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苍云歌 > 第二百六十六话,唐帝国灭亡(二)
    夜晚的正统殿,一片死寂。

    此时一个人却登门拜访,与张皇后面礼后,便走进了正统殿,看到了伏在书案上闭眼休息的沐迪休。“陛下,臣陈玉拜见陛下。”听到了陈玉的声音,沐迪休缓缓坐了起来,红红的眼睛被细心观察的陈玉一眼发现。“朕记得,你之前是莽郡的佥都使啊,怎么如今身在丰京?”

    陈玉跪在地上,细细地说:“回陛下,如今莽郡一直是夏雨的手下宋昱高扬二人,所以在夏雨辞退我之后,我便前往咸阳,作为咸阳令王博的助手,王博病逝,楚王下达了命令,我便马不停蹄前往丰京城。”说完,叩首行了一个大大的礼。

    沐迪休笑了笑:“陈玉,你知道吧,朕的天下已经容不得朕了。朕的大理寺卿冯溪,竟然要朕禅位于楚王,你不会是来劝朕的吧?”

    陈玉听完静静地盘腿坐在,说:“陛下的禅让诏书被退了回来吧。”沐迪休笑了笑,说:“是啊,朕的诏书还不够吗?朕觉得够给祖宗丢脸了。这大唐的江山,本本不是朕家的,朕本来打算朕退位,找一位唐昭帝的后支,把皇位还回去,可是……他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想当唐国的权臣了,他想做唐国的皇帝啊。”

    “先帝在位十四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我看了多少悲乱。本以为朕继位之后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刚继位却摊上了这种事,唐国百年以来,哪有这种事发生?始皇帝强,诸臣弱;朕弱,楚王强,所以丢了社稷是吗?”

    “陛下,臣这次来,是位陛下分忧的。”

    沐迪休看了陈玉一眼,坐在了地上,笑了笑:“你怎么为朕分忧?朕的天下就要丢了,你怎么帮朕?”

    “这一书,臣为陛下来写。”陈玉说着。

    凉国代城,凉军受命于吕红,伐唐后集结于此。领兵者乃张松之子张帷。张帷站在山坡上,远远地望着前面的代城。“前面的代城,之前被士芝占领过,如今这里是白色地带。哪位将军可以攻占代城,拿下里面的雍耳?”雍耳是代地人,之前士芝伐代,便倒向了士芝,士芝离开丰京,雍耳便倒向凉国,向凉和帝称臣。凉军撤离代地,雍耳便占山为王,自称代王。

    “将军,月州传来急报,说皇上可能会来代城。”属下走了过来,站在张帷的身边轻声说道。张帷叹了口气,说:“皇上来,我也很难拿下代城,毕竟雍耳在此,他左右逢源,不会甘心在皇上手下的,这样雍耳一定会是凉国的祸害。”

    副官顿了顿,露出惊讶的表情,过了许久才说:“那怎么办?”

    “我已经派了先遣军进入代城,正在寻找雍耳的大本营,杀了雍耳,拿下代城,光监郡就能重新回到我们的手中,陛下也就可以饶恕父亲了。”副官点了点头,转身离

    开。

    唐平帝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正统殿

    沐迪休站在君台上,冷静地望着台下的群臣,冯溪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今年祥瑞众多,乃吉兆之年,楚王开疆拓土,此乃吉兆。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皆出九州。将山川社稷禅让给楚王,如今上合天心,下和民意,陛下也可以享受清闲之富了。此事--”

    望着冯溪,沐迪休平静地打断了他:“你到底想对朕说什么?”

    “陛下,先代贤君禅让,可见其贤。陛下虽然不是什么圣明之君,不想效圣君之道吗?”冯溪平静地说,说完还行了一个标准的唐礼。见状,沐迪休哼笑一声,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台下的群臣,问:“你们都是这个意思?”

    大臣们齐声道:“请陛下纳冯大人之忠言。”

    听到“忠言”二字,沐迪休笑了。“忠言?这等忠言,灭祖弑君!”

    冯溪的脸色有些难看:“陛下休要糊涂!乾坤流转,万象更新,此乃天道也,岂是庸君能够阻挡?一会楚王来了,请陛下做好禅让的准备!”

    过了一会,士芝佩剑走了进来,站在沐迪休的面前,挺直身子说道:“陛下万安,臣来迟了。”

    沐迪休笑了笑:“士芝,世人皆以为大唐江山不可动摇,曾经的朕也这么认为,但是你的出现,以及先帝对你的重用,都让朕对你刮目相看。你满意了,大唐江山是你的了!”

