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二十八章紫云英
    “凡民事冲突,一律按照大明律处置。”

    郑森随口道,一副对此胸有成竹的模样。

    见此,知县和通判这才松了口气。

    很显然,家产要进行平分。

    当然,这只是私产,像是公产,如累世继承的爵位和祖产,则是嫡长子继承。

    如果只有两三代,或者三四代,自然无累世家产。

    早在唐朝时,庶子就有权划分财产,在特殊情况下,女子也有权力分遗产。

    到了明朝,不问妻妾婢生,只依子数均分。

    甚至到了清朝,私生子都有瓜分财产的权力。

    “凡事一旦起争执,就以大明律为主,国法就在那写着,怕甚”

    郑森随口道“此事可宣扬出去,吕宋之地,皆以此为准。”

    果然,此事一经宣扬,立马在欧洲群体中掀起来波澜。

    家长们心慌意乱,格外的烦躁。

    他们年龄较长,见识比较广阔,自然明白家产分割的缺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的家产将会不断地削减,最后从富甲一方变为穷人。

    在安德鲁的豪宅中,壁炉烧起,热气翻腾,将房间里的湿气尽数逐出。

    一群留着长而卷的头发或戴假发的男人,身穿大翻领的衬衫,肥大的裤子呈褶皱状,宛若灯笼裤。

    一张白布长桌上,摆放着莲花纹的瓷器,其上是香蕉,苹果等热带水果,五颜六色,看着就很有胃口。

    两只巨大的鲸鱼蜡烛点着,保持着房间的亮度。

    高脚凳子有规则地摆放着,靠背上刻着八仙过海。

    “喝茶”男主人脸圆乎乎的,亲自摆放了几盏青花瓷杯,给客人们倒上了绿茶。

    “谢谢你,安德鲁。”

    长且瘦的大卫艾克,则端起茶杯,悠哉悠哉的喝了起来,仆人路过时,见缝插针地抓了一块绿豆糕。

    在坐的诸人对此毫无异议,更不会责怪他的无理。

    盖因为,这位大卫艾克,是整个新马德里镇的镇长,同时也是镇上的大富翁。

    他家的庄园是镇上数一数二的。

    十几个村落,上千户的欧洲人,都受其管理,同时又是九品的官。

    其虽不是贵族,但胜似贵族。

    “镇海县里的事,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吧,这是总督大人亲自处理的。”

    大卫环顾一周,随口道“听说大家心里不安,我就请大家在安德鲁这里吃些茶,毕竟你们都是镇里面有头有脸的绅士。”

    安德鲁听闻,憨厚地笑了。

    “艾斯大人,如果这样均分家产,这是不符合吕宋从俗而治的原则,这会对我们极其不利的。”

    一个魁梧的大汉突兀地站起来,头上的假发都不自觉的掉下来了,他都没反应过来。

    众人轻笑起来。

    “大家怕是忘了,阿方索的事例,主要是他没有立下遗嘱,同时妻子又早亡,所以家产就被平分了。”

    大卫高声道“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日里就立下遗嘱,招人见证,情妇不宜当成家人,不然后患无穷。”

    “阿方索钻了空子,违背了基督一夫一妻的规则,所以就只能遵循大明律。”

    这一番解惑,众人才松了口气。

    这时,大卫镇长继续道“之前镇子上的孩子们都会被送到县城读书,我决定在镇上设立学校,希望大家踊跃捐款。”

    绅士们自然踊跃,毕竟这事关众人教育。

    孰料,时间过去了几日,教室什么的也被搭建好了,孩童们朗朗读书时,忽然神父带着一群汉子,就冲进了学校。

    大卫镇长极怒,压制住怒气“我亲爱的神父,你为何要闯进孩子们的乐园”

    神父顶着地中海头发,穿着教士服,脸上同样愤怒“镇长阁下,请告诉我,为什么学校里没有神学。”

    “你让孩子们学那些儒教,是要让他们改宗吗你可知道这会让你下地狱的,全家下地狱。”

