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亘古帝尊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十三王
    赫蓝雄见姜彧损失惨重,急忙调军遣将,兵分三路,倾力攻打姜彧,短短数月角色掉换,姜彧由攻转守,亲自坐镇定州;年过五旬,天命早知,为了瑧室却不得不四处奔波征战,可是大瑧早以名存实亡,夜深人静时姜彧曾多次问自己,如今打仗到底为了什么?现今天下形势,任他姜彧智计过人,可是偏居北境一隅,兵不过五万,粮草不继,群敌环伺,堪堪自保,虽然对臻室忠心耿耿,但是也无力去改变!

    古沧也曾问过他:“太尉,我军兵不过五万,甲胄不全,谷粟不丰,士兵背景离乡,两餐不能尽腹,如今粮草匮乏,援军无期,俨然成了一支孤军,却与赫蓝雄在这定州死战不休,这是为了哪般?”

    是啊,嬴昙驾崩之后,天下嬴氏皇帝好几位,皆是傀儡,如今在此厮杀,将士们毫无目的,不知为谁而战,为谁而忠,陛下身死,国家已破败不堪,今后这些人将何去何从?

    姜彧看了看一脸颓废的古沧,异常坚定的说道:“为了活着。”他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为嬴臻尽最后一份力,若是天命不可为,也想看看天下到底由谁主宰。

    人活一世,短短数十载,太平盛世时,贵族士子享尽荣华富贵,轻松快活一辈子,黔首庶民碌碌一生只能果腹;当今乱世,士族世家朝不保夕,纷纷寻其大树荫庇,或是拥军自立,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而黎民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得弃农从军,或是啸聚山林,为贼为匪,如此种种,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活着。

    姜彧、古沧领着残军在这北芦洲极北之地,山河已破,国将不国,但是正是这样,更要好好的活下去,有朝一日重振瑧室,恢复天下秩序,重振昔日荣光。

    古沧似有所悟的点点头,望着远处的赫蓝军大营,脸上神色刚毅了许多,略显黯然的眼神,瞬间充满了色彩,仿佛看到了希望。

    “禀报太尉,渷京有书信来。”亲随躬身递上一封书信。

    姜彧急忙拆开,默默读了起来:“家翁尊鉴,萧州失利,儿攸退守启县,与大将军爱徒窦超收拢败军......儿攸敬上。”姜彧越往后读,脸上欣喜之色越浓,一口气看完整封信之后,姜彧大喜过望,连呼数声:“好好好,真乃麒麟儿,太好了。”

    “太尉,何事让你如此惊讶?”见姜彧如此,古沧在旁连忙问到。

    “姬亘得攸儿、窦超、臧青等的拥护于启县称公,次月,利用独孤羽的轻敌冒进,姬亘用吾儿的背水一战和十面埋伏之计,在澶水边大败独孤羽十万大军,并派轻骑绕后,烧其粮仓,令独孤羽半年之内不敢西进;随后不久,攸儿的离间计和二虎競食计策凑效,庚歆杀禇瑁,与其旧部大战于渷京城下;趁此良机,姬亘、攸儿领军西征渷京,兵分两路,先后攻克敖仓、庸阳,兵临渷京,围鼎阳,以此为饵,围点打援,大破庚歆主力,甄涉于阵前自杀,渷京势孤,蹇仁投诚,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渷京,庚歆身死,国都复安也。”姜彧说完将书信交于古沧手中,意味深长的说道:“国家中兴,便在此子身上,届时瑧嬴尚存否?”

    古沧连忙接过书信,迅速看完,望着太尉大喜说道:“姬亘、姜攸不愧为青山录公子,连番大捷,挫败独孤,诛杀国贼,渷京复平,瑧氏复兴有望了。”

    姜彧笑笑,没有理会,往前走去,心里却想到,如果我这五万兵马能够相助姬亘,必能如虎添翼,助其功成。

    “咦,太尉,你最后一句是指何意,我没听不明白,走那么快做甚。”古沧本还想与太尉探讨姬亘,姜攸,见太尉离开紧跟其后,暗自思索姜彧刚才那句话,似乎另有所指。

    赫蓝雄占据北芦洲大部份土地,拥军十余万,可是北有姜彧对北原城虎视眈眈,南有姬亘大将臧青,水陆两军陈兵上河南岸城阳渡,随时可准备北上,西有禇瑁旧部韦氏兄弟,大肆招兵买马,占据中神洲北部二郡大半土地,在中神、北芦两洲地界蠢蠢欲动。

