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在北宋当名医 > 29.第 29 章 硝石制冰
    许黟没有急着给何娘子开药方, 放在现代里,颈椎病不算大毛病,很多工作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有。

    特别是经常久坐的工作, 工作几年后,都会有脖子、肩膀、后背不舒服的,有的是麻痹感, 有的是酸疼, 还有手臂处、大腿外侧,都会或多或少的不适症状。

    严重的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耳痛耳鸣, 还有胸口疼。

    “秋哥儿, 何娘子的病症不严重,调理几包药汤, 应该就没有大碍了。”许黟出声提醒。

    何娘子拦着他说“我真不用吃药,不是大毛病就别花钱了, 黟哥儿刚才不是说多走动就能好吗,那我以后不连着坐了,做一会绣活便起来走走。”

    如今秋哥儿都十六岁了, 再不把亲事定下来,那可就太晚了。

    他们一家,每年收入在开销之余, 能攒下两三贯钱就不容易了。听闻蓬溪县那边结亲的礼钱是越来越高, 连盐亭县也受到影响,想娶好人家的小娘子,没有几十贯钱谈不下来。

    为了面上好看,不少人家砸锅卖铁, 就想拿出一份体面的过门礼,

    何娘子说什么都不愿意,何林秋作为儿子,劝了几次都没有用。

    最后,还是何林秋想着,也许他娘愿意听许黟的话。

    他拉着许黟往屋外。

    “黟哥儿,你能不能劝劝我娘,她不喝药的话,会不会就”何林秋发红的眼眶还没消,一双眼睛巴巴地看着许黟。

    许黟沉思,道“家里有几味药能用上,我再给你写几味药,你去药馆里买了拿给我,如此能省下一部分药钱。”

    这样的话,何娘子应该是愿意喝药汤的。

    何林秋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办法真好,只要不花那么多钱,他娘肯定同意。

    他当即拉着许黟重新回屋。

    何娘子刚被诊了脉,这会不敢继续做绣活,拿着抹布擦拭桌子屋门。

    看到他们回来,问道“说什么咬耳朵的话,还要跑去外面说。”

    “娘,我也是为你好。”何林秋拿过她手里的抹布,让她坐下来。

    而后,一股脑的就把刚才与许黟商量的话说给她听,但却见何娘子的脸色不对起来,看着何林秋多出一丝责备。

    “你呀,我还以为你去给黟哥儿拿诊金了,竟是去占便宜。”

    何林秋一怔,反应过来“我没有,我没想到这儿。”

    他光顾着让何娘子同意了。

    许黟适当地出声解围“不是秋哥儿的主意,这是我提出来的。上山挖药材后,我都会留一部分备用,如今只是把药材拿来用了。”

    何娘子“那也不能白白用你的,你辛苦挖的药材,卖去药馆里还能挣个几十文,用到我身上算怎么回事。”

    许黟看了她一眼“我挖药不止为了卖钱。”

    以前,家里经常会安排下乡义诊,检查费和药钱,都不需要村民出一分钱。

    对不认识的人尚且如此,对何娘子许黟却一时半会拿不准主意。

    何娘子性子要强,不肯占许黟的便宜,又想,她若是不喝药,秋哥儿回去干活心里不安,总归不好。

    “罢了罢了,我听你们的,就喝几包汤药,后面呐你们可不能再这般催我。”

    许黟勾唇一笑“听何娘子的。”

    话说到这份上,许黟和何林秋也没再拖着,许黟先写了几味药的用量给何林秋,让他别去杏林馆,去南街另一家。

    何林秋好奇,问为什么。

    许黟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而后他就回到自家院子,在采摘回来晾晒好的药材里,找出川穹,当归,黄芪,丹参,用手抓了大概的钱数,分成五份放置在铺着的黄麻纸上。

    他抓药的用量准,旁边无人的话,倒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以后还是要买个小药秤,免得落下什么诟病。

    待何林秋拿着买回来的药回来,许黟接过药包,拆开了重新分了分,再把黄麻纸包上。

    “黟哥儿,你那些药多少钱,我拿给你。”

    许黟心里算了算,说“十五文。”

    何林秋有些吃惊“这么便宜”

    他去医馆买的那几味药,就花了他三十六文呢。看着药量都没有许黟用的多。

    “药材不同,地龙的价格贵,医馆里一条地龙卖到三文钱,你这里有五条,就要十五文了。”许黟说。

    地龙有清热息风,通经活络的功效,用在治疗颈椎病的药方里,对痹阻不通的地方有很好的效果。

    他还在药方里加了桃仁和红花。这两味药,都有逐瘀的功效,在林医改错里,就有一道逐瘀汤,其中用的便有这两味药。

    在听完许黟的解释后,何林秋也知道药有贵贱之分,没再纠结许黟是不是少算了钱。

    他拿出十五个钱给到许黟,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何娘子的吩咐,还没给许黟付诊金钱。

