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巾刺三国 > 第七十四章 忙碌的十月 一
    九月底,大姐带着众人回到黄县。

    忙碌的十月打开了帷幕!

    “大姐,你快看这是谁?”张志拉着刚回到黄县的大姐径直跑到大伯的院子。

    大姐无奈甩开张志的手,然后抬头看着身前的老人。

    有些熟悉,好似在哪里见过。忽然尘封了十七年的记忆像画卷般展开。

    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高低不同,胖瘦不同,容貌不同,年龄也不相同。但是当大姐看到那饱含温情和怜惜的双眼时,她呆住了,这怎么可能,为什么记忆中的那双眼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

    两行泪水流落,一抹情思浮起。

    你真的是他,你真的还活着!可你为什么不见我呀!

    你真的是阿翁吗?

    大伯数次张嘴,却是无法言语,他该说些什么?

    说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是说自己无颜见她,亦或者找些其它理由。

    可是理由重要吗?原因重要吗?

    他欠她的是十七年相伴的时光。

    “夕儿,阿翁错了!”说罢,大伯颤抖的双腿再次变得灵活,至少在这五步的距离里变得如十七年前一般灵活,紧紧的把大姐抱入怀中。

    恰似时光又回到十七年前的夕阳时分,“阿翁,跑快点儿,夕儿要那只彩色的蝴蝶!”

    “好嘞!看阿翁的!”

    张志默默的退出院子,把时光留给这对父女。

    一出生就是夕阳的大姐,生活了十七年的黑夜,今朝就是曙光乍现之时!

    希望管亥这束阳光,能让大姐永远活在阳光下!

    十月初八,十月十二,张锋与张愚先后成亲。

    随后,张志时隔三个多月再次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十月的旅顺港,天气已经变冷,只有五六度,寒风凛冽,透入身骨。

    张志裹着厚厚的皮衣走下舰板。一眼望去,往日忙碌的港口已经开始变得冷清,流民船开始停止运输,海盐也接近停产,只剩下大量的运粮船陆陆续续的返回旅顺港。

    迎接的人不多,只有张宁领着梅兰竹菊和春夏秋冬,站立在寒风

    中。

    “宁儿,你怎么变成胖子了?”张志抱着张宁原地转了两圈小声嘀咕着。

    张宁无语的赐予张志一记白眼,她也不想这样的,可谁让这里是旅顺港,是老天爷的地盘。

    “等郎君你在这里住几天,也会变成胖子的!”张宁坏笑道。

    张志嘿嘿一笑,他可是在这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了,岂会不知。

    “走,终于可以回家猫冬了!”

    张宁眼睛一亮,含笑说道:“郎君,不再出去了?”

    闻言,张志颇感愧疚,“总得陪陪小宁儿啊!”随后凑到张宁耳边小声说道:“阿翁可是下了死命令,明年要抱孙儿!”

    张宁眼色不善的看着张志,“这样啊,要不要宁儿给郎君配些药膳!”

    张志有些懵了,这反应不对。不是应该脸红一下,垂头不语,然后再紧紧抱着自己吗!

    看着张宁戏谑不善的眼光,张志讪讪一笑,“宁儿说什么呢,就宁儿一个人,那需要药膳!”

    “呵呵!”

    转眼已回到家中。

    “春娘,安排郎君带回来的妹妹去西院!”说罢,看向张志,“郎君是不是要好好解释一下!”

    到了这地步,张志索性光棍一次。

    “这是糜竺贤弟送的美姬,我总不能拒绝吧!反正以后她也是归宁儿管,宁儿看着办吧!”说罢,张志小心的斜眼望了张宁一眼,果然张宁脸色稍霁。

    张志松了口气,他知道张宁在意的不是自己有多少女人,而是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宁儿,你看我们都三个月没见了,是不是……”

    “哼!”

    张宁又是一记白眼。

    张志就知道会这样,还是粗暴些好办!

    一个疾步,来到张宁身后。拦腰抱起张宁就跑!

    “哈哈!”

    张宁对着张志的肩膀狠狠打了两下,可惜没用。索性也不反抗了,任由张志抱着,其实她也很想张志!

    一个时辰后,看着张宁像小猫一样瘫软在自己怀里。张志豪气丛生,腹黑的小娘们,还不是拜倒在大爷胯下。

    不过小宁儿今天也是真的猛!这是小猫变老虎了!

    “郎君,宁儿知道以郎君的身体,以后女人少不了!宁儿只希望以后郎君能提前说一声!”

