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二流江湖 > 第二十五章 马冬梅?
    彼时十六掌旧身,三朝有礼再为人。

    自乘风降生以来,李府可谓是人满为患,往来宾客络绎不绝,府里府外都是热闹非凡。

    府里面的下人可是忙活坏了,不过心里个个都很高兴,因为刚添了位新少爷,府里的赏钱和后面几个月的月钱可是多了不少。虽说李府平日里的待遇很是不错,但是谁会嫌自己到手钱少呢?看到到手白花花的银子,别提一个个心里多高兴了。

    所以,一个个那是干劲十足,走起来都是脚下生风,比以往更加干脆利索。

    今天,他们一个个如同忙碌的蚂蚁,在府里不停忙碌,搬东运西,精心准备,因为今天刚好是小公子出生的第三天,府上要为小公子举行三朝礼。

    据说赵府的公子赵轩儿已在乘风出生第二天早晨快马加鞭赶了回来,至于后面随从第三天傍晚时分才姗姗到府。据后来的随从描述,赵公子为了尽快参加李家公子的三朝礼,路上足足换了四次快马。

    此时,正厅,正有三人相对而立。顶头一位,大约六七岁,头上青色软包中,身着淡青色段锦箭袖袍,上绣三朵淡蓝花,脚蹬快靴,面如冠玉,白里透红。手拿一纸白折扇,恰似风流人物。

    剩下两人,可不正是李员外与林管家。

    “李伯父,此番弟弟三朝洗礼,想必是要请马三姑来操持,不知可否让轩儿去请,也算是尽我这当哥哥的一份绵薄心意,不知可好?”传来了帅公子那清朗和煦的嗓音。

    “犬子何能,劳赵公子费心,也罢,伯父就代他厚颜烦赵公子一回。”李员外捋着胡子,慢条斯理地回道。

    原来那个仪表堂堂的潇洒公子正是赵府的独子赵轩儿。

    赵轩儿上前回道:“如此甚好,伯父且去安排其他宾客,待我去去就回。”

    说罢,一阵风般离去。

    李员外笑着摇摇头:“这孩子啊,还和当初那般火急火燎,如此少年心性!”

    一旁的林管家也跟着抚掌一笑,应和道:“老爷说得颇有道理。谁不知道您待这赵家公子如同己出,小时候他可是没少往老爷您这跑。何况其正值年轻气盛,再加上关心刚出生的弟弟,有些急躁也是人之常情。更别说一会钱家……”

    说着,似是想到了什么,主仆二人相视而笑。

    说起这赵家公子,赵轩儿,也是李员外的一把辛酸泪。李员外中年来到青林镇,夫妻二人膝下无子,后又恰逢赵家大喜,李夫人见了赵家的小公子,一时间竟喜欢得不得了。而后李员外夫妻二人闲来无事便去赵府走动,给赵轩儿带去各种精致的甜点和精美的玩意儿。这般一来二去,赵公子也对李员外夫妇二人分外亲切。后来,赵公子是三天两头往李府跑,更是出了狂言,要为李员外养老送终,以后李家有了子嗣,他赵轩儿就是他们的大哥。

    这次,赵轩儿自是履行了他的承诺,虽在外地游学,却千里奔袭,可见其情。

    城西的马三姑今天可是起的格外的早,鸡还没打鸣就早早起床掌灯,翻箱倒柜,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件被自己雪藏已久的淡红锦衣。

    目光停留在这件崭新的衣服,看着衣服上层层叠叠的细微褶皱,三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那时的自己正值豆蔻年华,那时的自己也并不叫马三姑,那时的青林县鼎盛世家只有赵钱两家,那时的孙家还正在稳步发育,那时的李家还没有搬来,那时的青林县似乎和现在的青林县,没有什么不一样。可那,仅仅是对于旁人而言。

    只有三姑自己知道,现在的青林县,从那时起,就没有了多少色彩,至少对自己而言。

    那时的三姑叫马冬梅,不,应该叫马苦儿。

    三姑是一个苦命的!

    马苦儿不知道怎么的父母是谁,只知道自己是被县里王财主家的马夫抚养大的,至少他曾是马夫,曾是地主家的马夫。

    马夫告诉自己,他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听得外面传来断断续续婴儿的哭声,那哭声听得马夫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摸摸索索爬了起来。他听着声音似乎是从马厩里传来,于是提着灯笼朝马厩里一照,看到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躺在马厩的食槽里哭泣。

    马夫一声无儿无女,更没有妻子,乍一见这一个小孩儿,心里还是有点不知所措。本来念及自己只是一个马夫,积蓄也不多,又没个婆娘,即使有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养活,到时候莫不是还哭了孩子。索性心一硬,马夫装作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扭身回了房间。哪知道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使拿被子蒙住脑袋,可心还是“扑通扑通”地跳,耳边那婴儿的哭声似乎更加清晰,一阵儿一阵儿直入脑海,那婴儿的襁褓和面容一直在眼前回映。

    终于,马夫受不了了,掀起被子,快步走到马厩把婴儿抱进了房间。霎时,婴儿也不哭了,马夫也觉得瞬间自己的心情安定了许多。房间里只有马夫自己粗重的喘息声,隐约还夹杂着“滴答滴答”的声音。

    那是马夫眼中浑浊的泪水夹杂着鬓角的汗水滴在地面的声音!

    没多久,马夫收养了个小女孩的事情就被王家财主知道了。一个马夫,还带着一个小累赘,自然不能安心养马了。世上不缺打工的人,尤其是绿林县这样的小地方,即使是马夫这等粗贱的活计也有不少人抢着干。尤其是照顾马匹其实也有好多的油水,更别说是财主家的马夫,照顾的好了,自有赏赐下来。没干过不要紧,年轻的小伙子有的精力学,小伙子学什么都快,也更有活力,干活更专心认真,工钱也要的少。而马夫自己也干了这么多年,岁月不饶人,马夫毕竟老了,成为了一个老马夫,一个带着一个小累赘的老马夫。

    没多久,具体是被主家发现的第二天,马夫就被光荣地辞退了,还好,主家看其可怜,没有克扣工钱,当月的工钱也照给了。马夫拿着自己这一辈子的积蓄在乡下租了两亩薄田,搭了间茅草屋,问左邻右舍谁家有孩子的借奶水,日子就这样过了下去。

    没多久,马夫的事情传遍了青林县,人人都知道马夫带了个小累赘,还是个没把儿的。人们问他这小累赘叫什么,他说,叫马苦儿。可不是,在马厩里捡到的人儿,生来就是命苦,不叫马苦儿又叫什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