    诊金的问题,许黟之前就想好了,只收取了两文钱。

    一共收到十七文,搁在手心沉甸甸的,颇有份量。

    他很快就出门喊闲汉,给他带两份吃食过来,还要一盘片羊肉,白煮的,蘸料吃。

    白煮片羊肉,与蒸白肉的做法很相似,用的是整只羊后腿肉搁在陶罐里,小火煨熟。熟透后,切成薄薄的肉片,带着肥肉和煮的软烂的皮,不蘸料吃是没啥味道的,只能吃到羊肉本来的鲜味,不油不腻,相当美味。

    许黟吃过一次,觉得味道非常好,小黄也很爱吃。

    一盘只有十几片,一人一狗分完,能分到的量不多。

    配着其他饭菜,许黟吃得满意。

    这个时候。隔壁何家飘来药味儿,何林秋在灶房里把药给煎上了。

    何娘子知道这些药花了好几十文,心疼得很,生怕何林秋笨手笨脚的,把药给煎坏了。

    “秋哥儿你去歇息,我来就好了。”拿过何林秋手里的蒲扇,何娘子催他起来。

    “娘我不累。”何林秋摇了摇头,他在主家里工作,干的活更多,每天都要做好几个时辰才得休息,这点活儿,他能干好。

    他娘还把他当成几岁的孩子。

    “那”何娘子想了下,“我给你做浇头面条,你上次说想吃,家里正好有小麦。”

    面食也是宋朝百姓重要的主食之一,不过南边吃的少,吃稻米、栗、菽更多。因此,盐亭县种小麦的不多,何家想要吃面食,就得去粮铺里买,一斗小麦就要一十一文。

    一公斤小麦能出一半量的面粉,做成面食,能够何娘子和儿子吃一天。

    客栈里。

    钱娘子心神不定地坐在屋中的茶几旁,身侧堂小一送上来的吃食都冷却了,她都没想起举筷。

    上次王家来许家送吊唁的礼钱,只派了管家。

    王家是做木雕生意的,当年王祖父有远见,在县城里买了一进的宅子,后来家里人丁多起来,就在人牙里买了两个妈妈做杂活,还聘了一个管家。

    当年王家大爷来盐亭县做活,遇到了正在私塾里读书的许黟,见此子心性坚韧,读书也用功,就觉得这人是潜力股。

    打探到消息后,本是觉得家世差了一点,但好好读书,考中举人当个小官也是可的,就把小女儿梅姐儿的婚事定下来。

    哪想到不过短短两年,就发生这么大的事,王家瞬间就后悔了。

    这才有了钱娘子这一回事。

    钱娘子后悔呀,早知道就不接这个差事了,原以为能讨到不少好处,现在倒可好,反叫许小子将了一局。

    “哼。气煞我了。”钱娘子咬着牙,不行,得立马写信回王家,让王家大房做主意。

    钱娘子起身出屋,问住堂小一“你可知哪里有写信送信的地儿”

    得了答案,她心事重重出门,在客栈门口雇了一辆小轿子,匆匆来到驿站,交钱写了一封信,让送到蓬溪县。

    两日后,蓬溪县终于有人过来了,是管家,带着许家的过门礼。

    钱娘子看到是他,就知道捞不着油水了,不死心地问“一郎没来”

    “一爷去鹅溪镇,没法赶过来,大爷就让小的来了,还交代说,许家想要拿回过门礼,那就让他拿去,王家不会昧下这笔礼钱。”

    钱娘子眼角一跳“”

    管家仿佛没看到,问她“一娘子,我们什么时候过去大爷还等着消息。”

    去晚了,他担心许家反悔,这趟差不好办。

    “不急,我这几日买了不少东西,你也晓得我认字不多,你帮我理一下帖子,看可记错了东西。”钱娘子摆起谱,慢悠悠地喝着茶水。

    管家无法,接过帖子后,对着上面写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对完,天色也暗了。

    钱娘子就道,待明天再去许家,让管家今日先送帖子过去。

    这两天里,许黟送了一趟消食丸到济世堂,问药童有没有硝石,听到有后,他果断买了几十斤硝石。

    几乎把药柜里的硝石搬空了。

    药童惊诧,惹得严大夫都疑惑,怎么买那么多

    用到药方里,的用多少副药才用得完呐。

    “许小大夫,这硝石是攻毒消肿,利水泻下的药物,可不能用多了。”严大夫提醒。

    许黟点头“多谢严大夫的好意,我晓得的。”

