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正文 50. 钦差 既然敢落笔写成文章自是有把握
    这面墙靠前一点的位置。

    那里站着这次院试的几位热门人物, 方谷、余庆年、黎川

    正如大家期待的那样,他们的文章都在前三列。

    有人替他们惋惜起来,暗道若没有神仙水这一遭, 恐怕能发挥得更好, 获得头名的应当是他们才有理。

    “真是可惜了。”

    顾璋笑起来“所以你们是在质疑学政大人和知府,给出的名次不合理”

    这面稍显拥挤的墙前, 嘈杂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尽管不少人心里, 现在确实都这么想,但没人敢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人群中不少人本就暗暗皱眉,对这种议论感觉有些不自在,看完了成绩,转身想要离开。

    尤其是榜首几名,听到这样的议论,反而有些不适, 那些学子看似在议论顾璋,听来却也像在嘲讽他们。

    要不怎么会输给他

    简直像是在说,“看, 原来你们水平也就这样”

    以余庆年为首的几名府城世家子弟,沉着脸, 拂袖往外走。

    却听一道不燥不恼的清亮声音,从身后响起。

    “两石的产量真的很离谱吗”

    声音的主人似乎还没过变声期,清亮透人, 如泉击玉石,听不出半点被嘲笑的愤怒、或者低落。

    甚至声音里还带着点玩味的笑意, 半点听不出恼羞成怒,负隅反抗的感觉,反而更像是在说一件笃定的趣事。

    已经走到一半的余庆年几人驻足。

    他们停下, 还挡住了跟在他们身后往外走的,衣服洗得泛白的挺拔书生。

    顾璋道“我一点也不觉得离谱。”

    亏他答卷的时候,还斟酌再三,考虑着不想太突兀吓人,连写文章都是收着的。

    他若真放开手来干,即使只靠自己,三石、四石都易如反掌,若用上系统里的东西,三十石、四十石也不是不可能。

    两石还离谱

    这谱不要也罢。

    项门嗤笑“不愧是少年得志的小三元,什么都敢想敢说,我实在是比不上。不过为兄还是劝你一句,小小年纪谦虚些,别这么心高气傲。”

    顾璋且不回他,反而问道“你怎知我答卷内容”

    项门心里痛快,觉得自己报到那日跟夫子打好关系,主动提出帮忙整理答卷,誊写榜单,真是太明智了。

    要不怎么能有今日这样出气的机会

    “偶然得知,听闻实在震惊,不敢相信这竟是小三元写的,故而印象深刻了些。”

    顾璋“”

    答非所问,糊弄谁呢

    他后悔跟这种人磨磨唧唧了,之前就该果断点,直接处理掉,要不怎么还会让这家伙有机会再来眼前蹦跶

    果然还是上辈子直接动手砍瓜切菜的风格,更让他舒坦。

    顾璋手摸上腰间佩带,取出一枚极细的毫叶针。

    这枚会被唾液融化细针,飞速射入项门因笑而微张的嘴巴。

    顾璋满意地露出笑容“跟项兄分享一个从医书中看到的怪病,据说有人心有腌臜,整日为其所扰,肝气郁结,每每以言倾泻,就能稍缓解,于是便愈发喜欢如此。”

    “这怪病一旦发作,满嘴燎泡,口齿酸痛,我观项兄面像,和那本医书中所描写得极为相似,项兄可要注意些了。”

    “你”项门面色青紫,不敢相信有人竟会当众这样说,但不知心理作用还是怎么,他竟然真觉得嘴角有些异样,张嘴隐隐作痛,心中也有些惊恐,他不会真的得了那怪病吧

    顾璋不去理会他,环视一圈道“亩产两石,绝不是无稽之谈,我家乡永河村,从前年起,就有地中种麦,亩产两石。”

    已经有现成的例子,真的有田地实现过亩产两石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许多人都愣住,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顾璋继续道“去年起,永河村亩产均提升二斗到三斗,今年五月底丰收,八成良田都已实现亩产两石。”

    “已经实现的事,怎么能说是无稽之谈”

    全村,八成,亩产两石

    可小麦的亩产,不是均产一石4斗吗

    多出来的六斗可不少,若再多一点出头,都快翻倍了

    “这怎么可能”

    “若真有人两年前就能亩产两石,怎么会一点风声都没听到过”

    “即使不服气这个排名,也没必要空口杜撰吧仗着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了,也没了证据。”

    顾璋道“是否空口杜撰,自有真相可查,永河村每年缴纳的粮税,可都是记录在案的。”

