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斩金 > 第二十二章 户籍
    两人就在县衙外等着,没多久,就听见里面乒呤乓啷一阵鸡飞狗跳,那刘巡捕一脸懵逼的跑了出来,头发湿湿的,头上还有一些茶叶。

    “你们赶紧进去吧,我的妈呀,吓死我了,你们哪个竹筒是个啥东西啊,怎么县令大人一看见就发疯一样叫你们赶紧进去,看我走得慢,一杯茶就砸了过来,哎呀我的头啊……”

    赵振呵呵一笑,顺手200文打赏给那巡捕大哥,带着罗三就进了衙门。

    还没走到花厅,就见一个老仆迎了出来,这人是古县令的管家。老仆前面带路,两人来到花厅,还没坐下,那古县令就急匆匆的走了出来。

    “古县令好,在下赵振,这是好友罗三,来给您请安了,助老先生福寿安康……”

    古县令不耐烦的打断赵振,“小子可有云中仙?”

    “小子并没有……”

    古县令大怒,“哪里来的野小子,竟然敢消遣老夫,来人,给我押下去重打一百大板!”

    罗三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赵振笑呵呵拉起罗三,然后看着县令,慢慢说到:“但是,小子知道谁有,也知道如何可以拿到,但是”

    “但是什么……”古老头的胡须一直在颤抖,手里那个竹筒子握的都快裂了。

    “那些人乃是船民,以往都在海上生活,他们手上有仙茶,却吃不饱,也穿不暖,整日动荡不安。

    机缘巧合下,小子结识了他们的头人,倾谈之下那头人说,只要能够在陆地上安家,他们可以拿出10筒仙茶……“

    “10筒,太少了……“

    “不少了,大人,这些人只求入籍,小人担保他们都会依法纳税,不会给大人找麻烦的!对您来说,这些人不但不是问题,而且是政绩啊……“

    “50筒,如果有50筒,老夫可以让你玉泉村多100户……“

    “100户!太少了,他们有3000多户啊!3000户,20筒……“

    “40筒,500户……“

    “30筒,2000户……“

    “40筒,1000户……“

    “成交!“赵振心里清楚,1000户,那就是个官面上的数字,腾挪的空间就很大了,总之这下解决大问题了!

    那些匠人也好,以后再吸纳一些逃难的流民,都能够师出有名。

    “这里是5罐仙茶,是那些人叫我带来的,您看,户籍册……“

    古县令拿着茶叶,头也不抬。

    “王室也,王室也……这个是……那个谁,他那里有一些良民,需要入籍,有一千户,你帮他弄一下……下去吧“

    王师爷听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

    一千户人家,那就是好几千人,这都能单独弄好几个村子了。不过,这师爷也是个人精,自然不会当面就说什么。

    赵振躬身行礼,然后跟着王师爷转身离开。

    快要走出花厅的时候,突然回身对着古县令说道:

    “县令大人,这些人曾经遭到山贼海盗的抢劫,心中恐惧不已,如果不能好好保护这些人,恐怕他们随时会流窜逃走。

    小子想着操办一支团练,请大人示下!“

    古县令正准备冲茶,听到他这么说,心中正是烦躁不已,头也没抬:“准了,准了,王师爷,你协助办理,不得有误!下去吧!“

    出得门来,跟着王师爷来到前院的书房,那王师爷皱着眉头:“一千户,这个很难办啊……“

    赵振当然知道这是啥意思,随手一罐茶就送到王师爷手上,那人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现在在山东东路,乃至整个北中国,手里能够拿到这样一贯茶,2000两银子那都是起步价。

    关键是很多达官贵人都在找这个东西,现在这茶已经成了结交权贵的敲门砖!

    这样的价值,他王室也如何会不懂?