    神父气喘吁吁,怒吼着,以前唱的声音扑面而来,唾沫星子肉眼可见。

    大卫懵了一会儿,才明白其意思“神父,孩子们礼拜日去教堂不很好吗那可比读书重要多了。”

    “况且,上学若是没有四书五经,怎么读书儒家并没有神仙,孩子们并没有信仰异神。”

    面对大卫的解释,神父满脸不信“整个欧洲的大学就是神学院,而在吕宋也不能例外,即使是孩子们。”

    “神父,您可知道,您这样做的意义”

    大卫神色一冷“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有钱,而不是那些贫穷的短裤汉,一旦您阻止他们子女学习,整个西蒙镇,神的信徒们怕是会遭受不好的事。”

    神父神色一变,脸上立马犹豫起来。

    凝视大卫良久,神父才带着信徒们离开了学校。

    “一群见鬼的矿信徒。”

    大卫都囔着“要是还乱来,老子就改信路德宗。”

    片刻后,绅士们迫不及待地抵达了学校,见到孩子们无恙,一个个的也松了口气。

    不过对于天主教的信仰深入骨髓,众人心生怀疑,忍不住探查起了教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汉字模式,根本就没拉丁文。

    此时的欧洲,虽然语言没有统一,但文字基本上都使用拉丁语,但随着宗教战争,逐渐演变出德语,法语,英语等,即本土化。

    “镇长阁下,竟然一个拉丁文也没有”一个绅士不满道“这样孩子们将来如何去欧洲”

    “欧洲”大卫摇头,苦笑道“欧洲人都在学习汉字呢,您回欧洲,不就是乱来”

    “而且你要知道,汉字学会了,才能当官,才会当官。”

    “而在欧洲,即使你学会了拉丁文,普通的平民只能去教堂,或者去写戏剧,不然得饿死。”

    一通解说,这群绅士们才罢休。

    大卫摇摇头“你们才移民几年神父算个屁知县才是最大的”

    对于这新镇的情况,他自然是有所预备,有条不紊的进行安排,如今也没出什么错。

    镇中心,新建立不到一年的教堂,虽然比不起像巴黎,马德里那样的大教堂,但这座圣母教堂也是雄伟。

    科恩神父心事重重,而一众的信徒们则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行事。

    “你们都回去种田吧”

    亲眼见这群平民信徒们离去,科恩神父叹了口气“越是有钱人,心里就越脏,只有穷人才会虔诚的信仰吾主。”

    阳光透过玻璃,迸发出五彩的光芒,但却让他的眼前一片迷茫。

    这座教堂即使再昂贵,但是如果没有信徒前来祷告,那将会有什么意义

    他跪在十字架前,虔诚地祈祷

    “吾主啊,这个吕宋,虽然富饶且美丽,但权力却夺走了您的光辉,信徒们宁愿去跪拜一个中国人,也不想来拜您”

    “怕是用不了多久,这座教堂将会荒芜吧,我真实后悔没有听人劝告,来但此地传教”

    他清晰的记得,当这座教堂初露雏形的时候,全镇的男女老少都会前来祈祷,到了去年,只有两三百人了。

    今年却只有两百人,人数越来越少。

    半了小时后,他登上高楼,打开窗户,就见到一阵烟熏火燎,鼻腔中满是纸灰味,窗外的玻璃都熏成了黑色。

    只见,那教堂后面的墓场,曾经的十字架墓碑,也变成了长方形。

    墓碑上的字体,十有七八都是汉字,拉丁文越来越少。

    而离谱的是,在墓碑之前方,许多裁剪的奇怪纸张,被乡民们称作是纸钱,然后点火燃烧。

    乡民们告诉他,这是给在天堂的家人们寄去礼物。

    还有许多的酒味,久驱不散,即使在窗口中也能嗅到。

    “天堂会没有酒吗那里应有尽有。”

    科恩神父不屑道,他眺望着,相隔不远的,就是那座学堂,教授的汉字。

    “这里的欧洲人,已经丧失了本性,仿佛不像欧洲人。”

