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太上狂神 > 第613章
    南疆大战在即,北疆威国公返国,大乾国内以帝都为中心的风暴以初露端倪,继有内情司和皇家三卫卷宗的世家不法子弟被抓捕之后,帝都中又有十数家的家主被请到刑部大牢喝茶,乾元城的局势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紧张起来。

    但是在长公主虞初晴的控制下,普通百姓除了感觉京兆尹府每日巡街的兵士变多了,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乾元城依旧是那个车水马龙的乾元城,依旧是那个万邦来朝的大乾帝都。

    “殿下。”外阁昭武殿中,京兆尹诸葛维正一脸苦笑的看着长公主虞初晴,为了维持帝都治安,京兆尹府的府兵衙役几乎昼夜不停的在巡视帝都,但是长公主居然觉得这样还不够,今天叫他来,居然是将帝都巡防营也交给京兆尹府临时节制,显然是要再次增加巡视帝都的兵士数量。

    身为大乾驸马,辅国公府二公子,又是帝都乾元城的父母官,诸葛维自然明白长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心中却不同意再度增加巡视帝都的兵士数量,因为这样不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帝都的紧张气氛,甚至会影响百姓生计。

    虞初晴听完诸葛维的讲述,开口说道“说起来你是昕儿夫婿,是我大乾的驸马,我们也不是外人,你应该明白本宫难处。此时大乾各军不是征战在外,就是御守边境。帝都乾元乃是子民信念和外邦观瞻所在,在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出现乱子。如果不是实在抽调不出兵力,京兆府加上巡防营,本宫都觉得有些少了。”

    诸葛维闻言依旧摇头说道“殿下,臣觉得增派巡防营巡视帝都太过惹眼,民间猜测必定少不了,与其把事情都摆在明处,不如一明一暗更为妥当。”

    “一明一暗?”虞初晴抬头盯着诸葛维说道“你是指皇家三卫?”

    “殿下明见。”诸葛维没有直接点头,而是抱拳拱手向着虞初晴行了一礼。

    皇家三卫是大乾二十四卫中最为隐秘的,也是唯一不受外阁管辖的,三卫之中究竟有多少人手,都分布在哪里,整个大乾就只有皇帝本人和长公主虞初晴知晓。三卫的建立为的是巩固皇族的统治,即便诸葛维是大乾驸马,提到三卫也颇多忌讳。

    虞初晴闻言秀眸微眯,低头思索起来,昭武殿中顿时变得安静起来。这种安静让诸葛维很不习惯,甚至有些后悔刚刚的提议,皇帝三卫直接由皇帝执掌,如何使用都不应该由他这个外臣开口,哪怕他是大乾驸马也是一样。

    “本宫会派出三卫人马散布帝都,不过巡防营还是要上街,此事就交给你们京兆尹府,本宫相信你诸葛维,一定可以在稳定帝都局势的同时,又不让百姓觉出异样。”虞初晴盯着诸葛维说道。

    “微臣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见长公主已经下了决定,诸葛维只能苦笑领命。

    就像长公主说的那样,他身为从地方郡县升迁上来的施政安民之官,想要做到在不影响百姓的前提,又震慑安抚帝都局势,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只不过他心中有所顾忌,辅国公府家大业大,但是世家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辅国公府变成世家的众矢之的。只是长公主虞初晴的谕令已经下达,即便他心中不愿,也只能遵照执行。

    “诸葛维,以你的才智,本宫想要做什么,你自然能够看的清楚。对于此事你父诸葛老丞相既不同意也不反对,本宫想听听你的看法。”诸葛维等了良久,见长公主虞初晴似乎没有再开口说话的意思,就想要告退离开,可能还没等他话说出口的时候,长公主虞初晴突然开口说道。

