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太上狂神 > 第612章
    飘雪关,聚将厅。

    陆淳和诸葛雎回到飘雪关之后径直来到了这里,至于那些雷蒙部族的安置,自然有天火军中将领和飘雪关的官员属吏进行安置,因为之前陆淳早已传书飘雪关,飘雪关方面早就做好了准备。

    虽然飘雪关附近积雪还未融化,但这六十多万雷蒙部族并不是要一直安置在这里,他们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等到帝都商讨出安置之地后,就要再次南下的,故而所需并不是固定房舍,一切皆可从简,所需资源消耗并不是很大,临时安置下来对于飘雪关和天火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贤弟,刚刚说话不便,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来到聚将厅卸去身上铠甲之后,陆淳都没等仆役将热茶上来,就开口问道。

    陆淳和诸葛雎在学宫时期就是好友,后来陆淳奉先皇宣帝之命组建天火军,诸葛雎更是舍弃了诸葛家族只在朝堂发展的传统,成为第一批加入天火军的英才,对于他的为人脾性陆淳是极为了解的。如果不是遇到大事,诸葛雎不可能连一两个时辰都等不了,亲自出关数十里相迎。

    诸葛雎刚想说话,门扉就被人从外推开,一名侍女端了两杯参茶摆放到陆淳和诸葛雎面前,等到侍女出去之后,诸葛雎拿起茶杯浅浅的喝了一口,方才说道“北疆十二边郡入我大乾不过二十余年,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诞生新的本土世家,边郡世家大多都是从各地迁来的,其中因为北原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最靠近之前的重镇蓝城,故而也是北疆世家最多的地方。”

    “你是说北原郡世家有异动?十八侯府之乱,清泉世家之乱殷鉴不远,难道他们敢拿整个家族作为赌注,行那大逆之事?”陆淳闻言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大乾的北方边界在武帝时期扩展到蓝河一线,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横跨蓝河南北的雄城——蓝城,和东西两翼的黑石关和嘉山要塞一起,作为防止草原王庭南下牧马的屏障。直到二十多年前的北疆大战,不可一世的青羊帝国遭遇了立国以来最大的惨败,大乾才将北疆边界拓展到了如今的寒山和飘雪山一线。

    随后在陆淳的建议下,大乾依靠山势建立了寒山关和飘雪关,将整个草原都封堵在两条山脉以北,只要两关不破,草原部族就无法威胁到关南之地,这才让新得的北疆十二郡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只是因为边郡苦寒,一年之中有四五个的时间都是大雪封路,哪怕大乾历经二十年不断的激励百姓进行迁徙,但也只不过让北疆边郡变得稍有生气一些,此时的北疆十二边郡的百姓之中,最多的并不是从南北迁移而来的大乾子民,而是北疆三大军团的军士家眷,其次的则是当年被击败的青羊遗民。

    不过这二十年来,也有一些因为在之前的祖地发展受到遏制的小型世家迁到北疆,其中又以在边郡之中环境最为优越的北原郡最多。而北原郡正是北疆十二边郡之中地位最为重要的一郡,因为南北运河最北边沟通的正是蓝河水系,故而大乾的北疆大仓北固仓,就设立在蓝城和北原郡中间的北固山下。

    一旦北原郡出现问题,不但北疆天火、盘石、龙骧三大军团与帝都之间除了飞鹰传书之外的联系将被切断,就连三大军团日常的物资供给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当陆淳听到诸葛雎提到北原郡之后,立刻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按照大乾军制,在非战期间,在前线边关的军团之中,最多只有三个月的军粮储备,之前他率军出关已经调用了一批,此次跋黛儿率领数十万族人内附,在这些人安置在飘雪关期间,也需要飘雪关内的存粮进行支持。所谓粮为军之胆,一旦北原郡发生变故,导致边关大军的补给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为那不仅仅是边关军团忍饥挨饿那么简单,这些初入大乾的赤狄族人对于大乾并没有归属感,并且大乾和雷蒙对峙二十年,前几年白奕更是率兵压制雷蒙,他们之中很多人对于大乾有着很深的忌惮和隔阂,此次南迁如果不是跋黛儿力主,他们之中很多人可能都会留在草原,继续延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

    所以一旦断粮,他们可不会管是不是飘雪关遇到了困难,只会认为大乾诓骗了跋黛儿带领他们南迁,一旦发生暴乱,很有可能使得整个北疆局势失控,因为北疆边郡之中的草原之族,不仅仅有现在的赤狄人,还有之前的青羊人,只要又一丝星火,就可能演变成燎原之势。如果再有人在暗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北疆边郡将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再一次变成血染之地。

    “现在还不好说。”诸葛雎摇了摇头,从怀中拿出几封信件递给陆淳说道“这是北疆军情司传来的情报,还有北原郡中的几个县尉和郡尉写来的书信,他们之前都是从天火军退下去的将校,并且是从北疆大战和青羊之战中活下来的老卒,其中一些名字陆兄你应该也会有些印象,他们说的话,我还是相信的。”

    “嗯,这些人我都记得。”陆淳没有先去看信中的内容,而是翻看着信件最后的落款,一边看一边点头说道。天火军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最初那支天火军,上至将军校尉,下至士卒伙夫,他几乎可以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并且说出他的出身来历,虽然时隔二十年,但是看到这些名字,陆淳还是能够想起这些人当年的样子。和诸葛雎一样,哪怕时隔二十年,他依旧相信这些他当年带出来的将士。

