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蠢蛋对手被别人先干掉了。
好消息新对手的水平也比较一般。
而且, 新对手起码是合格线以上的思维,让人更能预测下一步会怎么走。
姜宁研究着手中的诏令的复印件
很好,深得“中国”传统精髓。
看似什么都说了, 但细细研究,实际又什么都没说。
“诸边军主将可暂决驻军所在省份军政诸事以平叛乱”。
问题来了
“暂决”的“暂”是多久
“驻军所在省份”的范围怎么划定
“军政诸事”的权责具体在哪是令各地总督、巡抚和地方官全听将军的, 还是互相制约
这诏令通篇辞藻华美,情意真挚,颇有文采, 可重要关键点都是一笔带过,一个实在的词都没有。
那么,如果是“大齐忠臣”
姜宁提着笔, 字迹却不落在纸上
各地边将若不想将来被扣上“以图谋逆”或“不尊诏令不定民乱”的帽子, 一定会上书朝廷请求明示。
朝廷再或安抚或鼓励或警告, 或许还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是
还能吗
姜宁放下笔。
自古以来, 因内部生乱, 农民起义, 将权力下放地方的王朝, 毫无例外,都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对大业有野心的,必不止她们一家。
那么,这场大乱的胜者, 会是谁
至于高如定、其母高宗吴贵妃, 还有吴贵妃父亲的死,姜宁没有多余的心思感叹。
哪怕她还在京里时,吴贵妃父亲简直像她的狂热粉丝, 痴迷她的画到逢人必提的程度。
有点怪,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
这些年,她送走了邓老太太,送走了封姐姐,闻得了邓夫人的死讯,上月福州又来信,李家大哥说身上不大好了。穆姐姐已近七十,桃嬷嬷已经七十了,连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见新朝诞生,不知道她和绯玉的结果在哪里,哪还有空可惜别人。
自己选的走上这条路,既要有必胜的决心,也要做好死亡的准备。难道还能后悔、回头吗。
永和二年。
东平将军陆升荣进京勤王,诛杀水溶等乱党,拥立高宗五皇子高如弘为帝,尊陆贵太妃为皇太后。
叔夺侄位。
新帝查,许太皇太后已被霍太后折磨至死,将霍氏一族以叛党论,诛九族。
高宗子嗣,几被乱党屠杀殆尽。
帝大悲,命承恩辅国公陆升荣主持厚葬。
新帝废年号“永和”不用,改为“熹平”。
熹平二年。
四月。
定海侯林姜平苏、浙两省民乱,驻军十万于金陵城外。
帝加封林姜“定海王”,令总揽苏、浙、闽、粤、桂五省军政,治下事务,皆可自专,不必奏报。
五月。
云南布政林如海病重,上折请岂骸骨,帝准。
五月初二,金陵城内。
原两江总督府已暂改为了定海王府,王府正殿名“靖安殿”,为太妃姜宁理政、居住之处。
蝉鸣阵阵,五月的天燥得让人心烦。
但靖安殿外驻守的兵士皆不敢有分毫懈怠。
王爷治军铁血手腕,听得太妃在后方亦是杀伐决断
贪墨粮草者,斩
欺辱女子者,斩
私扰百姓者,斩
战时,排除异己诬告忠良妄断官司以权谋私者,查实皆斩
但王爷与太妃这般铁腕,南海军上下却越发忠心。
原因无他
王爷与太妃赏罚分明,处置公正,并无偏私。去年,连裴安裴将军的亲弟弟强夺了一户母女姊妹人,都被王爷宣读军法,亲手斩于阵前,以儆效尤。还有上个月,服侍太妃多年的沈长史沈碧棠的夫家侄子越英强占百姓田地,亦被太妃亲自处斩。
且在南海军当兵,从不必担忧缺粮少饷,也不必怕军功被顶替冒领。
谁敢冒领军功,也只有一个死
不论出身不论男女,有能有功者皆可得赏为官
虽然王爷和太妃都是女人,难免对女人偏了些,可这样,他们留在老家的老娘老婆和姊妹,也更安全不是
这样的年景,南海军和王爷治下几省还能吃上饭,没饿死多少人,不都是全靠王爷吗
从南海诸国运来的米粮,活人无数
远远有两个人抬着一个大桶来了。
因“体貌甚伟,刀枪纯熟,各项考核皆为优等”而被选为靖安殿前护卫的樊沧眼前一亮,瞬时口舌生津。
今日的绿豆汤,到了
靖安殿内,姜宁也在喝绿豆汤。
力行简朴,以身作则,今年能不用冰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吧。
但实在热得慌,她也不会拿身体开玩笑硬是不用。而且她要看卷宗、条陈,身上手上有太多汗都污湿了,更耽误事。
现在这个温度还能坚持。
姜宁还命“有冰先给书吏们用。他们屋里人多,挤着更热。”
定海侯府的书吏足有分之一都是女性,要给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啊。
作秀也好,真心也罢,不管本心是什么,有用就行了。
等来回事的粮官喝完,姜宁才放下碗,命“你接着说。”