    当下喜笑颜开,“不过,兄弟豁出去了,这事肯定能成!“

    “王大哥,小弟还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这罗三,其实是小子的远房族亲,人还算勤勉,就是每个正经的营生,我想看看师爷能不能帮我把他安排到咱县衙里当个差啊……“

    “这个好说,你想到哪房?“

    “户房,户房就好!回头帮着帮里我们村的事情,这不也方便一点不是?“

    王室也当下就心里透亮,这样一来,具体办事的人,就是他玉泉村的人,到时候就算是进来1万人,也不会有人知道。

    收人钱财,当然要替人消灾,有了这个替罪羊,对于王室也和县令来说,都是好事一桩,真有问题,也可以推的一干二净。

    “好说,只是这官服的置办银子……“

    “这个我家来出,“说着话,十两银子直接滑入他的袖口。

    “明天申时到县衙,找户房的郭书吏就行了……“

    走出县衙,罗三一屁股就坐在了路边,不停的哆嗦。

    “起来吧,你现在可是县衙的正式差役了,以后好好办事,懂吗?“

    罗三对着赵振纳头便拜,“赵爷,小人以后定会努力办差,为大人分忧!“

    “起来吧!给你找个差事,不是让你作威作福的,好好干,不要那么眼浅,以后大把世界……“

    “是!“

    ……

    回到家里,正在包饺子,一群吃货端着碗,守在厨房门口,等着饺子出锅。

    “一群夯货,新村那边也有饺子啊!干嘛总是到我家这里吃啊!赶紧滚蛋!“

    “大哥,婶娘煮的特别,特别好吃啊……新村那边比不得的……“

    “就是,就是“,听到猴子这样说,其他人赶紧附和。

    “哼哼,以为我不知道啊,你们这群夯货,吃了新村几十个饺子,还觉得不够,到我家来加餐了是不是?!“

    “嘿嘿……“

    “都给我听好了,到我家吃饭可以,但是要自己带碗筷,不许用我的碗筷,听到了没!“

    “是……“众人撇撇嘴,摸着头上的短毛应承着,其实心里都在腹诽,那么干净干啥啊。

    还每天都洗澡,碗碟、筷子全都用热水煮过才能用,还把我们的头发全都给剃了,跟和尚一样……

    不过,大家都没法说,现在赵振周围的人,逐渐都在改变。半个月前,所有的成员全部统一剃发。

    一开始,很多人还不愿意,赵振只用了2句,就解决了问题,第一句是:不剃头发,月钱取消,第二句是,剃了头发,有饺子吃!

    这两句话的效果,就是第二天,15个和尚头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其实剃发后,大家都感觉非常舒服,每天都是大运动量的训练,短发更凉快,更精神,于是,这种短发反而成了日后男子的一种流行发型,这是后话。

    一边跟大家争抢着吃饺子,一边回忆着今天孙大夫和古县令的反应。这两个人都是人精了,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想干嘛。

    孙大夫见到自己来,刚开口说了“村里多了一些人“,这么几个字,就直接让自己带上茶叶去找古老头。

    还说熬了古老头这么久,值了,自己还在乐呵呵的。

    古县令也是个奇怪的,1000户人口是啥意思,他能不知道?

    就算茶叶再珍贵,能有他的乌沙珍贵,能有性命珍贵吗?收纳流民,一直以来就是官府的大忌。

    按照他们的逻辑,你可以救济他们,可以可怜他们,唯独不可以招募他们!

    如果说一些乡绅收留个把人,叫做慈善的话,那么大批收留难民,还要组织他们劳动自救,那就是有造反的嫌疑。

    这种事情,只能由官府来做,所谓恩出于上。你作为一个臣民,如果做这种事情,只有一个解读,那就是想造反……

    “以为自己利用了老头,谁知道,还是要被老头利用……不管了,利用就利用。

    反正自己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他们心中也有一团火,那就是好事……这世界,最怕的就是。所有人的心都冷了……“

    正在胡思乱想中,突然白秀才在自己耳边小声说道:“有人找你……“

    “你去应付就行了,我吃了蒜瓣,嘴臭……“

    “你行了,这里谁没吃蒜啊,老子我吃了两头蒜,你能比我臭?别矫情了,是孙大夫让他过来的,还是你自己见吧!“

    跟着白秀才来到院门外,看到一个胖胖的青年男子,堆着笑容,一看见自己,忙走过来,“见过赵兄……某是孙老前辈的学生,名叫孔之黎……“

    “孔兄,敢问您跟曲阜孔家是……“

    “某确是曲阜孔家之人,当今衍圣公,乃是我的堂叔公……“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