    诸葛维闻言拱手说道“父亲一生谨慎,现在南疆大战在即,北疆赤狄六十万族民内附诸事繁杂,父亲时常教导微臣遇事当有取舍,微臣深以为然,臣觉得我大乾此时应以南北两疆之事为重。”

    说到这里诸葛维抬头看了看虞初晴的脸色,见她面色不变继续说道“微臣以为世家之患在未来而非现在,想要惩戒世家整顿朝堂,完全可以等陆相和陆帅回京之后,到时我大乾有数百万常胜之师,只需陛下一道圣旨,世家就会乖乖俯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世家想要低头又觉得不甘,想要叛乱又顾忌不敢,从而导致局势紧张。”

    “你倒是直言不讳,本宫倒是有些年月没有听到有人这么和本宫说话了。”虞初晴闻言似笑非笑的看着诸葛维说道。

    “微臣惶恐,请殿下恕罪。”诸葛维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躬身行礼说道。

    虞初晴伸手一扶,一股无形的力量让诸葛维不由自主的站直了身体,然后才开口说道“惶恐什么,商议国事本就应该畅所欲言,又何罪之有。”

    “多谢殿下。”诸葛维闻言舒了口气,连忙拜谢。

    “直言不讳挺好的,朝臣若没有纯直之心,也没有刚正之身,是不会直言不讳的,没想到二十年宦海沉浮、风霜煎熬,你居然依旧可以初心不变,七妹果然没有看错人,诸葛维,你真的很好。”虞初晴上下打量着诸葛维,笑着说道。

    “殿下谬赞,此乃人臣本分。”诸葛维谦逊说道。

    “好一个人臣本分。”虞初晴感慨了一声,对着旁边的一个宫女摆了摆手,宫女双手托着一个木盒递到诸葛维面前,说道“这是巡防营的虎符和交你暂时节制的外阁文书,你拿着,退下吧。”

    “谢殿下,微臣告退。”诸葛维双手接过木盒,缓步向殿外走去。

    “诸葛维。”就在诸葛维走到殿门处时,虞初晴又开口说道“诸葛老丞相已经老了,你兄诸葛雎镇守北疆常年不在京城,诸葛家在朝堂之上总要后继有人才是。刑部自从闵文升进入内阁拜为外相之后,尚书之位出缺,此时由左右侍郎和各司司正共同署理刑部事务。民间有云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总要有人接任尚书之位,你好好干,等此间事了,本宫会亲自和陛下去说。”

    “谢殿下。”诸葛维闻言转身一礼,脸上却不悲不喜的说道。

    “去吧。”虞初晴挥了挥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转眼已至掌灯时分,因为妻子虞初昕不在京中,尚在襁褓的儿子也在辅国公府由诸葛家人照看,诸葛维在散衙之后没有返回家中,而是去了辅国公府。因为老丞相卓先然回京暂代重伤的柳不疑的亚相之位,首相诸葛行之最近也感觉轻松了许多,也是天色未暗就返回了家中,父子二人在用过饭后,诸葛维遣散了下人,将今日昭武殿之事说给了父亲诸葛行之。

    “长公主真是这么说的?她要向陛下推荐你为刑部尚书?”听完儿子的讲述,诸葛行之的眉头不由深深的皱起。

    “确实如此。”诸葛维点了点头,看向诸葛行之问道“父亲可是觉得不妥?”

    “倒不是说不妥。”诸葛行之摇了摇头说道“而是老夫看不明白陛下和长公主殿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父亲为何会这么说?父亲看不明白的又是什么?难道孩儿升任刑部尚书还有其他妨碍不成?”诸葛维闻言一愣,很是不解的问道。

    诸葛行之端起面前茶杯送到嘴边却未饮下,而是重新放回桌上说道“大乾开国时,国公府共有九家,再加上文帝朝的步家,武帝朝的百里家,以及现在陆家,共有十二家。按照道理说,大乾立国已经两百余年,很多传世的国公府应该慢慢衰落才对,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不然。”

