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李晓冬是不是渣男 > 第17章 令人费解的班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骄傲”这个词,可以理解为自信,内心对自己有强烈认同感。

    但和“自满”联系到一起,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我们的民族,令我感到骄傲。”

    “我们的国家,令我感到骄傲。”

    “我因为自己能完成某些事、达成某些成就,而感到骄傲。”

    如今,在使用到“骄傲”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时候都带有自豪感、荣誉感。

    但在李晓冬的小学时期,“骄傲”这个词,却大多代表着“目中无人”、“高高在上”……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那篇教课文,《骄傲的孔雀》。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细节上也略有出入,但整体内容却比较一致。

    从前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孔雀,但是她很骄傲。

    只要孔雀看到谁长得漂亮,就会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一天,孔雀在河边散步,树上的喜鹊冲她打招呼。

    也许是感觉到喜鹊算不上漂亮,没有比美的必要,所以她没有理睬。

    这时,她看到了河里有一只和她一样漂亮的鸟类。

    骄傲的孔雀不知道那其实是自己的倒影,于是便展开尾巴,和自己在湖中的倒影进行比美。

    最后,越比越分不出胜负的孔雀失足掉进了河里。

    爬上岸的孔雀狼狈不堪,但也欣喜于湖中自己的倒影同样成了落汤鸡。

    而这时,树上的喜鹊笑了起来。

    当孔雀生气地问喜鹊笑什么的时候。

    喜鹊笑着说:“骄傲的孔雀,河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你骄傲得连自己都看不起了。”

    对于这则寓言故事,在小学的时候李晓冬认为骄傲的孔雀,一点儿都不可爱。

    当读到孔雀成了落汤鸡的时候,心中还替着喜鹊暗爽。

    但很多年后,当李晓冬再次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却发现在故事中能得到很多曾经没有读到过的信息。

    正是这些重新读到的信息,让孔雀变得没那么让人讨厌了,而喜鹊也变得不再讨喜。

    孔雀是美丽的,在比美这件事上,是当之无愧的强者。

    孔雀是不是目中无人,李晓冬不知道,但孔雀只愿意与强者比美,并不喜欢恃强凌弱。

    这一点远比那些只会打压乡里、欺软怕硬的流氓恶霸要更值得尊敬。

    当孔雀见到和她一样美丽的鸟类时,并没有畏惧,而是勇于较量,甚至越比越勇,不愿轻易服输以至掉入河水之中。

    当然,孔雀不是没有缺点的,在故事中她见识短浅,竟不知道水中的美丽鸟类就是她自己。

    至于树上的喜鹊,在故事中却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而且品性算不上好。

    喜鹊向孔雀打招呼的时候,孔雀没有理他,于是便怀恨在心。

    当喜鹊见到孔雀倒霉的时候,便在一旁幸灾乐祸。

    其实,再次读到这则故事的时候,全文值得推敲的便只有故事开头的一幕:

    喜鹊向孔雀打招呼,孔雀没有理睬。

    强大的人,不喜欢与弱小的人为伍,这是人之常情。

    至于“高冷”更算不得什么贬义词。

    而当弱小的人试图攀扯强大的人未果时,是否应该指责强者目中无人呢?

    ……

    当李晓冬听到老师点名让“二林”给他提出缺点的时候,其实李晓冬就有些意外了。

    因为自我批评结束后,他人批评一般都是由同学自发举手的,如果没有自发举手的同学才会是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

    而像这次这样,在自我批评结束之后,老师直接点名,让其他同学进行批评,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

    一种情况是,该同学最近的表现,老师已经表达过不满了,准备公开在同学面前进行批评教育。

    另一种情况是,一名同学刚刚犯了错误,老师会让其他同学点出来,既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也是告诉犯过错误的同学,要端正态度、好好改正。

    虽然李晓冬最近有些意志消沉,但他自认没犯什么错误,而且学校活动积极参与,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

    正当李晓冬还在想着为什么姚老师会点名让二林来提出自己的缺点的时候。

    二林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骄傲?!

