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爆炒挑食小少爷(美食) > 31.梅菜扣肉 当局者迷。
    史如意初听这缘由, 只觉啼笑皆非。

    回头细细一想,却也晓得是自个儿风头太过,怕是入了有心人的眼了。

    不然她一个十岁的小丫头,就算亲娘是厨房管事娘子, 从小跟着学做菜, 凭啥小小年纪就能学得这般好

    若说她厨艺都是温妈妈教的,为啥二少爷又不爱用温妈妈做的菜, 偏要她来做吃食

    像沈婆子这般, 认为史如意是偷放香料还好。

    这年头人都迷信,要是被谁盯住不放,怀疑到太太曾氏那儿去, 那她和温妈妈真是长出八张嘴都说不清。

    史如意忧心半日,却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 便决定把这事撇在脑后,走一步看一步算了。

    清者自清,她又没往吃食中放这劳什子香料, 曾氏就算派人来,把大厨房翻个底朝天, 也翻不出什么花来。

    这时代人皆早熟,十岁便能诗的神童虽不常见,到底也是有的。她便厚着脸皮,认下自个儿是天赋异禀,又有谁能多指摘半句

    只盼着时日久了,她年岁上来, 这手厨艺便也不会似现下这般惹眼了。

    忙过午时,史如意熟门熟路地出了云府,直奔西市。

    祥和斋后院另有个两扇的木门, 原是方便运点心原料之用。

    她们母女俩如今还在云府做事,史如意担心回回都走正门,容易落人话柄,便和花花学了,进出都从这个偏门过。

    后厨里暖意融融,梁翁在灶头煨蒸笼,他穿一身长灰褂,正专心致志地往竹匾中刷油。

    白色的水蒸汽飘满整个屋,视线模糊不清,史如意一直走到梁翁面前,梁翁才瞅着了人。

    把手中刷子丢给她,眉眼一竖,“怎地这个时辰才来以为来晚了,我就不让你揉面了

    今个儿不揉完十个面团,不准你家去。”

    梁翁教徒弟极严格,深信手艺出自日复一日的苦练。

    水面比例,差一点儿都不行。

    不同的面团各有自己的脾气,力道有大有小,速度有慢有快,有的要保持松软,有的不能失去弹性。其中规律,只能随顺,是万万不可忤逆的。

    史如意在梁翁的铁眼监督下,揉过一个又一个面团,连做梦都梦到自个儿在揉面团,感觉自己都快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自从开始学揉面,每晚回到家,胳膊抬都抬不起来,只能让温妈妈帮她换衣裳。

    梁翁发话了,什么时候她的技术能达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什么时候开始学下一样。

    揉出来的面团,要光滑得像剥了壳的鸡子,能轻松拉出极薄极透的膜。

    史如意一听“十个面团”这话,腿就先软了一半。

    撒娇这套只对梁婆婆有用,梁翁却是个铁石心肠、油盐不进的,史如意从挎着的竹篮里掏出她准备的杀手锏一坛子酸菜扣肉。

    这扣肉用瓷盖盖严实了,上头为了保温还厚厚裹了两层布,这会子抱出来,坛子还是温热的。

    梁翁原本严肃的眼神,立刻倾斜了一半过来,下意识咽一口口水。

    “咕嘟”一声,很是响亮。

    史如意上回和梁婆婆说了治手脚僵痛的那个法子,这些日子,日日给梁翁下面条,据说要吃足十日才见效。

    面条里加几片生姜、一根大葱、一把辣椒,梁翁是早膳吃,晚膳吃。

    吃得他闻到面的味就怕。

    梁翁甚至都怀疑这丫头是故意想了法子,来报复自个儿每日令她揉面,史如意说的这几样都是寻常食物,哪会有甚么治病的效用

    没想着,吃着吃着,这手脚竟似乎真得了缓解,晨起时可以缓慢屈伸,动作间也觉着没那么僵硬了。

    梁婆婆喜得抱着史如意连亲好几口,骂外头郎中都是庸医,还不如她的亲亲孙女有见识。

    梁翁只能继续板着脸吃,吃成一张苦瓜脸。

    其实要是能治好这腿脚毛病,他心头比谁都高兴。

    史如意却不往自个儿身上揽功劳,她之前听罗娘子说了,觉着梁翁这病,有一半得是心病。

    如今手艺有了传承,祥和斋也后继有人,史如意总扔给他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心难题,梁翁每日有了事做,精神气一上来,病自然好了大半。

    史如意知晓梁翁光吃面无味,这面味道又重,她中午在大厨房忙完,特意回自个儿家搭的小灶台,赶做了这道梅菜扣肉来,给梁翁送面条用。

    梅菜是用新鲜的萝卜叶子做的,要经凉晒、飘盐多重工夫,腌出来芯嫩色黄、清甜爽口。

    那股咸酸的香气,直往人鼻尖里钻,别提有多开胃了。

    史如意不擅做这小菜,好在香菱似乎得了她娘亲腌制东西的天赋,依着她娘小时候教她腌脆萝卜干的法子,瞎琢磨着做了,味道竟也不差。

    将五花肉垫在梅菜上蒸煮,五花肉的油光浸润了梅菜,梅菜的香气渗透进肉里。

    出锅时撒上葱白,汤汁浓稠鲜美,食之软烂醇香,搭上什么主食都好吃。

    梁翁未料到史如意是为了给自个儿做菜才迟来,哼了两声,红了老脸,犟着嘴没说话。

    晚膳用那坛子梅菜扣肉,却把底下汤汁都拌进面里,一滴不剩。

    梁婆婆只夹了两筷子,再伸箸,就只见坛底了,气得梁婆婆搁了筷,大骂老头子没良心,也不晓得给她留两块。

    “这云府的老爷太太,过得是什么神仙日子哟

    每日有小如意给他们做吃的。”

