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斩金 > 第二十四章 新村新貌 1
    “此事易尔!”。

    孔之黎打开一把纸扇,拼命的扇风,刚才的兴奋,弄得他满头是汗。

    “仙茶并非仙人赐,却的确是产自遥远的海岛。孔家的商船曾经救下这海岛的居民,所以获得了这些茶。

    我已经让主家下令对这件事情实行封口令,所有的信息只能从我这里出。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完全控制此事!”

    赵振点点头,的确可行。其实,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能让自己和玉泉村置身事外,不给自己带来麻烦,这就可以了。

    孔之黎和白秀才继续商谈后面的交接细节,赵振也没啥心情去管。看看时间还早,打算去新村转转。

    来到校场,赵振吓了一跳,场地里足足有40人在操练。

    仔细一看,少年团在自己操练,另外还有20多人,在场地比较偏的地方,在学着少年团的样子操练。虽说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也都有模有样。

    看到赵振来了,牛力跑了过来,看来他的小队夺得了这一期的流动红旗。

    因为赵振很多时候不在训练现场,所以,牛力他们三个小队长商量,流动红旗到谁家,谁就是当天的总队长。

    对于这个办法,赵振也是赞同的,这种自己主动想办法的精神,尤其值得鼓励。

    一个标准的跑步立正,“报告团长,少年团全体团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听到这些熟悉的语句,赵振仿佛回到后世的军营中。“继续训练科目!”

    “是!”

    牛力回到已经拍成一列横队的队员跟前,宣布继续训练。看了一会儿训练情况,发现所有人的动作都已经非常标准,赵振感觉可以考虑加入作战科目训练了。

    赵振向着牛力招招手,让他过来。

    “这些少年是咋回事?”

    牛力呵呵一笑,“这些都是新来匠户的子弟,他们平时就帮着家里干活,有空闲的时候,就过来学着我们操练。我们见这些少年确实有心要学,有事会帮他们指导一下动作要领。”

    赵振点点头,这个结果是他想要的。毕竟,15人的队伍,还是太单薄了。扩军是必然的,目前这种情况,确实可以用起来。

    “团长,这些娃娃也想加入咱们团,您看成不成?”

    赵振斜着眼看看牛力,“你是不是答应人家什么了?“,

    牛力搔搔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他们都是匠户,现在村子里这么多工作要做,一下子抽走20多人肯定不合适,我去跟他们的大人商量过再说。”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永远都是矛盾的。现在军队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这就要看如何平衡了。

    平衡的好,所有事情都能顺利进行,良性循环,反之那就是整体崩盘。

    心中权衡着,赵振向着工坊区的方向走去。现在的村子里已经起了很多主楼,羽泉新村的办公地点,仓库,粮仓,工匠家庭的居住地,都已经建好。

    走到一个比较大的竹楼,听到里面有人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手拿戒尺,大声朗读。他说四个字,下面的小孩子就跟着摇头晃脑的说四个字。

    要是发现有娃娃不专心,老人家的戒尺立刻就会敲在桌子上,再范就是直接打手板了……赵振微微一笑,这就是个负责人的老人家。

    “这个老人家姓李,我们都叫他李先生。我跟他谈过,学问是扎实的,所以……”不知什么时候,白秀才也来了,在赵振旁边轻声说着。

    “嗯,所以你就把这事情直接扔给人家老先生了是吗?”

    白秀才点点头。

    “你不要以为把事情甩出去就算完事,学堂出了问题,我一样唯你是问!”赵振笑呵呵的看着白秀才。

    白秀才艰难的点点头,没想到自己的领导如此不讲道理。

    不过,从管理的角度,赵振一点错都没有,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负责的事情一股脑扔给自己的下级,出了问题还不用负责任,那这个管理体系肯定要崩溃的。

    事情可以让下面的人做,责任必须自己担起来,这才是常态。

    就冲着“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这样有见识的歌词,唐僧就能成为唐朝好领导。

    看完了学堂,赵振跟白秀才两人去了居民区看了看。地上偶尔还有些垃圾,但是有一些,带着红袖箍的大妈在帮忙捡起来。

    她们如果看到有人乱扔或者随地吐痰大小便之类的,立刻拿出一个小本本和炭笔,再拿起对方身上挂着的竹牌。

    “王四郎,又是你,怎么又乱扔垃圾啊!扣两个操行分!一共十分,你这个月就剩下3分了,还有10天,扣完就扣工分,到时候月钱少了,你可别喊冤啊!”

    那王四郎呵呵笑着,也没有分说,只是强调自己是一时大意。

    “玉泉是我家,人人保护她。怎么保护啊,每个人都像你这样乱扔垃圾,能行吗?!那咱们玉泉新村,还不成了垃圾新村啦?……”

    看来中国大妈的战斗力,真的不可小觑。只要戴上红袖章,就如同变身的美少女战士一般,战斗力飙升到好几百万,那就是天王老子也要给面子的。

    路上这么整洁,比起后世的农村不知强上多少倍,也都是这些大妈的功劳。赵振心里为这些大妈暗暗加了不少分。

    赵振的老爹正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凳上休息,牛叔,还有一两个人在旁边说着闲话。

    这些石头也是赵振提议的,在主要的街道旁边,弄一些石墩子,让大家可以有个休息的地方,不要总是往地上一坐就完事。

    其实,教化,文明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后世有人总是说农村人脏,这当然有自身生活习惯的问题,但是也有公众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

    所以,你如果想要这些人都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那就要提供相应的条件。

    仓廪实而知礼节,不是一句空话啊!赵振感慨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