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神器之阴阳摄珂剑 > 第十七章 共度新年
    杨纵英在寺内院中寻一地方坐下,欲等到天亮,亲自向方丈解释晚上发生的事情。

    怔怔地看着地上的铜锤,许久,虽不知何人盗剑,但心中愤怒委屈之感却越来越强烈:“为何如此欺人太甚。所有师兄弟都死了,自己被逼的走投无路,苟活于此,也不得安心,非要赶尽杀绝,连一把剑都要来偷去。到底自己做错何事,竟要受这许多折磨。”

    想着想着,终于憋不住发泄起来。看他大喊一声,举剑照着铜锤一通狂砍,将那把锤把砍作几节,锤头满是痕迹,面目全非。

    发泄一通,又将头埋在双膝之中,哭了起来。压抑的太久了,只觉此刻无尽孤独环绕,深深的无助感充斥心头。

    再说杜文浩一锤救了松浦性命,以最快的速度同索阿可合力将松浦救出寺院。杜文浩背着负伤的松浦,三人疾奔回到客栈。

    松浦对着铜镜,取下面具,看到自己此刻满头大汗,面色惨白,嘴唇青紫。咬着牙解开衣服,露出右肩,低声道:“把伤药拿过来。”

    杜文浩忙递过伤药,帮松浦敷上,包扎。三人面色均十分难看,忽然后面“啪”一声巨响,只见索阿可一拍桌子,猛地站起,咬牙切齿道:“杨纵英,杀兄伤人之仇,我与你不共戴天。”又对二人道:“今晚咱们算是栽了,但来日方长,这小子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手刃了他。”

    天亮之后,杨纵英来到方丈房间,将昨夜情况一一予以汇报。方丈听罢,长叹一口气道:“哎,施主虽武功了得,然世间爱恨情仇岂能全凭武力化解。藏剑之事只有你我二人知晓,怕是有人一直在暗中跟踪施主,昨夜盗剑并非为剑,目标恐怕还是你。”

    缓了一下,又道:“如今你与摄珂剑均已暴露,此处恐怕不是长久藏剑之地,不知施主有何打算?”

    杨纵英道:“我也没有眉目,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方丈又叹道:“只能如此了,施主定要更加小心才是。只是贫僧还有一事不明,不知施主如何得知昨夜会有人来盗剑?”

    杨纵英从怀中取出一小块布,道:“昨日午后,我独自一人从贵香馆出来,到院门口时,脑后打来一石块,躲过后回头来看,却未发现何人所扔。我再看那石块,原来外面还包着这块布。”说罢,递了过去。

    方丈接过一看,只见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着六个字:“今夜有人偷剑。”看来这人不想暴露身份,故此想知道何人提醒也是无用。

    还回布条,方丈也不想多问,只道:“哎,施主好自为之吧。今后如帮忙,尽管找我来便是。这摄珂剑失而复得,看来已于施主结下不解之缘,今后还是要好好珍惜保管才是。”

    杨纵英深施一礼,表示对昨夜寺内损失深表歉意,方丈连连摆手,说不用往心里去。

    出得寺来,杨纵英在路边坐下,紧抱剑盒,一边抚着,一边思量何处存放。放在寺中已不可能,而六宝斋人多手杂,且都是些不务正业之人,更不安心。思来想去,杨纵英竟发现如今自己唯一可信之人只有婉儿了,那婉儿天真善良,对自己也是颇好,剑放在她处,日夜有人守着,倒也不错。主意拿定,便往贵香馆走去。

    通报一声,一会,妙儿请杨纵英进去。这些日子相处,两人也熟络起来,杨纵英便开门见山讲明来意,并一再嘱咐,这是自己最重要之物,要婉儿定要妥善保管好。

    婉儿见杨纵英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交予自己保管,也不问是何物,只是十分开心,满口应承。将剑盒藏于自己绣床顶上,又取来纱巾盖好,杨纵英这才放心。

    这几日将近年关,邵老大那里也格外忙。除了照看场子,更要去各处收账,有些无钱还账或是故意抵赖之人,邵老大等人难免用些残酷手段,诸位也明白,不用细表。只是杨纵英对这些无仇无怨之人难以下去狠手,很少参与。邵老大知道杨纵英本事,关键时刻是个可用之人,便也不多计较,随他去。

    转眼就是新年,邵老大手下不少人回家过年,只有邵老大领着幺贼,杨纵英几个无家可归之人,在酒楼喝酒,度过除夕。席间打闹调侃不断,也是热闹,只是难以掩住其中的悲凉。

    连喝几日,晕晕乎乎。这一天,婉儿叫杨纵英过去练武,结束时,杨纵英见婉儿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便道:“有何事情,尽管说给我听?”婉儿低下头害羞道:“明日城外有一趟社火,晚上城墙之上还有灯谜灯会,我和妙儿想叫你一同前去游玩,不知道你想来否?”

    杨纵英思量一下,道:“明日我正好无事,给邵老大打声招呼即可,咱们就约好午后在贵香馆门口回合,一同前去。想我从小到大还没有看过新年的社火,你带我好好看看。”

    婉儿闻言,好像如释重负,与杨纵英说定不见不散,不用细表。

    带到次日,风和日丽,婉儿,妙儿,杨纵英三人来至城外,见那道路两边早已是人山人海。

    等了一会,锣鼓声越来越近,众人终于盼来了社火队。

    打头的是锣鼓秧歌,后面跟着仟船丑婆。再往后看,一些人将自己打扮成各朝名人,打扮穿戴夸张,脸谱鲜艳:红脸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侠义,金银为神妖,场面十分壮观。杨纵英并不识其中几人,婉儿便在一旁兴致勃勃地介绍。

    忽听妙儿大喊:“快看,芯子来了!”

