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认真考试,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招工失败的乡亲可以自行离开。”郑丹丹神色从容淡定,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仿佛刚才的争执未曾发生。
此言一出,立刻便有十余村民匆匆离开,背影颇为狼狈。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正是刚才口不择言,指责郑丹丹的那部分人。
这并不奇怪,若非觉得招工无望,又怎么会跳出来说郑丹丹不好
他们被记恩的村民一通训斥后,或是恼羞成怒,或是羞愧难当。于是郑丹丹话音落下后,如坐针毡的他们几乎下意识逃离了厂房。
紧接着,部分不识字的村民也陆陆续续离开,神情满是无奈。
他们不想离开,可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可能完成试卷,通过考核。
“丹丹,虽然我不识字,但我很勤快,你看能不能通融下”
“丹丹,我家负担重,家人们就盼着我通过招工缓和家里压力。求你给我个机会,我以后一定学会认字。”
“还有我,丹丹,别看我不认字,我干活比认字的厉害多了”
仍有一小部分不识字的人不舍得离开,这对他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知道镇上招工,他们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识字并不是招工的硬性要求。”郑丹丹出声提醒。她很重视这场招工,怎么可能疏漏了必要条件
“啥意思”
工人们闻言十分诧异,连村长都是一脸纳闷。
“稍安勿躁。”郑丹丹看向村长说。
“刚子,你识字,能不能把题目念给我听”一位不识字的少年灵光一闪,目光灼灼看着自己身边的好兄弟。
陈刚闻言一愣,下意识瞥向郑丹丹。
“好。”
半晌,他听见自己说。心跳有些加速,这感觉很像在学校里考试作弊。然而看着郑丹丹一脸淡然的模样,她是默许的吧
陈刚的直觉告诉他是。
因此,他冒着风险堵了一把。一边把题目念给自己好兄弟听,一边暗自留心着郑丹丹的反应。
果然,赌对了
感受到郑丹丹欣赏的目光,陈刚心里狂喜。
他有预感,他的行为不仅帮了自己的好兄弟,甚至很可能给自己也带来了好处
其他不识字的村民见状,立刻有样学样,纷纷求助身边识字的人。
然而招工的村民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即使求助行得通,也得人家肯帮忙。
考验人缘的时候到了。
有人笑容满面,好似劫后余生,可也有人举目茫然,最终灰溜溜走出厂房。
村长瞧见这一幕,不禁暗自为提前离开的人叹息。他就说郑丹丹做事一向妥帖,有识字的硬性要求怎么会不告诉他
“答题结束后可以上交试卷,进行最终考核。”
一段时间后,郑丹丹发觉有完成试卷的村民神情无措,东张西望,开口道。
“还有最终考核”
村民们诧异不安地看着郑丹丹,一张试卷,已经给足了他们下马威。
“当然,我要建厂,要的不只是纸面工夫。”
郑丹丹注意到村民们的忐忑,大方给出提示以作安抚。
村民们听见这话,纷纷松了口气。
不是纸面上的考核就好,在场的人虽然大多识字,但也就勉强能写能认,念完小学的都寥寥无几。
要继续考核纸面工夫,他们通过的几率恐怕微乎其微。
“丹丹,你开始为啥不告诉他们识字不是硬性要求”村长见郑丹丹这么大方的给出提示,不由更为离去的人惋惜。
“可是我从来没有说是硬性要求啊。”郑丹丹抬起眼眸,看向村长,“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放弃。”
“但你如果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走”村长说出心中的纠结。
“仍然有人留下,不是吗”郑丹丹莞尔,“招工考核里,不识字是天然劣势。我照顾乡亲,对此不做硬性要求,综合条件达标也可以。然而他们还不够敏锐,不够坚持,说难听点,一无是处。我凭什么要选他们”
“他们没这么不堪。”村长弱弱反驳,可惜话说出来自己都没底气。
“但没有达到我招工的标准。”郑丹丹并不想贬低村民甚至包括讨伐她的人。
无能者总是因各种不如意而狂怒,大喜大悲下的情绪宣发,也只是人的本性。
当然,感受到另一部分人的维护,郑丹丹非常欣慰。
村长和郑丹丹讨论着招工考试问题,谭学名收到了第一张上交的试卷。他把该考核者带进另一个房间,布置任务道
“从现在开始,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一下任务。首先,给这堆水果进行脱核处理。然后把”
说完,谭学名看了看手表,开始记录时间。
大概十分钟过去,考核者从房间里出来,而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一个接着一个,足足到了晚上,考核才终于结束。
“咋样,丹丹,我通过了吗”
“丹丹,你要招多少人”
结束招工考试的村民们期待地看着郑丹丹。
“吵吵啥有结果会通知你们,现在都回去”村长不满地看着村民们,没见着郑丹丹现在一脸疲惫吗
“都别着急,后天早上十点宣布录取名单。”郑丹丹理解村民们激动的心情,她捂着嘴打了个哈欠,给出确切时间。
“还有后天啊”
“行,后天早上我们等你。”
“丹丹,你一定要多录取几个哦”
有人迫不及待,但更多的表示体谅期待。刚才的那波下马威让不少村民对郑丹丹生出了敬畏之心。
郑丹丹笑了笑,没有给出承诺。
她甚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刚才的招工考试,不过是把观察能力、坚持品行也放在了考核要点中。所谓落差,是那些村民能力不够自己曲解造成的。
被动和主动,有很大差别。
“天都黑了,你还要回县城”村长见郑丹丹朝村口的方向走,诧异道,“开车路上看得清吗”
“车前有灯不影响。”郑丹丹笑道。
不回县城她住哪儿别人家她住不惯,而银杏村的郑家几个月没住人,一屋子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