    永河村的人都老实,即使产量提高到比寻常人家都高,也从没联合起来弄那些隐瞒产量,偷减税务的事情。

    这些都是白纸黑字,登记在册的。

    “若县令知晓,府城怎么会没听到一点风声”

    “顾璋说得这般信誓旦旦,不会是真的吧”

    远远有粗厚的声音传来“自然是真的”听起来有些急切。

    姜武带着燕老过来,就看到顾璋站在榜尾,背后就是墙,一群人围着他,议论纷纷,神色各异。

    他哪里忍得即使平时操练起来从不手软,但这两年多的朝夕相处,他也早将小石头当成亲近的晚辈,心疼不比任何人少。

    燕老今日也特意打扮了一番,捯饬得体面,后面跟着院长和书院中的书童。

    他走在最前面,看起来就气度不凡,身份不俗,让人不由心生敬畏。

    顾璋远远看去,记忆仿佛瞬间回到咏思学堂那日,师父也是这样体面,不仅有文人雅士之风,看起来还颇有威仪。

    所以燕老让他来府城官学读书,是抱着这个打算

    顾璋眉眼舒展,觉得满眼的金秋都变得暖人起来。

    双目对视,即使有几月不见,但难言的默契在视线相碰时顿时浮现。

    燕老自然地走过来,站到顾璋身边“永河村亩产提升一事,乃我亲眼所见,就在今年夏日。”

    不过他也没想到,小石头竟有这个本领,敢说能让宁都大地都提高到这个产量。

    他原以为,能让永河村这一个村子增产,就是多年来仔细观察,小心试验的结果。

    “若真有此事,为何我等毫不知情”这显然是怀疑这名身份不凡的老者,在包庇顾璋,想来是猜到了燕老的身份,也知道他们的师徒关系。

    燕老道“姜武你说说。”

    宣朝中了举人之后,就能免除死刑的,基本当官之后,只要不是什么谋逆的大罪,最严重也就是一个流放。

    燕老性情秉正,即使给京城好友去信,也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带了证据的。

    姜武就是搜集这些证据的执行者,对吴县令做的那些事,他是一清二楚。

    “吴县令贪墨税收,依照农之纪要中记载,将六成以上超产的农户粮税修改到均产附近,从中谋取差额粮税如今已经官降一级,被贬去沼齐。”

    顾璋猜对了。

    又是那个狗县令。

    所以这几年永河村提高产量多出来的粮食税,全都进了这家伙的口袋

    一边在收粮食税的时候,百般克扣,从百姓这边讨,连欠收的百姓都不放过。

    一边又将征收上去的粮食税修修补补,做个假账,把多余的收到自己的荷包。

    百姓国库两头通吃,胆子还真的大。

    看着一家一点不起眼,但一个县有多少块地每年这样刮一层,仅这一项,就足够富得流油了。

    没本事自己赚钱,用这种方法搜刮,顾璋眼底都是明晃晃地嫌弃。

    不过顾璋倒是突然发现,如今地里粮食早就收起来了,没了实证,官府的记载也被篡改,那岂不是说,再无证据可证明了吗

    显然也有学子这么想。

    有些人心里已经认定,也不相信真能亩产两石,打心眼里觉得是“以权压人”

    吴县令不过是个已经离任的替罪羊,反正人都被贬,离开了,还不是什么锅都可以往他头上扣

    不过即使有这种心思,面对院长都跟在身后的人,大多学子也不敢说。

    只有人群中,不知哪个方向传来小声不忿的声音“即使他们村可以,也不一定让整个宁都都可以。”

    顾璋目光扫过,淡淡道“我既然敢落笔写成文章,自然是有一定把握的。”

    问心学院的院长,这会儿也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还特意找了腿脚快的书童,去取了顾璋的答卷来。

    他飞快地浏览了一遍答卷,也觉得着实心惊。

    若不是刚刚听燕老亲口说,确有其事,他恐怕也要以为这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从未接触过农事,还夸下海口。

    “原来顾璋是燕老爱徒。”他笑着上前打圆场,“不过这文章,确实有些令人惊骇,不如咱们坐下来谈谈”

    院长也有自己的风骨,即使欢迎燕老,也不会随随便便说自己书院的夫子判错了,更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就将自己都觉得荒谬的文章改为高分。

    他将文章递给燕老,示意燕老亲自看看,“文章中说,若用这套法子,能使宁都均产达到两石。”

    燕老接过,认真看起来。

    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弟子对自然变化和规律,有令人惊骇的洞察力,也知道永河村产量提高,与他有关。

