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再没什么是比消息飞的更快的了,傅氏一族相邀颜氏于宁都共举拜火大典,早就在城内传开,以至于有好事者已经公然在酒局饭桌上押起宝来。
不过这拜火大典可不是什么三教九流,登徒浪子之辈都可参加的。
早前与颜灵儿共赴郢都时,寻凡便曾问起拜火大典的规则,只不过颜灵儿故作老成,却吞吞吐吐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寻凡只得作罢。
如今聚集在这市井街坊内,坐下来和老头子叫了一壶茶和两三道点心,听得旁边酒客的细碎言语,大致也把规则摸了个清楚。
拜火大典是炎族一向传统,颜氏与傅氏两族尚未分裂时便存在此大典。
传闻,炎帝羽化前,降下一道帝令,道明自己留下生前的一成修为遗泽后人,但是并不能轻易得到,以免后世子孙藉此为凭仗,疏于修道,荒废大业。
因此炎族设下此典,最终目的就是拜火成功,请炎帝遗泽降临,获取修为上的突飞猛进。这与傅兴宇在宣阳祭坛借消灭望月后仅存的力量,赐福给予那八个青年族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也不尽相同。
应该说,相较于傅宁等八人获得了境界上的提高,拜火大典的遗泽,可谓是脱胎换骨的蜕变。
炎族,虽然已不是当年那个威风震慑,抖一抖便四方颤动,喝一喝即八面来朝的顶峰存在,更是在这千百年的演变中,逐渐被外族融入、渗透。
譬如那中州方家、典当行的八大掌柜等等,皆乃明面上都并非炎族血脉的势力,这还不计算那些暗中已经被其他地域人氏血脉相合的情况。
但是炎族的高层也非鼠目寸光的宵小之辈,自四方盟之议以来,人族可谓是天下大定,互通有无式的交流和姻亲出使等联盟形式,都不外乎出于让部落种族兴盛强大的角度考虑。
再者,炎族血脉何其强大?那是在动乱时代都出过一位大帝的势力!
因此从大局角度看,这种人口流通对于炎族崛起来说,利远大于弊。
当然,任何策略的实施,都必须有强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拜火大典就是一方面的保障。
炎族不再强盛,但也从未颓败,它隐忍、蛰伏,只待崛起。
如今其境内修士,所修术法虽然驳杂。剑道、枪法这类追求体术一路,秘法、玄诀等寻求术法通天之辈,更有毒修、蛊修等旁门左道之人。
当然最占上风的仍然是修习火系术法一类,这不仅仅是在数量上,质量上也绝非他类可比。
最起码,占据炎族领地总人口十之八九的炎帝后代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炎族所修火系术法,其强弱不仅仅与施术者的修为高低有关,更与火本身的品质有关,甚至可以说后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地炎、天炎、命炎,这是炎族魂火的三个等级,而地炎与天炎的魂火,则又分为下品、中品、上品、绝品四个层次。
地炎,乃是修士后天修行所得的一种魂火,而普通的炎族后人也基本上可以修炼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后天地炎。
其中,以地炎下品为最下等,这类修士的魂火极其微弱,几乎可以算是炎族中修为最弱的一群人了。
可以说,他们虽然身为炎帝后人,但是资质平庸,天生就不是走这条路的料,即便将来老死归土也无人在乎。
而地炎绝品则可以称之为普通人中的佼佼者,一道中品地炎之威绝非数道上品地炎可比,而一道绝品地炎威力也远非数道上品地炎可比,总之每一层的差距在实战之时,相差甚大。
尽管地炎威力难以同天炎相较,但是修炼出绝品地炎者,不大不小也可以算上一位小高手了,这样的人物即便是典当行也会极力拉拢,因为地炎品质的问题,他们将来成就未必就一定比天炎拥有者差。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