    士芝站在原地,冷冷地回应:“陛下不可。当年文王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还向夏朝称臣,得到史子的赞叹,而其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君主的职权,完成使命后还是归还给成王,我的德行远远不如这两位圣人,像冯溪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这些话使我心里害怕,手发抖,字都写不成,意思表达不清,我要辅佐唐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说完,士芝转身离开,留下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沐迪休。

    沐迪休过了许久突然大声质问:“你们让朕做的朕都做了!为什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对朕?天下是你们的了,你们倒是拿去啊,朕不稀罕!”

    冯溪等人顿了顿,但是没有回答沐迪休。蒋琦向前一步,敬道:“陛下,好生休息,臣等退下了。”说完,便转身离开,蒋琦开了一个头,剩下的大臣们都效仿跟着冯溪离开。见状,沐迪休瘫坐在君台上,看着空荡荡的的正统殿,放声嘶吼。

    可是大臣们丝毫不理会士芝的态度,士芝越是"谦虚",大臣们越是起劲地劝进,他们劝进的表章连篇累牍,多得数也数不清。唐帝国朝廷的大小官员都参与到劝进的行列之中,劝进表章的措辞越来越肉麻,就连远到南越南赵国内的人,也有给丰京写信的。

    不仅是大臣们不

    断上劝进表,沐迪休也知道唐帝国气数已尽,故十分"配合"地下了第三道禅位诏书,苦苦地恳请、哀求士芝仿效先代贤君,登上皇帝的宝座。但士芝却说:"听到这个诏命,真吓得我五内震惊,浑身发抖。我宁可跳东海自杀,也绝不敢接受唐帝国的诏书。"尽管士芝的假戏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心领神会,他们一边上书,一边在蔡郡的丰田筑起受禅台。

    唐皇迪休元年四月,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进,皇帝沐迪休前后四次下达禅位诏书,早已徒存名号的沐迪休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玉玺诏册册奉交士芝,宣布退位。四月末,士芝在冯溪蒋琦等人所上的"登坛受命表"上,批下了"可"字。第二天,士芝登上了受禅台,参加受禅大典的有文武百官共数万人。士芝先跪向天向,这是上古的规矩,天向摆放着九鼎,每一鼎都升着大火,大火熊熊而烧,士芝站在鼎前,行礼。行过礼,士芝转过身,缓缓走向受禅台,走在红色的地毯上,士芝的步伐缓慢而有力,沐迪休则身穿帝服,站在群臣面前手握诏书说道:“咨尔楚王,先君禅让,可见其贤。天命无常,惟归有德,唐道陵迟,大乱滋昏,群凶恣逆,环宇倾覆,皆赖楚王神武,拯朝纲,平祸乱,救社稷,安宗国。今王钦承前绪光与乃弟,承文武之大业昭列祖之弘烈,皇灵降瑞入神告敬,诞采光之师,用我唐典,敬逊尔位,天之历数在尔恭,君其顺大字,以肃天命。”说完,沐迪休转过身将身后的玉玺台上的玉玺拿起,缓缓起身,走向士芝。

    士芝弯着腰,恭敬地作揖。沐迪休走了过去,将玉玺交到了士芝的手中,士芝双手捧着玉玺,缓缓挺直身子,走向刚才沐迪休通读诏书的位置,而沐迪休则站在一旁,看着士芝。沐迪休转过身,跪在士芝的面前,双手作揖,面见圣上。台下的数万群臣见状,也缓缓跪下。“臣等叩见陛下。”

    士芝面状庄重地看着大臣们,开口道:“吾上承天意,承继大统,即日起,立国号大楚,建元仲初,建都陈都,改名青阳。谥父王为太祖武皇帝,封逊帝沐迪休为安定公。”

    随后,台下的大臣们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仲初元年五月,士芝定都青阳,前往青阳。丰京被划入蔡郡,并改蔡郡为丰京郡,作为蔡郡的郡首。

    这一天,是沐迪休离开丰京的日子,临行前,陈玉特意在丰京大门前相送,陈玉奉了皇帝士芝之命,作为蔡郡郡守。

    “安定公请留步。”陈玉喘着气,下了马。

    沐迪休长吁一气,似笑非笑地看着陈玉,问:“怎么?皇帝陛下想杀我吗?还是说看我带着沐留垕你们觉得不妥?”

    陈玉摇了摇头,说:

    “并不是。皇上没有命令,臣是专门来送安定公的。”

    沐迪休哼笑一声,看了看车内的张皇后,随后上了车,说:“不必了,你没有皇帝的命令,可我有。我这就带着皇上的命令,去朝夕了。”话音未落,便缓缓驾车离开,陈玉看着远去的车,欲言又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