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李晓冬是不是渣男 > 第16章 悲情男主角
    李晓冬对于在大姨家寄宿那段时间的记忆说不上美好,究其根本与大姨一家无关,而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敏感、脆弱的心思在作怪。

    青春期初期的李晓冬,全面的消沉、失落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

    对于那段时光,李晓冬轻易不愿回忆起,因为每次想起都是一阵阵的酸涩。

    那段日子里,李晓冬就如坑蒙拐骗的乡间术士口中说的那样,像是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走了霉运。

    如果之前的李晓冬可以称之为奉天承运,一顺百顺;那从他得到语嫣的分手信之后,就可以说是“一不顺,百不顺”。

    在与这些“不顺”相处的日子里,让李晓冬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

    “第一次喝酒”和“莫名其妙的班会”。

    李晓冬和语嫣分手了,登山郊游活动虽然仍在不停地开展,但由于语嫣是女生的组织者,每次又都有大黑的参与,李晓冬不便再加入进去了。

    但令李晓冬感到有些心酸的是他的好朋友们。

    虽然在学校里仍旧是欢声笑语、勾肩搭背,但每到周末,李晓冬就成了孤家寡人。

    青春期的到来让男生们愈发热衷于有女生参与的活动,而李晓冬就成了他们追求爱情的牺牲品。

    虽然李晓冬有为兄弟们奉献的精神,也从未责怪他们在活动时没有邀请自己,但几次他主动问起是否有活动的时候,都被一个又一个的谎话包围,这令他感到失望。

    当时,李晓冬已经知道了,痞子和小雨配成了一对,而大彪在和星星分手后正在追求美美。

    成了单身狗的李晓冬被孤立了,那时仍旧寄宿在大姨家的他,感觉似乎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就在李晓冬郁闷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老鼠也已经好几次没有和语嫣、大彪他们一起活动了。

    老鼠家住在李晓冬大姨家的小区,两个人的友谊,要追溯到学前班的时候,那时两人就是同班。

    从学前班起就经常去大姨家吃午饭的李晓冬和老鼠经常一起上下学。

    当李晓冬得知老鼠不再参加郊游活动,心中有些感动。

    他认为老鼠是为了在精神上支持自己这个好朋友,才选择不再参加有语嫣和大黑,以及“八大美女”参加的活动。

    或者说,是在美色和兄弟间选择了兄弟。

    因为老鼠的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所以常常不在家。

    这给老鼠和他的朋友提供了放肆撒欢的空间,老鼠也很喜欢邀请朋友去他家玩。

    那时的李晓冬甚至感觉,在老鼠家和老鼠在一起,远比在大姨家待得舒坦。

    一天晚饭后,李晓冬的大姨告诉他,第二天因为要陪夏晴姐的爷爷去市里的大医院检查身体,所以让李晓冬和夏晴姐自行解决中饭,并给了每人十元钱。

    第二天,骤然得到一笔巨款的李晓冬决定,把钱省下来以“饿一顿”的方式来缓解一下自己的经济窘境。

    在中午放学时,李晓冬对老鼠说了他的计划。

    父母长期中午不回家的老鼠当即表示:不如去他家吃中饭,他会煮方便面,两个人还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中午的游戏机。

    李晓冬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

    因为当时还有午休时间,所以对两个小学生来说,不用在家长的看护下睡午觉,身边还有玩伴,简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兴奋,并计划着在游戏里如何配合,闯过老鼠一直攻克不了的关卡……

    握着手柄、踩着小霸王游戏机的操作一番后,两人都有些饿了。

    为了尽地主之谊,老鼠把李晓冬拉到了自己父母的卧室,然后拉出床底下的两个箱子,里面竟全是各种各样口味的方便面。

    在李晓冬正在挑选的时候,老鼠发现自己父亲的床底下竟然还有半箱啤酒。

    “晓冬,你喝过酒吗?”

    “喝过,暑假的时候,在我爷爷家。我爷爷喝啤酒的时候,我喝了一口啤酒上面的啤酒沫。你喝过吗?”

    “我……我也喝过。”

    “啥时候?”

