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泗水河畔 > 第四章,过年
    第四章,过年

    林家今年过年可高兴啦,喜事临门。姑娘定了亲,姑爷也给家里通上信了,亲家还给儿媳妇捎来玉镯,认下这门亲事。全家人高高兴兴过大年,满院子喜气洋洋。

    除夕这天上午,林富贵在堂屋正中挂上家堂,摆上写着林家祖先名字的折子。

    然后,用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盘子端着四个木板牌位来到院子里,把牌位放在已设好的香案上,点上香插进香炉,招呼张桂芝一起面朝西南跪下,嘴里念叨几句,趴下磕了三个头,起来端上牌位转身进屋。把写着已故父母和岳父岳母名字的四个牌位安放在条几上。

    按理说,过年只摆自己先人的牌位,岳父岳母的牌位不应摆在自家。

    但是,林富贵与众不同。在他心里,这两个牌位不仅是岳父岳母,还是恩重如山的师傅师母。张家只有桂芝一个女儿,他和桂芝逃难离开故乡,老人活着的时候他俩没能尽孝,这是一生的遗憾,老人走了,每年过年时请回家里一起过个年,也是一种尽孝的表示。

    他在条几前的桌子上摆上几盘供品,看看布置妥当了,又招呼小顺子把李鲁写的大红对联贴在屋门和大门上。大门上贴的上联是“龙腾祥云门接福”,下联是“蛇吐瑞气户迎春”,字写得工整,谁见了都说写的好。他还让李鲁多写了几付对联送给邻居,林富贵拿着一一送去,心里乐玆兹的。

    林英用大红纸剪了各种各样的窗花贴在窗子上。今年是蛇年,蛇为小龙,称小龙年。

    林英剪了许多美女蛇,各种姿势的美女蛇舞动着春风,给人间送来吉祥和幸福。

    院子里桃树贴上“满园春光”,牲口棚门口贴上“六畜兴旺。”

    屋里炕边墙上贴上“大吉大利”,墙上贴上“抬头见喜。”

    屋门口和大门外还各挂上俩灯笼,一边一个,灯笼里放着用胡萝卜刻出的灯碗,里面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捻,天黑时点上,照的院子里和门口一片红。

    古语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先祭祖先和神灵。小顺子燃放完鞭炮,全家人开始吃年饭,也叫“辞旧。”

    李鲁和林英一起给爹娘敬酒,祝福爹娘身体安康,日子越过越好。小顺子也学他俩的样子,祝爹娘和姐、姐夫越来越好。

    林富贵酒量大,他让李鲁斟满酒陪他喝,边喝边聊,总结一年家里的大事。他说自己虽然有手艺,但是老百姓穷,没活给他干,他的日子过的也紧把点。一年中最大的一件事,是上天送来个好姑爷,林英的终身大事定下来,他高兴,这是林家积德行善得到的回报。

    过年后,他要给林英做套嫁妆。要把他几十年的手艺拿出来,做一套讲究的嫁妆。他憧憬着他做的嫁妆林英和李鲁见了有多么高兴,外人有多么羡慕。

    李鲁以前没喝过酒,在家里爸妈一直拿他当孩子,从来不让他喝酒。

    今儿个,他第一次以姑爷的身份陪老丈人喝酒,心里很高兴,“酒逢知己千杯少。”爷俩唠的很投机。

    到了子时,开始“接神”,也叫“发纸。”

    小顺子叫上李鲁一起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子时正0时,一家人互相祝贺添岁添福,洗手净面后开始吃新年第一顿饭,吃“更岁饺子。”

    林英端上煮好的素馅饺子,小顺子瞪着眼看谁能吃着带钱的那一个,等了一会,还是林富贵“哎呀”一声,接着用筷子叨出铜钱放在桌子上。

    小顺子拿起铜钱,举起来吆喝着“爹发财啦,新年发财啦。”

    全家人高兴地一起拍起手来。

    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起来祭祖祭天。孩子们给爹娘磕头拜年。吃过饭,邻居互相串门拜年。稍后,林富贵和张桂芝两人一起去给村里保长和几位年长者拜年。

    林富贵是外乡人,每年在小年前后都给保长送点礼品,今年来送礼时给保长说表侄来了,开春就走。初一拜年也就是走走形式。回来的路上,又到赵郎中家拜年,稍坐一会便回到家里。