    乱世之源,因北方而起,而北方本就人口偏少,又逢连年天灾,常年战乱,北芦洲早已破败,人口流失,良田荒芜,赫蓝雄趁势而起,迅速战领北芦洲大遍土地;虽拥军十余万,周围诸侯环伺,上河沿线及西山一侧均需要兵马镇守,兵力过于分散,如此以来耗费巨大,粮草堪堪为继,不能集中兵力对付姜彧,仅能抽出五万兵马,虽然姜彧对于赫蓝雄来说如鲠在喉,但是在兵力上对姜彧没有太大优势,难以迅速将其歼灭;而姜彧与牧奴人一番大战过后,仅剩五万余人,还要分兵镇守横岭,面对赫蓝雄的进攻,在定州一线布防了三万兵马,仅够守城,姜彧智谋超群,又有古沧这样的名将及一干将领倾力辅佐,任他赫蓝雄绞尽脑汁,阴谋阳谋齐出,也不能奈何姜彧。因此,双方在定州一线各有死伤,僵持不下,都在等待对方犯错,寻找合适战机,看谁能笑到最后。

    西贺洲,吐鲁人被牧奴人打败后,无力再犯中州西部边陲,首次征战的皇甫蓁诱敌深入,于陇山大破敌军,活捉芶亢,随后迅速平定了陇上郡诸城,兵马增至七万,皇甫氏军权在握,西贺洲长岭以北遂安;陇上大捷,厉招大悦,封皇甫蓁为镇北大将军,安心让其领兵,其弟厉俊因与夜狼人征战不休,被封为征南大将军,而他也自封为贺王,以皇甫宸为智囊。正是厉招毫无顾忌的重用皇甫父子,为日后西贺洲的乱局埋下伏笔。

    南部洲,端沐钦回到了昌阳郡后,整顿兵马,十日后奉南帝诏命,以蛮牛郾霸为先锋,领兵攻打岳陵郡;闻端沐钦领大军前来,太守伏怐连合两路叛军,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聚齐四万兵马于岳陵城,双方在岳陵城下厮杀月余,僵持不下;战事胶着,久战不下,智囊稔歇以身作则,献上诈降之策,与其侄稔厝来到岳陵城,太守岳公伏怐喜出望外,无疑有诈,力排众议,亲自将稔氏叔侄接入城中;顺利蒙骗了伏怐后,稔氏叔侄大喜,在一日月黑风高的晚上,与端沐钦里应外合,大破岳陵城,稔厝更是亲手斩下伏怐的头颅,余者皆降;可怜伏怐,不听属下劝解,轻信曾为好友的稔歇,引狼入室,却落得个身死城破的下场,而伏怐一族也在乱军中被稔厝屠杀殆尽,而稔氏叔侄的卖友求荣与狠毒让远在九羊城的端沐修深深忌惮。

    岳陵既破,南部洲三大叛乱已灭其二,独剩夜狼人与厉俊缠斗不休,而端沐钦威震南部,诸地叛军闻之威名无不惶恐,迅速平定了岳陵郡后,端沐钦马不停蹄,继续平乱,南部洲各地叛军无不闻风丧胆,纷纷投降,宁死不从者皆被端沐钦破城斩杀,费时数月,除夜狼人以外,南部洲十三路诸侯悉数平定,各地皆安,端沐钦之名响彻中州,威震海内,南部洲百姓更是尊称为“南十三王”。

    大瑧298年九月中旬,晚秋,“南十三王”端沐钦领军休整半月,准备继续西进,与厉俊两路夹击,一鼓作气平定夜狼人,正在此时父王端沐修书信来到,令端沐钦火速回到九羊城,让其堂弟端沐炼领兵镇守南部洲西部各地。

    得此父命,端沐钦虽有不甘,也得作罢,带着涂页、郾霸、稔歇、稔厝等数十骑,星夜赶到了九羊城,匆忙来到闽王府,父王端沐修一脸威仪,高座王府大厅,正与数名官员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见威震中州的“南十三王”回来,厅内官员纷纷起身见礼,谄媚之词不绝于口,端沐钦深厌,铁青着脸,面无表情的微微颔首,不发一言。

    官员马屁拍错了地,识趣的向端沐修告辞,离开了王府,端沐钦这才上前见礼,向父亲端沐修拜道:“父王,夜狼人与厉俊激战正酣,此时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机,袭其后背,必能一战克之,为祸西南的夜狼人便可一战而定,连根拨起。”语气有些不满,言词含有责怪,他不明白为何一向睿智的父王为何会令他在此时返回九羊城,所以不问青红皂白就数落一通。

    “哈哈,钦儿,稍安勿躁,坐下先喝口水。”高坐厅首的一位头戴王冠中年男子,黑面短髯,双眼有神,满怀嘉许的看着端沐钦,闻爱子之言,大笑两声,起身将端沐钦扶在案几旁坐下,早有侍女送上香茗。

    端沐钦一路赶来,马不停蹄,昼夜赶路,着实有些饥渴,端起香茗一饮而尽,脸上也收起了不满之色,急声再次问道:“难道父王是另有要事交予儿臣去办?是不是要出兵攻打独孤氏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