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正文 122. 第一二二章 靖难野获编
    什么什么

    朱棣先惊后怒“那龟儿, 竟敢说什么咱是他的征北大将军”

    老朱侧目这话怎么听上去这么像是咱说的。你之前不是从来不用咱和龟儿这种称呼吗

    但老朱是喜欢胖大孙的,便训斥朱棣“不就是叫叫吗,又怎么了。再说, 又不是他叫的, 是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后辈人说的。”

    朱棣还是很生气“那龟儿, 肯定干了什么不臣之事,就算没有那不臣之事,也定有那不臣之心”

    老朱从来没觉得“龟儿”这两个字这么刺耳过。

    他替孙子据理力争“咋滴, 真干了不臣之事的你,咱有将你下狱, 有将你嘎掉吗别说咱的大孙还没干,便是干了,不也是学你嘛”

    郁新打起来, 打起来了要拉架吗要拉架吗

    朱棣生气了“爹,你在说什么啊你本来是想嘎了我的,还好我聪明机灵,抱住了大哥的大腿”

    老朱那可是伤心了“啥你这龟儿, 竟敢说这种话, 别说你大哥已经潇洒地读量子力学去了, 便是你大哥还在,难道我会因为你还没有干的事情干掉你嘛你看看那老一,咱是多看不上他,多想要干掉他,不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他吗再不好,那也是咱夫人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咱不心疼他, 可还心疼咱夫人”

    朱棣“”

    老朱“”

    他们两个都开始胡言乱语地吵架起来了。

    旁边,朱樉“”

    他怎么觉得,这场争吵之中,唯独他受伤最重呢

    郁新还在思考我现在上去拉架,肯定会被送去龙场悟道吧

    那我那我还是苟着吧。

    东宫之事,还是让他们自决吧。

    先打一架吧

    最后,浇灭他们怒火的,还是那继续播放的光幕。

    而朱棣和老朱呢,虽然不吵了,却都气炸了,开始“你将头扭左边,我将头扭右边”,谁也不看谁,谁也不和谁说话。

    关于朱高炽监国的职权范围和究竟干了什么,看实录就好,写得清清楚楚。

    以朱棣永乐8年的第一次北伐为例。

    他在永乐6年就决定了明年春要去巡狩北京,于是提前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带什么官员、带多少兵马、兵马何时何地集结、路上的粮草、沿途的百姓接见、太子监国的各种礼仪等等。

    电视剧演的什么,朱棣北伐还得从朱高炽手里讨钱的情节,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朱棣“”

    朱棣伤心大哭“我打了天下,我出生入死,我竟然还要在我儿子手底下讨生活,爹,我不活了”

    大家徐徐“”

    刚刚被殃及池鱼的朱樉很不爽,强调真相“那光幕说的是,那是假的啊电视剧内容吧。”

    朱棣越发大哭“电视剧是放给万民看的,搞不好还不独我们一个国家,还要放给全世界看,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知道我要在我儿子手底下讨生活。”

    他大哭不止。

    老朱本来很生气的,听朱棣这样哭得抽抽噎噎,虽然想要继续强硬,却还是心软了,挪了挪位置,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唉,这电视剧,是文盲,不知道咱们大明的运作啦,你哭什么哭都打下天下的人了,怎么天天哭呢”

    朱棣一把抱住老朱的大腿,呜呜呜。

    “这比污蔑我吃猪食还恶心。那至少我还是个卧薪尝胆的人。”

    大家“”

    行了行了,差不多了,知道你在假哭啦。

    你有本事那么强硬地和老爹吵架,你就有本事别借机低头了。

    假模假样,噫

    回去真哭的,是我们那懵懂无知,每天收获一个小惊喜的侄儿吧。

    朱棣之所以要巡狩北京,最初的打算就是自己担任后勤大后方总指挥。他那时并不知道丘福会惨败致死,意外打乱了他的战术构想,这才有了后来的五征漠北。

    丘福,刚听完徐增寿事迹的众人都对他印象深刻,这位淇国公的原始俸禄比带进太庙的朱能还高。

    朱樉回忆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道“哦,这不是那个建议你立汉王朱高煦的那个丘福吗张玉、朱能又早死,那他是军中声望最高的人啊”