    “恩……有一次,也是我爸妈不在家,中午的时候我偷偷地喝了一瓶。”

    “牛皮,我没喝过一瓶,就那次在我爷爷家喝过两次啤酒沫。”

    那时,年轻人之间最忌讳讨论到某些大人们才会干的事儿,比如抽烟、喝酒。

    似乎在小学生眼里,如果一个人干过大人才被允许干的事,那他就要比其他人更成熟。

    更成熟,就意味着在伙伴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高的领导地位。

    李晓冬听到老鼠竟然喝过一瓶啤酒,有些羡慕,也有些自卑,有些不甘示弱。

    而老鼠也感觉,两人中午结伴偷偷做一些平时家长和老师不让做的事,应该会很刺激。

    于是,老鼠提议、李晓冬附和,两人决定中午一人喝一瓶啤酒。

    抱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态,老鼠又在父亲的床头橱里翻出了一盒香烟。

    那天中午,李晓冬第一次喝酒,也是他第一次抽烟。

    后来的李晓冬知道了,那也是老鼠的第一次喝酒、第一次抽烟。

    在李晓冬面前吹嘘,自己曾喝过一瓶啤酒的老鼠同李晓冬一样,只喝了半瓶,就喝不下去了。

    对那时的他们来说,啤酒的味道甚至不如一毛钱一袋儿的糖精冰水。

    至于第一次抽烟的感觉,李晓冬记不太清了,因为那时两个人只是单纯地把烟吸到嘴里,然后吐出去。

    没有经过喉咙和鼻腔的香烟不呛人,自然也不能让李晓冬和老鼠体会到大人们抽烟的感觉。

    李晓冬记得最深的就是那天的午饭。

    那天的午饭并不是约定好的“方便面加煮鸡蛋”。

    为了尽快进行抽烟、喝酒,老鼠选择用开水冲泡的方式,泡上两碗方便面。

    老鼠会煮方便面,这件事李晓冬是知道的,也亲眼见过。

    但泡方便面估计老鼠也是第一次,可能以前见他父母泡过,感觉不太难,就决定在兄弟面前露上一手。

    但第一次泡方便面的老鼠显然经验有些不足,再加上老鼠家的暖水壶似乎保温效果不太好。

    生硬甚至不散成条的面饼、没有冲泡开的粉料和酱包,那碗方便面已经不能用难吃来形容了。

    再次回想起那两碗“泡面”的李晓冬,甚至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把那碗恶心的东西吃进肚子的。

    第一次喝酒的两人没感觉出啤酒有什么好喝的,但仍是抱着探索发现的心态一人喝了半瓶。

    虽然半瓶啤酒不至于让人醉倒,但也足以麻痹一些神经,影响一下思维。

    在喝酒聊天时,李晓冬也终于知道老鼠不再参加登山郊游的真正原因:

    老鼠也喜欢语嫣。

    那天中午,李晓冬第一次知道,老鼠对语嫣的爱慕要比李晓冬更早。

    因为老鼠和语嫣两家父母的关系,小时候的两个人就经常见面,从幼儿园的时候起,老鼠就喜欢和语嫣一起玩,那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但老鼠从来没有把这种情愫告诉过语嫣,用他的话说,“怕连朋友都做不成”。

    而升入小学之后,李晓冬和语嫣的情书往来,在好朋友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这时的老鼠,心中不比失恋的李晓冬好受。

    一边是自己青梅竹马的暗恋对象,一边是从学前班起就关系很好的好朋友。

    老鼠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悲情男主角的位置上,默默地关注,默默地喜欢,看着自己的暗恋对象和自己好朋友眉目传情,欢声笑语。

    这样烂俗的桥段,就是小学时期老鼠的真实经历。

    老鼠告诉李晓冬,要说他不嫉妒,那是假的。

    但在老鼠心里,也只有像李晓冬这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生才能配得上语嫣。

    当时的老鼠天真地以为李晓冬和语嫣会真的天长地久,而他也会在未来碰到一个很像语嫣的姑娘,然后结为伴侣。

    但大黑的出现,打破了老鼠的幻想,也让他的心里非常不爽。

    老鼠知道大黑和语嫣恋爱,还要在李晓冬之前。

    他一边为好朋友遗憾,一边黯然神伤。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语嫣和李晓冬分手后选择了在他看来并不比李晓冬出色的大黑。

