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巾刺三国 > 第八十九章 三韩之战 十三
    看到众人表情不一,或不解,或欣赏。

    张善朗声道:“现在诸位也许会有些疑惑,但请诸位暂时按照我们上边的要求来做。这些只是我们初步制定的规范,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还需诸位一起努力,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异问题记录下来,多多来信沟通,一起改的更好!争取早日制定出适合于整个南海郡的规章制度!”

    “为何没有见到有关军功赏田的规定?”张道不解的问道。

    张志微微一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军功赏田。军功赏田,首要是军功,其次才会有田。以前我们记录的军功很原始,也很混乱。仅仅是记录了某人于某某战役,斩级多少。而仅倚靠所获首级的多少来评判兵士的功劳是有些不够公平的。兵士军功的评鉴还要考虑双方力量的对比,军队斩获多少,最后再加上个人表现,如此才能全面的评判军功。”说罢,张志扭头看向身侧的典韦,示意典韦分发纸张。

    “这上边就是我参考了大汉的军功体系改造出来的军功制度,大家可以先看看!”

    张志将军功分为四个等级: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特等功。

    评判军功的三个方面:双方力量对比,军队斩获量,个人表现。

    按照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把以少击多,破城、破阵的战役评为甲,双方力量相当的战役评为乙,以多击少的战役评为丙。

    根据军队整体斩获量,把斩获量在四成以上的评为上,斩获量达到二成的评为中,斩获量不到一成的评为下。

    根据兵士的个人表现,分为好,一般,坏。

    如此兵士的军功就表现为二十七个等级。

    特等功需要三方面被评为:“甲上好”,才可以获得。

    三等功需要三方面被评为:“甲中好”,“甲上一般”,“乙上好”,方可获得。

    二等功需要三个方面被评为“甲上坏”,“甲中一般”,“甲下好”,“乙上一般”,“乙中好”,“丙上好”,方可获得。

    一等功需要三个方面被评为:“甲中坏”,“甲下一般”,“乙上坏”,“乙中一般”,“乙下好”,“丙上一般”,“丙中好”,方可获得。

    剩下的十等表现则视情况不予处置或者进行惩罚。

    根据四个等级的功劳进行赏田:特等功赏田五十亩,三等功赏田三十亩,二等功赏田十五亩,一等功赏田五亩。

    奴隶和平民只要立了特等功直接进入汉营;奴隶立了一个一等功就可进入归汉营;归汉营和平民累积十个一等功或者三个二等功亦或者两个三等功可以进入汉营。归汉营和平民进入汉营后所有功劳全部清零,不能用于职位晋升。

    归汉营和平民所立功劳奖赏的田亩当为汉人的三成。

    另外凭借所立功劳的多少,兵士可以获得军队中职位的晋升。

    张玉眉头紧皱,凝重道:“十三,你这军功制度好像还缺点什么,总觉得不够完整!”

    张道呵呵一笑,“十三是把军功授爵换成军功赏田了,当然是少了相应的爵位!”

    张志笑而不语,这确实是他为以后埋下的伏笔,不过却不是为了爵位。

    “还有一点,上面没有写。”张志环视众人,“田亩赏赐下去后,兵士的家人依旧可以屯田一年,获得当年的屯田收获。一年后,汉人兵士的直系家人可按口授田,不过这些田却是公田,人死收回。只有兵士的赏田为私田。”

    “好办法,我们汉人最是离不开土地,有私田的诱惑,我们的兵士绝对是闻鼓而起,闻战而喜!”李刻拍手喝道,他和刘宇赌命前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给后代挣一份能传承的家业。

    其余四人也是欣喜若狂,有了能打仗,敢于冲锋的军队,土地、人口、地位还有权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眯着眼的张福突然睁开双眼,问道:“兵士都在征战,他们的家人可能无法耕种奖赏的土地,我们是否帮助一番!”

    张善眼睛一转,“不是还有那些奴隶吗,让奴隶帮忙耕种就可以了!反正以后的奴隶只会越来越多!”

    张志哈哈一笑,“十二兄说的好,奴隶多的是。待完整的打下弁韩十二国,我们起码能有十多万的奴隶。以后开荒,耕地,铺路,修桥,开发水渠,挖掘矿藏等等都是奴隶们的工作!”

    会议后,诸人都匆忙的挑选属吏去了。厅内只剩下张志和典韦、裴巨两人。

    张志凝视着沙盘的西南一角,如今没有了政务的束缚,他又要开始征伐四方了。

    不知道剩下的苟延残喘的六国准备好了没有!