    傅友德“惨败怪不得丘福没能进太庙。”

    这种凄凄惨惨的故事,叫朱元璋对儿子的爱又占据了上风,同情的看着朱棣“如此算来,你手下的那群r虎将只有一个不可能领兵的高煦了,你确实得亲征。”

    永乐6年8月,礼部上奏了巡狩事宜。

    1、告诉各省官员、军队,你们boss换地儿啦,认准唯一防伪标志。

    2、所有重大事件外交相关,都需要上报北京。剩下的小事报告南京,但你感觉不好处理的,也报北京。

    3、带走了南京1骑兵,4步兵,各卫所抽调的1骑兵,2步兵,共8人。

    朱允炆发出了灵魂疑问“四叔,你真的需要带八万人吗”

    朱棡也难得吐槽“你就是只带个八百人,你儿子敢动一下,我就跟他姓。”

    朱橚弱弱说“可是,跟他姓,也是姓朱啊。”

    朱棡“”

    他只好说“让他当我叔叔,行了吧”

    朱棣冷哼“我这八万人,是带去北伐的,哪是防我那儿子呢。”

    大家噫

    4、带上五府、六部、都察院等全套班子的主官1人,小弟不等。

    主官是什么样的呢be ike大明管家户部尚书夏原吉。全国管钱的那个人,朱棣当然是随身携带啦

    5、铸造新的印信、关防凭证,验证体系udate

    6、由南往北时,顺便巡视考核各地官员,看看哪个辣鸡官员被我抓到。

    大家惊叹“你真的好防着你儿子哦”

    朱棣脸上有点挂不住,他严谨纠正“什么啊,这是为了及时处理各种国家的事物。我们哪怕只耽搁了一天,焉知百姓会不会就因为这一天,而活不下呢再说,新一套官僚体系了,铸新的印,又有什么错呢一切都是为了方便。”

    在分配给朱高炽具体任务前,他干了两件意义重大的事。

    1、仿唐太宗之帝范,写了一本圣学心法,临行前赐给朱高炽,手把手教你如何当皇帝。

    要是违背了白纸黑字的书,懂得都懂。

    书很有趣,它是朱棣施政、治国的思想纲领,透出了心学的苗苗,与未来阳明公影响深远的心学,是可以放在一起做古代哲学思想研究的。

    老朱低头沉思片刻,突然满面红光“哎呀,四舍五入,是不是说,这阳明公,也算是从我们老朱家出去的”

    大家“”

    “再说那朱棣的治国理念,难道就不是咱手把手教出来的看来,我的治国理念,也有那心学的影子,原来,心学的始祖是咱啊咱竟这么强大”

    朱棣也“”

    而老朱已经沉浸进去了“咱的治国理念,得成书,名字叫什么呢圣学心法还挺大气的。”

    朱棣灵魂震颤。

    还好,老朱还有备选“皇明心法也不错。”

    2、给还不是皇太孙的皇长孙朱瞻基,搭了半套太子府署官。

    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胡广这种未来名气大,此时干的还是秘书活的没啥好说,朱棣为朱瞻基配了即将北伐的军队no1淇国公丘福、天官吏部尚书蹇义,重要岗位兵部尚书金忠。

    当初朱高炽当了太子,配的实权荣誉署官,也就多了姚广孝、朱能和一个礼部尚书李至刚。

    朱瞻基是要被朱棣带去北京的人,此时没有皇太孙之名,却行皇太孙之职,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分朱高炽本来就薄弱的权。

    老朱“”

    大家“”

    朱棣难得讪讪,但讪完了之后,他立刻恢复了理直气壮,说“爹,你宠爱胖大孙,我宠爱好圣孙,有什么错这叫隔代亲”

    郁新“”

    将军们“”

