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李晓冬是不是渣男 > 第20章 开学前的喜讯
    从海岛市回到承恩县,李晓冬和大彪同时迎来了各自的好消息。

    而两个好消息,都与他们的父母有关。

    大彪开出租车的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承恩县县城拉到了一位喝醉酒的乘客。

    乘客和司机三言两语间,竟发现彼此有些熟悉。

    自报名字和老家后,没想到竟是许久不联系的中学同学。

    大彪的父亲老家并不在承恩县,因此,不论是他父亲还是他父亲的同学,都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老乡见老乡,虽然没有亮眼泪汪汪但也算是让两人都有些感慨。

    一番交谈之后,大彪的父亲了解到,原来自己的同学中学毕业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发展,如今,被帝豪集团聘为了主抓技术的副厂长,来到了承恩县。

    而得知自己的老同学还在开出租车,大彪父亲的同学当即就拍板承诺:

    以帝豪集团的名义,聘请大彪的父亲为他这个副厂长的专职司机。

    大彪爸爸开的是黑车。

    所谓黑车,并不是违法车辆,而是之私家车营运。

    整个承恩市,为了规范出租车行业,除了出租公司,所有的出租车必须要有执照。

    而没有执照的则一律被称为黑车。

    对于大彪的父亲来说,能进入帝豪集团工作,别说是称为副厂长的专职司机,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福利待遇也不是一个黑车司机能比的……

    而李晓冬母亲的遭遇和大彪父亲的遭遇差不多。

    李晓冬父亲的农校同学从承恩市调到了承恩县,任常务副县长。

    这件事李晓冬在去海岛市之前就知道。

    他还和父亲一起参加过几次,他们农校同学间的他们家庭聚餐。

    那位常务副县长姓王,李晓冬称他为王伯伯。

    据说王伯伯和李晓冬的父亲在上学时,是上下铺的好兄弟。

    王伯伯虽说年龄只比李晓冬的父亲大一岁,但看上去要比李晓冬的父亲沧桑不少。

    王伯伯是个十分和蔼的长辈,对待李晓冬这些孩子也十分亲切。

    不同于其他长辈,王伯伯从来不过问李晓冬的学习成绩,而喜欢关心他的爱好,还会开玩笑地问他有没有喜欢的女生。

    王伯伯听说如今李晓冬的母亲还在工厂上班,便开导李晓冬的父亲。

    “如今的工厂效益已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虽然弟妹的厂子经历了改制、集资,但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技术,一样是白搭……”

    “生产的产品相对落后,订单一味地靠政府支持,早晚要被市场淘汰……”

    王伯伯最后建议:既然李晓冬的母亲是正式在编的国企员工,如果不愿意下海做生意,不如尽早调动工作,离开工厂。

    虽然,王伯伯的职权不允许将一个社会闲散人员,安排成编制内的公职人员。

    但像李晓冬母亲这样在编职工的调动,还在他的职权许可范围内。

    李晓冬谨小慎微的父亲反复确认了两点。

    第一,如王伯伯建议得那样,国有单位内的职员调动,并不犯错误。

    第二,李晓冬母亲的工作调动问题,不会影响王伯伯的工作,且不会给王伯伯造不良影响。

    李晓冬的父亲得到令其放心的答复后,又被王伯伯告知:

