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黑金帝国 > 第174章 彻底解决
    色列,耶路撒冷。

    勃兰特-奥尔加自上任以来就一直不幸地存在于几]中:即使不算上遥远的“开国之父“本-古里安和那个色列买到领土”的铁娘子梅厄夫人,仅仅是拉宾、佩雷斯、内塔尼亚胡、沙龙这些巨人的身影,就足以将奥尔加掩盖一生了。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身后,奥尔加感到自己永无出头之日!

    是的,他贵为以色列总理,看上去可以一呼百应,随时可以对百万大军发出号令,跺一跺脚就能让整个约旦河西岸不寒而栗,但是奥尔加自己心里最清楚,其实在以色列国内,根本没什么人拿他当回事儿。

    自从上任之初,奥尔加就被国内政坛一致认为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平庸的总理,甚至比他的前任奥尔默特还要平庸,因为奥尔默特至少以撤离加沙地带为他的国民换取到了宝贵而短暂的和平,而他却自上任伊始就霉运连连,不仅没有在巴以和谈方面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使得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种种暴力事件升级,在国内也招致骂声一片,整个儿的里外不讨好。

    现在,泛美2699航班的坠落为奥尔一个可以使他在世人面前一改往日形像的机会。

    此时在以色列总理府的会议室里,围坐着一群以色列内阁和军方的高级官员们,其中包括以色列国防部长戴伊鲁、总参谋长哈尔维、外长布加佩里、内政部长兼摩萨德最高总长维拉斯,以及总理奥尔加,另外出席会议的还有美国国务卿比尔-安德森、驻中东地区莱克将军以及刚刚赶到的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鲁斯-乔科尔博士。

    “先生们,你们认为这些证据。”奥尔加指了指桌上的一叠文件,又扫了一眼围坐在身边地众人,问道,“这些证据足以将黎巴嫩真主党确定为此次袭击事件的元凶吗?”

    “是的,总理先生!”内政部长维拉斯点头说道,“实际上,我们掌握的证据还不止这些,包括CIA方面的提供的证据也表明,真主党游击队就是制造这起灾难的直接责任人,更何况。已经有一些自称是真主党游击队的人在几个小时前声称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在整个内阁当中,现在最担心的人就是维拉斯。作为内政部长兼摩萨德指挥官,在发生这种重大事件竟然毫不知晓,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这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不满和指责。因此,在事发之后,维拉斯几乎用尽了能够调动地全部力量来调查此事,并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弄清楚撞机事件的背后主谋。

    奥尔加看了一眼维拉斯,又转而对外长布加佩里问道:“纳斯鲁拉方面对此有什么表示吗?”

    “目前还没有,总理阁下!我认为他不会轻易承认这件事是他们干的。就像911事件之后的基地组织一样。”布加佩里说道,“毕竟。这次事件不同以往的那种小打小闹,纳斯鲁拉知道它所带来的后果!”

    这时,坐在一旁的总参谋长哈尔维说道:“我想这是一次好机会,是到了好好教训那帮杂种的时候了!2007的时候没有将他们斩尽杀绝,这次咱们绝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场地人听了哈尔维的话,都随声附和,纷纷表示出极大地愤慨。

    奥尔加看了一眼哈尔维,问道:“将军,你有把握将那些人消灭干净吗?”

    奥尔加此言一出,在座的人都不吱声了。

    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这些人实在太了解了。除了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这几十年来一致跟以色列冲突不断的,就是黎巴嫩真主党,尤其是自从1992年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替其职务的现任总书记纳斯鲁拉更是态度强硬,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手段与以色列对抗,可以说。黎以之间的冲突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尽管以色列人对真主党游击队恨之入骨,但是却始终无法消灭这股反以势力。凭以色列的势力,完全可以轻松拿下贝鲁特,甚至可以在几天之内占领黎巴嫩全境,但是,要真正消灭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人却做不到。这个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抵抗组织在黎巴嫩乃至周围的阿拉伯地区具有极深地群众基础,几十年来得到了黎巴嫩人,特别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广泛尊重和支持,他们可以轻易地隐藏在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神出鬼没地从暗处对以色列人实施各种各样的打击。

    更令人担忧地是,隐藏在黎巴嫩真主党背后的支持者还不仅是黎巴嫩人,还有较之更为强

    朗和叙利亚。实际上,黎巴嫩真主党已经不仅仅是装,它更多的时候是伊朗和叙利亚牵制以色列的一枚重要的棋子。对黎巴嫩真主党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必然地会引起伊朗和叙利亚的强烈反应。

    彻底剿灭真主党?这实在是个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问题!

