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苍云歌 > 第二百零三话,伐夏(一)
    唐始皇二十五年五月初,青龙城佑唐宫

    “皇上!夏国使臣来报,说让皇上交出嵬名远一,否则。。。将与唐帝国断绝友好关系。”直隶军总督钱雍站在群臣台上禀报道。陈霄上前一步,说:“皇上,臣以为,夏国势弱唐国势强,可先试其威,唐国北部练兵已久,也可杀杀夏国皇帝锐气。”话音刚落,匡士从皇上特允的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陈相所言不可。自从凉高帝死后,高帝独子吕嵩即位,但吕嵩年幼,大权尽落高后嵬名思彤手中。皇上,您想一想,如今夏凉二国都是嵬名氏掌权,难不成让我大唐军士以一敌二吗?而且,留着嵬名远一,百害而无一利!夏国新皇登基,自然不会留着忤逆的嵬名远一。夏国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夏国以为唐国不交出嵬名远一是因为唐国想扶植嵬名远一为帝而在保存实力?”话音未落,沐贤安不悦的声音传来:“放肆!我大唐何时做这种事?朕会扶植一个废君?”匡士接着说:“所以,皇上扣下嵬名远一,实为不妥。”工部尚书李梦心上前一步道:“皇上,臣觉得应该兵分两路,一路对凉;一路对夏,恩威并施。这样,就会让天下人闻陛下之圣威。”

    沐贤安听完站了起来,说道:“朕,听从匡相之言,送还嵬名远一。退朝。”

    颍郡郡首平阳城,倪府

    这是倪歌的家。穿过大门,走上木台,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左侧是花园,右侧是一个低洼的小平台,再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画眉和各色鹦鹉。倪歌就在中间的厅中练字。这时,一名瘦高的盘头男子径直走向倪歌。“父亲,您叫我?”原来这名男子,是倪歌的儿子之一,倪师。“子顺(倪师,字子顺),我听说皇上竟然请匡士为相,而且匡士竟然出山了。”倪师站在倪歌的面前,说:“是啊父亲。这匡士是什么人?为何孩儿没听说过?”倪歌停了下来,瞥了一眼倪师。“无知。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当初随我游历扬州的,是谁?你竟然不认识匡士。匡士虽然不是苍云家之徒,但他从小学识渊博,四岁便可识字,九岁出口成章,强我数倍。当初匡士年轻的时候,想出山仕齐,但齐国名存实亡,最后还是放弃了,随后便前往南国游历,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他心神极强,过目不忘,他本不是道士,但却习得道,与张文正同宗。”倪师有些吃惊,不禁开口道:“竟然这么厉害?那父亲何时才能出山?”

    倪歌哼笑一声,放下笔,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端起茶杯,

    喝了口水之后说道:“子顺,你不像你弟弟在军中,你无官无职,有些事看不明白。如今虽然匡士为正相,但仍是陈霄手握大权。陈霄不倒,我永不入仕。而且现在,朝中也不缺人才,岑景忠去世,李梦心来了。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夏唐凉三国局势紧张,没有大事发生,皇上不会主动启用我。我啊,也想享清福了。”

    “子少(倪昭,字子少)在哪只军?”倪师问道。

    倪歌长吁一气,答:“大西军。”这些年除各郡的驻守部队以外,沐贤安与陈霄也着手打造了东西南北四支固定驻军,驻守帝国的东西南北。这时,倪歌好像想到了什么,突然站了起来,围着练字的桌子来回踱步。“怎么了父亲?”倪师问道。倪歌走了两圈停了下来,站在倪师的面前,说:“我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感觉皇上会出兵大西,从夏国的背后给予夏国一击,这样凉国也来不及反应。”倪歌有些着急,又接着快步走进正房了,倪师站在原地看着父亲走进正房,叹了口气,追了上去。

    夏国都城虎都,射练场

    皇帝嵬名一成身穿精甲,站在一百步开外的地方,拉满弓,瞄准对面的靶子。嵬名一成从小骑射,技术很好,深得父辈喜爱。一瞬间,嵬名一成松开左手,那只箭“嗖”地窜出,正正好好击中了靶子的中心。“好!陛下威武!”将士们都在一旁叫好。但花麻才让却站在一旁担忧。

    看着花麻才让忧心忡忡的表情,嵬名一成放下弓,走到他的身边,问:“才让,朕的箭法如何?”