    我们信你个鬼。

    做完了以上两件大事,永乐7年2月,皇太子拿到了礼部议定的我能干什么行动守则。

    1、有别于皇帝的皇太子礼仪规范,包括祭祀的形式、处理政务的地点等等一系列细节。

    2、不能插手军队、宗亲。这两个领域,都得朱棣来。

    3、不可以调动皇城兵马,不可以随便处分皇城军官,朱棣来。

    4、不可以参与外交事务,外国来使,你请客一顿,付点差旅费,全都送到北京来。

    5、一切跟着惯例走,各部门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提交皇太子。如人事升迁,需要吏部、兵部根据过往考核结果得出结论,上报。

    6、犯了事儿的官员,有司依法问询。重要等我回来处理。

    7、不可以独自处理死刑犯,其他的可以搞

    大家“这是可以做什么吗这是不可以做什么守则吧。”

    老朱沉思许久,这次他不说朱棣什么什么不好了,他说“你做得不错。”

    朱棣嗯

    老朱“回头我对你就这么搞。”

    朱棣嗯

    几大规则,使得你看得到的皇太子处理政事,基本上都是xxx上奏,皇太子从之。极少极少,如朱棣般命xxx干什么。

    大部分都是赈灾、减免税收和人事调动。

    这些事,也不是你想处理就处理。

    朱棣这个控制狂名义上让你跟六部自我运转,实际上在北京都要验收查看。

    比如永乐7年6月,朱棣拒绝了“皇太子上奏“的,想把刑部给事中王高,升为户部侍郎的建议。这个王高,朱高炽非常喜欢,他是个江西人,江西人不可以当户部官,朱高炽忘记了这点。

    朱棣没有直白的点出症结,而是委婉的说,已经让另一个叫古朴的侍郎还职了。

    老朱有点点不爽“江西人确实不可以当户部的官这事儿你做的对。”

    朱棣有了撑腰的,立刻得寸进尺“爹,你看吧,若是没有我在背后把关,那出了事儿,再弥补,就费力气了”

    无人在意的角落,郁新缩了缩头。

    然而,他内心,很勇地逼逼赖赖如果苏松江西不能当户部官,那我是什么呢

    他是被偏爱的那一个。

    他抖擞了一下,继续缩头,继续逼逼赖赖

    本质上,还是你不喜欢那个王高吧。

    而那残缺的法官职责,朱棣也对朱高炽指指点点,他看了朱高炽上报的“意向判决书”,特地写信,告诉对方自己的断案心得,你不能把罪无可赦之人赦免,法律不能太严也不能太宽。

    两条记录,就看得出,重要一点的官、断案,全都是要奏报朱棣的,只是嘴上说说,让你全权处理。

    而且,每个月朱高炽做了啥决定,月底,六科各部门都要汇总上报。

    也喜欢断案的老朱咦了声“还有个法官,难道是未来那专门处理这些断案事情的”

    朱权插嘴“未来人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想要做到这一点,百姓也得懂法,懂法后,上报的案件就会变多,14亿人的案件,靠爹你们肯定处理不过来。”

    朱元璋陷入沉思“难道是如歙县那边的风气,不但懂法,还有许多狀师,行诉讼之事有些讼棍甚为讨厌,民风都被带坏了。”

    朱棣倒是觉得很新鲜“不会啊爹,讼棍讨厌,是他们往往诡辩,让良善的人受欺凌,使富户们受益。若是人人懂法,小民不会受到讼棍欺凌,反而是件好事呢。他们会知道,实际上朝廷是站在他们背后的。”

    朱元璋恍然“倒也没错,那些小民拿着法,还监督起官员是否受贿。为什么我的大诰好多人都不信呢,是不是我写的还是太复杂了”

    郁新看这两个大明的主人谈法谈得越起劲,有点着急,好在光幕已经继续往下说。

    时间来到丘福死去,朱棣决意要亲征,此前他已经亲自设置好了北伐粮草运转体系,设定了运粮民丁的给钱规则。

    永乐8年2月,朱棣颁布了新的大明自主运转体系。

    1、夏原吉待在北京,协助朱瞻基。其实就是处理后勤。

    北京诸事,各部门自行运转,上报具体事宜给朱瞻基处理。

    2、军队、宗亲的事,需同时向朱高炽、和行军途中的朱棣上奏。

    大家“怪不得你还要带这么多文官出门,感情你是一天都不愿意放手政务啊。”

