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行天下 > 第二十四章 李重进
    扬州城节度使府,收到赵匡胤凯旋还朝的消息,顿感压力倍增,原本有与李筠联手南北呼应的机会,但关键时刻李重进却听信崔守珣得劝说犹豫起来,错失良机。此时整个大宋帝国只有他一股势力还在与赵匡胤形成对峙之势,顿时觉得独木难支起来。

    为此李重进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立刻向朝廷呈上贺表,祝贺赵匡胤扫平叛军,旗开得胜。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向南唐国主李景,辽国国主耶律璟朝贺,欲寻找可能的盟友。

    然而李重进注定是要失望了,辽世宗耶律璟此时正忙着打猎,饮酒根本无心他顾,而南唐皇帝李璟则整日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虽说比耶律璟的情趣要高雅得多,但却没什么本质区别。一个生来就应该做猎户,一个生来应是文人骚客,最终被命运推到了皇位之上,注定都是不务正业的昏君。

    李重进遇到了两个猪队友,结盟的消息自然是石沉大海。然而身为文化人的李璟却是一肚子坏水,直接将李重进的结盟信,直接大笔一挥改了个收信地址,转给了赵匡胤。

    这下李重进就尴尬了,前脚刚送完恭贺信,后脚又寄了一封谋反信。直接将自己的把柄送到了本就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的赵匡胤手中。

    建隆元年七月,赵匡胤下诏‘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克日即行。“赵匡胤也知道李重进不敢复命,就因为五代十国至今节度使离开自己的辖区没一个有什么好下场,如李从厚,石敬瑭等人都是从辖区转变开始衰亡的。

    接着赵匡胤又下了一道旨意,命六宅使陈思诲带着丹书铁卷去扬州,算是打一个巴掌给了一个甜枣。此旨意一出,令众大臣疑惑不解,这皇帝不是太仁义了,就是有点傻。

    李重进接到旨意后也开始迷惑了,他刚刚接到手下亲信密报,前相国李谷参与李筠谋反,赵匡胤不仅没处理他,居然在接到其病逝的消息还为其辍朝两日,册赠侍中。可见赵匡胤是一个多么虚伪,一心塑造其仁德形象。思来想去他决定相信赵匡胤至少表面上有此容人之量,并准备随六宅使进京谢恩。

    还没等他收拾好行囊,手下亲信都赶来相劝。李重进本就是一个多疑少谋之人,立刻又变得迟疑不前起来。辗转数日,都难有决策。

    这一日,心腹亲卫来报,六宅使陈思诲今日频频拜访其手下亲信重臣。这一举动顿时惹恼了李重进,立即下令将六宅使陈思诲抓入大牢。

    陈思诲有此一劫怪只怪其太过贪功,临行之前赵匡胤交代他,李重进已经与南唐,辽国串通叛国。只要他能将李重进骗至京城,便给他官升三级赐开国伯。被老赵封官许愿砸懵了的他,一见李重进犹豫不决,顿时急迫起来,开始去李重进各个亲信家中探听消息,却不知他此举葬送了自己。

    将其下狱之后,立刻对其严刑拷打,陈思诲一个文人哪受得了这份苦,不到一天就全交代了,甚至十三岁时偷看嫂嫂洗澡的事儿都没落下。

    李重进听闻赵匡胤早就知道自己有谋反之心,还对自己搞什么丹书铁卷免死金牌的一些套路,顿时火冒三丈,直接下令活刮了陈思诲,将其首级割下送回开封,向赵匡胤直接宣战。而后开始下令对城墙进行加固,手中兵力开始向扬州城收缩集结。

    当一切都布置完毕,李重进整个人也开始冷静下来了。一个疑问爬上他的心头,赵匡胤是如何知道他与南唐国主辽国国主联盟之事的?这种谋反杀头的大事他只与自己最亲近的几个人商议过。

    于是老李开始给自己挖坟了,李重进不顾即将发生的大战,开始调查与朝廷交往过密的亲信,三天两头就有人被带去隔离审查。他的那些亲卫一看机会来了,也大发其财,谁要是给的钱多就随便问问,便释放回家。如果一毛不拔的,那就得三天两头去节度使府报道,即使不审你,也在心里上折磨死你。最终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有规不堪其辱,连夜带着亲信家眷从扬州逃往开封。

    这下更拨到了李重进敏感的小神经,更加确信自己猜想是对的,确实有叛徒。自己如果不在战前将这些毒瘤一一剔除,到时候赵匡胤攻来,这些人还不直接卖了自己。于是更严格的审查开始了,到最后甚至祭起屠刀,将那些重大嫌疑的人直接秘密处决。

    整个扬州城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更是无心政务,整日忙着在家里东搬西藏,处理自己的家资。

    此时大宋国都垂拱殿内,赵匡胤正在与心腹大臣商议着扬州之战。赵匡胤第一个询问的人就是财神爷沈义伦,”顺宜,如今我大宋国力可还够维持这一场扬州之战?“

    沈义伦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宋帝国那点家当明摆着,您还不是门清,这还用问我?无奈的含糊说道:”战事不可避免,但久战恐怕是难以维持。“

    心里又暗中补充道:“只要战事超过一个月,你们就等着喝西北风去吧。”这财政大臣还真不是人干的活儿,自从自己接任,每日殚精竭虑。无奈周世宗柴荣时期就是连年征战,而今又是战事频发,根本不与百姓休养生息,再干下去自己早晚有一天得被刮骨熬油了。。

    掌管全国军政要事得枢密副使赵普也是深知朝廷此时的窘迫程度,开口说道:“李重进胆敢触犯浩浩天威,不过是仰仗着江淮之险,加固城防,死守抵抗。但其外无援军,内部又是粮秣匮乏,就算我们不去攻,只怕他也难以度过这个冬天。臣之意,急不如缓。我们利用此时机对其部下委以高官,使其分化瓦解,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于是赵匡胤决定暂缓对扬州攻略,先静观其变,让李重进自掘坟墓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