    花麻才让低着头道:“陛下箭法了得,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嵬名一成笑了笑,说:“既然你说朕百发百中,为何你还在这高兴的日子,忧心忡忡,岂不是坏了朕的好心情?”说完,还瞪了花麻才让一眼。花麻才让立刻跪在地上,说道:“皇上!臣担心,陛下整日耀武,臣担心唐国会对夏国动兵。”说完,嵬名一成不仅不担心,反而笑出了声音:“才让,没想到这几年,让你这么怕沐贤安。但是你怕他,朕不怕。夏国南边有那么多小国为朕镇守、北边有大凉、西侧军备正盛。朕何惧之有?沐贤安若敢来犯,朕必灭他。”

    见花麻才让不说话,嵬名一成接着说道:“才让,你别忘了,沐贤安可是把嵬名远一送了回来。那天,朕也在场。朕也亲手杀了他。朕够仁慈的了,还给了他一个谥号。还怎样?难不成要朕认他做先王?”见嵬名一成不听劝,花麻才让只得叹息,不再言一语。

    唐帝国青龙城清凉殿

    沐贤安正靠在椅子上看书,这时匡士缓缓走了进来。沐贤安一抬眼发现是匡士,便急忙

    放下书,说:“原来是匡相啊,进来坐。”匡士坐下之后,沐贤安便问:“匡相何事找朕?”

    “皇上,臣想了好多天,最后还是来找皇上了。”匡士缓缓说道。沐贤安伸出手,愿闻其详。

    “三年前,瑶国国君陈畴与汉王陈矛的弟弟陈桥入唐,请求保护。这样,不仅得罪夏国,还拖累唐国。如今夏国耀武扬威,皇上必须给予夏国一击!臣想了很久,恳请皇上下令,向西进军,收拢各小国,建立西抚郡,作为北伐夏国的基地,在派兵从直隶出发,前后夹击夏国,夏国必重伤!”

    沐贤安听完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问:“兵部和陈霄知道了吗?”

    匡士顿了顿,随后摇了摇头。沐贤安这才明白,这只是匡士的想法。“匡相,明天带着这个想法,上朝,朕要好好论一论这个事。”匡士点了点头:“老臣告退。”

    第二天早朝。

    沐贤安没有坐在君台,而是站在相台通往君台的台阶前,说:“有人给朕上书,想出兵征讨夏国,朕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想看看究竟多少人想征讨?”话音刚落,兵部尚书武义均便上前一步,道:“皇上!夏国人得寸进尺!唐国每每给予恩惠,反而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经常在唐国边界掠夺百姓物资,更有甚者强抢民家霸占妇女。皇上,为了百姓们,也得伐夏!”说完,钱雍也上前一步,附和:“皇上,臣也觉得可。之前臣带兵攻打匈奴才知道,出了唐国之后,外面的人只知夏帝,而不知唐帝。夏国该伐!”话音未落,工部尚书李梦心、大理寺卿贺之韦、直隶军副总督魏嗣彤、御史典田琅等人都站了出来,说道:“臣恳请陛下伐夏!”

    沐贤安点了点头,说:“好!朕伐夏之意已定。但,军队如何进发?路线如何?哪位卿与朕一论?”

    还是武义均,武义均开口道:“臣以为,应避其锋芒,从莽郡之西出唐国,收拢西域小国,再一举北伐夏国。”话音未落,李梦心反驳道:“武义均,你身为兵部尚书竟然让唐军绕远?难不成我大唐还敌不过一个弹丸小国?皇上,臣以为,从直隶出发,直捣黄龙!”沐贤安转过身,看着低着头的陈霄。“陈霄,怎么位居副相就不说话了呢?朕想听听你的意见,说吧。”

    陈霄顿了顿,说:“臣以为,武大人之言即可。”沐贤安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十天之后,按照武义均之言,举兵伐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