    以往不是没有其他同学给他提过意见,大多数都是例如:马虎、上课说话之类的小毛病。

    即便有一些点明他偷偷携带玩具进入学校,或出入游戏厅、录像厅。

    也都算是有理有据,真实可考。

    虽然改正不改正另说,但是最起码,李晓冬还是心服口服的。

    但说他骄傲,让李晓冬很难接受。

    他确实在学校里的表现很优异,也确实取得了很多荣誉,拿到了很多奖项。

    但绝对算不上高冷,更说不上目中无人。

    相比于孔雀,只要是有人和李晓冬打招呼他都会笑脸相迎,甚至为了得到别人的笑脸,他还会主动参与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游戏。

    李晓冬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自豪不假,但却从未感觉高人一等,他并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甚至有些自卑。

    因为他远逊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家庭条件,因为低于班级的平均身高,因为他在学习上渐渐地已经感觉到了有些吃力。

    李晓冬为了和同学处好关系,为了不让其他人排斥自己,他从未把自己看成是孔雀。

    在小学时,李晓冬曾经和夏晴姐讨论过什么样的男生最受欢迎。

    他得到的答案是:阳光开朗的男孩,最受欢迎。

    因此,李晓冬几乎从未对别人甩过脸色,也尽量保持着乐观开朗,即便是不开心的时候。

    课余时间和假期中,丢沙包、跳皮筋……李晓冬都积极参与,即便其他参与者的成绩不优秀,即便他在游戏中体会不到丝毫乐趣。

    李晓冬不求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但是他想要做到,不让任何人讨厌自己、排斥自己。

    他也许做的不好,但是他做的很努力。

    他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表现的他,仍会让人给出“骄傲”这个评价。

    有人说女人的心思复杂,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心思同样复杂,难以捉摸。

    当二林说完后,李晓冬的心里一阵酸涩。

    二林只说了李晓冬骄傲,但却没有说出为什么要给出这个评价。

    甚至说完李晓冬“骄傲”这个缺点后,还善意地表达了他对李晓冬的担心。

    经常被留在教室补作业的二林明确表示:李晓冬应该改掉“骄傲”这个毛病,否则会对他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李晓冬想要站起来反驳他,但又感觉如果现在举手发言的话,会显得他很没度量,听不进别人的批评。

    李晓冬没想到二林给他带来的不爽,只是开胃小菜。

    接下来,姚老师陆续点了几个名字,也许他们真的是认为李晓冬骄傲。

    也许只是被姚老师点名,却没有更好的答案,所以学着二林的话,连续三、四个同学都表达出李晓冬骄傲的问题。

    眼泪似乎一瞬间,便从李晓冬的眼眶涌了出来。

    他不理解,常常在其他同学面前感觉到自卑的自己,为了能受到欢迎甚至有些卑微的自己,为什么会让人给出“骄傲”的评价。

    至于自己取得的那些成绩和荣誉,那是他付出了很大努力、付出了游戏的时间得来的成果,难道连高兴一下都不被允许吗?

    纵然有些许自满,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在其他同学面前摆出过倨傲的姿态。

    即便是他当上了大队长之后,偶尔有同学向他询问大队部的工作是什么,大队部里有什么趣事时,他也尽量满足这些同学的好奇心。

    但现在,就是这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没有任何征兆,接二连三地向他提出了“骄傲”这个问题。

    李晓冬哭了,姚老师,站在讲台上自然看得清楚

    但不知为什么,姚老师没有如李晓冬心中想的那样,详细的询问发言同学“李晓冬骄傲的表现”,或者说让对他提出批评的同学表达出“李晓冬应该如何改正”。

    而是在每一个同学发言后,没有进一步问询、深入探讨,就给出“嗯,不错”的肯定。

    姚老师看着默默流泪的李晓冬说:

    “李晓冬,听见同学们对你的评价了吧,一个人即便再优秀也会有缺点。

    一个人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李晓冬确定,取得成绩的他确实有过沾沾自喜,但从没有过骄傲自满。

    甚至在语嫣和他提出分手后,他还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得到语嫣的认可,才能唤回语嫣的芳心。

    李晓冬含泪看了一眼语嫣的方向。

    他没有期盼从语嫣眼中看到关怀,也不想从语嫣的眼中看到同情,更不希望从语嫣的眼中看出鄙视。

    他很幸运,也很悲哀,坐在不远处的语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就和一名普通同学一样。