    但从不知道,只从府试后到现在,竟有如此大的长进,都想出了能普及整个宁都的法子

    姜武用脚不露声色地踢了踢顾璋,眼神示意“臭小子,你这个东西靠谱吗”

    顾璋还没来得及回,就听燕老道

    “我自了解我这小徒弟,没有把握的东西,他是不会写出来的。既然如今此事没个定论,我便禀明圣听,派御史下来查明永河村情况,也能顺便清查宁都各地隐粮扣税一事。”

    上次的钱已经变成粮食,送到边关。边关一时不缺,但他相信,皇上是不会嫌国库钱少的。

    只不过缺了这么一个人,敢冒着得罪一府都十几个县官员的风险,站出来给皇上提罢了。

    顾璋心中有些酸涩,上辈子儿时的回忆频频闪出。

    他早就做好独自一人闯过难关的准备,就如同从前无数次那般,即使面对质疑嘲讽,只要他不断努力,总能强大到无人敢言,不惧风雨。

    却还是被毫无保留地信任的爱护,猝不及防地软化了周身尖刺。

    燕老一言,也让满场皆惊。

    上达天听

    不过是一小儿写的文章,有必要闹得这般大吗

    宁都府城,燕府。

    与上次考试来暂住时相比,这座宅院已经大不一样。

    “您搬来府城住了”

    “受邀来问心学院当夫子。”燕老想了想,还是承认道,“这不放不下你这个小泼猴,就应下来了吗”

    顾璋鼓起脸“我怎么就成小泼猴了我分明超乖的”

    “一个没着眼,天都要被你捅破了,不是小泼猴是什么”燕老笑道。

    顾璋见他如往常一般开玩笑,也顺着杆子往上爬,嬉笑着接道“我这么小,可够不着天,若不是师父递来了长棍,哪里能去捅天”

    师徒两人如往常一般打趣。

    不过有些事,终究要说开。

    顾璋坐下来后,犹豫了片刻,第一件事,就是直言道“我刚刚给一个人下了烂嘴的药。”

    他就是这样的性子。

    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甚至手段也绝没有半点圣人之风,做了也绝不后悔。

    对他来说,只要能达到目的,不管走条路都是一样的。

    人终究有一天是要死的,甚至若意外突然到来,明天就可能会死,若不能依照着自己舒坦的性子过,死了都要后悔。

    若燕老不能接受,表面的平静再美好,也不可能持久。

    “定是那人有事惹到你了。”燕老肯定道,弟子的人品他是信得过的,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坑害他人。

    顾璋藏在心里的隐秘角落,小心掀起一个角,往外稍微露了一点。

    宛如长大的老虎,伸出锋利的爪牙。

    燕老听完,也觉得项门着实可恶。

    他想,若是他,也肯定会想法子处置,比如在学业上压住他,绝不给他超过的机会,去和夫子讲清楚真相,揭穿这人阴暗的一面

    他脑子里百转千回,有许多种办法,可没有一条,是直接给人下烂嘴的药,让人疼得再不敢开口的。

    可最后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他的法子,好像还慢些,也就是说出去好听体面,有君子之风。

    燕老想起大哥来信中说的话,突然觉得好像触摸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如今大理寺丞被誉为当世包青天,不也善用诡诈之计谋也同样是他的至交好友,怎么换做是小石头就不行了

    他笑着点点小徒弟的脑门“你还说自己不是小泼猴。”

    顾璋委屈地摸摸脑袋“您不觉得有问题”

    燕老“只要你明事理,知大义,走正道。具体如何行事,便是你的自由。”

    若样样都按他想的来,正如兄长所言,和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顾璋都有些惊喜。

    这个时代,讲究君子之风,圣贤之道,竟然真能接受他有些偏颇的行事风格,真是太难得了。

    顾璋高兴地扑上去“师父”

    他乌眸晶亮,“今天您其实信了我的文章吧觉得能让宁都增产。”

    “嗯。”

    顾璋嬉皮笑脸地问“那我若有一日,说能让鸡长出六条腿,八个翅膀,您会信吗”

    燕老睨了他一眼,似乎在说,我且看你还能怎么皮

    顾璋缩缩脖子,他是没这个本事,但是末世里,确实有这种变异鸡,可不是瞎说。

    他委屈叭叭控诉“那您之前还给我准备了软垫。”

    燕老提起那个就又气又笑,反问“那软垫不是被你当坐垫了吗倒是我替你试了试。”

    他有些明白,为什么姜武嘴里老喊臭小子了。

    顾璋想起那日推门的惊愕,也有些不好意思道“师父干嘛自己试我跟您说,以后这种事,喊姜武叔他皮糙肉厚,不怕”

