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男女不平, 人所共知。
身为女子,既已效忠女王,凭己身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得以跻身男子之间,甚至功盖男子,又如何不盼着女王登基为皇, 如何不盼着世世代代都是女皇
南海军中鼓励读书。徐桃自幼在西宁将军府上学, 随王爷读过史,阮思彤逃婚投军前,也曾识得几个字,入了军中,她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一切知识,既勤于军中训练,更不懈怠苦读,自然知道武皇在时,大唐的女子自在恣意, 远胜本朝,远胜今朝
可惜世间只有一位武皇。
可惜武皇去后,再无女皇。
可惜武皇去后,武周朝手握权柄的女子都零落消散了。
既知王爷志向,观武皇、太平公主事, 怎不叫徐桃和阮思彤等远虑将来
幸而王爷只生一女。
幸而王爷早有立女位储之心。
幸而太妃并无再育子女之意,只专心抚养昭昭姑娘,以皇储养。
这便令阮思彤减了些“太妃会效仿秦时赵太后”的忧虑。
可若大业成后, 不过两世女皇,仍换了男人做皇帝
她们或许活不到那一天,不会因男人登大位活着受辱, 可她们的后代呢
是,她们都还没有孩子,或许今生都不会有孩子。
但她们不想未来世上的女子还受到和大齐一朝同样,甚至更深的束缚
这些年各地“缠足”风气渐起。她们都很幸运,未被缠足,还能投军效力,若将来天下都是缠足的女子,世上女子岂非连她们的路都走不了了
若是先尊太妃为帝,那便不必等到昭昭姑娘的后代,便是三世女皇了
林姜常年严肃的脸上微微带了笑意。
她问“我知道这很难行。但你们与我同伴这十数年,难道就容易吗”
她们一直在走一条难如登天的路,不是吗
三更过半,徐桃和阮思彤才满怀激动地告退。
穆长音和黛玉妙玉也皆心潮澎湃,各回房中。
终夏没留下来,只在走之前劝了一句“来日方长,王爷早些安歇。”
绯玉笑道“终姨放心,我不必不叫娘再熬夜了。明早起来谈。”
终夏告退。
姜宁却让人泡一壶酽茶来“说完再睡罢,不然我真睡不安稳。”
当着绯玉属下的面,她要从容淡然,处变不惊,其实心里早乱成一锅粥了。
她长在红旗下这些年是从半个奴才到了剥削阶级,到了“贵族”阶级,可做皇帝,她是真没想过。
属实是有点颠覆她人生观了。
女卫端了茶来,阖门出去,绯玉亲自给娘倒茶,问“娘不想做皇帝”
姜宁也同时问“我做皇帝,真的有必要吗”
母女俩你看我,我看你。
屋里一片让人心安的宁静,只有窗外的北风偶尔夹着雪花撞在窗上,又很快安静下去。
直到绯玉笑了一声,双手握紧姜宁的手,像小时候娘摇晃她一样轻轻摇着“娘就当是帮帮我,好不好”
她看到娘神色几经变化,最后定格在一个略有无奈,但决心已定的态度。
娘说“好。”
姜宁希望,直到她死,她都能记得自己原本姓谁名谁,来自何方。
她对绯玉说“无战功的确不足以服人心。也该叫人看看我的武功了。”
绯玉大惊“娘”
她并无让娘涉险之意
姜宁却只笑盈盈看着她,问“我是做娘的,我都放心放手,让你高飞,你却不许我上战场”
绯玉“娘应过我应过我”
姜宁笑着接话“是,二十四年前,我应过你,再不与你出城哨探。”
那时绯玉才九岁呢。
可她确实没应过绯玉,她再不上战场呀。
绯玉急道“方才已经议好,若天命果真在姜氏,娘只需做唐高祖便是”
姜宁笑道“唐高祖难道只坐镇后方便得了天下,从没亲身上过战场”
她又笑问“绯玉,你想要的,难道只是个被人拥立上位,自身毫无功绩的开国皇帝吗”
她省略了这六年她坐镇后方掌管后勤的工作。
那些工作,换个人上来黛玉、妙玉、岁雪、乘风,李令文、李令智等李家姊妹,甚至滕怀玉、英莲,这两年投来的探春和惜春都能做,而且都能做的很好。
如今的南海王府,高层女官也算人才济济了。
她笑道“你师父年过七十仍能披挂上阵,我离花甲还远,为何不可”
绯玉林姜发现,她竟然辩不过娘。
但她还有办法。
姜宁并不是盲目提出要立军功。
不是她自夸,现在她的身体素质在同龄人终夏比她小六岁,那就正负五年里绝对属于顶尖中的顶尖。
虽然年龄增长不可避免带来身体机能衰退,但她觉得,现在的她至少可以打两个二十九岁的她。
如果穆姐姐和终夏的武艺没退步
那就是至少三个。
