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青林县,房舍居所家具置办完毕,冬梅便打听了县里知名的几位稳婆,亲自登门送上贺礼,并接受她们的一番考教,几番往来之下终于算是勉强融入了她们的圈子。须知入庙先拜佛,冬梅之前在乡野村下还好,方圆数十里也就二婶一位接生婆,不在乎什么礼节。而今她既入了县城,就须按照当地的规矩来,尤其是她还准备在这里久居,到人家的地盘和人家抢生意,不提前打好关系,拜访说明情况,以后容易生出各种麻烦。
而接生婆这个行业,虽说粗鄙,却也必不可少,也十分需要谨慎。来了个外人,更是要一番仔细考量,多一个抢生意的事小,万一是个愣头青,招摇撞骗之徒,没有专业水准,来坏了这个行业的名声,那就不好了,更逞论人命关天。
冬梅也是极为乐意拜访她们,毕竟受了考教,让她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了认可,彼此才能互相学习交流,以后还可以借她们的口来宣传自己,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这群婆婆们平日里也是走街串巷,与各家小姐夫人都有来往,亦与贩夫走卒贫苦人家有交集,可谓是消息灵通,这么好的一个万事通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
没多久,青林县城里的人都知道城西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接生婆,为人热情好客而又风趣幽默,还十分的知书达理,听人说她的接生技术也很不错。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她的名字,马三——一个毫不美观又十分粗俗的名字。
也有人问过她,为什么叫马三,她说,她一共改了三次名字,所以叫马三。众人猜测,她之前的名字会不是马大,马二。有好事者问她啊,她只是笑笑不说话,没承认也没否认。
刚开始,众人觉得马三这个名字太男性,不适合这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便叫她马三姑娘。一时间也有不少登徒子登门,想要与其共度良辰,结为夫妻,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一位俏佳人。那些个浪子本来名声就不佳,也不在乎她接生婆的身份,毕竟人长得漂亮才是实在的,做不成妻子,娶回家做个妾室也是可以的。
后来,她不厌其烦,不得已说出了改名的真相,原来她命中注定孤苦一人,生下来克死自己的父母,然后不久又克死了自己的养父,凡是与自己靠的过近的男的,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她被迫背井离乡,来到青林县,还改了两次名字。
冬梅的身世,稍微有点心的人略微一打听就可以知道,所谓,对她的所言,众人颇有信服。
果然,这个风言一起,瞬间来她这的男的便没有了,甚至大街上泼皮遇到都会绕着她走。即使偶有几个不信邪的,被那群婆婆们一群痛骂,也都灰溜溜地走了,不再生事。不过也得益于此,诸位夫人小姐也放心地同她讲那些闺中密事,向她寻求一些疑难问题的解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同是女人,可一个漂亮的女孩也会让她们看的赏心悦目,尤其是这个女的命中注定没有男的,男的遇见他都倒霉,尤其这个女的还没有自己的出身好,没自己过得舒服快乐。她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同三姑娘交流,不怕她勾引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尽情地秀优越,谁让她的出身不好呢。诸位夫人小姐,多数都是抱着怜悯可悲而又优越的心思同她交往。
更难得的是这位三姑娘知书达理,心性温婉,可以耐心地听她们倾诉,听她们抱怨,更兼之博学多才,自己的什么疑问到她那里都有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也不乱嚼舌根,守口如瓶,简直是最佳玩伴。
有时候那些老一辈的婆婆们也会和三姑娘聊聊天,来舒缓舒缓自己日益苍老的内心,一个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的漂亮姑娘谁都喜欢。
三姑娘已经成功了步入青林县的少中老年妇女生活圈,俨然快成了业内翘楚龙头老大,接生婆中的榜样。
三姑看着屋内陈旧的摆设,还是当年自己刚来时的模样,随着多年的摩挲已经能在阳光下散发出来耀眼的光泽。
“三姑娘,”多么久远的名字,有多久没有被人这样喊过了?她都快不记得了,不记得自己搬来这里多久了。只记得自己由一个人见人爱一时风云人物的“三姑娘”变为了一个已迂不惑之年的“三姑”。当年刚来青林县照顾过自己的老婆婆们一个个都相继离世,也有些许年长的贵人离去,夫人年老,小姐变为夫人,可谓是世事沧桑。
三姑喃喃道:“已经三十年了吗?”
三姑对着铜镜细细梳妆,慢条斯理,镜子里的她,容颜虽已略有迟暮,却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与那些当初和她同期的小姐也就是现在的夫人们相比,三姑算是幸运的,毕竟她们的容颜已然褪去,而岁月似乎并未在三姑的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三姑与那些桃李之年的大姑娘们相比也是不逞多让,依然的婀娜多姿,依然的风姿绰约。
当然,这只是三姑以为,老了就是老了,只是老的慢一点儿。
即便如此,也是难得!
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姑在那群夫人之间也越加受欢迎,毕竟一个青春常驻的实例就在自己眼前,不多多请教自然说不过去。三姑也乐得如此,毕竟多去走动走动自己就不用为吃饭的事情而烦扰,名门大家的食物也是精致而吸引人的。
现在的青林县夫人小姐间流传的风尚多是根据三姑的言谈与夫人们自己的总结得出的。为了驻颜有术,她们是挖空心思研究三姑,总结了各个方面,多吃清淡少油腻,心情要多舒畅少发怒,每天多晒太阳,多运动少伤春悲秋,多喝茶水,多吃水果等等等等。更有甚者,已经把每天吃一盘青螺奉为圭臬。
三姑也算是开启了一个时代,青林县的飞流才子们算是恨透了他,却是又羡慕又嫉妒。不知谁传出的,晚成婚晚得子,有利于青春常驻,还拿三姑作为明显的实例。以至于后来,大家闺秀都是把婚期一推再推,找如意郎君的事情也是一点都不着急,什么女红刺绣也不怎么做,出去游山玩水,说是陶冶情操,保持青春。这一下子,那些个盼着早日抱得美娇娘洞房花烛的公子哥只能干瞪眼,那些个盼着早日抱孙子期待子孙满堂的父母也是无可奈何。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