很忠心。

    “好了,今夜也差不多了,我们就在这里暂且休息,明天还要去落雁山采一些药才回去。”于是四人就安心地在林中睡着,当然,也是要轮流值夜的,防止野兽侵扰。

    今天的刺杀让宝儿体会到了很多,执行的时候还是太慢了,而且这次是因为没有高手,若是有高手在场就绝对不会出现让张员外独自一人在房间的情况。足足半柱香的时间,高手应该可以从堡外到那个房间数十次来回了。余瑞霖仔细地回想今夜的战斗,从中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分析总结更好的刺杀方案来。渐渐地也就入了梦。

    “父亲,父亲,你在哪里啊?宝儿好想你呀!”梦中余瑞霖独自一人奔跑在黑暗的空间里,前方只有一点光芒,一边向光芒奔跑,一边呐喊着。

    他梦里回到了十年前的时光。“这孔夫子呀,那可是古今第一圣人,他的很多话都记录在四书之一的《论语》中。”一个年轻的妇人正向自己的孩子讲述着夫子当年事,“譬如,夫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就是说温习已学的东西从中可以得到新的东西。当年位极人臣的赵普仅读半部论语便将天下治理好了,夫子的话还是要细细研究才是。”余瑞霖的母亲是徽州太守之女,也可谓是家学渊源、博古通今。

    “母亲,你上次跟我讲的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怎么又讲起来这孔夫子的事来了呀?”余瑞霖抬头看着母亲,呆板的眼神倒是逗乐了母亲。瞧着那孩子气的宝儿,母亲也是莞尔一笑,“好,母亲今天就再讲讲这霍去病的故事好了吧,我的宝儿将军……”母亲略微戏谑的话,又引来了身后婢女的暗笑。

    “这大司马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经让匈奴人连却千里,使得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妇无颜色’而冠军侯建坛封土狼居胥山,然后带着凯旋之师回到长安。”母亲滔滔不绝地说着,就好像这些事情是她亲身经历的一般,宝儿听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由得赞叹霍去病的英雄气概。

    “这后人对这位冠军侯可是仰慕得很呀。”大概见宝儿听得认真,母亲也更加认真地讲了起来。

    “班固在《汉书》中就曾言: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瀚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母亲一边讲,一边手舞足蹈起来,“宝儿,你现在知道霍去病对于汉王朝是何等重要了吧。不过宝儿,你将来是想成为像冠军侯、孔夫子那样名垂千古的人,还是要成为像你父亲那样的普通人呀?”

    宝儿陷入了沉思,他自然是想成为像霍去病那样的人,为大宋开疆拓土、收复失地,但是又不经想起了前朝的岳武穆来,而且他也不认为霍去病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的。

    “我怎么听到有人在说我是普通人呀!宝儿,别听你母亲胡说,我要是真的是普通人,他真的舍得嫁于我?”身后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一看那也是壮硕身材,五官端正,一身素衣唯那头上缠着暗红色的丝带,“兰儿,你就和他胡说,这嘉兴知府是普通人吗?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不管是成为霍去病那样的武将,还是我这样的文官,都要先保证有个好身体才是。所以兰,我们还是带着宝儿出去转转吧,待在房间里也不是好事。”这个人就是余瑞霖的父亲——余德榜。

    于是三人就出了门,一路穿过了坊市买了些孩子的冰糖葫芦,然后顺着街道来到了东城门。虽说宝儿也是在嘉兴长大,但是却从未到过这冷清的东城门,因为这门外不远处就是府兵驻扎的地方,这里卖的也多是鞍鞯、马镫之类的。

    这次带着孩子过来自然是别有用意啦。让孩子有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来选择自己的未来,从文或是从武,虽然现在是文官当道,但是父母还是想着“因材施教”。三人一直走到了校武场,见到了林教头,即使是远远地看去,那人也是有着魁梧的身材,衣衫略显得有些褴褛,但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待宝儿走近些才瞧到,那双布鞋早已经是千疮百孔,林教头的手臂上也有几处刀伤,宝儿不由得鼻子酸了一下,眼睛也略红了些。

    “大人,您怎么今天来这校场了,不是十日后才是校场比拼嘛?夫人没有来吗?还有不知这位是……”林教头显然指的是在他面前的宝儿。

    “犬子瑞霖,还不见过你林叔叔。内子正在那边的凉亭喝茶呢。”宝儿听到了自是鞠躬了,“本来是说明天过来的,但是想着给孩子自己选择一条路,从文从武要他自己做决定,所以就先带他来看看这嘉兴府校场了,也算是让他见识见识,要是以后学武还仰赖林教头教他呀!”余德榜这样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这林教头原是少林俗家弟子,后来金人举兵入侵大宋,他才想着当个教头,总好过流离失所当个亡国奴强啊!