    诸葛维闻言点头说道“一族兴衰,皆在族中英才,就像镇国云家,因为镇国公身体不好,一直没有出仕,所以现在的镇国公府的声望远不如先皇时期,云弦思想要重新振兴门楣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威国陆家,虽然被封为国公不到四年,但陆家父子皆是无双国士,威望冠于天下,方有威国公府如今之势。可是父亲,这些又和我们诸葛家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当然有关系。”诸葛行之看着儿子那有些不解的面孔,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大乾之中威势最盛的首推威国陆家,大乾大半兵马皆在陆家父子手上,而威国公府的主母又是长公主殿下,可谓鼎盛至极。”

    说道这里诸葛行之喝了一口茶水,润了一下发干的嘴唇,继续说道“继威国公府之后是定国顾家,顾怀仁是军相,顾怀义是鸑鷟卫统领,顾洁云虽然卸任了凤翔军帅,但天香公主毕竟年少德薄,又没有让众将信服的战绩,凤翔军军权此时依旧在顾洁云手上,而年轻一代中顾倾城是凤翔军副帅,顾浅雪也有东宫侍读之职,重用只是早晚的问题,顾浅霄年纪轻轻也是一营主将,并且还是凤翔军最精锐的凤翔云骑。”

    “父亲,这些都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情,父亲您究竟想要说些什么?”诸葛维听完,还是不明白老父亲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不由开口问道。

    “糊涂。”诸葛行之拍了一下桌案,叹了口气说道“维儿,你说在威国陆家和定国顾家之后,势力和实力最盛的是哪一家?”

    “这个~”诸葛维闻言低头迅速思索起来,不一会猛地抬头说道“是我们诸葛家。父亲您现在是内阁首相,大兄是天火军帅,孩儿是京兆府尹,雅妹是凤翔军大将,就连琰儿此时也在南疆督帅府参赞军机,只要等他成长起来,必和大兄一样为一方军帅,甚至二三十年后入阁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你说的不错,事情正是如此。维儿,如果你再进一步成为刑部尚书,我诸葛家必定可以再上一层楼,可是这也是为父担心的。”诸葛行之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宽仁,太子忠厚,长公主也没有针对我诸葛家的意思,琰儿更是与陆缺交好,与天香殿下的关系也不错,父亲担心的是什么?”诸葛维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

    “过犹不及啊。”诸葛行之看向案头的灯火,良久才说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时间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对于诸葛家来说,现在这个样子固然可喜,但是为父始终认为,鼎盛一时,不如长盛不衰。”

    “父亲为何会这么说?”诸葛维追问道。

    “有些话,为父作为大乾首相本不该说,但是为父也是诸葛家家主,承袭的是祖宗留下的辅国公之位,不得不为整个家族打算。一个家族想要一直发展下去,与人为善家中英才辈出只是一方面,还有一点就是尽量不树敌,即便树敌也不树死敌。就像当年的萧氏一族,最终会落得那样的下场,固然有先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正石公为人太过方正,为萧氏树下太多死敌。”

    “父亲是担心孩儿升任刑部尚书会树敌太多?”诸葛维终于明白父亲诸葛行之要表达什么,开口问道。

    “是,也不是。”诸葛行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和殿下已经对世家动手,刑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冲锋在前,不过刑部行事有国法皇命可依倒没有什么,但是法理不外乎人情,我诸葛家传承数百年,姻亲故旧也有不少,如果这些人求到你头上你会如何处置,是从轻发落,还是坚持律法?”

    “孩儿身为人臣,自然是坚持大乾律法,岂能因私忘公?孩儿为官二十年,从县乡升入朝堂,深知天理国法绝不能轻忽,不然法不成法,则国不成国。”诸葛维想都没想就开口答道。

    诸葛行之闻言深深的看了儿子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彩,开口说道“如此一来,我诸葛家岂不是如孤家寡人般独行世间?”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