    张志抚摸着张宁的乌黑秀发,柔声说道,“我主外,宁儿主内!后宅的事情,我就不过问了!”低头看了看闭目养神的张宁,笑着感慨道:“若是没有宁儿用心,我肯定是过得一塌糊涂,更不用说放心的在外面闯荡了!拥有宁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遇上郎君也是宁儿的幸运!”

    寒冬冷冽,火炕温情,没有言语,两人沉浸其中!

    张府西侧里许的一座府邸中,谢儒和蔡明相对而坐在火炕上。

    “子轩,公子的这片家业可是不小!”

    蔡明点点头,感慨道:“谁能想到这等荒凉之地,能变成这样的世外桃源!”

    两人是大受震动。

    回来的时候,张志特意嘱咐船队绕着整个大连岛转了一圈。所以两人都是对大连岛有了基本的了解。整个大连岛和沓县隔山相望,位置奇佳,属于被遗忘之地。而且看岛上遍布四处的流民,可以说整个大连岛都处于一种蓬发的状态中。

    现在的大连岛可不再是荒凉一片。

    以双岛湾盐场和旅顺港为支点,分别向南和向北,沿着小丘陵和河流不断开阔荒野平原。

    整个大连岛已经有了近六万人,通过拓荒,修路,垦田,筑屋,流民不断的充塞其间。

    虽然还没有任何粮食收获,但是一切都是一条不紊的发展着。

    流民脸上有了笑容,对未来再次有了期待。

    现在的大连岛只需要安然的度过寒冬,等待来年的丰收,整个大连岛就会真正的安稳下来。

    “我听给我们安排住处的人说岛上现在至少有六万人!这在中原五州也是一个大县了。”谢儒惊讶的说道。

    蔡明脸带笑容,自信的说道:“如此岂不是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谢儒苦笑的摇摇头,他可没有蔡明那么自信。不过,他的家人也来到了这里,就算是为了家人,他也应该提起心气,拼搏一回。而且这里的一切都是饱含生机,满怀希望,让人不自觉想要加入其中!

    若是张志知道谢儒这种感觉,张志会告诉谢儒,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无可阻挡!

    翌日,议事厅。

    大连岛上的各负责人全部汇聚一堂。

    “志不过离开三月有余,诸君就让大连岛完全变了个样,志谢谢诸君。”张志拱手作揖,随后看向蔡明和谢儒等人,“这次回来又有诸多俊杰加入我们!”

    待到众人互报姓名,相熟之后,张志继续说道:“今天把大家聚集起来,一是为了了解大连岛现状,二是为了再次细化职权,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张志看了看诸人,“下面谁先说?”

    “我先来吧!”张存昂首而起。

    “到目前为止,岛上屯田户已有一万三千二百户,共计五万一千一百二十人,共开荒土地十五万余亩,其中十二万亩已经赶种了冬小麦。”

    张志面代笑容,朗声说道:“请三兄再说说具体的屯田事宜!”

    闻言,张存沉声道:“考虑到最后这些田地大部分还会分配给流民,经过我和岛上几位负责人商讨后,岛上的屯田主要按照乡里划分,以方便管理。以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而且和汉朝各地一样设置了乡官、亭官和里吏。乡官主要有三老、啬夫、游徼、乡佐;亭官有亭长、亭侯、亭佐、亭父、求盗等;里吏主要有里正、父老、什长、杜宰、里监门等。”

    张志点点头,这和他的想法一样,随着流民增多,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以前的粗放型管理就不行了。

    若是把大连岛作为一个县来管理,参照大汉的县制设置官职制度,如此会更加方便、有效率。

    “收获如何与流民分配?”

    “流民来到大连岛上都是一无所有。我们会为流民提供住处、食物、农具、种子还有耕牛或者耕马。约定收获六比四划分,我们六,流民四。而且从下年开始,我们会出售耕牛和耕马。使用私牛和私马的民户,收获五五划分。”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诸位可有什么问题?”说罢,张志看向谢儒和蔡明,两人想要很好的融合进来,需要展现一下才能!

    蔡明先是朝着张存拱手作揖,然后询问道:“屯田之民是否需要服徭役?”

    张道一听就知道蔡明是个对屯田有所了解的人。不过他这段时间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流民在屯田期间是不用服徭役的,不过需要以乡里为基础各自负责乡里之间道路和灌溉水渠的开拓和维护。”

    蔡明点点头,继续问道:“房屋还有农具是送给流民还是需要流民购买?”

    “送给流民的,不过需要等到屯田期满。”

    蔡明接着问道:“民屯制度准备施行多久?”。

    这个问题有些无法回答,因为张存还没有考虑过,“至于民屯制度施行多久这需要进一步讨论。”说罢,张存看向张志,这是在求救了。

    张志心里泛笑,张道最近有些傲娇了,正好打击一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