    史如意抱着花花,一下一下地给她顺毛,闻言,笑眯眯地给二老讲了云府二少爷云佑的事。

    “不是给老爷太太做吃食

    只给二少爷做。”

    史如意一提起云佑,眉眼弯弯,嘴角那梨涡笑得甜。

    对二少爷云佑的事如数家珍。

    梁婆婆和梁翁对视一眼,又问这二少爷年纪多大了,为人可好相处,为甚只要如意给他做吃食。

    便连史如意亲娘都比不上麽

    听闻只是个半大的少年,比史如意大不了几岁,梁婆婆并未松一口气,心中反倒更添几分忧愁。

    这般家世的郎君,有权有势,又有年少陪伴的这分情谊在,若是看中了如意,日后

    梁婆婆不敢往深里细想,也不敢贸然说出来,徒让梁翁烦心。

    她家老头子,身子才刚见好一点呢

    史如意在凳上晃着腿,面色兴高采烈,应当也是喜欢这个云郎君的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梁婆婆满脸慈爱地听她说,笑中却藏了一点苦涩。

    若是如意有机会当上云府的主子,就算只是个姨娘,那也是外头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福气。

    不比在他们祥和斋抛头露面,整日干这卖力气的活计好

    梁婆婆原先只晓得如意娘俩在府里当灶房娘子,不晓得她们这么得主子看重,这倒和她预想的不一样了。

    她既然稀罕如意这个丫头,便舍得阻了她的前程麽。

    梁婆婆在这头心乱如麻,梁翁听着,却觉着这事再正常不过。

    他自个儿会做点心,嘴也极刁,这做吃食火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么回事。

    远的不说,就说他们祥和斋隔壁的老邻居,羊胡子家做的煎白肠。

    那羊胡子去年搁家躺了小半个月,舍不得歇店,让他娘子出来替他。佐料骨汤,都是同先前一样的做法,几天下来,那客人却差点跑了一半。

    不过他们祥和斋那时也没好到哪去,甚至比羊胡子家更惨,百步笑五十步,徒增自嘲罢了。

    这云二少应当是个会吃的,晓得如意手艺好。

    梁翁心头没那么多弯绕绕,他白拣着这么个好苗子徒弟,只觉如有荣焉,心头更得意了。

    正说着话,前头罗娘子算着时辰,料得如意应当来了,特地返院子来见她。

    罗娘子穿着淡紫的素绒妆花袄,耳上挂一对真珠坠子,是史如意之前送的,行走间随风微动,盈盈动人。

    往日见罗娘子,都是着布衣蓝裙,不施粉黛的模样,今日骤然打扮起来,不由让人觉着耳目一新。

    史如意打趣她。

    “罗姐儿怎地忽然打扮起来

    不会是知晓如意要来,特意打扮给如意看的罢。”

    罗娘子笑着睨她一眼,伸手在史如意粉嫩的小脸上拧了一把。

    “不是你说的,咱们祥和斋花点价高稀缺。

    既是专卖给达官贵人,我作为祥和斋的掌柜,也要打扮得优雅体面才是。”

    史如意这丫头人小鬼大,说起歪理一套一套的,细细想来,却似乎真有几分道理。

    如今公公年纪大了,如意也只有半日待在祥和斋,做不出多少点心。

    如意却甜甜笑着,安慰她们,说这境况正合适呢。

    让罗娘子打出“每日限量”的招牌来,巳时开店,一日只卖够二十份竹盒装的点心,卖完就收摊。

    罗娘子和梁婆婆本来还忧心,从没听过哪家做生意是这般做法,怕这法子不成。

    谁知没过几日,这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安阳城里的老爷太太,官家小姐,不知从哪听闻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不少人家天未亮,就派下人来祥和斋守着了。

    等着点心出炉,立刻蜂拥上前,你推我挤,杀红了眼,直把银子往罗娘子手里塞。

    罗娘子从二老手中接过祥和斋,辛苦经营数年,几时见过这个架势。

    回头算算成本获利,甚至比从前整日开店时还要赚上许多,至少现下,祥和斋无需再担心关店倒闭之事了。

    史如意听罗娘子说起这几日的账目情况,心中并不讶异。

    物以稀为贵,她经梁翁提点后做的点心,本就滋味绵软,香甜沁心。再有这么一个“限量”的招牌打出来,会遭人疯抢,一点儿也不稀奇。

    要说好吃的点心,真论起来哪儿都有。

    限量的点心,却更能彰显自家的贵重,不管是宴请还是送人,都显出了这份诚意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