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哲夫当立 > 第九十七章 另一份书信
    “公子放心,我知道轻重,不会影响她的……”

    “你呀!”见这形势,苏湛忙道。

    “如今长安那边,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对了,霍涟漪与你联系的玄武,如今还能不能接上头?”

    “自然是能,有专门联系的人供我汇报”霍涟漪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这封书信的内容,便如实汇报吧!”

    “嗯!”

    ……

    “喂!”瑾儿盯着霍涟漪,自打一同出来后,她就咬牙切齿。

    她这一喊,霍涟漪立马便停住了,盯着她看。

    “怎么了?”

    “你和公子,到底到了哪一步了?”

    霍涟漪摸摸肚子,笑着摇摇头。

    “男人啊!终究是需要的,自古才子多风流,何况是任何人见了都会倾心的男人”

    看起来很认真,也很自然,一句话说的瑾儿脸色从头黑到脚。

    “你肚子……”忍着怒火。

    “啊?”霍涟漪意识到了自己的手放在了肚子上,连忙移开。

    “没怎么,就是有点痛……可能吃坏了肚子”

    “贱……人!”骗孩子呢?瑾儿反正不相信。

    不过想了想,又愤愤的哼了一声,道:“你这女人,累不累啊?欺负我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舞刀弄棒的小姑娘,伍大侠怕是谦虚了”

    “那又如何?总比你明明没有与公子怎么样,却要装作与公子真有关系一般要强得多”

    “哎!告诉你一个秘密”霍涟漪也不气恼,反而神神秘秘。

    瑾儿将信将疑的伸过头来,为霍涟漪耳语了几句。

    却忽然怔住,有些不知所措。

    “所以,你可想好了”

    ……

    苏湛趁着无人,又取出来了另一封书信。

    俨然是风不语写来的,两人交流风不语便以风字代替署名,避免发生意外。

    风不语的字迹,也非方方正正,相比苏湛来说则显得更加洒脱飘逸。

    甚至,有的字一时半会儿都难以辨认出来。

    不过,隐约中透露的消息,虽然没有赢无烨仔细,却竟然也大概得指明了这件事。

    “风兄果然守信,竟然差不了几分,我当初的选择,果然没有错……”

    苏湛想起了那个游历楚国,因为嗜酒如命,被他老是吊着的风不语。

    最荒唐的是,苏湛借用了一个酒方,便与他达成了六年之约的协议。

    游侠向来守约,风不语也是这种人。

    苏湛最初也并不相信这个酒鬼,相处久了,却发现这人不迂腐且守信有为。

    为人处世,也极为不错,慷慨豪迈。

    最初仅仅抱着侥幸,如今看来风不语已经成为他最大的助臂。

    三年时间,风不语被用在了秦国布置眼线,并用苏湛的智慧建立了这个天下第一酒楼云景阁。

    为苏湛入秦,做足了准备。

    接下来,风不语一直作为计划的核心,渐渐的展开。

    从入秦接待卫彻,到之后的一切安排,他都必不可少。

    “风兄,一定在抱怨吧!”

    ……

    “怎么样?入秦为我建立一家酒楼,一家名扬天下的酒楼,天天饮酒来完成你这六年之约”

    “这么好?”风不语第一次觉着酒里变了味。

    这是一种他从来没有饮过的,也没有品尝的味道。

    知道怎么做之后,更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以糟糠伴着发酵即将入味的酒糟最后两三日,添上百花花瓣入内,再按照步骤,蒸出来的酒,会更加的美味”

    这平凡,却又透着玄奇的法子,愣是将普通的酒糟,蒸出来蕴含着百花精华的美味。

    “花有精华,与酒相同,蜜蜂采之以为蜂蜜。为何不可将它放置酒中,让他如酒一般发酵?”

    这是苏湛的解释,风不语恍然大悟。

    从此之后,这种百花酿则成为了他的主食。

    更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不语百花酿,神仙也难求。

    嗯?或许风不语对苏湛的六年之约有些异议,将这酒方也据为己有。

    不过,当听到苏湛的要求的时候,他还是有点错愕。

    他完全不相信,苏湛会放着他不用,至少他这一身功夫可是天下少有,连郑国大侠伍鉴也未必能完胜他。

    “不过……”他心道果然。

    苏湛便跟说了他入长安需要做些什么,应当达到什么程度。

    听完苏湛安排,他就整个人都垮了,觉得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至于苏湛说的自己会在三年后入秦,需要他的帮助,他更是怀着质疑。

    直到两个月后,所谓的‘垂沙之战‘,田灃带领大军南下,他才见识到了苏湛那深邃的眼眸中藏着的,满满的是惊天动地的智慧。

    他承认,他这方面比不过,也坚信了苏湛说的。

    于是,他便转道入了秦。

    “苏湛你记得,我只会在长安呆六年,六年之后无论如何,我都会立刻离开”

    “在此之间,或生或死,这条命都系在这不语百花酿了”

    狠狠地喝下一口,踉跄着在马匹上,摇摇摆摆的离开了楚国。

    ……

    “风兄,你还得助我一臂之力,尤其是……这个关键的时刻”苏湛自语一声,取下笔来,又见他写道:

    拜谢风兄,三年如一日为苏某在长安奔波,一直无缘相见,还请见谅。

    ……风兄切记,随时观察长安变化,尤其是世家变故,以及即将东征的秦军。

    如果东征调军,过长安而停留,或者邀请皇帝出城,还请风兄竭力阻止,不让任何意外发生。

    另外,多派眼线,注意太子赢无虔动向……

    洋洋洒洒近乎两张,写满了安排,最后才是道谢。

    写完之后,喊了声刘初九,刘初九便进来了。

    “你拿着这封信,明日向着野王而去……”

    苏湛一一吩咐,不过,却没有让他送入长安。

    而是将它送往相反的方向,也便是明日便能到达的野王。

    “你要切记,按照我给你的路线,不得偏移一分……”

    其他的,与何人见面,怎么送到都没有说。

    “公子,这……”刘初九很是不解,看着苏湛。

    虽然知道苏湛这么安排的道理,但依旧心中充满疑惑。

    苏湛见他犹豫,又道了句“初九”

    “在”

    “我并非不信你,你只管按照我的吩咐做便是”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