    奥尔加扫视了一眼会场,又转头对比尔-安德森问下,麦考利总统和白宫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安德森清了清嗓子,说道:“总理先生,我在十几分钟前刚刚和总统通过电话,总统让我向您转达他对以色列以及以色列人民的慰问。对于以色列政府对恐怖主义势力和恐怖分子所采取的一切打击行动,美国政府以及麦考利总统本人会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并且,由于此次事件已经造成了152美国公民的死亡,美国政府将会直接派遣力量,协助你们的打击行动。具体的协助方案将由布莱特将军与各位协商。”

    其实安德森说的还不是全部,实际上,就在这次会议讨论期间。远在数千英里之外地华盛顿,美国总统麦考利正在想方设法说服国会和军方中的一些人,增派一支机动力量前往中东地区,欲以随时准备加入对真主党游击队的清剿行动。

    奥尔加听了这话,总算彻底下定了决心,于是看了看众人,说道:“好吧,先生们,看来是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具体的行动方案。”

    —

    ……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三十公里,巴勒贝克市郊外。

    举世闻名的东非大裂谷在绵延了数千公里之后,终于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交界处缓缓止住了脚步。这里就是著名的贝卡谷地。

    与东非大裂谷的其它地段大多只会引起地理学家们的兴趣不同,位于最北端的贝卡谷地给世人带来了太多地不寻常的记忆,它的名字也因此而渗透了太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三十多年前的那场著名的空战,不但使以色列空军以82:0的这一令人不::叙利亚人长久地背负着无法容忍的耻辱。

    不过在十月初的这个黄昏里,此刻正踌躇满志地在巴勒贝克市郊地里间草坪上踱着步子的,却不是叙利亚人,而是一个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蓄着浓密地黑胡子、身穿黑色长袍、头上裹着黑色头巾的五十多岁的黎巴嫩男人。这个人就是威震中东、让以色列和它的美国主子既恨得牙根儿发痒又心怀恐惧的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领袖、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

    1960年3,哈桑-纳斯鲁拉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郊区一个贫穷的什叶派穆斯林家庭。他的父亲靠贩卖瓜果蔬菜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纳斯鲁拉十二岁那年,父亲终于靠积攒下的一点儿钱开了家小杂货店,纳斯鲁拉常去店里帮忙,但吸引他的不是店内地生意,而是挂在店里的什叶派伊玛目穆萨-萨迪尔的画像。纳斯鲁拉总是久久地凝视着画像,陷入无尽的遐想中,他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伊玛目那样地人,在宗教上做出一番事业。

    在阿拉伯文中,纳斯鲁拉是“真主的胜利”之意。纳斯鲁拉虽非出身于神学世家,对宗教的钻研却达到了痴迷地程度。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本到手的宗教书籍。当邻居家的孩子玩耍时,他却在看书。纳斯鲁拉居住的村子很穷,连一座清真寺都盖不起,于是他不得不跑到邻村的清真寺做礼拜。那时。无论是静谧的午后,还是喧闹的黄昏,人们都可以看到纳斯鲁拉家那个瘦弱的小哈桑奔跑往来于两村之间。

    十六岁那年。纳斯鲁拉决定到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求学。纳杰夫是中东地区著名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学术气息十分浓厚,令莘莘学子心向往之。一位教士为纳斯鲁拉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便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就这样,纳斯鲁拉揣着推荐信,一路辗转来到纳杰夫。到纳杰夫时他已囊空如洗,不得不睡在长途汽车站的水泥地板上,啃大饼充饥。

    几经周折,纳斯鲁拉找到了纳杰夫神学院负责新生的教士赛伊德-阿巴斯-穆萨维。他以为穆萨维是伊拉克人,就怯生生地用阿拉伯语普通话跟他搭讪,没料到穆萨维却说:“孩子,我也是黎巴嫩人,咱们说家乡话吧。”纳斯鲁拉非常感动,两人后来成了莫逆之交。纳杰夫神学院安排穆萨维担任纳斯鲁拉的老师,负责教授他学业、照顾他的生活。在恩师的悉心点拨和传授下,纳斯鲁拉潜心于宗教学业,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其他人需要5才能