    “砰!”

    张志一拳摁在沙盘上,“恶来,准备召集白狼营,下午出发。这次要彻底平定了西南五国!”

    “诺!”

    离主厅不到百步的偏厢中,十数位张氏族人还有二十多位寒门学子,或三两熟人谈笑风生,或六七相识之人高谈阔论,谈古论今,场面却是显得霁风朗月。

    不过也有意外之人!

    屋内左面靠近窗户处,一对老少搭配的士子身着儒服,故作轻松的打量着屋内交谈的众人。

    此二人可不是那些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混入流民中的破落士子。

    年长之人不久前还担任着北海国中的田曹史,只是因为不愿意与北海豪族同流合污图谋小民田产,所以被北海国豪族逼迫的带着家人不得不离开生养之地。好在年长之人只有一妻一子,也没有仆从侍女,故而轻车简行,不快离开了北海国,只是不免心情郁结。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行走途中又遭受贼人攻击,原本所存无几的钱财和吃食为贼人所劫。不得已,年长之人只好带着妻子混入了流民之间,一路受尽食物折磨,流落到了琅邪国海岸,好在碰到了招收流民的海船,随后就来到了济州岛。

    原本年长之人只是想暂时找个能够饱食的落脚之地,谁知道却是身不由己远离了大汉。

    在来到济州岛以后,年长之人一度考虑过自杀,但看着还不到弱冠之年的儿子以及倍受疾病困扰的妻子,年长之人无奈的叹了口气。

    在之后流民登记身份时,年长之人毫无保留的说出曾任田曹史的经历,随之而来的就是,吃穿住行全方位的提升。

    然而地位的改变却是让年长之人更加心忧,他不是那些一无所知的小白,收拢流民,海外大岛,厚待士子,训练兵士,这明显是目的不纯啊!

    作为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年长之人感到一阵阵无力。

    “好在只是在海外蛮夷之地!”

    年长之人只能如此安慰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无论如何这些人对其一家人有救命之恩,他也很难做个以怨报德的狼心狗肺之人。

    立于年长之人身侧的小郎君虽然年龄尚幼,却也是个有见识之人。他虽然为其父的无奈和纠结感到难过,却并不认同其父的想法。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主人家厚待读书人,显然不是暴虐之人,而是想要有所作为,想做大事之人。

    如今大汉,皇帝昏聩,致使宦官当道,卖官鬻爵,残害百姓。世家门阀横据州郡,豪族豪商肆虐县乡,像他这样的寒门士子要不与世浮沉,投入世家门阀或者宦官一党为之鹰犬,助纣为孽;要不就是自洁其身,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可他是一个能够有抱负的人,既然大汉境内无力施展,那么能在这偏僻的蛮夷之地为官也算不错,至少治下之民也是汉人。说不定千百年后,他也会因为开拓蛮夷,而留名史书。

    不说这对父子心中的千折百转,随着五县令的到来,屋内顿时平静下来。

    张善看着十多位张氏族人,笑容拂面,“我是南海郡郡丞张善,诸位或许心中有了猜测,不过既然已经来了这蛮夷之地,短时间内却是没有机会回到大汉了!”

    张氏族人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剩下的破落士子却是脸色大变,没有人愿意待在蛮夷之地,他们可是汉人,是这五湖四海,八荒六合最尊贵之人,怎能和野蛮人同吃同住,居于一地。

    “不过……”张善笑容更盛,缓缓伸出一根手指,“你们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做官的机会!”

    落魄士子们还没有缓过心神,就被张善的话惊的目瞪口呆,面目涨红,他们怀疑是否出现了幻听,什么时候他们这些破落士子也有做官的机会了。那可是门阀世家才能做的官啊!

    张善淡淡一笑,“不要惊讶,这里是蛮夷之地弁韩十二国,不过很快就是南海郡八县了。这里的读书人很少,你们的机会很多,郡官、县官,缺位很多,甚至你们可以自由挑选。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安心做官,好好做事!下面就由各县县令和你们亲自沟通,各位需慎重选择!”

    “审其、任远!”张善招了招手,这两个本就是张志和他选择的县令,不过要等到以后再出任了。

    张向和张放一脸喜意,快步赶了过来,“见过十二公子!”。

    见到这些同族,张善也是很高兴,笑着说道:“你们两个去帮我挑选二十人!”

    “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