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我与妖魔不共戴天 > 第二十一章 夕阳下的村庄
    别了两个瓷娃娃,许易沿官道继续前行。

    身着道袍,手捧经书,背系长剑,步履悠闲。

    若再来一头毛驴或骡子,那便妥妥的道士标配。

    随着与白马县的距离越来越远,路上行人逐渐少了下去。

    到后来,走上大半个时辰也见不着一人。

    斜阳西靠,天色渐晚。

    若不想露宿荒野,许易的脚程要加快了。

    倒不是准备连夜赶往阳恒县,只需在路旁寻处驿站或村庄暂宿即可。

    常年走这条道的行商镖师们自然晓得哪里可以住。

    至于许易,且看运气吧。

    运气好,碰着个客栈驿站睡得舒坦。

    运气差,荒村破庙也凑合。

    这才第一晚,想来不会有瞎眼的精怪过来打扰。

    给自己施了【飞游疾行咒】,行路速度霎时提升无数。

    山头红日还露着大半,一个静谧的村庄出现在前方。

    夕阳漫漫,炊烟袅袅。

    顺着蜿蜒小路走上半里,许易就到了村口。

    村子不大,只有二十来户人家。

    这里自然没有客栈。

    要寻个遮风挡雨的地儿,得厚着脸皮敲门,问问老乡可否借宿。

    村前种着一株三人才能合抱的老樟树。

    深秋时节,晚风一吹,枯黄叶子扑扑簌簌,四处纷飞,铺了一地。

    不远处。

    趁着太阳尚未落山,几个孩子在老樟树下追逐打闹,笑声如银铃,很是欢快。

    这幅和谐景象让许易有些出神。

    他想起了白天在茶摊遇见的两位瓷俑。

    两姐妹举家搬迁过来,为的就是眼前这份宁静。

    但徐酉道人走了,隐仙观没了,白马县的安平还能维持多久?

    据瓷俑女子所言,隔壁阳恒县已有太平教的踪迹,想来这儿也即将受到影响。

    到时候,这些孩子脸上,还会有如此灿烂的笑容么。

    大抵是不会有了。

    说起来。

    许易如今道行已然不浅。

    他完全可以继承隐仙观山门,与师傅那般守护白马县百年安宁,自己也乐得清闲安稳。

    可他毕竟不是徐酉道人。

    也不是之前那个性情温良,胸无大志的小道士。

    徐酉道人愿安居一隅,了却余生。

    许易却不愿。

    拥有《大洞真经》,他只想利用真经的能力尽快强大起来。

    这世间,无数苦行僧人,云游道士每天都在路上。

    他们不求青灯古佛,不求避世清修,而是选择四处行走,斩妖除魔。

    许易每次斩妖除魔都有收获,可这些僧人道士却没有。

    冒着危险为民除害,最终能得到的不过是几句感谢,几次磕头,几碗稀粥。

    对他们而言,舍去性命不为别的。

    为的是芸芸苍生,是兆亿生灵,是问心无愧。

    许易虽无此宏愿,亦有私心,却也不介意顺手为之。

    ......

    有个小女孩发现不远处出神的许易,连忙跑回村里。

    不多时。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脸激动的过来了。

    看了看许易的着装,老人褶皱脸上带着一丝期盼,叫了一句:“道长?”

    “福生无量天尊。”

    许易拱手道:“贫道许易,见天色暗淡,想到村中借宿一晚。”

    老者闻言,顿时大喜,随后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道长慈悲,救救我那苦命的孙儿啊...”

    “有什么情况起来再说。”

    许易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场景,眉头微微皱起,侧身避开对方的跪拜。

    或许听出了语气里的不耐烦,老者不敢继续跪着,又爬起来哀求:

    “道长,我孙儿已经连续哭了七天了!县城的大夫也请了,太平教的符水也喝了,就是没用,求求您救救他!”

    “连续哭了七天。”

    许易露出一丝怀疑:“你孙子几岁?不吃不喝哭七天?”

    “呃...那倒不是。白天不哭,可每当太阳一落山他便哭个不停,连续七天,天天如此!”

    说着,老者脸上又露悲切,眼看就要继续下跪。

    许易连忙制止道:“行了,带贫道去看看吧。”

    “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老者这回没下跪了,赶紧带许易回了村中。

    此时太阳尚未落山,家家户户都点了灶火开始做饭。

    动作快的则捧着碗坐门口吃上了。

    有村民见到许易,立即跟身边家人嘀咕起来。

    “又来个道士,这已经是第三个了吧?”

    “我看王老汉是急昏头了,这么年轻的道士哪有本事?怕是个骗子。”

    “诶,当家的,你说王家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不会真中邪了吧...”

    “嘴碎什么?”

    ...

    许易跟在老人后面来到他家门口。

    总共三间矮房,围成一个凹型,均由大石块混着黄泥建成,上方盖着厚厚的茅草。

    “道长快请进。”

    老人说着,带许易进了正堂。

    屋内,一个老媪抱着婴儿来回走动。

    方才回村的小女孩蹲在灶台后烧火,灶前煮饭的则是个满面愁容的妇女。

    锅里并不是米,而是红薯混着糠麸。

    前世,这是真正的猪食。

    而对这世界的百姓来说,是相当不错的食物。

    饥荒年代,不知多少人连草根树皮都吃不到,如今能有红薯糠麸填肚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至于前两月刚收割的稻米。

    大多交了秋粮税,又拿去县城卖了些。

    自个儿剩下一点,能藏的都藏得严实,以免发生天灾人祸。

    老百姓可舍不得吃白米。

    屋内几人看见许易,脸上纷纷露出希冀神色。

    老媪将手里婴儿抱到许羿面前,心疼道:“道长您看看我孙儿,老天爷啊,到底是怎么了...”

    婴儿此时没有哭,正躺在奶奶怀里安稳睡觉。

    许易并未发现异样。

    孩子是孩子,妇人是妇人,两老也正常,婴儿双眼红肿,想来是哭多的缘故。

    白天没事,太阳落山后就开始哭。

    许易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他环顾四周,发现房梁上还贴着一张崭新的【镇邪祟符】。

    孩子连续哭了七晚,这家人肯定有请过道士。

    可惜那位‘前辈’貌似学艺不精,没把事办成。

    “道长,您知道原因么?”

    老媪很忐忑,深怕自家孙子出意外。

    “有点猜测,具体如何还不好说,贫道先试试。”

    说罢,许易解下身上的包裹,开始指挥。

    “趁太阳还没落下,将桌子放到外边去。”

    “桌面记得擦干净,再备一碗清水,可有砚台?”

    “算了,磨刀石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