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正文 24. 秦始皇焚书坑儒1 孔子:君子病没世而……
    这一日, 当天幕出现大秦系列秦始皇焚书“坑儒”数个流光溢彩的篆体大字之时

    无数人仰首,向穹宇望去。

    他们是位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先人,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是诸侯国的君主、是各国的名臣将相

    “焚书坑儒”一词,历来为人们所知。

    天穹之上传来几声熟悉的音色, 而如今这些时空的人们已经见怪不怪, 习惯了碧空之中、时不时地便会显露出这样如同神迹一般的玄诡异象。

    孔子的身边, 围着一群弟子。

    在天幕述说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他们就在迫切地, 等候着下一段视频的到来。

    因为之前的视频已经向他们预示过

    这一次的主题, 将会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书焚的是什么书

    坑儒为何要坑儒

    在此之前,孔子曾经数次在弹幕里呼唤秦始皇嬴政, 希望他能出来给出一个解释。

    毕竟等待天幕出现,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

    谁也不知道, 那种宛若神造的天幕异象会在几时降临,他们儒家都已经等不及了

    倘若,结局注定是“焚书坑儒”,思想无法传承下去,那这么多年的周游列国、修订六经

    又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秦始皇本人,终究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这让他们十分焦灼。

    颜回“夫子的学说,越是抬头仰望, 越是觉得其崇高。越是去钻研, 越是觉得其坚固。”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这样的学问, 又如何能丢失后世的传承呢

    子贡“夫子之文章, 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如今的情况,尚且如此。

    倘或将来一炬而焚之, 这些文章也不可得了。又当如何理解“天道”与“性命”呢

    孔子与众弟子,身边的气压颇低。

    他们环绕着坐在一起,一丝不苟地望向天幕之上的画面,聆听着那仿佛来自天外的声音。

    孔子唉声叹气“不行啊不行啊,君子担忧的就是,死后的名声与自己不相称。

    我的主张不能施行,我要凭借什么在后世显现自己呢”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於後世哉

    在天幕的视频,刚开始放映的阶段里。

    诸子百家之中也有一些安慰孔子的,他们有的还在弹幕里,帮忙指责秦始皇

    诶嘿,反正秦始皇在他们的后世

    嬴政“”

    不乏有一些排斥孔子学说的人,私下里幸灾乐祸,也有的公然在弹幕上添油加醋。

    孔子一把辛酸泪。

    焚书坑儒,又称为“焚诗书,坑术士”。也有说是“述士”,即儒生。

    天幕之上,显露出两行大字。

    “焚诗书,坑术士。

    焚诗书,坑述士。”

    分别展示了“术士”与“述士”的字形。

    孔子什么意思。

    在西汉以后,称为“焚书坑儒”。或云为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孔子一听“四百六十余人”。

    他先是呼吸一滞,紧接着长长地叹出一口气,内心开始有些烦闷不已。

    那可是四百多条人命

    孔子苛政猛于虎嬴政给我出来

    虽说不清楚“犯禁者”是何含义,但孔子最近在弹幕上发言发得多了,也就没那么拘束了。

    如果有想说的话,大家都会直接发言。

    某一时空的嬴政正在与李斯、韩非一起看天幕的视频,这时候的他还是一名秦王。

    嬴政“”孔子好激动啊。

    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韩非出使秦国。他与韩非、李斯,之前还在说儒家的事情。

    韩非表示“孔子学说为五蠹之首。”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他们法家并不赞成儒家。

    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五蠹中表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是社会上的五种蠹虫。

    这五种,各自代表了儒家、纵横家、游侠、国君左右亲近的人、商工之百姓等等。

    韩非孔子学说是蠹虫

    这边秦王政与法家的韩非、李斯在一起,另一个时空的秦孝公,身边则是法家的商鞅。

    商鞅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觉得孔子的学说,与法家的“农战”思想相对立,将会导致国家“必贫而削”。

    实际上,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

    已经提出过焚书的建议。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这一点,故此他在韩非子和氏里写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秦国长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线,“焚书”这项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渊源。

    至于法家与儒家以外的人

    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对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许的同情以外,他们还在担忧自己的学说。

    虽说“焚书”后面跟着的是“坑儒”。

    但是,会不会跟他们也有关系呢比如焚书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巨子隐隐有些担忧。

    纵横家、阴阳家,隐隐有些担忧。

    庄子漫无目的地行于山中,虽然看见了天幕之上的异象,眼中却也看见了枝叶盛茂的大树。

    伐木之人,停在树的旁边。

    然而却并不砍伐这棵树。

    问之则说“无所可用。”

    没什么用处啊。

    庄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这棵树,凭借着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终享天年。而他庄周,将会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一边行走,一边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浮游乎万物之祖。”

    据考证,“焚书”应是可靠的史实,其史料来源于奏事。汉书艺文志里,春秋类有“奏事一十篇”,班固自注为“秦时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

    因此奏事这部书,乃是有关秦王朝的可靠的官方史料。它是一部纪录秦王朝大臣奏事与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西汉的刘向,也曾将奏事著录于七略。

    司马迁在担任太史令与中书令之时,应当仔细阅读过这部书,并将其作为编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中关于“焚书”记事的史料来源,应当便是这一部奏事。

    至于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

    天幕列举出各类文献记载的佐证之后,画面倏然一转,成了先前的卡通动画风格。

    动画里的这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博士们纷纷上前敬酒祝寿。

    一个卡通小人,旁边写着“仆射周青臣”。

    此人在秦始皇面前颂扬说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嬴政听了十分高兴。

    随后,又有一个卡通小人,旁边写着“博士齐人淳于越”。他上前进谏说

    “臣闻,殷周称王于天下,有千余年。”