    课本之中没有上帝,就像教堂之中没有十字架,这是辱圣的动作,那群人竟然敢阻止,简直是胆大妄为。

    “东方教区大主教我要写信去告状”

    江西,彭泽县。

    随着夏收的结束,农民们并不得闲,他们需要匆忙的翻弄稻田,除草,然后育秧,为即将到来的晚稻做准备。

    因为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

    将大减,甚至绝收,

    也如此匆忙,所以社学中也基本会放假,允许那些放大的孩子们回去干活。

    只有那真正的尖子,才会留下来读书,从而拼一把童试。

    朱世昌卷起衣袖裤腿,弯着腰扯离杂草,注意力要非常的集中,不然的话就会把秧苗给误除了。

    所以孩子们速度很慢,一旦被扯了苗,立马就噼头盖脸地骂将而去。

    老二、老三在田里拔草,即使戴着草帽,他们的脖子也被晒得通红,但为了填饱肚子,却不得不继续除草。

    这时候,老二忽然道“那不是大哥吗”

    “胡说,你大哥在学堂里读书呢,他将来是要考状元的人物,下田做么子事”

    “爹,那里是大哥撒”

    朱世昌扭头一瞧,果然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心牙,你在田埂在做么事”

    “爹”被全家寄与希望的朱传心,此时却道“我先生说,在九江有肥料,能上大力呢。”

    “保管能让稻子有个好收成,我想着家里的田事最重要,可不能耽误了。”

    “肥料”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朱世昌,虽然书没读多少,名字也是用半斗米换来的,但对这个词天生敏感。

    他太明白肥料的重要性了。

    虽然人粪沤肥,但一家老小全上阵,也只能让凑活一亩来地。

    撒了肥料后,地里的收成能涨一两成,一年两季,就能多收上三四斗粮食。

    平日里他倒是想要买肥料,但城里的夜香都被那些大财主们买走了,他们这些小门小户,根本就没渠道。

    “牙啦,这肥料贵不咱也能买上”

    “在南湖嘴呢,有铺子专门卖肥料种子,人都排成了长龙。”

    彭泽县隶属于九江府,距离他们这百里路途,坐船去的话,逆流去时要两个时辰,回来时却只要一个时辰,极其方便。

    如果是在以往,他没有路引,但如今一府不用路引,就很是让人方便了。

    朱世昌满脸惊讶“肥料种子这玩意儿还是种子粪也能种出来”

    “听先生中,这肥料是一种叫紫云英的花草,不择地,野地就能长,一亩地能肥三亩呢”

    朱传心迫不及待道“听说其肥地,一亩地能多收三四斗粮食,抢手的很呢”

    朱世昌目瞪口呆,咋越说越夸张

    能多收三四斗这是神仙吧

    朱传心忙道“您跟村里的叔伯们一起去,倒时候直接划船去,快去快回,种子十文一斤,您信我快去买,不然就没了。”

    朱世昌算数虽然不强,但凭借着对于农事的敏感性,却计算得清楚。

    每斗粮卖给粮商也不过十来文,这买卖值了。

    对于儿子的老师,他倒是信了,耽误一天不算什么,只要能找补回来就行。

    翌日,堂兄弟五六人,迫不及待的坐船去了南户嘴,见到了那肥料店。

    果然,其店铺前都拍成了长队,格外的壮观。

    朱世昌几人越发的觉得来对了地方。

    他问下了周边人,是什么情况。

    “这紫什么草,听说是在安庆府传来的,然后过了江,到了咱这。”

    汉子也不含湖,直接道“这玩意肥田的厉害,比人粪强多了,随便种种,堆肥一下就能肥地,而且还能喂牛羊,划算的很。”

    “我听人传,好像是什么皇帝推行的东西,大家都抢着要。”

    排了半个时辰的队,朱世昌一下就买了五斤,用了五十文,心中不安中又带着期待。

    如果真能肥田,不求多,只要一斗半斗,家中的十来亩地都沾光,就能过个富裕年。

    到时候,也能给大牙买本书,多送点礼物到先生家,考上秀才就好。

    哪怕是童生,也能教书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