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永生天歌之封神 > 第二章:荒原少年
    封神大陆,南神域,百鬼山。

    百鬼山背靠十万大山,终日云雾飘渺,鬼气缭绕。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低不平却错落有致地围成一圈又一圈,直冲云霄。

    中间一座巨峰擎天而立,青峰突起,像极一尊青面獠牙的修罗护法鬼王,惟妙惟肖。

    周边十几座小山峰簇拥围绕,宛如龙脊盘旋。偶尔高出的小峰顶就像龙鳞一般,闪闪发光。

    远远观望,恰似一朵冬日里盛开的雪莲,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百鬼山直上云端,云端东西两侧云雾蜿蜒曲折,如同两头雾龙对戏,呈双龙戏珠之象。

    不管远观还是近看,正如一尊站在莲台上的青面鬼王,周身百鬼呼应,双龙守护。鬼王仰天长啸,啸天不公,怒地不正。

    山间草木繁茂,泉水恒流,鸟兽齐鸣,一派祥和之象。

    出奇的是离百鬼山方圆上千里内的地方尽是荒原,百草不生,更不要提什么飞禽走兽了。这让百鬼山更添神密。

    百鬼山夜里雾气缭绕,阴暗幽深。夜间,总有声声的鬼叫狼嚎自山里转出。

    传言,有人更是看到了百鬼山里有鬼神山怪走出,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上与夜同行。

    百鬼传说由此而来,越传越神,越神人们越加地敬畏。

    百鬼山山下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缓缓而流,河水清澈,略微见底,在夕阳的映照下,折射出别样的春光。

    微风拂来,泛起阵阵清音。水声脆响,仿佛圣人用古琴弹出的音符,穿透岁月,动彻四方。

    在百鬼山向北五百里的一处荒原上,有一约么十五六岁的少年迎风而立。轻薄的青衣随风飘扬,略显洒脱。可在这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留下的更多的是凄凉与落寞。

    少年一身青衣,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一双核桃般大小的眼睛,一举一动都焕发着少年人的朝气,就像那初升的太阳般耀眼。

    可此刻少年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阳光朝气,而是剑眉微皱,心有不甘,一脸的愁容。在夕阳的衬托下,更显惆怅。他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的第几次凝结武元的失败了。

    此时正值立春时节,春风拂面,天气微凉。

    阵阵的清风略过少年英俊的脸庞,带着丝丝的凉意,慢慢地渗入少年的内心。

    凉,心凉。

    心凉有两种,一种是清凉,一种是凄凉。这个少年属于后者。少年人当挥斥方遒,仗剑天涯。这个荒原少年又何尝不想如此意气风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曾几何时,他也是精彩艳艳,傲气逼人的天之骄子。不曾想到,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未知之祸福。

    三年前的一场意外,使他身中上古巫毒,修为倒退。至今他都还不知道他是怎么中的上古巫毒。

    现如今他连武元都无法凝结,一直停留在炼体九重的境界。连武者都算不上,顶多算一名武徒。在这弱肉强食的封神大陆,他这点实力自保都极难,更别说仗剑天涯了。

    封神大陆万族林立,实力为尊。各种修炼方式层出不穷,如同百花争艳。

    有炼体的武修,炼精神力的灵修,修尸道的邪修,神鬼莫测的阴阳修,巧夺天机的魔修,一身正气的儒修,与人为善的佛修。林林总总,各式各样。

    万法同宗,不管以何种方法修炼,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令世人仰望的神,得到永生,与世长存。

    少年就是封神大陆普遍修行的武修,成为一名武者的重要标记就是凝结武元。

    一名武修凝结出武元,就代表他跨入了武修中的凝元境。从而成为一名武者,能够真气外放,修炼武技。

    未成为武者之前的武修都处于炼体境,称为武徒。而武者按照实力与境界可以划分为:凝元境、开脉境、炼魂融魄境、元神境、金身境、涅槃境、轮回境、圣人境、神人境。一共九大境界,九九又归一,万念归一者可以封神。

