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寻天途 > 第十四章 传承的意义
    练武要先扎马,这是习武之人的第一步,任何门派皆是。

    一大早起来,洪元就督促小胡郢扎马步,马步姿势怎么扎才对,扎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扎马效率高是各门派的不传之秘。所谓假经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有些东西如果没人领进门是很难学到的,尤其是基本功。像是后面的武学,只要洪元理解了武宗的理论,炼肉完成,可以慢慢推导武宗的练法。基本功就不行,因为初学者还没有掌握身体,哪怕连错了你也不知道。这就像想数学,若你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很多公式哪怕没人教你你也可以推导,可没人教你加减乘除,一堆数字你就没法处理了。

    洪元就是在教最基本的东西。很多门派都是师徒制也是这个缘由,最初的肌肉记忆都是靠手把手的教,不是用语言就说得清的。一开始扎马步谁都坚持不久,坚持久了反而伤身,因为硬坚持动作变形,对身体并无益处,功夫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马步间隔的肌肉放松的如今的洪元来说就是以震劲轻轻一拍胡郢身体的事。一番马步下来,再辅以一些特殊道具练习反应速度,步伐速度,步伐角度,这也是一些对战的基础。胡郢的身体还没有到练力量的强度,以洪元柔劲探测的数据来看,胡郢还没有到练力量的时候。

    下午则练习一些基本的武学招式,洪元教的是自己最初创造的神门十三剑。这套武学没有什么特殊的发力技巧,只是基础剑法的不同组合,用来做基础剑法也还可以,既可以把基础的剑法要诀包含其中,又比基础剑法多了些乐趣。待到天黑,则做一些冥想呼吸,然后睡觉。日出则练动功,日落则练静功。如此练习,一连就是半年。

    半年来,又收了不少的短期培训的徒弟。与胡郢的入门弟子不同,这些短期弟子很多已经是成年人,也不求非得练成武师,只是想学习几招散手增强一下自己的武力。这些人练习的则是洪元自创的类似于太祖长拳之类的基础武学,系统学习一套武功还是比较有用的。然后再指点他们连连力量和抗击打能力,短期培训后就有显著的提高。这类弟子三个月也就掏个五十两银子,洪元也不会传授真功夫,只是以量大来维持武馆的开支,这也是江湖武馆最正常的收入部分。

    胡郢也渐渐可以练习力量了,半年基础练习弥补了他身体各方面的均衡性,这也是洪元这些日子自己领悟的一个要领。不论武学还是身体,始终要全面。便说武学吧,洪元认为一套武学最重要的不是威力,而是没有基本漏洞,有漏洞就意味着只能叫江湖散手(洪元认为),在江湖上用久了总有人能找到缺点,加以针对,那时候可能一个不如你的人都可以胜过你。身体练习也是如此,你的速度,力量,反应能力甚至精神力量都要齐头并进,才能算是一个高手。也许那些单方面出众的人在江湖上很容易闯出名号,但不去弥补不足最终会一不小心失了手。这是洪元自己领悟的武宗含义,洪元认为武宗不仅仅是把皮肉,骨骼,精神整合打成九牛二虎之力的目的,更应该是宗师一类的人物,各方面都毫无缺点。

    以此发散思维,洪元猜测江湖上那些有特点的武宗估计都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厉害的武宗应该没有特色,但是各方面都不差。不知自己这弟子从小就这样练习,使得各方面都不差,最终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既是胡郢的练功方式,也是自己的实验内容,也许各门派一开始也是这样来的吧。为什么各门派前几代的祖师厉害,因为对武学既是练习也是探索,必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一旦一门武学圆满,练习的弟子反而一探其中究竟想法,变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就想学习中,自己曾经推导过的公式记得格外熟悉,而死记硬背的没几天就忘了。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胡郢练武也将近一年了。基础力量也慢慢的提升了上来,洪元估计明年五六月份就能成为一个武士了。吩咐了一番练习要领以及一个月后要求达到的标准(寒假作业?)也给胡郢放了假。一年来洪元炼骨略有所成,已经能够使用更多的力量,只是离九牛二虎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过了年就十八岁了。传闻中原有十九岁的武宗,洪元总是想把这个记录提高一点,才不枉费自己两世为人的骄傲。穿越已经七年多了,这七年有多少话不能对别人说,自己尽量不喝酒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怕万一说漏嘴。如今武功也算得上是登堂入室了,可该不能说的还是不能说,对于前世的记忆只能化在武功里了。最近自己技艺各方面提高之下彻底洞彻了如何通过人体骨骼之间的杠杆原理达到提一个人的手就能想让这个人哪里动就哪里动,据此自创一套武学命名为太极拳,也根据震荡骨骼原理创造出狮子吼,就当是个纪念吧,虽然自己快用不上这些武功了,明年不久应该就武宗了,武宗又是一番天地。

    每年过年总有一番气象,虽然到了古代,还好家里不缺吃穿。只是北地的冬季冷的怕人,每年都有不少生命冻死野外。富裕人家到了年底也力所能及的派发点食物,为自己积点福德,过了年三十,就有行乞的上门拜年了。大家图个吉利,也不怎么发脾气,有能力的就发点钱,没能力的哪怕给碗饭吃乞丐们也不嫌弃,整个腊月和正月算是每年乞丐们活的最自在的年月。在这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稍微有些动荡就会导致很多没有余粮的家庭破产,不是卖儿卖女就是沦为乞丐。更有那些染上赌赢的一家之主,穷人想挣扎一个上升通道,何其困难。

    洪元家里多养了两个人,年龄不大,是父亲买来料理洪元生活的。以前也有,只是年纪大了,也该养养老了,一些繁琐的活还是得手脚快的来。洪元看着两个小萝卜头一样的孩子忙来忙去,才真正体会到封建社会穷人家孩子的悲哀,放在前世这些都算得上雇佣童工,而这个社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两位名字叫做招财和进宝的孩子年龄与胡郢差不多,只是胡郢从小生活就好,在经过去年一年的弥补根基,从外表上来看倒像差了三四岁。胡郢在家里过完十五就来了,洪元看了看他的武学进度,还算满意。看来家里对他期盼不低,连过年都再督促他不要忘记习武。胡郢虽然从小教育的不错,但毕竟还是个小孩,回家之后难免显摆自己习武的成绩,家里人看到孩子有出息了,都十分高兴。

    胡家毕竟做的是买卖生意,交友广大,也见过些在那些一流门派习武一年的孩子,自觉自家孩子明显比别人家孩子学的快些,对洪家武馆也还满意,打定主意待胡郢再进步一些,看到实质性的效果就再送一两位自家子弟去习武,当然这一切洪元是不会知道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