    朱棣“这就是我勤政爱民的具体体现”

    3、外交事务移交南京礼部,再上奏朱高炽

    4、北京六品以下官员人事调动,朱瞻基自行处理,五品以上的朱高炽处理。

    5、除了死刑犯收监需要告知朱高炽,其他的朱瞻基你都可以处理。

    基本上,朱高炽就多了一项外交权,和薛定谔的、更大一点的人事权力,其他的也没变。

    他的好大儿,朱瞻基甚至还能帮老爹分忧了呢。

    朱樉忍不住好奇问“这朱瞻基和他爹的关系,好吗”

    其他人“”

    有朱棣这样的爷爷在,能好才有鬼吧。

    此外,北京城防事宜,由赵王朱高燧负责。

    铛铛铛想不到吧,这儿还有朱高燧的事呢,和电视剧里演的完全不同,朱高燧没有和爹宝朱高煦一样,常年滞留南京城。

    他虽是赵王,却自永乐初开始,就一直留守燕地北京。他不再有如朱棣一般的塞王之权,碰到边防预警,只可以固守城池,不可以随便派人去视察,那会被朱棣骂的。

    但总的来说,还算是有一丢丢权力滴。

    ,即便老头子我很欣赏大孙子朱瞻基,北京也不是你一个皇长孙一手遮天的地儿,还有你碍眼的叔叔和你互相牵制呢。

    朱棣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这一行为。

    而老朱当场嗤笑一声“赵王留在了燕地燕赵不分你不会没胆子封你儿子燕王吧我给他封的可是吴王的号。”

    他指向了朱橚。

    朱橚现周王前吴王高傲挺胸,我也曾阔过

    所以,与其说什么仁宗与他的征北大将军,不如说是朱元璋的亡灵与他的征北大将军。

    “没错”朱棣脱口而出,“爹,我愿意做你的征北大将军请叫我明太祖的征北大将军”

    老朱骂道“咱还没死呢,太祖太祖,太祖什么”

    但是,看他那笑呵呵的样子,就知道,他并没有生气。

    当时的大明都靠着朱元璋一手留下的官僚体系运转,虽然没有内阁制度,但去掉了宰相的六部权力很大,自我决断也如同小内阁。

    朱高炽只要根据“票拟”,做出肯定的“批红”即可。

    而这些“票拟”,全都不触及国家的制度改革部分。

    永乐盛世之所以与众不同,是朱棣做出了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国家基建,积极的邦交关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些和朱高炽在永乐朝的政事处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常见的大明驿站设置,整个永乐朝,他也只处理过1条,设立了两个驿站,永乐8年6月,朱棣亲征时。

    “这票拟,不会就是未来的内阁运转制度吧”

    朱元璋狠狠皱眉“这帮皇帝,当的倒是轻松,也不知道他们半夜怎么睡得着,没看见身下的床板都不稳了吗”

    已经处理了一段时间奏折的朱棣有话说“可是爹,你不觉得那些递上来的奏折里,有很大一部分确实没有必要由我们来亲自处理吗”

    老朱斜眼看他“呵呵,就是从你这龟儿开始的”

    当然啦,及时赈灾很重要,否则皇帝一走,没人赈灾了那太要命了。

    人事调动,人才补缺,也重要,朱元璋留下的是一个小政府,如果不及时增补空缺,就会出现摆宗那种吊诡的“君主离线制”,叶向高这个大冤种,请求补阁老的奏疏,四年上了一百多道,摆宗都没理。他还要求补九卿,补各省巡抚,补各科道官刑部科道官离谱的时候,整个衙门都没有人。

    只有一个人工作的叶向高也想以病请辞摆烂,然而到底没能摆过摆宗,被迫继续工作,就很e

    那时候的大明,竟然还苟活了一些时日,也是令人惊奇。

    老朱“”

    朱棣“”

    这时候,灵堂里,只剩下这两个人无能狂怒的大喊了。

    “这摆宗啊呀你祖宗记住你了”

    而且,u翻实录时还看到,进士王骥是朱高炽提拔为兵科给事中哈哈哈,judy的卡运,这儿还能被分走一点呢。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