    也不明白,为什么选择了“坏学生”大黑,却没有选择从小相识,且表现积极,身为班级“劳动委员”的他。

    同时还在纠结要不要把这件事儿,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看着一边生涩地把烟雾整团吐出,一边满脸费解地说着自己内心情感的老鼠。

    李晓冬有一些因为老鼠坦诚相告的感动,更多的是对好朋友的同情和感到同病相连的心酸。

    那时的两个傻帽都不明白,女孩子在青春期成熟得普遍要比男孩子早。

    而语嫣,在迎接青春期这件事上,更是女孩子中的先行者。

    听了老鼠的话,已经和语嫣分手了一段时间的李晓冬,也开始向老鼠敞开心扉。

    他告诉老鼠,他还会在课上偷偷地看语嫣。

    但不同于之前期待语嫣和他对视一眼,现在的他,希望语嫣永远不要发现。

    因为一旦被发现,那么被甩掉的自己会显得更卑微、可怜。

    听着李晓冬说着他失恋后的故事,老鼠也有一种知音难求的感觉。

    那天中午,两个人抽了半包烟,每人喝了半瓶啤酒。

    令李晓冬后来也感觉到匪夷所思的是,两个人下午上学竟都没有受到香烟和酒精的影响。

    没有受到香烟的影响,可以理解。毕竟两个人只是单纯地把烟雾吸入口中,再吐出来,算不得吸烟,只能算抽烟。

    但五年级的小学生喝了半瓶啤酒,竟然丝毫不受影响,这让李晓冬感慨,自己也许是受了父亲基因的影响。

    失恋的人总喜欢找别人诉苦,至于诉苦后的效果,则因人而异。

    李晓冬诉苦的效果显然不是很明显,内心的郁闷也没怎么缓解。

    那时的他只要看不到语嫣,心里就想她,比两人恋爱时更甚。

    而一旦看到了,哪怕是一眼,又会暗自难过。

    在这样情绪影响下,李晓冬不论是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还是对越发有难度的学习,都提不起什么干劲儿。

    似乎只有上网这件事能让他感到兴奋。

    那时的李晓冬虽然称不上堕落,但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大队长了。

    而就在这期间,李晓冬的班级开展了一次特殊的班会。

    即便是成年后的李晓冬,每次想起那种每月一次的班会,也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厌恶。

    他不明白,为什么在他心目中,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处处为学生着想的班主任姚老师,会在班级里开展那样的班会。

    被命名为“自省会”的班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两节课,合计八十分钟。

    班会的内容很简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说法是伟人提出来的,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进步的集体,李晓冬认为都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和“听取他人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让一群不过十二、三岁的小学生互相批评,李晓冬不能理解。

    “勇于批评与自省”的精神是值得推广赞扬的,但对象应该是成年人,而不是心智远远算不上成熟的小学生。

    长大后的李晓冬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开心,幸福感更高一点,所以习惯在揣测别人的行为时,尽量将其理解为善意。

    所以他对当时姚老师的行为理解为:察觉到他情绪变化、消沉的姚老师,想要通过那次班会来激励、鞭策自己。

    班会上,每个同学都要轮流发言。

    先进行自我批评,并表态应如何改正。

    发言结束后,再由其他同学对其进行批评、建议。

    这样的班会每月一次,但班会的过程和内容,并没有让同学间产生过什么太大的隔阂。

    小学生的心智虽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但在小学生中,尤其是在男生中间,那个年纪正是崇尚讲义气、重情义的时候。

    因此,每当一个同学发言完毕,除了必须发言的学习小组成员外,几乎没有其他人对发言者进行批评。

    即便是一些同学有打架、上网吧等学校明令禁止的陋习,大家也会默契地帮其保密。

    虽然偶尔有人会向班主任打小报告,但是在班会上,却从来没有人当面提出来。

    至于和发言者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必须发言的同学,也习惯于挑些例如:“学习不认真”、“考试太马虎”这种不轻不重的缺点来说。

    甚至有些同学会选择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

    但那次班会上,李晓冬发言后,班主任姚老师竟然点到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让其必须对李晓冬进行批评。

    而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几乎都是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太优秀,平时活动不太积极,甚至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正在李晓冬不解,为什么姚老师会在他发言后,点名让几位同学对自己进行批评的时候,一个声音率先传进了他的耳朵。

    “我感觉李晓冬太骄傲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