    “殷周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旁枝辅助。”

    “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匹夫百姓。”

    “要是突然出现田常、六卿那样的臣子”

    “没有人辅助,何以相救呢”

    画面里,秦始皇思考了一下。

    博士齐人淳于越,继续说道“如今青臣当面阿谀,加重陛下的过错,非忠臣啊。”

    他的意思,是要效法古代。

    事师古,而能长久。

    秦始皇点点头,将这些建议交下去讨论。

    既而,又有一名卡通小人出现,旁边写着“丞相李斯”。时任丞相的李斯,表示

    “五帝的制度,并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并不相因袭。而是各自都得到治理。”

    “不是说后世一定要与前代相反,而是时代变化了的缘故。”

    “如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本来就不是那些愚蠢的读书人可以理解的。”

    固非愚儒所知。

    李斯认为,淳于越所说的那些,没什么可效法的。他又继续向始皇帝说道

    “以前诸侯并争,用十分优厚的待遇,来招揽那些游学之士。而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陛下,时代变了。

    “百姓在家,则致力于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手工业。士人则学习法律禁令。”

    “如今这些读书人不师今而学古,不向现在学习,而去效仿古代”

    “以此来非议当世、惑乱黔首。”

    李斯顿了顿,坚定地往下说道

    “臣李斯,冒着死罪说古代天下散乱,不能统一,因此诸侯并起”

    “那时候的人们都称道古代、而损害当下的政策,文饰空话而搅乱实际。”

    “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学说是最完善的,又以此非议君主所建立的制度。”

    李斯列举当今的现象

    “如今陛下兼并了天下,分辨黑白是非,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

    “然而那些人依然在私自传授学问、甚至一起非议国家的法令教化”

    “他们听见法令下达,就各自用自己的学说来议论。入朝的时候在心里非议,出朝的时候在街巷非议,在陛下面前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

    “他们标新立异,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还率领群下,编造诽言谤语”

    李斯诚恳地表示

    “像是这种情况,如果不禁止的话,上则陛下的权威降低、下则党徒相互勾结。”

    因此,禁之为好

    秦始皇点点头,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丞相觉得,应当怎么做呢”

    李斯当即提出

    “臣请允许史官将秦国之外的典籍全部烧掉。除了博士官所职以外,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的,全都送到郡守、郡尉那里烧掉。”

    “如果有敢在私下里说诗、书的,弃市。”

    弃市,死刑的一种。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在闹市之中,对犯人处以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

    李斯还说“以古非今的,要杀死全族。”

    “官吏知情,却不揭示出来的,同罪。”

    “命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掉的,黥为城旦。”

    黥为城旦,刑罚名。

    黥,墨刑在面也,在脸上刺字并涂墨。

    城旦也是一种刑罚。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筑城四年的劳役。

    黥为城旦,即黥面后发配修城。

    除了这些之外,李斯还表示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毁。”

    “如果有想要学习法令的,可以以官吏为师,到官吏那里去学习。”

    随后,秦始皇下达命令说“可以。”

    于是便照此办理。

    这一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记事的时间十分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点也十分清楚,是在秦的朝宫咸阳宫。

    事件的相关人物也有名有姓,仆射周青臣、博士齐人淳于越、丞相李斯,其中官职与称号也逐一交代。事件的发展,同样也是脉络分明

    在咸阳宫的宴会上出现争论,秦始皇将其交由廷议讨论,丞相李斯进言,秦始皇裁决。这些符合秦汉之时廷议奏事、法令产生并颁行的程序。

    例如,“丞相臣斯昧死言”、“制曰可”,便是秦汉诏书的一种,制书的标准用语。

    因此,结合内容与形式可知,这是一段可信度很高的、典型的秦汉之时的上奏文。

    综上所述,秦始皇“焚书”一事,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应当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诸子百家,听到这里。

    他们纷纷一怔。

    其中很多人,原先以为“焚书”与“坑儒”都是跟孔子、孟子他们儒家相关的

    他们甚至还在庆幸,自己的学说传承下去了。

    曾经为孔子默哀一秒。

    如今为自己疯狂默哀

    嬴政你全烧了吗全烧了吗

    只有少部分细心的人才听见,天幕所言之中,有一个关键词

    “除了博士官所职以外”。

    意思是,官方应该是有收录的。

    只是天下间,不能再藏有诗、书、百家语了。

    但是不能传闻于世

    这,跟全部烧掉了有什么分别

    诸子百家痛心疾首jg

    含恨

    不行,他们必须得想个办法,将这些精华的著作与学说传承下去。要不把书藏在屋壁里

    孔子我也是这么想的。:

    与此同时

    各时空的嬴政,纷纷收到了无数条来自诸子百家的私信,未读小红点已经达到了99。

    嬴政“。”

    他都已经习惯了,没打算搭理。

    要是只有那么一个两个,或许他还有心情理会一下。但是这人数未免也太多了。

    这么着急干嘛,听下去不就完了吗

    嬴政

    他无视了诸子百家的私信,点开与历史视频u主“宫商羽”的对话框

    之前他在这里询问了不死与炼丹之事,得知后世并无“不死之法”,所谓“长生”应当是杜撰的,而炼丹之事,似乎也是子虚乌有

    除此之外,嬴政还从后世之人那里得知

    炼丹术在偶然之中催生了火药,那是一种极具杀伤力与破坏力的东西。

    还有,后世所用来承载文字的是“纸”。

    趁着天幕在播放大秦系列秦始皇焚书“坑儒”,嬴政再次通过系统与后世沟通。

    至于儒家的诸位

    焚书知道了。

    坑儒又是怎么回事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