    包括林业局、交通局在内的几个机关单位,如今正缺有宣传工作经验的职员,这正是李晓冬母亲的机会。

    打定主意后,李晓冬的父亲在王伯伯的指导下,帮着李晓冬的母亲忙起了调动工作的事儿。

    李晓冬的父亲虽然不是县里的大官,但毕竟当了多年的公务员,不论是人脉还是办事经验都是不俗。

    而且,李晓冬母亲工作的调动,又不属于违规违纪行为,再加上有王伯伯的支持。

    于是,当李晓冬从海岛市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母亲正在休周末。

    “休周末”对于曾经在工厂坚持“倒三班”的母亲来说,几乎是奢望。

    甚至连李晓冬都记不清上一次母亲休周末是几年级的事情了。

    李晓冬只是被告知,他妈妈的工作被调动了。

    以后周末都有时间了,也不用再倒三班了。

    李晓冬并没有思考很多,只是因为母亲不用再那么辛苦而感到很高兴。

    他不知道的是,当母亲完成工作的调动后。

    随着母亲工资待遇的提高,他家的经济危机也渐渐得到了缓解。

    而对于李晓冬的福利就是,李晓冬从海岛市回来的第一天,母亲就大方地给了他五十元零花钱。

    虽然给钱的时候还不忘嘱咐“省着点花”,但五十元的巨款仍旧让李晓冬欣喜若狂。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论是大彪还是李晓冬。

    李晓冬得到了零花钱,而大彪则多了不少来自海外的礼物。

    帝豪集团和日本有贸易往来,而大彪的父亲也跟着主抓技术的副厂长同学,借着参观学习的由头去日本旅游了一圈。

    从日本回来后,大彪的父亲给大彪带回了很多的礼物。

    有些稀罕物件即便是慷慨的大彪也不方便相赠,但至于一些数量众多的恭喜,大彪从不吝啬。

    一天下午,在大彪的房内,大彪对李晓冬、痞子、胖子说:

    “以后兄弟几个就都不用买笔记本了,需要的时候来我这拿就是了。”

    李晓冬三人看着散乱地堆在大彪床上的一大堆本子,目瞪口呆。

    “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本子啊?”

    “没数,五、六十本吧。”大彪满不在乎地说道。

    “都给我们了?!”胖子问道。

    “废话,之前打电话不是说了,让你们来挑礼物,你们就随便挑吧,我家地下室还有两大箱子呢。”

    看着一大堆不论纸张还是装订都数精良,封皮上的图案也都很漂亮的本子,李晓冬在心中暗暗估算。

    这样的一个本子要是放在商店,少说也要八、九块钱。

    如今堆在床上的这些,五、六十本都是少说,大彪送的还真是一份大礼。

    就在李晓冬三人挑选分配的时候,大彪解释道:

    “这些你们就先随便挑,拿不了先放这,分几次拿。

    我爸说了,他们工厂的车间里有的是,这些都是从日本运回来的。”

    李晓冬三人对于大彪从不客气,兄弟之间更没有拒绝的道理。

    但是,年少的他们想不明白,帝豪集团已经阔气到了连日常写字用的笔记本都从国外进口了?

    而大彪的父亲作为一个工厂的司机,竟然有这么大的职权,可以随便把工厂的东西带回家?

    而手中印着各种卡通图案的本子,真的是用作工作笔记的?

    对于当时的李晓冬来说,虽然有这些疑问,但却并未上心。

    因为他们来到大彪家的目的,不只是拿笔记本,还要按约定感受一下岛国影视文化的魅力。

    大彪在李晓冬、胖子、痞子三个人期待的目光下,找出了他父亲藏在床底下的几张光盘。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是大彪的父母不在家,李晓冬等人就会抱着批判的眼光观看那几张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物。

    而除了去大彪家看电影,李晓冬又被胖子推荐了一款新的网络游戏——“烧钱王”。

    可爱的人物角色,优美的背景音乐,华丽的游戏场景,再加上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玩法。

    “烧钱王”几乎成了网吧里所有人的最爱。

    那时的网吧,十个人里最少有八个人在玩烧钱王,而这八个人中,还常常有人开着多个账号。

    就在这段全民烧钱的日子里,李晓冬的零花钱,除了留出足够的网费,也全都砸向了这款游戏。

    初一开学的前一周,分班情况便被公布了出来。

    李晓冬、大彪、胖子、痞子,自以为拉风无匹的“蓝车四骑士”结伴来到了二中。

    公布分班情况的公示栏前,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学生,这些人里有第二小学的,也有实验小学的,还有一些来自其他乡镇小学的。

