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宋皇太子日常 > 第141章 141
    “你们听说了么, 太子殿下要去攻打西夏”

    “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攻打西夏”

    “这好好的,太子殿下怎么要打西夏啊”

    “这些年来,好不容易有安稳的日子, 太子殿下怎么要去打仗啊”

    “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大宋每年送十万钱给西夏”

    “还有这事”

    “没听说过这事啊,十万钱, 这要多少钱啊”

    “我就算活几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啊。”

    “除了西夏, 我们大宋每年还要给不少钱给辽国。太子殿下攻打西夏,就是为了以后不再送钱给西夏。”

    “听说太子殿下想要完成的遗愿收回燕云十六州。”

    “你们不知道, 这西夏人特别凶狠残忍,每年都会骚扰北境,烧杀抢夺, 无恶不作,弄得北境民不聊生。”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我家侄子在禁卫军里当兵,他说将军们都想打西夏, 但是文臣们不允许, 就一直花钱买平安。其实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比打仗的钱还多。”

    “这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还不是从我们这些劳百姓身上收税得到的么, 这是那我们的血汗钱养西夏和辽国人啊。”

    “太子殿下说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 如果用在我们老百姓的身上,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那这么说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对的”

    “当然是对的,而且非常对。”

    汴京城中, 关于赵旸攻打西夏一事传的沸沸扬扬。这些天,汴京城中的大大小小茶馆的说书先生都在说西夏这些年的恶行, 听得汴京城的老百姓火冒三丈。他们不知道西夏竟然这么欺辱他们大宋,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为民出气, 也是保护大宋。

    让说书先生说西夏的恶行一事是赵旸安排的, 他得让老百姓知道他为什么要攻打西夏, 也得让老百姓们知道西夏霸占的几个州本来就属于大宋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们知道攻打西夏,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大宋,保卫老百姓们的安全。

    得知西夏的恶行后,老百姓们纷纷支持太子殿下攻打西夏,这是文臣们没有想到的。

    这几日,文臣们还在反对赵旸出兵攻打西夏一事。他们特意派人在民间散步这一消息,原本以为老百姓们会反对太子殿下攻打西夏一事,没想到老百姓们居然支持

    对于文臣们的反对,宋仁宗和赵旸都没有放在心里,任由他们反对去。

    赵旸原本不想和晏殊他们吵得,毕竟他们是他的先生。但是,他们一直劝说他不要攻打西夏,还说他要带兵攻打西夏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把他彻底惹火了。

    他引经据典地训斥欧阳修他们,训得欧阳修他们哑口无言。

    文臣们最喜欢引经据典,那赵旸就用他们最擅长的一招来反对他们。

    这些年来,赵旸读了不少书,再加上他的口才本来就好,晏殊他们想要说服他本来就很难。再加上,晏殊他们这群文臣本来就“心虚”。

    在这次争吵中,晏殊他们不禁对赵旸说了重话,赵旸也没客气,直接戳穿了他们胆小怕事和偏隅一角的面目。

    文彦博他们没想到太子殿下年纪不大,却事事都知道。

    这么多年来,赵旸在晏殊他们面前一直扮演着“乖巧”的太子殿下,非常听他们的话。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太子殿下变得不听话,他们心里自然不能接受。

    晏殊他们试图把赵旸培养成第二个宋仁宗,可惜赵旸并不想做他爹爹。再者,宋仁宗也不希望赵旸做第二个他。

    见太子殿下忽然变得“桀骜不驯”,文臣们把过错怪在曹家等武将身上。他们觉得如果不是以曹家为首的武将在太子殿下面前妖言惑众,太子殿下怎么可能去攻打西夏。

    文臣们见反对太子殿下攻打西夏一事不成功,就掉起头来参曹家和折家。他们心里清楚,武臣们以曹家和折家马首是瞻,只要参他们,就能对付其他武将。

    曹家和折家早就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早就做好了准备,毫不客气地回参了过去。

    这些天,早朝上,文官们和武臣们吵个不停。

    宋仁宗被他们吵得头疼,只好开口打断他们,让他们闭嘴,结果第二天上朝,两方又争执了起来。

    赵旸看不下去文臣们攀咬武臣们,在朝堂上就把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说他们不为大宋的安危考略,不为老百姓着想,只想花钱买平安,目光短浅,祸害大宋。

    文臣们自然不服,和赵旸争辩了起来。

    赵旸在朝堂上给文臣们看了看舆图,让他们看看大宋被西夏、辽国、金国、蒙古包围。

    他非常认真并犀利地跟他们分析了大宋以后要面对的危险,并且着重强调蒙古人的凶狠和残忍,以及他们的铁骑的厉害。

    武臣们时不时附和赵旸的话。

    文臣们听赵旸说,以后蒙古铁骑会南下,届时他们的铁骑所到之处会生灵涂炭。

    赵旸还告诉文臣们,蒙古这个时候已经在对外扩张,用不了多久就会南下。如果他们大宋对付不了蒙古,那么整个中原将会被蒙古的铁骑踩在脚下,届时他们就会入主中原,成为中原的主宰。等到那个时候,汉人会有什么下场,不用他细说。

