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响之后刘质将手中茶盏轻轻放置“品茶而静心,静心而自省,自省而能自悟,好茶。”
卖弄不成,赵烨乖乖喝了几口茶水,味道还不错。
“姐姐,你这茶技真厉害。”赵烨一脸献媚的说。
刘质开口“古有饮茶论道之说,借此良机,便和世子说说如何。”
“刘先生有何事?”赵烨爽快的开口。
“体验民生已有五日,烨世子可有倾听学子心声。”刘质老神在在的说。
赵烨挠了挠头说“确是未有。”
“时候尚早,何不唤几名学子前来”刘质紧接着开口。
“贾诩,你来说说。”赵烨招人示意贾诩。
贾诩愣了愣神“说啥。”
“说说这几日所想,所感”刘质说。
“初时觉得新鲜有趣,可这几日在村中奔忙后却更加迷茫。有好多想说的,可不知怎么说,也不知怎么做。”贾诩神情低落。
“进学之事,务必平心静气,若为外物所扰必会如你这般。”刘质在旁开口。
贾诩抬头看了看刘质,又看了看赵烨“不是这样的。以前爷爷让我读书识字,小子总以为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这几日却觉得跨马游街或许能让人羡慕,却远远不如安康给的半块腊肉踏实。”
“我们小组五人这几日很烦恼,大家都不知道继续读书进学有何用,刘先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书中的黄金屋不能让村中众人安住……”贾诩神色惶惶。
刘质听完贾诩的话,脸色一滞。
赵烨对着角落的安康招手“这位小哥清上前来。”
安康上前几步,学着贾诩的模样对赵烨行礼“小人安宁村安康。”
“安小哥,你与贾诩同来,可有要事?”赵烨微笑的问安康。
安康神色有些局促“小人想和贾小哥一般进学。”
“贾诩不欲继续进学,而你却盼求进学……为何?”赵烨玩味的问安康。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安康抬头偷瞄了安老伯一眼,又恭恭敬敬的低下头。
赵烨开口问安康“进了学之后又如同贾诩一般退学吗?”
“并非退学”贾诩开口解释“这几日在村中奔忙,发现书中所学并无用处,甚是疑惑。请烨世子解惑。”说完贾诩深深的对赵烨鞠了一躬。
该是给学舍众人教授知行合一之理了,赵烨暗自点头。
听完贾诩的话,赵烨开口“时候尚早,你前去通知学舍成员,大家去饭堂集合,我有话说。”
说完,赵烨示意侍从将身前的茶具座椅撤走。
“安老伯你帮忙通知一下村民,愿意的话可以去凑个热闹,素儿姐姐我们一起走吧。”赵烨对众人说。
祠堂中有一间比较宽大的房间,原本是驻军的休息住所,安老伯他们搬迁到这里之后将驻地改建成祠堂,然后打通其中的隔墙用来主持村民会议,现在赵烨用来作为食堂。
食堂两侧放置了十二支青铜长信宫灯,将整个食堂照得亮如白昼,后方零零散散的堆着一些煮饭的工具,正前方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一块叶纹栽绒毯铺地,其上放有一张小几,几个小一些的棉席。
侍从将赵烨抬到主位,杨素、刘质、杜平、安老伯、毛泉等人依次入座。
近几日的接触生活,学堂中的学子心头有诸多疑虑,很多疑问无处求解,贾诩稍微招呼了一声,学舍众学子便有序的在食堂集结了。
安老伯给村中人打了招呼后,村中人无不争先恐后的想去看看赵烨,若是能和小王爷说上一句话,那可是无上的荣幸。
五十一个学子,百多位村民,身边还有侍卫仆从,转瞬间食堂便有些挤攘不开了,看到还有村民吆喝着回家喊人,赵烨只好指使众人将堂中的座椅撤走。
当安全搀扶这一个满头百花的老奶奶进了食堂后,安老伯给赵烨拱拱手说“村中人都到齐了。”
有些猝不及防,赵烨原本只想着和大家闲聊一番,却不想弄得这么兴师动众。
“贾诩,黄忠你们几人将村中的老人扶上前来,大家都不要站着,今日我们就席地而谈吧。”赵烨说。
围坐在赵烨附近的学子纷纷起身,将前排位置让给村中长者。大家也不嫌地上灰尘,一个挨着一个的盘腿席地坐下。
看着挤在小屋中的两三百人,赵烨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你们可有什么想说的。”赵烨直白的开口。
屋中鸦雀无声。
“五年前大家搬迁这里,安宁古有‘丧乱既平,既安且宁。’之意,希望此后能天下安宁,寰宇和平。今日集结大家,并无要事,大家都知道我此行是为了让学生门接触村民的日常生活,其中若是有叨扰之处,还请村民们见谅。”在座之人多是百姓,赵烨说话也比较通俗。
“没有,没有……”
“哪里,哪里……”
堂中略有村民回应,只是些客套话语。
“今日我可不打算多说话,我想听听大家说话。吕枝,学舍中你最年长,幼年也时常接触民生,你且说说。”赵烨吩咐吕枝先开阔。
“进学堂之前我也常常在家中帮下地,心中所想不过是认真耕作。可安宁村之行让我感触很多,我想帮助村中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连日思考却无从下手。”吕枝沮丧的说。
吕枝说完,身边的学子都点头赞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刻赵烨深有同感。一个月前,这些小家伙被送到王府,初衷可能只是混口饭吃而已,身边的孩童一起学习思考之后,所思所虑都已经脱离孩童的范围了。
“嗯。可还有谁想说的。”赵烨点头微笑。
“烨世子,这几日和村民同饮同食,我觉得百姓所求甚为简单,寝有所居、饿有所食、寒有所衣。”一个小胖子举手回答。
“说得好,你叫什么名字。”赵烨微笑的问。
“小子刘艾。”小胖子腼腆的回答。
“村中居民皆为躲避战乱而来,若无战乱百姓何至于此。”
“村中百姓最大期望便是能安稳生活,可外边战不止,乱不休,百姓如何能得安宁。”
……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