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火焰 > 第十九章 “双十一”与“司空见惯”
    如果说新兵连里面有什么是我最后悔的事情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开训典礼因为发烧而错过了;第二件事勉强算是当时五公里个人测试时候没有坚持把自己想参赛的想法坚持到底;第三件事莫过于“双十一”的当天因为要帮厨而没能参加旅文艺汇演了。

    这章节标题是“双十一”与“司空见惯”,“双十一”顾名思义当然说的是在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的事情,而“司空见惯”则是对新兵连随时随地的全连在一起被整的总结,是习以为常的,司空见惯的。

    就像今天早上,哪怕是kj的节日,早饭后依旧免不了所有人在旱厕和食堂之间来回的鸭子步,蛙跳等等之类的折磨;

    就像今天晚上,像是文章首尾呼应一样,又被来回鸭子步、蛙跳、往返跑、匍匐前进……

    这就是“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是可怕的,是敢怒不敢言的可怕;是习已而常的可怕;是被迫追求休息权利的可怕。

    记得又一次,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全连所有的人被带到了旅东南角的一个仓库里面,仓库外面有着一扇铁门,仓库里面是个正方形的水泥场,白天是靠在附近的一营训练的地方,晚上只有孤灯一盏,昏黄、暗淡,只能撑起周围几米的保护圈。

    那天晚上,我们被带到了仓库里面,连队里面的班长给连长说的理由是出去体能运动。

    方形的水泥场东面、北面都是铁门锁起来的仓库,银色的铁漆在那凸出来的一盏孤灯下并没有泛着多少光芒,铁门从上到下,顶天立地,一眼望去,满眼只有生硬。

    方形水泥场的西面是长长的花坛,花坛高出地面半米多,漆黑的夜晚,让人也分不清里面到底是几丛草、几丛树。

    我们站在花坛的这一边,几个班长站在铁门的另一边,短短五六十米的距离,仿佛怎么也走不完,班排长惩罚我们鸭子步过去,鸭子步回来;蛙跳过去,蛙跳回来;匍匐前进过去,匍匐前进回来;跑过去,跑回来;每次只有最先完成的前面那几个才可以休息,得到休息权利的便到队列中一旁蹲着,贪婪地大口喘息着。

    我艰难的在地上爬着,尽全力向花坛的终点爬去,实在是前面鸭子步、蛙跳耗费了精力,没有第一个爬到终点,懊恼地叫了几声,遗憾而奋力的爬了最后的几步,却不曾想到,排长看我最后边叫边爬的几下很是用力,让我获得了休息的权利。

    获得暂时休息权利的人蹲在仓库大门的不远处,大门外小卖部的灯光悄悄地溜进来,从大门斜射进来,我们蹲着听着班排长们的言语教训,“呕……”突然有人吐了

    只是这一个人获得了站起来一旁休息的权利,其他人还得继续,值到营长和连长觉得队伍一直没有回来,估计是等着焦急了找到了这个地方。

    “哦,那个,带到这儿体能训练……”

    我清楚的记得班长以体能训练的理由回答了营长的提问。

    “快,把一班带到礼堂去填表”。

    等我们到了礼堂,其他参与填表的战士早就开始了,我不知道,如果不是要填表的话,我们到底要到什么时候结束。

    端坐在板凳上,平复着急切地喘息,拿起需要填的东西,低下头来,认真地看起了题目,偶尔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就像今天,既不是“司空见惯”开始,也不是“司空见惯”的结束,只是当中最普通的个例而已。

    虽然早上和晚上的“司空见惯”是影响一天的心情的,但是和“双十一”晚会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不值一提的。

    原以为“双十一”晚会是在当天晚上,在红砖场举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旅里面会把晚会安排在下午!

    温暖的阳关也显得刺眼了些,喧嚣的下午相对于寂静的夜晚到底是少了很多的氛围。但具体少了多少的氛围,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正好轮到我下午帮厨。

    郁闷,十分的郁闷,是对于当时kj67周年晚会没有参加的郁闷,也是对女兵表演的节日的郁闷。

    班长像是安慰一样,带着我们帮厨的几个去了趟小卖部,给我们买零食的机会。出了小卖部,老板娘突然出了门口,叉着腰,像是个街边巷口,家长里短的大妈,咆哮着指责我们自己拿了槟榔,拆开看没有“再来一包”的奖项就随意丢在柜台,不去买账。嘴巴里一句接着一句,怨恨着我们当兵的素质低下,活像个街边碰瓷的大妈,不依不饶。