    李晓冬先是举起了手,待姚老师示意他起立后,调整了一下情绪和嗓音,带着因哭泣而造成的浓重鼻音说:

    “同学对我的批评,我虚心接受,也会认真改正。

    但是我希望,刚才发言的几名同学能告诉我,我什么地方让他们感受到骄傲了。

    也希望他们能指出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改正。”

    这是李晓冬的心里话,也是他心中所有委屈的一种宣泄……

    时隔多年,二林说的话他仍记忆犹新,也仍然感到费解。

    “李晓冬现在的发言,就是一种骄傲的表现。”

    欲哭无泪。

    对于二林的话至今李晓冬仍不能领会要点,难道被别人质疑品性后的任何询问都不被允许吗?

    李晓冬的记忆只到二林说完这句话为止。

    从那次班会开始,李晓冬尽量不参加学生自愿报名的各种活动和比赛。

    而曾经习惯行动坐卧都挺胸抬头,用他爸爸的话说,是“保持优美行姿”的李晓冬驼背了。

    这不是他的反抗,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幼稚决定。

    青春期的男孩儿最敏感,也最容易否定自己,同时最容易被他人影响。

    李晓冬认为,如果他减少一些荣誉,不再显得那么优秀,其他同学可能就会感觉他更接地气一点。

    而如果他在走路的时候把头低下,弯一弯腰,肯定就不会让人感觉他有丝毫的趾高气扬了。

    李晓冬这一低头,王冠掉没掉他不知道,但他确定,他失去了很多东西。

    其中就包括,长大后,李晓冬不止一次羡慕过的他人拥有的挺拔身姿。

    身高一米八出头的李晓冬,如今在闲坐走路时,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挺胸抬头。

    李晓冬从小学毕业后,便没有再和二林有过什么交集。

    两人分别去了不同的初中,因此,李晓冬也从来没有问过二林,当时为什么要对他给出“骄傲”的评价。

    但多年之后的一次小学同学聚会,酒散微醺,回家的路上李晓冬问过几个顺路的同学:

    小学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他很骄傲?

    给出答案的是一位女生,叫小颖,那次同学聚会也是他们小学毕业之后第一次见面。

    “当时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确实觉得你骄傲。

    但那种感觉不是源自于你,而是源自于我们、

    你和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当时在班级里,你总是会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取得成绩。

    有好几次在你去外地参加活动的时候,姚老师在课间也会拿你作为正面例子批评别人,或是宣布你取得的最新成绩。

    在家里,家长也总是提起你。

    你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自然是讨喜的受欢迎的。

    但在同学之间,却是最不招人喜欢的。

    而且那时候,班里的女生都喜欢和你一起玩儿。

    其实包括我在内,还有其他几名女生,我们在私下里聊天儿的时候都会表达出对你的爱慕情愫。

    但当时你又在和语嫣谈恋爱。

    如果我是男生,我也很难对你有好感。

    就像是,除了美美和小雨,其他女生其实对语嫣也没什么好感一样。

    所以啊,与其说你给了别人骄傲的感觉,不如说很多人在那时都很嫉妒你……”

    听了小颖的话,李晓冬有些释然,其实对于这样的答案,他没有什么意外。

    不招人妒是庸才。

    李晓冬不想招人妒忌,但更不想成为一个庸才。

    所以,他直至今日仍然对二林没有什么恨意。

    但是,这件事让他心目中近乎完美的姚老师有了一丝瑕疵,也是他仅有的几次对姚老师的决策难以理解。

    一群没有正确、完整价值观的小学生,为什么可以肆意地批评他人品性?

    李晓冬不知道,那天之后他做出的改变,有没有让二林觉得他不再骄傲。

    但却知道,从那天起,姚老师对他的不满越来越多了。

    放假期间上网吧,有李晓冬。

    放学不回家,聚在教学楼后拍卡,有李晓冬。

    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在放学后被留下补作业的人里,有李晓冬。

    去科技楼的机房里打游戏,有李晓冬。

    期末考试,班级前二十名,没有李晓冬……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