    “大人说笑了,如果公子想学我这些花拳绣腿的本事,我自然是尽心竭力地去教了。”林教头到底是受过佛家熏陶,这即便是武人,说话也是含蓄得很,丝毫没有让人感觉有不舒服的地方。

    “那届时可全托付给你了,这样我也放心些。”余德榜见林教头如此爽快地答应了,自然也更加客气些,“今天的训练怎么样?”当然他也不会忘记了解军队训练的状况。

    “还可以,没有人偷懒,照这样下去,完全可以满足下一阶段的征役。”林教头向余德榜汇报了一下情况。

    “嗯,很好。你先继续训练去吧,我在上面看看。”余德榜挥手示意林教头指挥他们集体再练。

    只听见一击鼓声,所有人都立直站好了,手里的枪械也在一瞬间抖动了起来。“一”,大家齐刷刷前弓步枪刺而出;“二”,大家又飞身而后起,手中的枪也是划过一道弧线,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三”,大家右手握住枪尾,左手虚握枪身,连续突刺数次之多;“四”,大家又是将枪向身后回击而去。“好,实在是太好了!”余德榜看见了这些动作不禁赞不绝口,“我叫你们学这些是希望有朝一日在战场上可以奋勇杀敌,将那侵我大宋江山的金鞑子赶出我中原,而不是叫你们去当靶子,明白吗?”余德榜故意将嗓门提高,倒是有些在进行动员一样。

    又过了大约一两个时辰,余德榜带着妻儿走了。但是传入宝儿耳中的厮杀声却并没有减少多少。回去的路上宝儿一直在想像这自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员,穿着闪闪发光的战袍,手里握着一支红缨长枪,头上系着一条红色的发带,何等威风霸气呀。

    “宝儿,回去好好想想将来是当文官还是武将,但是有一点我要事先同你说好,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不能想着耍威风,知道了吗?要像杜甫一般,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

    父亲一脸严肃地对余瑞霖说道。

    瑞霖却在一旁小声地嘀咕到:“父亲也太神通了吧,连我心里想的一些事情都知道呀。”不由得瞥向父亲一眼,然后心里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东西了。

    “对了,明日我要去一趟临安,恩师想见我一面,兰儿,你们要一起吗?”余德榜亲切地询问着自己的妻子,看他满心欢喜的样子就知道他希望妻子答应。

    “自然是要去的,而且姐姐也要随姐夫一起进京,顺便去看看他们也好。”兰儿也看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余瑞霖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渐渐明白为什么父亲说要像杜甫一样了。现在正值乱世,要想让这些平民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定要有杜甫一般的雄才伟略,要胸怀天下苍生,才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抱负。“父亲,我明白了。不管是文或者武,都要为百姓请命。百姓希望有个安稳的生活,可恨那金鞑子偏偏要犯我疆土,所以要想天下太平,就必须要让金人知道我大宋人人都是中兴四将。所以儿子决定要学习武艺,成为我大宋的一根支柱!”宝儿说得斩钉截铁,好似思考良久了。

    “好,我儿心怀苍生,定可成大器!等从临安回来,你就跟林教头学习武艺吧!”余德榜开怀大笑,好像要全天下都明白他儿子的优异。

    第二日清晨,三人骑着两匹马向临安赶去,一路虽是嬉笑玩耍,但好在这马是优种的战马,当天傍晚就赶到了临安城下,三人以京畿官员的身份住在驿站中。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柳永笔下的钱塘自是繁华,但是与现在的临安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呀。临安的夜市一直持续到子时三刻呀,络绎不绝的除了人,还有许多商队。试问这天下还有几人能够与之相比。

    宝儿就趴在窗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商队,喧嚣刺入了他的耳中,但是眼前又一次出现了校场的场景,那呐喊声回荡在他的心中。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