    其实我们谁也没有做过这些事情,知道是老板娘借题发挥,不能让槟榔砸在自己手里,估计是当时一起逛小卖部的其他营的战友们干的,但班长没有多说什么,自己掏钱买下了柜台上拆开发现没有奖励的那几包槟榔。

    传言说,小卖部就是旅里面领导所开的,本身价格就高上不少,估计是有恃无恐,本来不能参加文艺汇演就够让人郁闷了,现在倒好,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

    回到帮厨的地方,班长稍逛了逛,揣了包槟榔,溜到了红砖场,知道晚会结束才过来,而我们将东西放在平时吃饭的桌子上,几个人时不时的吃着东西干活,时不时的闲聊。偶然说起了刚到军营吃的那盘大盘鸡。来自gd的战友惊讶我记得很清楚,我也浮想联翩。

    只是没想多久,便被红砖场传来的歌舞声、欢呼声所打断。红砖场上就像是燃起了一堆篝火,夜空中吸引着飞蛾。

    宿舍里战友们说着女兵怎么怎么,节目怎么怎么,内心还是十分后悔,倒不是为了见到女兵而后悔,早在中午开饭时,作为帮厨的一员,我在打饭菜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些女军官,女士官和义务兵们一个个来到食堂挑选着饭菜,提前吃好了饭,我是为自己没有参与而后悔,不同于他们,我连开训典礼都没有参加,正碰上“双十一”晚会这个难逢的机会,因为帮厨又没有参加,郁闷懊恼可想而知。

    那天下午,晚会结束,碰到了其他食堂炊事班的班长,他们诧异于我们为什么没有去看晚会,我们以要帮厨回答了他们。

    “哦,我们食堂帮厨的全部都看晚会去了,我们不要他帮,这些事情我们自己来,也早就弄好饭去看晚会去了……”

    不知道还好,知道了更显得郁闷了。

    不完美未尝不是完美,虽然郁闷没有参与全旅组织的大型活动,但也不失为奇妙的经历。

    后来的“黄河砺剑杯”全旅歌唱比赛,倒是为我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

    我们新训旅当时举行的大型全旅比赛全部都叫“黄河砺剑杯”,包括之前说过的两次五公里,篮球赛等等。也不知道是偷懒还是其他。

    我们一班有一个是来自yn的新兵,混过几年社会,会弹吉他,自己写过歌,参加过乐队,沙哑的喉咙唱歌很好听,都有点专业的感觉。

    二班也有一个来自yn的新兵,也会弹吉他,当过流浪歌手,和我们班的是好朋友。

    他们俩一起参加了全旅的歌唱比赛,彩排时传来的歌声就让我们确认他们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彩排时,我一听你们唱歌,就知道不出意外肯定你是冠军”排长对着我们班的那位战士说道。

    音乐是交流的途径,歌声是传递情感的方式,晚会那一晚的歌声虽然层次不齐,但都极有穿透力,从红砖场上的平台开始,穿透了整个新兵连。

    选手们一个个上场,场下相应连队的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这是认同的欢呼。

    连长听到我们一班上场的那位战友分数暂时最高的时候,高兴不已,嘴角掩饰不住:“XXX(我们一班战友),捧个冠军回来,XXX(二班的战友)再来个第二……”

    毫无疑问,旅领导给我们班的战友打分是最高的,内心是骗不了人的,好与不好谁都能分辨的出来。

    台上像是没有准备好一样,像是意料之外我们班获得冠军一样,匆匆的给了本壳都没拆的证书,也没有丝毫的奖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歌唱比赛。

    下来后,营长帮我们班的那位战友要来了奖品,旅里面再也没有下闻了,我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猫腻,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我们两个连一起都是来自cq的兵,来到了大西北,周围三个营——十个连都是相当于lz军区的人,说句好听的是客场作战,不好听的像是后娘养的一样。

    不只是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最差的,关键是其他连队的班长和我们相处时总有种带着防备的感觉,期间也发生过几次冲突。

    班长们也和我们抱怨过,旅里面组织所有连排班长买过只能用来打电话的老爷机,其他连队的连排班长都买过了,所以他们可以随便用自己的手机,而我们旅的这些班长不愿意花这几百块钱,旅里面就规定我们二三连的班长们正课时间都需要交手机。

    不管是“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还是“双十一”的遗憾,亦或是“客场作战”无奈,用我十一月十一日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月,只有一个月了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