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鬼才王爷安天下 > 第三十四章 接济
    学舍众人纷纷举手说话,赵烨在一边安静倾听。不过多时,基本学生们都有各自发言,其中所思所想皆各不相同。

    等学生们稍歇,赵烨开口“大家都认真了解村民生活,我很欣慰,此次考核也算基本完成,接下来我们便来商议一番如何帮助百姓改变生活现状。”

    “贾诩,你来说说。”赵烨喊起了一旁认真听讲的贾诩。

    贾诩起身“小子觉得朝衙或许可以设立赈济所,资助钱粮给有困难之人度过难关。”

    “嗯。”赵烨只是点头,并未评价。

    “若能借款给急需之人,也是改变民生之举。”

    “施粥之所也应该设立,灾民四起,饿殍遍野”

    “我也觉得可以在村村寨寨设立赈济所,能扶持百姓生计,闲事还能帮助众人劳作。”黄忠举手表述。

    黄忠说完之后,身旁学舍之人纷纷应是。

    赵烨挥挥手,将众人议论声压住“无论谁里赈济所或是设立施粥所,都是良善之举。”

    “可赈济钱粮何处可得?”赵烨反问堂中众人。

    贾诩开口“朝衙主持,劝说富庶之家资助。”

    “你愿意资助吗?”赵烨问贾诩。

    贾诩昂着头回答“当然愿意。”

    赵烨转头问毛泉“你愿意吗?”

    毛泉抬头看了众人一眼,微微摇头。

    堂中顿起杂音。

    “诸位稍安,让毛小哥说说。”赵烨开口。

    堂中一片寂静。

    毛泉起身朝众人拱了拱手“论私,我家的资产乃自家辛苦所得,为何无偿捐助不相干之人。论公,毛家虽说略有薄财,可普天之下不幸者万万,我毛家怎帮得过来。”

    毛泉深深鞠躬之后落座。

    “刘全”赵烨说“若是现在你手中有两个馒头,可愿分给村中百姓一个。”

    刘全起身“自是愿意的。别说一个馒头,就算两个馒头都分给旁人也无怨言。”

    “若是你入学之前手中有两个馒头,可愿分给旁人一个?”赵烨又问。

    “不愿。”刘全低头回应。

    赵烨又问“为何又不愿了呢。”

    刘全呐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先人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接济天下’。何为穷,何为达”赵烨说。

    “比之众人,我端王府便是达,理应接济众人。可若比之天下呢,我端王府只不过区区山城藩王而已,维系云贵百姓已是千难万难。怎做到接济天下……就算当今圣上……”赵烨深深叹息。

    “烨哥儿慎言。”杨素在旁提醒。

    “众位若有一日衣食无忧,可愿接济身旁困苦之人”赵烨抬头问话村民。

    “愿意”堂中村民齐声回应。

    挥了挥手赵烨对安老伯说“若有一日,安宁村能谷满仓,米满缸,可愿接济邻村苦难之人?”

    安老伯深深凝视堂中族人“愿意。”

    赵烨拔高了声调“若来日,我云贵大地博物多产,我端王府也愿意接济周边各州县”

    “我云贵高原如何才能博物多产?”赵烨问。

    “只需村村寨寨富足安康”赵烨答。

    “村村寨寨如何富足安康?”赵烨问。

    “人人寝有所居、饿有所食、寒有所衣”赵烨答。

    “如何才能寝有所居?”赵烨问。

    一位矮壮汉子在人群中起身回答“洒家会些砖瓦木活。”

    赵烨鼓掌。

    “如何才能饿有所食?”赵烨问。

    一位中年大伯举手回应“我知道些方法,能稍稍提高谷粮产量。”

    赵烨鼓掌,大喝一声“好”。

    “如何才能寒有所衣?”赵烨又问。

    坐在前排的一位老奶奶哆哆嗦嗦的站起身子“老身会些养蚕采麻之法,也会些织造之术……”

    突然间掌声雷动,堂中群情激奋。

    其实世间万物之理是相通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等食堂安静下来之后,赵烨又说“奶奶一人会桑蚕,便能使全家不会挨冻,吕蔓儿,若是你跟着奶奶学了养蚕制麻,可能使得你一家寒有所衣?”

    “能!”脆脆的声音坚定而干脆。满头花白的老奶奶都能做到的事,吕蔓儿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

    “有朝一日,百人跟着奶奶学得桑蚕之法,定能使得千人不受寒冻。”赵烨说。

    “有朝一日,千人跟大叔学得砖瓦木活,定能使的万人寝有所居。”

    “贾诩,在学舍你可有学得何事?”赵烨问贾诩。

    贾诩脸色通红“跟着李敏将军学得骑马挽弓”。

    这可不是学堂开设的科目之一,不过赵烨此时将众人情绪点燃,不好斥责贾诩。

    “你学得驭马挽弓之法,有朝一日可敢上阵一战”赵烨问。

    “敢!他日定当驱除寇虏,复我华夏。”贾诩紧握双拳,扯着脖子回应。

    杨素搀扶着赵烨,瘸瘸拐拐我走到老婆婆身前“婆婆可愿来学舍教授我等桑蚕之法,以御万民之寒。”

    “愿意愿意……”老婆婆颤颤巍巍的起身回应。

    赵烨环顾众人,朗朗开口“如何能有百人学得耕作之法,饱千人之饥。如何能有千人学会织造之术,御万人之寒。”

    赵烨转身回望安老伯“安老伯,可愿让村中孩童进我学舍,学习复兴之法。”

    安老伯急忙起身“愿意,愿意”

    赵烨后退几步,面对众人“小子赵烨,力有不及,还望诸位相助。”

    食堂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赵烨。

    至始至终,刘质在一旁沉默不语,赵烨说的话世人皆知,可心底总觉得略略有些不妥。

    《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原文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秉持的信念,不学典籍怎能正心,操持五行八作如何修身。不能正心修身,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窗外立着一男一女两道身影,此时纤细的身影紧捂双唇,泪眼婆娑。高大的身影搀扶着女子,亦是脸色铁青紧咬双唇。

    “三姐,烨哥儿长大了啊。”男子开口说话。

    “唔。”女子低声抽咽。

    深深凝望堂中赵烨一眼“三姐,我这就回扬州吧,我一定能帮得上烨哥儿的。”男人低声询问。

    “待我修书。”女子眼神坚定的说。

    男子搀扶着女子离开祠堂,潜伏在黑暗中的侍从纷纷现身护卫。

    “回安宁别院。”马车中萧淑的声音传出。

    杨素搀扶着赵烨,看见堂中数百人朝着自己躬身行礼,鼻尖稍有酸麻。自己出生不久就被萧良带去峨眉山隐居,何曾见过这般世面。。

    身边身高还不及自己的弟弟怎有这般的能耐,能得堂中众人信服。

    矮小的身躯似乎蕴含暖暖的能量,不由自主就想亲近过去,而透亮的双眸此刻熠熠生辉。杨素翘起嘴角稍稍贴近赵烨。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