    姜武

    亏他这段时间操心劳力,今日还助推了一把,臭小子就是这么报答他的

    他皮笑肉不笑道“你小子习武的时候皮紧着点,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皮糙肉厚。”

    顾璋连忙转身告状“师父,你看他”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燕老笑起来。

    姜武沉闷的性子,都被小石头带活泛起来了,今日在学堂那话,从前可说不出来。

    “你们的事,我也管不了喽。”

    姜武拎起顾璋,往演武堂走“休息了这么久,我看看你有没有退步。”

    “救命啊会出人命的”

    燕老致仕时,新皇多次挽留。

    还是太医下了最后通牒,说他若再忙于政事,奔波劳累,日后可能都无法走路,这才放他致仕。

    燕老几十年的遍布整个大宣朝的政绩,足够让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余威久久不散。

    虽离开朝堂,但朝堂中处处有他的影响。

    如今早朝上,一封兄替弟奏的奏折,重新唤起了文武百官的印象。

    “一整个村子均产两石”

    连明盛帝都有些惊讶了,他不是那种不识五谷的皇帝,皇庄中的田地,他每年都会抽空去耕作。

    肥沃的土地,派人精心照料,皇庄里的麦子,也从没有过2石的产量

    他下意识有些惊讶,觉得不可能,但若是假,怎敢千里迢迢,用五百里加急往京城送

    而且赵旷想到小石头,心中第一反应竟不是质疑,而是隐隐有些期待。

    百官也都惊骇,他们觉得燕老、燕家不会无的放矢,但此计竟然由一个十一岁的小秀才提出来,是不是有些太骇人了些

    “我记得燕老这个弟子,十岁童生,十一岁秀才,虽天资聪慧,可会不会有些太小了”

    “竟然才十一岁吗岂不还是个孩童”

    百官相互看看,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明盛帝开口道“此子确实不凡,诸位爱卿有所不知,此前龙骨车、如此种种,皆有小,顾璋功劳,朕还曾赐他才智英敏匾额,如今看来,着实不凡。”

    “朕倒是觉得,不乏有这个可能。”

    赵旷此言一出,即使心中再震撼,也不由思考起了若这封奏折为真的可能性。

    “若整个宁都真能提高如此产量,单论变多的部分,就足够边关军队吃几个月了”

    “自古百姓多艰,谷贵民饥,谷贱民穷,归根到底,还是亩产实在太低,若燕老所言无误,此乃大善之举”

    “若宁都亩产可至二石,宁都赋税相较于往年,可提高至少三成,不知燕老所言,可否属实,皇上定要速速派人查明才是”

    从未有过的先例,但越想越心惊,大殿之中引起一阵波澜。

    武官估摸着粮草,文官惦记着江山社稷,民生稳定,户部计算着赋税

    牵一发则动全身,粮食产量上升,民心会齐,少有人饿死,百姓手头有钱会去花,小商小贩的生意也会变好,税也会变多,一切都能流动起来

    农之一事,从来都牵扯甚广。

    毕竟农耕时代,大部分百姓就是靠种田为生,这样大的一批人群,若让他们好了,自然受益无穷。

    能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个道理。

    不论信与不信,都言道“臣恳请皇上立即派遣钦差前往宁都,查探永河村情况,并立即逮捕收押原县令彻查。”

    “臣附议。”

    “臣附议。”

    很快,钦差从京城出发,走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宁都。

    顾璋从燕府回来。

    在家门口看到了一辆有些眼熟的马车。

    “金瑎”

    金瑎从马车上下来,有些着急“我都听说了,早知道我这几天就不告假了,他们真烦,自己做不到,还觉得你也不行。”

    顾璋挑眉“你觉得可行”

    金瑎连忙点头“那当然你可是做出那么多玩具,想出自行车、龙骨车,比我还厉害的小石头”

    顾璋好笑,总觉得最后那句才是金瑎想要突出的重点,所以比他厉害,就一定特别了不起吗

    “他们能做出自行车吗”

    “他们能做出龙骨车吗”

    “他们能做出神仙水吗”

    “不也都做不出来,但你不都做出来了”金瑎小心翼翼瞧了一眼他的神色,瞧不出失落伤心的表情,但还是担心,拍拍胸脯鼓劲儿道“我信你”

    顾璋给他倒了杯水“别激动,我都不激动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金瑎也说渴了,赶紧喝了一口水。

    见顾璋真的没事,他才算放下心来,然后乐道“我跟你说个稀奇事,你早上说的那个怪病,他好像真的得了”

    “我发现小石头你不仅脑子开过光,连嘴也开过光”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