    他买这么多硝石,可不打算用来入药的,而是拿来尝试如何制冰。

    当年读书,学到硝石的运用就有做过硝石制冰的实验,不过时间有点久远,他记不太清当时的配方。

    想着硝石也不贵,买个几十斤先试下成不成功。

    再说了,盐亭县的夏天这么热,没有冰怎么行。

    买不起,他就自己做呀。

    很有信心的许黟背着装上几十斤硝石的竹筐,绕了一圈来到一家陶瓦铺里,买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带盖陶罐。

    许黟担心陶罐漏水,特意选了密封性更好的,价格贵了好几文。拿到手却觉得挺值的,大的能装十斤水,小的则是四斤。

    接着,他还在北市的秤铺里,买了一个铜制的药秤。

    药秤制作不易,做工精巧仔细,需要老师傅才能做出钱数准确的药秤。许黟现场试过准度,问其价格能不能砍价,在确定不能砍价后,还是爽快地掏钱买下来了。

    出一趟门,好几两银子就花出去了。

    挣钱的速度都赶不上花钱的速度,许黟倒不是心疼银子,而是觉得按照这个速度,他什么可以开一家医馆

    东西买得差不多了,许黟背着竹筐回家。

    刚走到石井巷的路口,遇到提着吃食同样回家的何林秋,何林秋快步地走过来,打招呼喊“黟哥儿,你去忙回来了”

    “是啊,你出门买吃的了”许黟瞥到他手里提着的油纸包,闻到了吃食的香味。

    何林秋笑着说“我娘叫我买的,打算等会送过去给你,正好碰到你了,我还省得再跑一趟。”

    “我自己买了。”许黟把拎着吃食的手臂抬了抬,示意何林秋看。

    “费婆子的糟酒肉丸子,徐记的米果子,我还买了五个咸鸡子,正想问你吃不吃”

    何林秋飞快摇头,他是要去送吃的,怎么变成了许黟问他吃东西。

    许黟笑了笑,因着脑海里有的记忆,他对这个很有孝心的少年还挺有好感,说道“客气什么,这咸鸡子好吃,你跟何娘子一人一个尝尝。”

    他塞了两个咸鸡蛋给何林秋,拎着吃食继续回家。

    小黄在家里乖乖等着他,见到他回家了,露出可爱的笑脸围过来。

    许黟分出肉丸子给它,又丢了两个米果子,见它都吃了,吃完还对着他摇尾巴,显然没吃饱。

    再看小黄的体格,又长大一圈了。

    快要四个月的小土狗,瞧着有十几斤重,肥嘟嘟的软萌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线条均匀的身材。

    短短两个月,人和狗变化都很巨大。

    许黟享受了一把撸狗的快乐,吃完饭,打算来尝试用硝石制冰。

    古书里记载过不少制冰法,但能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许黟当年也只是看过实验,没有真的尝试过,现在真的要来制作,心里还是挺忐忑。

    他先用井水倒在大的陶罐里,刚从井底挑上来的井水冰冰凉凉的,许黟解开装硝石的麻袋,取出一块块拳头大小的硝石。

    这个时候的硝石还没有提纯处理,颜色看着微黄带着一点点橙粉色。

    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但燃烧的话会生出硝烟,类似鞭炮的刺鼻气体。尝的话,是带有清凉感的咸辣味道,不能吃多,有微毒。