起码不会变成“太妃第一次对敌,就因骨质疏松,落马骨折而退败”这样的笑话。
而且,众多良将在,并不需要她在军事上有多少大才谋略。
她只需要听从穆姐姐或终夏或其余良将的建议,然后以主将身份身先士卒砍上去,就行了。
嗯或许都不用砍上去。
有新式火器,她可能只需要“临危不惧”,坐在马上或车里,在后面压阵就行
“这是新式燧发枪。”姜太妃姜宁对林姜的亲信部将演示,“不用火绳,扣动扳机便能发射。”
她令亲卫把新枪分给众人,让他们自己试用。
一时间,校场内火药味弥漫。
“好这个好”指挥佥事邓姣抱着新枪像抱着宝贝,“这新枪极好,如此,既不需事先点燃火绳,也不怕风雨天火药被风吹走被雨打湿”
她已经在畅想该怎么率部下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痛击了。
射击精度也提高了不少,让她再试试
姜宁也抱着枪,看这些中高层将领指挥一个个双眼冒光,神情激动,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讨论了半日,时不时小心向她和绯玉看来一两个眼神,便更压低声音说着什么
她也和绯玉说悄悄话“我就这么莫名其妙多了一功”
绯玉理所当然“本来就是娘提出的用燧石击发代替火绳。”
姜宁“嗯”
她只是剽窃了一下上辈子的记忆
而且她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具体都是绯玉和穆姐姐还有军中其他人才一点点摸索的。
她也真是没想到,这个世界连西方国家都没出现燧发枪。
哈哈,这不就被她“发明”出来了
已是熹平三年的春天,江南地界春雨绵绵,似乎今年会是一个好年景。
在这样阴雨连绵的春日,定海太妃姜宁率穆长音、从渊、邓姣三将,各领数万兵士,分路向江西、湖南两地平叛。
太妃以新阵法“雁回阵”大破叛军。
当年,收江西全省,湖南大半,归于定海王治下。
熹平三年十月,定海王林姜上表朝廷,请封太妃为“靖安王”。
当年十二月,陆太后陆薇之父,承恩辅国公陆升荣战死荆州,年六十九。
虽帝年已十七,陆太后仍临朝称制。
次年二月,朝廷准定海王之奏。
陆太后诏谕天下,封南海太妃姜宁为靖安王,又封西宁将军金烨为西北王,四川总督雍飞光为西南王,原河南节度,现承安侯沈邑为中原王。
林姜对林真笑道“薇薇好手段。”
两江总督林真感叹“和薇薇竟也到今日了。”
昔年还是一起打马球、围炉吃茶的姊妹,如今是尔虞我诈的对手。
林姜笑“争这天下,本就是你死我活。”
而新鲜出炉的靖安王姜宁只有两个感想
谢谢好女儿绯玉和好姐妹穆长音送的研发火器之功;
谢谢好终夏送的“雁回阵”。
穆长音说“若无你那句话,我和绯玉再苦想十年,或许也想不到以燧石击发。”
穆长音说“我已七十有三矣,不似绯玉仍年少力壮,早有实权,有称帝之能。”
穆长音说“数十年同路,我更信你们母女。将来我去后,金氏女子的前程还多赖女帝。”
即便金烨是她亲子,她也从没认为过,金氏女子在金烨手下的前程,会比在女帝手下更好
穆长音说“我有亲笔遗信,待我死后送与金烨。若金烨不从,便是他不孝之证”
穆长音笑道“他只有一子开胜。若连母亲遗命和亲子性命都能不顾,他这西北王也做不下去了。”
终夏只玩笑一句“我可是靖安王麾下佞臣,自然要多献媚于主上。”
熹平四年秋,靖安王姜宁破鄂。
熹平五年春,靖安王姜宁破豫,杀中原王。山东节度使望风而降。
护国公穆长音被流矢射中,战死,死前大笑曰“吾已七十有四,还能上马持枪,一生杀敌无数,足矣”
靖安王姜宁大悲,令以亲王礼葬,追封“光烈亲王”,谥曰“成武”。
姜宁令送光烈亲王遗信于西北王金烨,另,诏于西北王麾下大将金燃,命其承其母之爵,为护国公。
靖安王的大军抵达河北省外时,四月,定海王林姜于金陵生次女。
林姜上书母亲,请准其改姓为“姜”。
姜宁准,赐名“姜元”,并赐其长女名“姜昭”,赐其次女名“姜显”。
两广总督林海、两江总督林真、湖北巡抚李令文等二十九位官员上书朝廷
齐帝昏庸,以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禅位于靖安王。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