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开始越来越暖了。
赵军的行动也越来越大了。
渡口被烧了把火,身后炸了个雷的别扭想来也已经远去了。我估计赵长歌现在看着我这如同麻子脸的雁翎关城墙一定特别开心,甚至可能心中想象着城墙上那倒塌的将府里我和众将官的尸体铺了一地。
赵军的第二批部队陆续到齐了。之前死伤的尸体就着身后的山坡该掩埋掩埋。采石场周边的区域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详细检查后继续的扩张,作业面展开了,采石的数量明显地提升。赵军隐约闻到了胜利的气息。
几千人攻城的局面终于来了。
看着城下铺天盖地的人群,城楼上的人们明显有些紧张。这其实也正常,不用说他们,连我看着都有些意外。
可这时候的士兵不需要同他们一道胆颤的主帅,他们需要的是怎么把敌人解决掉,怎么带给他们胜利。
我回头看看孙诩先生:“今天的风向合适是吧?”
孙诩先生笑呵呵的看着我:“您看这城墙上的军旗,合适,特别合适。”
我把战袍一脱:“合适那就开始吧!”
先锋的敌人已经进入了弓箭的射程,城墙上迅速做出了反应。对方的楼车在缓慢的前行,城墙上也竖起盾牌进行抵挡,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常。
就在这时,雁翎关的城内飞出了几个火球,白天看来不是那么十分的明显。而我一路目送着他们砸进了赵军的队伍中,身边的亲兵迅速的纪录下位置,跑下飞奔城墙送到潇湘楼。
火球砸下来在赵军中引起了一阵恐慌,可毕竟是几个火球而已,砸伤几个人再所难免,而且这火球也没带什么助燃的东西,落下基本就不着了,看起来威力着实一般。几千人的队伍稍微停滞了一下,在将官的催促下,开始继续向城墙涌去。雁翎关的弓箭虽然猛烈,但有楼车的压制,推进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
可一会儿的时间,就有赵军发现那些刚刚落地的火球有些奇怪,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着火,而是在发烟,而且越来越浓烈,而且气味还有些……
不好!当有将官发现有士兵开始倒地的时候已经晚了,浓烟瞬时间把关前的赵军笼罩起来,连鸣金的讯息都不用,大家一起转身捂着口鼻就往回跑。
几个楼车没人推动,孤零零地呆在原地,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楼车上的人也往下跑。
王导账下那几个茅津渡口的纵火犯又出动了。他们用几层厚棉布捂住口鼻,奔到楼车下点上火转身就走。孙二虎自告奋勇地要在关外接应他们。我在城楼上笑骂着多次一举。赵军士兵一个个逃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能追赶的。其实我们也知道,他是出去过瘾的,十几个轻骑都进了城里好一会儿了。孙二虎还在那冲着赵军骂,骂的不但毫无创意,而且由于过于兴奋连逻辑都不很清楚。
城楼上的士兵和孙二虎一样,这两天的恶气终于发泄了出来,叫骂声成了一曲大合唱。当然,就算是合唱,也是一样毫无文采逻辑混乱
几个楼车用的材料非常不错。
起码很耐烧。
直到深夜,四个楼车还在烧,如同盛大的篝火一般。
不论从雁翎关城墙的哪个位置看。
都那么好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