    把敲碎的硝石放到罐子里,让水将它慢慢地溶解,接着,再用小的陶罐装到八分满的水,密封好后,投放到大陶罐里面。

    许黟把它们搬到房间背阴处,用木棍均速地搅拌。

    感受到陶罐外面的温度在飞快降低,他眼里露出欣喜,直到硝石完全溶解,许黟停下搅拌,把大的那个陶罐一起盖上密封。

    这一弄天色都晚了。

    许黟起身去点煤油灯,刚要来吃晚食,听到有人来敲门,一出来发现还是个眼熟的陌生人。

    四十多岁,留着小胡须,头戴青蓝色的方帽,身上的衣服是同色系的绸缎长衫,手里提着一盒点心,见到许黟露出笑容。

    “问许小官人的好,小的给我家一娘子来送拜贴,想着明日巳时过来拜访,不知许小官人可有空”管家不紧不慢地问完话,将怀里的帖子拿出来递上去。

    许黟本来就等着王家来人,来的是管家又有什么关系,便把帖子收了。

    至于那点心,他不至于缺这口吃的。

    翌日清晨,许黟醒来第一件事,不再是喝水练拳,而是跑去角落里看他那两个陶罐。

    经过一夜时间的冷却,陶罐外面摸起来十分冰冷,上面还挂着一层白霜,一摸就化成冰水。

    许黟迫不及待地打开上面的盖子,将浸泡在里面的陶罐拿出来,小心地打开盖子后,看着里面的情景,陷入一阵呆滞。

    没变成冰块

    是他用的硝石太少了

    想着他几乎把一半的硝石都用上了,得出来的结果却是这样,不免让他陷入怀疑,是不是他记忆出错,之前做实验的不是硝石而是别的东西。

    不应该呀,他的记忆没到如此地步,肯定是比例不对。

    许黟不信邪,他把剩下的硝石一一敲碎,先用少量的水溶解,再倒入到陶罐里搅拌。

    很快,陶罐里的气温再度变低,许黟仿佛看到了希望,早饭都只应付地吃了几口,就又来到陶罐前,反反复复地去看里面的小陶罐结冰了没有。

    一时之间,他宛若回到中学时期,眼里心里都是对新事物的期待。

    左等右等,陶罐还没结冰,先等来钱娘子和王家管家,他们身后还有两个挑东西的闲汉。

    这么大阵势地过来,不一会就引起石井巷其他住户的注意。

    “这些人是谁呀”

    “好似挑了不少好东西,难道是许小郎又结交了什么富贵人家”

    “不清楚,走,我们上去看下不就知道了。”

    “”

    几乎是在许黟开门的同时,许家院外就围上了好几个眼熟的左邻右舍。

    看到许黟出来,有的自来熟地问“许小郎,这是又有什么好事嘞”

    上次他们围观了邢家送家具,今天瞧着,好像又有所不同。

    许黟还没开口,钱娘子先笑眯眯地说道“这自然是好事,前个儿来见许小郎,问起他近来可好,可惜有缘无分呐,谈到后面,竟把以前定下来的亲事给退了。我王家也是为了许小郎着想,如今许家这条件,还是得先紧着自己过日子,要是娶亲,那不得饿着肚子过不下去。”

    她话说得漂亮,句句却是在刺着许家如今是不行了。

    左邻右舍都是一头雾水,彼此都面面相觑,不知这个王家是怎么看出来许家日子过不下去了。

    竟然还想把亲事给退了

    要知道,许小郎哪怕不读书,在石井巷也是香饽饽的存在,好多家里有女儿的,都想要许黟当他们的女婿。

    “你们王家是不是糊涂了,放着这样的好亲事不要,还想着退婚”

    “是呀是呀,怎么就退了呢。”

    “这些东西,该不会是当年许家抬出去的过门礼吧这也挺多彩礼的呀,怎么还瞧不上了”

    “”

    你一言我一句,依旧不需要许黟多嘴。

    许黟神色淡淡地看着钱娘子面色涨红起来,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应当没啥好事。

    他拱了拱手,请钱娘子和王管家进屋。

    两名闲汉把礼抬进屋子里,朝着王管家要了钱,拜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外面围着看热闹的人没散开,还在小声地讨论着。

    这些同许黟都没有关系,他点了点王家带过来的礼,一样都没少,才开口说“年前为了给家父家母治病,将你们王家带过来的节礼当了,这是我理出来的帖子,请王管家过目。”

    他先把帖子递给他,再神态自若地继续道“许家不会欠王家的,这些礼我都折算成了银钱,共有十一贯八钱。这里是两张五两的交子,还有十八钱都在这里。”

    王管家接过帖子一看,上面写着一手漂亮的好字,神采飞舞,器宇不凡。

    他只是被聘来给主家当管家的,不打算掺和主家的恩恩怨怨,心里还是不由的想,大爷想和许家退亲,会不会做错了。

    像外面那些讨论的人,他们的神态言语,这许小郎可不像钱娘子口中说的,蝇蝇小利,虚伪小人。

    “这些都对的上,劳请许小官人记得这么清楚,没有一丝纰漏。”管家合上帖子,拿给钱娘子过目。

    钱娘子哪认得这么多字,粗粗看了几眼,就有些头晕眼花。

    她冷哼地把帖子放下,说道“既然礼都送到了,许小郎手中的婚书是不是该拿出来了。”

    许黟淡淡道“王家的婚书呢。”

    这婚书一式两份,上面写的内容是反着来的,先是一段佳话,再表明身份,如许黟手中这份,就书写着“王家有好女,与许家愿缔结良缘”等字迹。

    用的是不易损坏的缣帛写的,小小一块价格昂贵,可谓是诚意满满。

    这样的一份诚意,随着时间的消失,已经不存在了。

    彼此交换了婚书,许黟面无表情地当着对方的面,把那张薄薄的素帛给烧成灰烬。

    钱娘子再如何趾高气扬,这会也被许黟的举止震惊到了。

    他他

    他竟敢这般羞辱他们王家,就不怕他王家将退婚的事说出去,让他颜面扫地不成

    王管家也很意外,他以为今天的交涉会很麻烦,实际上,对方连多余的话都不想跟他们寒暄。

    烧了缣帛,许黟就请他们离开许家。

    走出许家的院子,钱娘子再回头看那破破小小的茅草屋,还是想不明白许黟怎么敢的。

    许黟对他们的想法毫无兴趣。

    管他王家还是李家,他要去看看他的冰制出来了没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