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锋微微颔首,面露悦色,说道:“你能如此想,为父甚是欣慰。那时节寻常人只看到咱们火族大军所向披靡,却没有想到胜绩背后危机四伏。那时,水族和土族支持我们,是因为金族白泰国如日中天,大有称雄天下的势头。但阳虚山一战,金族差点亡国,我赤烈国则将成为天下霸主。这种局面,是其他各族都不愿意看到的。那时候,一个针对咱们赤烈国的联盟已经暗中结成,一旦咱们攻入乾元城,各国便要出动联军,进攻我国。我火族男儿虽然骁勇善战,却也无法同时对抗数国。”
炎华恍然大悟:“所以火神便和金族休战言和!”
炎锋点头道:“当年对金族作战,其目标有二,一是是稳定国内形势,二是击败咄咄逼人的金族,为我火族的生存发展谋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当目标达到后,火神便力谏赤帝,连发十三道圣火令,强令烨王罢兵还朝。”
“有些人说,是火神怕烨王功劳太大,盖住自己。甚至还有人说……”炎华环视左右,低声道,“撤军是赤帝的意思,他怕弟弟功高震主……”
炎锋摇摇头:“赤帝乃一代雄主,火神也是公忠为国。世俗之人如此想,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从那时起,朝中便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火神为首元老派,主张与各族和平相处;另一派则是以烨王为核心的军武派,希望能够雄霸天下。哎,说起来,都是为了火族,为了赤烈国,但大家政见不同,这些年矛盾愈演愈烈。”
“父亲,那你站在哪一边?”炎华问道。
炎锋嘿然道:“咱们炎家,乃是八大豪族之一,也该为君上尽力,为万民劳心。但为父却不愿意卷入其中。好在赤帝他老人家天纵英明,能够掌控局面。”
“然而,三年前,赤帝忽然得了风痹,痛苦不堪,索性将朝政交给烨王和火神,自己回烈阳堡休养。这一来,军武派便天天嚷着对外征战,重现赤烈国千年前的荣耀,其风头渐渐压过了元老派。八大贵族,多半也站到烨王这一边。”
“父亲,依你所言,烨王此番前来,应当是拉拢咱们加入军武派阵营。依孩儿所见,烨王的主张未必不对。咱们赤烈国以军立国,人人崇尚勇武。孩儿也曾想过,若是有朝一日,能够恢复火族千年前的荣耀,那该是何等的光荣。”
“哎!没想到你也这么想。”炎锋摇摇头,“我一生参加过的战争,大小三十余场,立下赫赫战功,殊荣加身。可总是忘不掉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将者的荣耀,是建立在将士的血肉,寡妇的泪水,儿童的哭啼之上的。”
“那咱们就直接拒绝烨王的邀请。”炎华有些郁闷,喃喃说道。
炎锋拍了拍儿子的肩头:“华儿,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有自己的主见。无论你将来选择何种道路,都要谨记一条:务以天下苍生为念。”
“孩儿谨记教诲。”炎华正色答道。
再漫长的路,也有走到头的时候。
烈山山下,早有一队马队恭候。一名斥候走上前道:“城主、少主。羽山公灵正阳和成山公熊昱统领五千火羽军在城外三十里驻扎。”
听闻此言,炎华不由吃了一惊,火羽军乃帝国精锐中的精锐,号称天下第一精骑,一直由烨王统领。十年前,烨王曾亲率三千火羽,击败十万南方蛮族的军队,其战力可想而知。不过火羽军挑选严格,人数始终保持在一万。这一次,竟然有一半火羽军来到烈山城,无形中,给了炎华不小的震撼。
“烨王呢?”
“回城主,此番烨王并未前来。”
“父亲。会不会来者不善?”
炎锋摆摆手:“我与羽山公他们同朝为官,虽然政见不同,但并未到刀兵相见的程度。之前的书信也说了,蜮民国国主不廷胡余联合焦侥国和伯服国,屡屡犯我边境。领兵迎战的蒲山君屡吃败仗,烨王便将火羽军派去助战。”
“杀鸡焉用牛刀,对付这些化外不开化的蛮人,还要出动火羽军?”炎华不解地问道。
炎锋淡淡一笑:“区区几个蛮族小国,自然兴不起风浪。但不廷胡余的背后,是有大国在撑腰。不过火羽军一出,什么解决不了。咱们只要尽好地主之谊便是了。明日一早,恭迎贵宾。”
碧空万里,白云飞扬,雄奇秀美的烈山山在秋日的映照下,灿如金山。山间秀林静立,幽峰峙环,云雾缭绕,溪泉绕转,时而风唱莺歌,仿若仙境一般。
不过山脚之下,却是另一番景象,那纷摇的长草中,隐隐可见数十展猎猎大旗,迎风招展,旗帜上的火红的“羽”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
大旗下,五千火羽军骑在火红色的战马上,身着血红色鱼鳞铠甲,每一名甲士的胸前,都饰以一只金凤,这是火族的圣兽,唯有最勇猛的火族战士,才有资格以其为纹饰。
大军前方,两员战将并行一处,一名五十上下,头戴战盔,肩披长袍,毛领围颈,内穿锁甲,裤夸垂曳,气宇不凡。他的体格并不引人注目,可是他神光闪闪的双目,却令他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使人不敢小觑。
另一人身材魁梧,远看像一座铁塔,身披火漆山文甲,足登虎头战靴,虎体猿臂,彪腹狼腰,生就得甚得雄奇,瞧其年纪,不过三十上下,却显然已久经沙场,周身透露出难以名状的杀气。
他们袖口,皆绣着一朵金色的火绒草,只是年长者衣袖上绣着四只火鸟,年轻人只有两只火鸟环绕。
在他们对面,是一支庞大的迎宾队伍,烈山城少主炎华全套披挂,骑马引领在前,为前驱官,后跟着迎宾队伍:马五对,纛二十杆,旗二十执,枪十杆,大刀十口。后面跟随侍从持华盖三十六个,又有人持幡,旗,纛,各色各样。
队伍正中,便是烈山公炎锋,在三十二明身穿红色华服的銮仪卫簇拥下,端坐马上,神旁还有侍卫手执大刀、弓矢、豹尾枪,各三十人。在他身后,六十四名军护着纛车,车中的纛旗足有两丈多高,赤红流苏,明黄镶边,猎猎飘扬,上书三个斗大的金字:
烈山公炎。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