    只不过当陆淳看完这些信上的大致内容时,心中不由一松,妻子虞初晴按照内情司和皇家三卫的案卷,抓捕那些因为诸多原因案子被压下的世家子弟,北疆世家虽然不多,但因为北疆边郡乃是新拓之地,政令相对宽松,故而游走于律法边缘谋取利益的世家子弟并不少,此次只是北原郡中就有六家十几人被押送帝都。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对于世家本就不多的边郡来说就有些多了,世家之人不是傻子,从长公主的动作之中,他们很明白长公主这次针对的就是地方世家以及地方县侯、乡侯,这样的情况让许多世家都人心惶惶,即便那些家中之人没有被抓走的家族也是如此。

    在许多世家勋贵心里,长公主虞初晴可是连亲弟都能问斩,亲妹都能流放的狠人,当年东平之乱的几家附逆侯府,更是被她灭了满门。可以说在洪熙前期主宰朝堂的长公主虞初晴,她威名和铁腕完全是用鲜血和尸骨堆积出来的,现在她将矛头对准世家,不由得这些世家不怕。所以这下信件中一致提到的当地世家勋贵往来频繁之事,在陆淳眼里就变得很正常。

    所谓传世之家,既然能够绵延传承,他们都是深通自保之道,也明白如何取舍,只要妻子不逼迫过甚,大多数世家和地方勋贵最终都是会妥协的,其中的度,陆淳相信妻子虞初晴一定可以掌握好,毕竟皇帝和妻子只是想要打压世家之势,而不是彻底灭绝世家,不可能将大乾境内的所有世家都逼反,总会有所针对。

    不过当陆淳看到一封来自北原莫家的私信时,眉头却皱了起来,莫家并不是世家,只是因为家中出了两位俊杰,这才日子变得好了许多,莫家长兄莫应星乃上一代的翘楚之一,现任长青军军师领南疆督帅府军师,此时正身在南疆在陆缺身边。而比莫应星小了将近十岁的幼弟莫应辰,此时正是距离北原郡最近的蓝城郡守。

    他在信中所写的并不是蓝城内部的情况,而是蓝河和北原世家之间最近的来往,上面他并没有妄加评断,只是列举了蓝城世家和北原世家见面的时间、地点,林林总总的竟有一页纸之多。

    虽然莫应辰并没有在信中说这些世家见面到底谈了什么,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两郡世家隔着一条蓝河依旧来往频繁,总让人感觉有那么一丝不同寻常。

    “陆兄,你怎么看?”见陆淳将一叠信纸看完放下,诸葛雎开口问道。

    “未知详情之前,对于任何事都不能妄下评判。”陆淳揉了揉眉心说道。

    “那我们是静观其变,还是做些什么?”诸葛雎又问道。

    陆淳略微思忖了一下,开口说道“赤狄部族内附,只凭飘雪关和天火军中的存粮肯定是支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为今之计必须要打开北固仓应急。不过六十万人内附,人数实在太多,未免发生意外,从北固仓开运的粮食物品,必须要有军队押运。”

    “陆兄是想派军南下?”诸葛雎闻言眼睛一亮,他是天火军军帅,只负责天火军防务,不在战时,他也不能轻易调动军队,但是身为军相又是北疆督帅的陆淳是有这个权利的,此时派军南下,可以很好的压制边郡世家那颗躁动之心。

    陆淳转身看着那张挂在强大的巨幅北疆地图,思索良久方才开口说道“调天火军轻骑两营和弓弩刀盾各四营,盘石军重骑两营,分别进驻北原、蓝城、北固山,以及南北运河与蓝河相交的青津渡口。”

    “妙~”诸葛雎闻言一拍大腿,大赞了一声。从离开学宫一直到现在,他有大半生的时间都呆在北疆,北疆原本的三大军团天火军、盘石军、山阴军,他都曾在其中任过职,对于整个北疆山川地理,他都可谓是了若指掌。

    如果是换了其他任何一个熟通军事的将帅军师,几乎都会做出和陆淳一样的选择,为了以策万全,将数营精锐安置到北原、蓝城和北固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青津渡口,青津渡口的规模不大,与运河北段的第一大河港蓝城港更是无法相比。

    但是青津渡口却是贯通了整个大乾的南北运河最北端的河港,并且这里因为是河湾岔路,使得走水路可以不经蓝河直下京城,只要掌握了青津渡口,如果没有一直规模庞大的船队封锁运河河道,就无法斩断北疆与帝都之间的水陆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有预料之外的变故,北疆也能从帝都得到想要的支援。

    从细微处见真着,从这样的安排,就可以看出陆淳被世人称为镇压一个时代的名帅,比其他世人皆知的军帅都要高出一截,并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兴奋了一阵,诸葛雎的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说道“陆兄,打开北固仓倒没什么,想来陛下的诏令已经在路上了,只是调兵南下的话,我们用不用向陛下和外阁报备一下,毕竟这不是小事。”

    陆淳以军相之身领北疆督帅之权,确实是有权利打开北固仓和调动北疆军队,打开北固仓倒还好说,大乾物产丰饶、国力强盛,些许粮食物资,只要有一个名目并且用在实处,皇帝和内外两阁都不会在意。

    但是调兵就有些不同了,北疆督帅确实有临机专断的调兵之权,就像之前陆淳领军出关就是如此。北疆军团本就是防备草原的,调兵出关没什么。可是调兵南下的性质却不太一样,边军军帅要调兵返国是要经过皇帝和外阁首肯的,不然万一哪一天哪个边疆军帅有异心,岂不是可以借用调兵之名,一路没有任何阻碍的直接打到帝都城下。

    “你说的不错,规矩如此,却是应该先向帝都请命。”陆淳点了点头又说道“不过我相信陛下是不会反对的,可以调兵和传信帝都请旨同时进行,免得耽误时间,给了有心人可趁之机。现在是赤狄部族新附之机,北疆一定不能出乱子,不然就会引起连一系列变化。”

    “如此就好。”见陆淳点头,诸葛雎也不由松了口气。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