    课程。

    1978年夏天,纳斯鲁拉回到黎巴嫩动”组织,担任贝卡地区的领导人。1982年,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近60万名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贝鲁特南郊。这些衣食无着的难民希望拥有自己的组织,于是纳斯鲁拉脱离了“阿迈勒运动”,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支持下,和老师穆萨维一起创建了黎巴嫩真主党,穆萨维被推举为首任总书记。

    1992年216日,穆萨维在黎南部被以军直升机炸死。真主党领导层悲痛万分,但对谁接任总书记之职争执不休。当时纳斯鲁拉刚过而立之年,在真主党领导层中属年轻一辈,加之他不是副总书记,当选的可能性并不大。

    正僵持不下时,一位副总书记说道:“纳斯鲁拉与穆萨维关系最密切,他们俩简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推举纳斯鲁拉当新领导,就是对穆萨维最好的悼念!”此话说得情真意切又不无道理,赢得众人一阵掌声,纳斯鲁拉于是就成了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在此后地几次领导人选举中都以多数选票当选。就这样,他在真主党总书记的职位上一直干到今天。

    纳斯鲁拉出任总书记后,非常注意真主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为贫穷的什叶派穆斯林建造学校和医院,赢得了绝大多数黎巴嫩民众的尊重和支持。与此同时,纳斯鲁拉还致力于增强真主党游击队的武装建设和政治地位。目前,真主党不仅拥有数千人的军事武装,在黎巴嫩议会中也占了多个议席,成了黎政坛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纳斯鲁拉也成为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03年,以色列人东施效颦地模仿|张敌人脸谱的“扑克牌通缉令”,其中“大王”是已故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而“小王”就正是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

    以色列人对纳斯鲁拉恨之入骨是有理由的。从创建之初起,真主党就把以色列视为头号敌人,而以色列也把它看作是眼中钉,对当了十多年真主党总书记的纳斯鲁拉,以色列也一直想早日除之而后快。

    在几年前以色列军队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有5特工因演习事故丧生,演习流产。美国媒体透露,这是一次以纳斯鲁拉为假想目标的行刺演习,如果成功,就要付诸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就是根据事先取得的情报。出动由精干特工组成的特遣队对纳斯鲁拉进行“定点清除”。

    不过,由于纳斯鲁拉行踪飘忽不定,通常仅有极少数亲信才知其确切去向,而且有多处办公地点和住所。从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滞留,出门时乘坐高级防弹车,且行驶速度极快。以免成为以色列战斗机的活靶。所以,以色列人的阴谋一直未能得逞。

    但是,纳斯鲁拉心里十分清楚,躲藏并不能保证他地安全,如果长此下去,早晚有一天,他会和他的前辈以及许许多多被以色列人暗杀地穆斯林领导人们一样,葬身与以色列人的炸弹之下。而且,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对一位名震中东的穆斯林领袖来说,也实在有损形象。虽然纳斯鲁拉知道,绝大多数人民能够理解这种躲藏的必要性,但是他更希望又朝一日自己能够昂首挺胸、放心大胆地出现在约旦河西岸的任何地方。

    要消除危险,最好的方式就是彻底解决危险的来源。

    纳斯鲁拉并不惧怕死亡,否则他也不会耗尽精力从事这一伟大的事业,他担心的是,如果他被以色列人暗杀,那么对整个穆斯林反抗阵线、对整个中东正在不屈不挠地争取独立和解放地人们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还有,如果他死了,谁来继任这个位置?谁来担当起反以领袖的重任?

    整个穆斯林解放运动在近些年陷入了低潮,与几十年前英雄人物不断涌现、人才辈出的时代相比,现在要想在黎巴嫩人内部寻找到一个合适地继任人选,实在是太难了。他们要么就是太年轻,缺乏足够的经验,要么就是虽然征战多年,经验丰富,却缺少足够的精力。最重要地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在整个黎巴嫩乃至穆斯林世界当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至少在目前,在真主党内部,他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

    想到这里,纳斯鲁拉不禁看了看走在他身旁的这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也许,这位年轻人能够在将来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