喝完绿豆汤,虽是温热的下肚,又出了一层汗,樊沧却觉得精神百倍
他还能再站天夜
临近年末。
靖安殿内,难得“定海王”麾下的忠臣良将有过半齐聚。
晚宴开始前,林姜先主持开会,仍请姜宁上座,她在下首。
姜宁坐主位榻上,身旁是过了年就虚岁六岁的昭昭。
昭昭生在元月初七,便是明年新春就五周岁了。
自生下昭昭后,林姜便将女儿交给了母亲抚养。她给女儿取名为“昭”。
昭,日明也。
她知道娘会明白。
果然,昭昭岁时,娘便亲自给她开蒙,至今年五岁,请来李家两位表兄,令以未来君王教导。
她是女子,若登帝位,将来承国者,必也是女子否则她多年心血,必将被男性子孙败毁
便如唐玄宗杀上官婉儿太平公主,贬抑女子,或如后世史官拼命对武皇功绩涂抹篡改
幸而昭昭是女儿。
否则,她只能将第一个孩子隐去出身来历,交由旁人抚养了。
林姜环视殿内,能在此议事者已有成为女。成女子中,又有七成为武,成为文。
能通政事的女人还是太少。
大宴散后,还有小会。
专属于定海王府里女性掌权者的小会。
依旧是姜宁上首,林姜次位,再向下,依次是穆长音、终夏化名从渊,林黛玉林真、云妙玉,和林姜多年来信重的副将两人,徐桃、阮思彤。
徐桃驻九真,阮思彤驻泉州,两人皆在十左右,是林姜在南海立功前便提拔出来的亲信女将。
徐桃原为护国公府的女护卫,阮思彤却是沿海孤女,也早没了父母。十四年前她十五岁,得知新南海将军是个女人,正招女兵,便逃了叔伯安排的婚事去报名,走到今日。
除这两人外,还有数位女将身在四品以上,因在各自驻地未至。
她们与林姜多年相得,既有君臣之谊,亦有同袍之情,有如手足。
但姜宁与她们就只是普通的上下属关系,甚至不是直属。
姜宁觉得自己属于空降领导。这些女将对她尊重,一开始只是看在她是绯玉亲娘。
她与林如海奉旨离异时还不到五十岁四十七,她们好像都挺警惕她再和谁生个孩子出来,影响到绯玉。
当然,现在快六年过去了,她亲手把昭昭养大,当储君培养,她们的疑虑应也大概消了吧
她们还怀疑什么,她也没办法咯jg
谁让她是绯玉亲娘呢
其实,姜宁当时还挺高兴她们如此站在绯玉的角度考虑。
这说明,她们早就有拥立绯玉为帝之心。
不是正式大会,姜宁就坐的随意了些,抱着手炉往靠枕上一歪,拿快蜜渍点心吃。
甜而不腻
终夏从渊“你也该注意牙了。”
姜宁“就这一块”
她都是太妃了,连吃点心的自由都没了吗
岂岂有此理
tvt
阮思彤看了徐桃一眼。
从指挥和太妃这般亲密,王爷大计在前,若太妃被挑得与王爷离心
徐桃示意阮思彤不要多言。
她从十岁起侍奉王爷,深知太妃对王爷的疼爱
那是连结发多年的丈夫,一世的荣华富贵都能不顾,舍命也要保住王爷,为王爷铺一条开阔路的慈母之心。
何况,几年下来,她对这位年纪不小,横空出现,不大通水战却来投王爷,还一身神勇屡立奇功的从指挥的身份,已然有了猜测
当年那一位便是横空出世,与护国公平定高昌,战功赫赫
若是那一位
就更不必担忧了
她与太妃的情分并非君主与佞幸,而是多年相伴深情厚谊何况她身份不能明,便是一个把柄在王爷手中
虽只坐在次位,林姜却把两个属下的眉眼官司全然看在眼中。
她当然也看得出所有属下的心思。
她知道她们是一心为她。
但她不许任何人妄加揣测母亲。
尤其是她的人。
林姜手指轻点扶手。
徐桃和阮思彤立刻不再相视。
穆长音、终夏、林真和云妙玉也坐正了。
这是对定海王的尊重。
只有姜宁还是懒散坐着。
难得松快
下一瞬,她开始庆幸她没坐正了。
不然接不住掉的点心。
她就一块。
“我欲改姓姜,先尊母亲为帝。”
两秒之前,她看见她的绯玉说。
“王爷”
阮思彤迷茫了。
她不由看向太妃。
太妃一手攥着拳,一手平放在膝上,面容平静,只眼中有些许惊讶。
太妃不拒绝吗
“王爷,林大人那里”徐桃起身请示。
不是她故意拦王爷的孝心,实是王爷才任命生父做两广总督
且军中和各处衙门都多男子,王爷自立为帝还未到时机,却欲尊太妃为帝,以生父为臣,太妃之功又未见于军中,只恐人心不服,军心会生乱啊
两广总督府。
夜已深了。
铜制香炉上升起青烟袅袅,与热茶升腾起的白气混在一起,纠缠,上浮。
但在这间布置朴素的书房里,对灯批复公文的只有林如海一人。
手有些酸。
他放下笔,拿起热茶,暂歇一会,思绪却不觉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金陵。
这个时辰了,若无议事,黛玉绯玉或许还没睡,但姜妹妹应已睡下了吧。
她总是缺不得半点睡。
她们竟然真的走到了今日。
林如海饮一口热茶,叹息着闭上眼睛,仿佛还能看见绯玉在他面前说
“我知父亲一生心系百姓民生,不忍见战乱荼毒天下。”
“可皇室昏庸,天下之乱必起。”
“父亲既不忍百姓受苦,可愿换主而侍”
“做我的臣子”
林姜说服徐桃和阮思彤只用了一句话
“若母亲先为帝,至我,再至昭昭,便是世女帝矣。”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