    此时,刘兆海也领着老婆孩子来拜年拉。张桂芝忙着做饭,留他一家人吃饭再走。

    李鲁是没过门的姑爷,不方便出去拜年,林英和几个要好的姐妹见了面也回家来陪李鲁。两人一看家里来了老乡,大人们在唠嗑,小顺子陪着老乡的孩子在玩,趁这一会有空,两人打了一声招呼,便出门来到村外,踏着厚厚的积雪往山坡上走去。

    林家本来就住在村头,不大一会就登上村外的山坡。

    大年初一的中午,天气晴朗,阳光普照,让人感到温暖。

    山上山下白雪皑皑,村子上空飘着袅袅炊烟。村头几户人家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雪地里显得那么耀眼。

    对面望去,深蓝的海面,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海天一色。

    离岸边一里远的海面上凸起一个小岛,它像渔家捣衣服用的一根棒槌,棒棰岛就是它。

    林英指着小岛说“听老人说,棒棰岛是人参小孩变的,他给人治病,可是有一个人要害他,他一生气把这个人拽下海,他变成小岛把这个人压在下面拉。”

    李鲁听着笑了笑说,“真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善恶终有报应。”

    “你喜欢大海吗?”李鲁问林英。

    林英说“爹娘都是海边长大的,我也是海边长大,咋能不喜欢!”

    “我老家没有海,有一条美丽的泗河,常年奔流不息,两岸绿树成行,夏天在河里洗澡抓鱼,很好玩。”李鲁边说边比划着在河里游泳的动作。

    “男孩子就是喜欢游泳捉鱼啥的,等我去了你老家,也去和你一起捉鱼,我也会。”林英笑着说。

    “你愿意跟我回老家?”

    “嫁鸡随鸡,既然嫁给你,当然得跟你一起回老家啦。”

    “太好啦,”李鲁一把拉过林英拦在怀里。

    林英急忙推开他,“大白天不怕人看见笑话啊?”

    说着,拉起李鲁的手往回走。

    李鲁拽了一下林英说,“不慌,我还有事和你商量。”

    “啥事?说吧!”

    李鲁就把心中早就想好的事给林英说了一遍:过了正月十五就启程回山东,两人一起走,回到泗河老家再娶林英过门。他担心林英爹娘不同意,但是,如果在林英家成婚,那就要等的时间长了。

    林英听完后说,“几时走,还要让爹打听好了再定,看船多吗?多了好混上船。成亲的事也要听爹娘的话,不过门就跟你走,爹娘不放心,路上也不方便,是不是?”

    又说,“二十多年前,爹娘闯关东时,也是拜堂成亲的当晚离家的。”

    李鲁听后,不再多说,让林英过年后给爹娘商量再定。

    说完,两人一起回家。

    刘兆海一家人来拜年自然是吃过饭再走,这是十几年来的惯例。这显示了两家的亲密。林富贵和刘兆海兄弟俩不光唠家常,还要商量一年要做的大事。

    今年,商量的大事中就有李鲁如何过渤海湾回山东的事。刘兆海对林富贵说,因为胶东有抗日根据地,眼下日本人对过渤海湾的人都要查通行证。这个通行证要日本人签发,还要照像,不好办。

    他想让李鲁坐货船走,扮成船上伙计的样子,到烟台或是到青岛上岸,这样虽说是慢点,可是比较安全,船由他找个可靠的。

    林富贵也觉得这样妥当些,他问林英能一起上船吗?刘兆海想了想说,只有女扮男装。他问林富贵,是成亲后再走,还是到山东再办?林富贵以坚定的口气说,拜堂成亲再走。

    两人又商量了大致的时间,二月二后择机而定,刘兆海负责找船,林富贵张罗他俩成婚之事。

    商量完大事,喝酒吃饭,两家人边吃边唠,一直到天黑,刘兆海一家才走。

    过了年,林富贵夫妇就忙着姑娘出嫁的事,做嫁妆,大的家具不能带走,只做两个箱子陪送女儿,带不走先放着。

    做个妆奁盒是能带走的。林富贵选上等的木料,精心制作,精雕细刻,打磨上漆,做成精品。

    张桂芝到大连选好布料,给姑娘姑爷各做两身新衣服。想到开春天气越来越暖和,又是往南走,给每人做一身薄棉衣。给林英专门做了一身男装,到走时穿上。

    她又和林英一起做了几双新鞋,有姑娘的,也有姑爷的。林富贵悄悄地到大连兑换了钱,把自己筹集的钱和李鲁给他的满洲国纸币换成能在山东流通的法币,这一切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很快也就到了二月中旬了,但还不见刘兆海那边的动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