    文臣们被赵旸这番分析吓到了。他们心里是不愿意相信蒙古会南下攻打大宋,但是赵旸说的太有理,让他们不得不相信。

    赵旸还警告文臣们,如果不想五胡乱华这种事情再次发生,那么大宋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有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了,才能抵御蒙古铁骑南下。

    他还说他之所以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单单是为了完成的遗愿,也是为了更长远地让老百姓能平安地生活在中原里,不想有一天无数百姓死在蒙古的铁骑下,更不想让蒙古人主宰这锦绣河山。

    有些文臣被太子殿下的话说动了,觉得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对的。但是,还是很多文臣并没有被赵旸说服,他们始终觉得主动攻打西夏是不对的。

    对于晏殊他们坚持反对他主动攻打西夏一事,赵旸懒得再跟他们废口舌,随他们闹去。

    今年新晋的二十五个进士是非常支持赵旸的,尤其是听说了蒙古铁骑额将会南下一事,他们决不允许胡人南下践踏他们的河山。

    在中秋节前,朝堂上一直都是吵吵闹闹的。

    翰林院里,孙明和正在看有关蒙古的书籍。他这些时日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太子殿下的思虑是对的,一定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守好大宋的防线,绝不能让蒙古南下。

    “王兄,我想与你一同前去北境。”这几日了解到大宋的处境后,孙明和觉得自己身为大宋的官员,理应为大宋效力。但是,他在翰林院并不能出力,所以他想去北境。

    王胖胖听到这话,停下手中的笔,抬眸惊讶地望着孙明和“你要去北境”

    “对,我想去北境,我想出一份力。”孙明和神色非常认真地说道,“哪怕当一个伙夫,我也是愿意的。”

    “伙夫”王胖胖轻笑一声,“伙夫可不是你能当的。”

    “王兄,我真的想去北境。”孙明和微微红着脸说,“我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平日里也没有读过什么兵书,去北境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是哪怕让我站岗,我也愿意。”

    “孙兄,去北境会有危险。”

    “我不怕,我就是想出一份力”身为男儿,理应保家卫国“王兄,我虽然不才,但是总能派上一些用场,你能帮我向太子殿下说说,让我也去北境吧。”他想去北境看看。

    王胖胖见孙明和神色坚定,放下手中的笔,神色肃穆地问道“你认真的”

    孙明和用力地点头“非常认真”说完,他跟王胖胖说了他这几日看了有关蒙古方面的书籍,觉得太子殿下的担心是对的。

    王胖胖听完孙明和的话后,便说道“孙兄,你明年二月要成婚的,你这去了北境,婚期岂不是要延迟”

    “这”孙明和倒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来。

    “我们明年二月份肯定是回不来的,但是你不能不回来成亲吧。”

    “我”

    王胖胖想了想说“孙兄,你还是先留在汴京城,等到明年二月成婚后再说。”

    “可是”

    王胖胖打断孙明和的话,说道“孙兄,你留在汴京城中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朝中的事情,你可以留意一二,你也知道很多人反对殿下攻打西夏。”

    孙明和瞬间明白王胖胖的意思,点点头说“好,我会仔细留意朝中的动向。”

    “你放心,等我到了北境,我会经常写信给你,告诉你北境发生的事情。”

    “谢王兄。”

    接下来,孙明和和王胖胖讨论蒙古的事情,越讨论越觉得蒙古可怕,必须严防蒙古。

    王胖胖跟赵旸说了孙明和想去北境一事,赵旸觉得不能耽误他和高滔滔的婚事。等到明年再看吧。

    几日后,就是中秋佳节,但是今年的中秋节注定不平凡。

    今年的中秋节对文臣们来说不是什么好日子,但是对武臣们来说却是好日子。

    热热闹闹过完中秋节。第二日,一早,宋仁宗就带着赵旸去祭拜天地和列祖列宗,祈求老天和祖宗们保佑赵旸攻打西夏一事顺利。

    郑重的祭祀完,赵旸又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以及将士们的面前宣誓了一番。其实,就是激励将士们的话。

    在场的将士们被赵旸的话说的热血沸腾,他们异口同声,并大声喊着“太子殿下千岁”,“守卫大宋江山”。

    将士们的喊话响彻天空,让不少汴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听到了。

    老百姓们被将士们的喊话激励到了,他们一个个心头火热,大喊着太子殿下千岁,大宋胜利等话语。

    宣誓完后,赵旸拜别了宋仁宗,带着将士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皇宫,踏上前往北境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