    由于二小和被称为“一小”的实验小学是承恩县最大的两所小学,所以在他们之中,李晓冬大约可以认出一半人。

    整个初一年级组被分为十四个班,每班约有七十人。

    一至四班为寄宿班,寄宿班的学生全部都来自承恩县县城外的各个乡镇,因此需要寄宿在二中的宿舍。

    为了方便管理,便将一至四班划为寄宿班。

    作为县城中的孩子,有种先天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很多人都有,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本地、外地”。

    这种优越感不单学生有,老师也有。

    “农村班”、“乡下班”就是二中其他班老师对一至四班的称呼。

    除一至四班外,其余十个班都是走读班,又被称为“本地班”,在本地班中,也有极少数来自乡镇农村的住宿生。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开学前托亲戚、走关系,想方设法地调进来本地班的。

    而在李晓冬看来,这种分班方式不论主观上有没有刻意,但客观上确实形成了“基础差班”和“基础好班”。

    因为总体来说,就读于县城小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拓展上,确实要优于乡镇小学的学生。

    分班并非只是按照生源地。

    按照学费的高低,全校十四个班则又分为两组。

    一至十二班,包括四个寄宿班在内,除了要缴纳正常的学杂费用,还要额外补交一千二百元的网络教育费,被称为“网络班”。

    而十三、十四班,则不需补交这一千二百元,被称为“普通班”。

    网络班这个说法,李晓冬在六年级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了。

    在传闻中,网络班上课时,每人会配备一台电脑,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

    但开学升入初二的表哥告诉他,全是扯淡,网络班和普通班除了老师不一样,其他全都一样,没啥不同,就是管得更严些。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了网络班和网络没啥关系,但凡是希望孩子考上高中的家长,还是心甘情愿地交了一千二百元的网络教育费。

    而没交那一千二百元,被分入十三、十四班的同学,几乎都是学习成绩不佳,也不打算上高中的学渣。

    那时,学渣的关联词是“调皮捣蛋”、“打架斗殴”、“小痞子”、“小混混”。

    因此,两个普通班又被称为“痞子班”,而对于这个称呼,十三、十四班的学生竟引以为荣地欣然接受了。

    甚至每当自报家门时,也会得意洋洋地说道:“我是痞子班的!”

    ……

    李晓冬被分到了五班,胖子也被分到了五班。

    两人默契的一击掌,一胖一瘦两个手掌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痞子被分到了十二班,大彪则被分到了七班。

    相比于大彪,痞子要更幸运一些,因为和痞子同班的还有“小缺”。

    虽然小缺不是蓝车四骑士之一,但也住在帝豪家园小区,和李晓冬他们小学也是同班。

    看着有些落寞的大彪,李晓冬心中却充满了羡慕。

    因为在七班的一排排人名里,李晓冬看到了语嫣的名字。

    也许是开学前都有些兴奋和紧张,李晓冬和大彪几人在开学前默契地没有聚在一起,也没有互相联络。

    大彪他们每天干什么,李晓冬不知道。

    李晓冬每天晚上都会和母亲去广场散散步。

    “上了初中就真的成大孩子了……

    在学校要认真听讲……

    初中的课程肯定要比小学难,不能再像小学那么贪玩了……”

    “嗯,知道。”

    李晓冬一边听着妈妈的碎碎念,一边点头应承着。

    “以后你想吃什么就和妈说,妈下班给你做。”

    “妈,你以后是不是都不用上夜班了?”

    “不用了,现在的工资也全额发了,周末都放假,你也不用去别人家吃饭了。”

    体会过了“人在屋檐下”的感觉,李晓冬对于不用再去别人家蹭饭由衷地高兴……

    习惯于不向父母索求额外东西的李晓冬,在开学前几天,被母亲拉着逛了好几趟商场。。

    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新文具……让李晓冬愈发的期待开学。

    而在李晓冬印象中小气吝啬的父亲,在每次看到李晓冬和妈妈大包小裹地往家拎东西,也总是乐呵呵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