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太上狂神 > 第590章
    其实自从兽潮之战后,南疆军中乐观的风气就在不断滋长,就好像灭掉享国八百余载的南离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那些战营营将争相参战的样子,就如同是参与一场瓜分军功的饕餮盛宴,去晚了就没有了一样。

    而且不仅仅是中下层营将、校尉有这样的想法,就连军中许多高层也是如此,譬如中阳王虞元朴,譬如疾风、虎啸两军副帅杜仲和邢公台,譬如长青军的军师莫应星。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乐观情绪的滋长,有许多原因,但总体来说大致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大乾的国力,经过近二十年的轻徭薄赋于民生息,同时开辟商路发展商贸,使得原本国力就在青木大陆首屈一指的大乾,变得愈加的繁荣。而南疆之战如果从丹水之战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大乾陆续动用了七大军团、十大凤凰卫,共计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兵力,整个南境大仓都因为供应战事需求而被搬空。

    但是大乾并没有因此陷入颓势,要知道像南境仓这样规模的大仓,在东南西北四境以及帝都都有设立,并且大小战事频繁的北疆更是设有两座。这也使得前线的将帅根本就不用担心身后的物资供给,只要考虑如何击败敌人取得胜利就好。二十年的积累是大乾底气,也是前线大军的底气。

    其二是大乾在这一年半中取得了丰硕战果的同时,并没有损失多少兵力。

    小青山之战羽林、奔雷两大军团合围聚歼了狂狮军团,有在平原上无往不利的奔雷重骑凿穿整个狂狮军阵,两大军团的阵亡将士,相比覆灭了近二十万狂狮军团而言,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宁安郡之战,同样是两大军合围了宁安郡城,只不过这次换成了疾风军和虎啸军,在肃清除了有雷鹰军团驻守的宁安、玄安两郡之后,两大军团将南离的雷鹰军团合围在了宁安郡城之中。原本建立在山谷之中,扼守整个宁安山脉咽喉的宁安郡城,在那时变成了一座孤城,如果海中孤岛一般茫然无助。最终雷鹰军团投降,此战疾风、虎啸两军的战损甚至比之前的小青山之战还要少。

    再往后就是天星之战,凤翔军从海上进军,在天星最南端登陆之后,迅速席卷了天星南方七郡之地。在陆缺的布局谋划下,羽林军和奔雷军在湟雁江以北牵制着闫拓海的惜缘泽军团,而凤翔军则兵分三路,主帅顾洁云、军师苏乐仪一路,大公主虞天香一路,顾倾城一路,不断的利用战场空间调动着着邱煦的兵力。

    先是顾倾城一夜之间袭破西河,然后大公主虞天香兵围河晏,再往后又是顾倾城攻破了平山关,打通了北上通路,直接威胁到湟雁江南岸的闫拓海,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闫拓海不得不撤军返回众星城,最终羽林军渡河而下,奔袭河晏郡,然后挥兵众星城。

    在一年之内,大乾第三次用两大军团兵力围住了敌方大军,只不过这一次是天星的王都众星城,最终众星城投降天星灭亡。

    然后就是刚刚结束不久的兽潮之战,丹水北岸两山峡谷和镇南关的两场大火,彻底将渡过丹水的兽潮化作飞灰。陆缺用一座屹立了两百余年的雄关,作为兽潮的墓场。让所有人都谈之色变的兽潮灰飞烟灭。

    一年半的时间,如此频繁的战事,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现在放在南疆督帅和紫极殿案前的阵亡数字将士一个让人看着都会心惊肉跳的数字。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除了镇南关下一役之外,各大军团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人,如果刨除兽潮之战不算,大乾拓土二十个军,大致只消耗了三到五万的军队,这不得不说是这奇迹。

    现在南疆大军云集,而南离只剩下两大军团三十万军队,即便南离从南疆之战爆发之后就开始征兵,但南离国内也需要兵力驻守,南离王郦永先能够调动的兵力,也就是在三十万左右,而且这三十万还是新老兵卒混杂的三十万人,并非都是南离苦心培养的精锐。

    反观大乾在南疆的七大军团,在正常满编的情况下,羽林、凤翔、疾风、虎啸都是十五万人,靖海军则是十二万人,奔雷军的人数最多为三十万人。

    而长青军的情况最为特殊,原本的长青军也是十五万编制,但是在南疆之战爆发前扩编到了二十万,随后又再次扩编变成了三十万人,只不过后面征召的十万新兵被威国公陆淳带去的北疆,所以陆缺手中的长青军是二十万,但是这二十万并非都能参与南离之战,有三个战营之前被陆缺留在了清泉城,而长青水军也被留在丹水交给了中阳王,所以陆缺现在手中的长青军大致在十三四万左右。

    也就是说,满编状态下的七大军团共有兵力一百二十多万,即便经历战事损耗和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调动,剩下也有将近一百万兵力。一百万对三十万,并且大乾可以从宁安郡、玄安郡、天星故地,以及海上四个方向攻打南离,无论是战略态势,还是战场的主动权都在大乾手上,这也是军中为什么会对此战拥有如此信心。

    而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在陆缺身上,在整个南疆百万大军之中,陆缺可谓是除了小郡主虞清霖之外年纪最小的,但是陆缺战绩却是实打实的,尤其是陆缺的布局能力,所有人都知道从南疆战火燃起那一刻,所有的战事背后都有着陆缺的谋划。

    而大乾也因此收获了一场又一场的辉煌胜利。那天马行空的思维和用势不用力,尽可能以最少的战损取得最大战果的指挥方式,也是所有南疆军将信心的源泉。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是陆缺统军,大乾就绝不会败,就如同他的父亲威国公陆淳一样。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