    两人都向队伍后面望去,只见在高跷队后,由壮汉们抬着一个个“芯子”缓缓而来。

    这“芯子”是指由儿童装扮的各色历史,神话人物,用巧妙的方法固定在高高的铁支架上。铁架均被衣物装饰品遮盖,好似人物凌空悬垂一般。小演员们在空中晃晃悠悠,摇摇欲坠,惊险壮观,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这些“芯子”低则两层,高则五六层,十分好看。

    婉儿,妙儿自幼在当地长大,最喜欢看这“芯子”社火,等队伍到了跟前,二人大呼小叫,激动非常。

    杨纵英也是看得颇有兴致,跟着众人一起喝彩,不免又瞄两眼婉儿,见她满面红晕,较以往更是可爱动人,心中竟有些小鹿乱撞。

    民间有戏唱过这“芯子”社火的场面,十分有趣,诸位可以看看:

    过冬至,后十天,眼看着就是阴历年,

    耍社火,把旗下,柳木腿紧跟下,

    头里走得汉钟离,后头紧跟铁拐李,

    张果老儿倒骑驴,何仙姑儿把篮篮提,

    高芯子,太悬巧,上头扮得是三上轿,

    低芯子,好稀奇,扮得是苏护送妲己,

    转芯子,看起聊(方言,好),扮得孙猴去盗桃,

    里头抬的是慧丰善,后头又抬阴公断,

    马武的脸子实难看,玉虎坠有个王娟娟,水淹金山报仇冤,

    黄鹤楼,真热闹,清风亭,看起聊,

    张元秀,把儿找,四贤册,怀抱草,

    伍员逃国是连夜跑。。。

    看罢社火,婉儿又带着两人,在路边小吃一通海塞。长安城自古美食不少,花样口味繁多,三人吃得不亦乐乎。

    转眼,夜幕已至,三人又登上城墙来观灯。城墙上更是热闹非常,婉儿却突然说:“你们在这先等我一下。”说罢,跑了出去,不一时,手中拿着三串糖葫芦,又拿着三个做工精美的红色荷包,分给大家。妙儿的荷包上绣着“平安”,婉儿的是“美满”,杨纵英接过自己的一看,哭笑不得,上面绣着“富贵”。

    三人顺着人流东张西望游览,渐渐被冲散。忽然婉儿大叫一声,面色改变,原来有几个地痞趁乱摸了婉儿两把。再看婉儿,对那几人怒目而视,满面通红,气得说不出话来。那几人反而愈发胆大,围上来笑嘻嘻继续调戏:“小姐独自来逛灯会,好不孤单啊,不如我们哥几个陪你逛吧,一定对你呵护备至,疼爱有加。”随后,几人哈哈大笑,上来就要动手动脚。

    忽然,带头那位一声惨叫,飞出三丈多远,撞倒一片行人,手下几人赶忙上去扶,那位已经站不起来了。再看这边,杨纵英已经站在了婉儿面前。那几人见杨纵英一个人,便一拥而上挥拳来打,杨纵英不慌不忙,抓住挥来一拳,一脚踢过去,又一人倒在地上没了动静。杨纵英又抓住一人衣领,用腿扫开后面的人,将那人提得双脚离地,随后举着那人来到城墙边,伸手探出墙外。那人往下一看,几乎吓得尿了裤子,紧紧抓住杨纵英手臂,大声求饶,其余几人终于也知道厉害,都上前道歉,纷纷求饶。杨纵英收回手,将那人往地上一丢,几人忙搀着背着,落荒而去。

    周围围观人群渐渐散去,这小小的风波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婉儿痴痴看着杨纵英,眼露秋波。杨纵英却怒气未消,婉儿早已恢复笑容,还劝了杨纵英一番,这才一同找到妙儿,继续游玩。

    三人猜着灯谜,杨纵英却一个也猜不出来,还是婉儿,妙儿机灵,连连猜对,得的礼物,三人手中都抱了不少。

    一夜开心游玩自不必细说,待到时辰已晚,三人都有些累了,便站在城墙边缘,举目望向城中,此时城里万盏红灯,爆竹声不绝于耳。呆呆看着,凉风轻拂面颊,三人均默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

    半晌,婉儿开言道:“今日玩得真是开心,咱们三人如能永远这样游玩下去,该有多好啊。”说罢,扭头看着身旁二人。

    杨纵英并未答话,妙儿笑着道:“是啊,杨兄弟,你这么厉害,我和婉儿姐姐今后可就全仗着你来保护了,你可要做好这护花使者呀。”

    杨纵英也笑道:“没问题,如今咱们三个天涯沦落人,能有缘相聚于此,必是上天安排的缘分,今后我定会保护你们,不让你们再受半点伤害。大家一同,共赴明日”

    婉儿听罢,面露红霞,左手一牵杨纵英的手,右手一牵妙儿,复又望向远方。

    杨纵英只觉手上如有如电击一般,但仅仅躲闪一下,便也牵住婉儿,两人十指相扣,默不作声。

    忽然,不知哪家达官贵人放起了烟花,那烟火冲上九霄,四散飞去,照得夜空绚烂无比。三人均抬头观赏,烟花的光芒将三人打扮得五彩纷呈,更照得三人笑容灿烂,许久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