    武者修炼适合自身的功法再配合所修之武技,施展出来的武力可以扩大无数倍,轻则身轻如燕,来去自如。重则开山裂地,移山换海。更有甚者,转凡入圣,踏破轮回,封神长生。

    武者修炼之功法按等级高低可划分为:神、荒、圣、魂、凡。五个等级,武技按等级高低也分为:神、荒、圣、魂、凡。五个等级。

    三年前,少年正值豆蔻年华,才十三岁便已是凝元境巅峰的修为。隐隐有觉醒血脉,开出术脉,跨入开脉境的迹象。

    这么年轻就拥有这样的实力。未来的成就更加不可估量。放眼整个封神大陆都可以称之为百年难遇的天才。

    可天才,可为天造之才,也可为天妒之才。

    像少年这样的天妒之才在这充满阴谋、尔虞我诈的人世间恐怕不在少数,多如星辰。

    天妒之才只是天造之才踏上人世巅峰路上的一颗颗垫脚石。令人惋惜之余,不勉深思。

    可是这个少年不愿成为人世间的踏脚石,他想重回巅峰,成为那名正言顺、实至名归的天造之才。

    不是为了受万众瞩目、万人仰望,而是为了证明,他可以,他可以拿回一些本属于他的东西。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堂堂正正地爬起来。”

    少年缓缓地站起身来,他想再做一次努力。少年现在已经是炼体境巅峰,他身体的皮骨已经被淬炼得没有丝毫后天杂质,除了他的右臂。

    少年如今属于一名武徒,武修的一大特点就是身体厚实,坚如土石。少年的身体也是这般。

    可唯独这右臂绑着层层白色的纱布,靠着这层层的白色纱布,他这右臂的大小才与左臂大小持平。

    少年慢慢地调整呼吸,自然吐纳,让自己的身心处于空灵的状态。然后气沉丹田,以意导气。让天地元气通过七窍进入到体内,沿着经络在四肢百骸中运转。

    凝元境与炼体境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气的运用不同,炼体重在锻炼肌肉骨骼,使身体能够更快地感受天地灵气。

    而凝元境,重在对运转在体内的天地灵气的控制,把体内的元气凝成一个元点,并且收放自如。

    稀薄的天地元气从少年的周身迅速汇聚而来,天地元气越聚越多,少年体内的灵气也由稀薄变为浑厚,继而磅礴汹涌。

    汹涌澎湃的天地灵气在少年体内飞速运转,如同那大海中的波浪,翻滚激荡,却井然有序。随着灵气的运转,大地荒原中的沙尘也随之飘荡而起。

    三尺内的沙尘滚滚而起,随即有条不紊地围绕着少年周身呈螺旋般运转,一圈又一圈。一个小周天,又一个小周天。(三圈为一个小周天,三个小周天为一个大周天)

    九个大周天过后,少年已经能感觉到他体内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也在随着灵气周天的运转,呼吸自如。这蕴示着凝结武元的时机已到。

    少年意守下丹田,以意导气,所有的天地灵气慢慢地向少年的下丹田汇聚而去。少年心念不变,以心控气,以意制气。

    “一心一意,武元凝”。

    少年下丹田的天地灵气慢慢地幻化成一个月牙状的虚态武元,然后逐步地凝成实状。一颗金黄色的月牙状武元在少年的下丹田闪闪发光。

    武元成了,少年冷峻的脸上闪过一抹欣喜。武元初成,证明成功了一小步。接下来只要运用武元把真气外放就可以了。

    “武元上移,真气外放。”

    少年心念用力,以意控元。武元在少年的意念控制下,由下往上逆回而动,由下丹田途经中丹田,继续往上,到达上丹田。

    此刻,少年上丹田的眉心处的月牙武元飘浮不定,若隐若现。要实现武元的真气外放,就要利用武元沟通七窍,再由七窍把武元内蕴含的真气外放。

    “七窍齐鸣,真气外放。”

    少年心中默念,心控武元,意通七窍。武元虚化,沟通七窍。浑厚的真气自武元的中心向七窍传去。

    霎时间,少年七窍轮动,嗡嗡齐鸣,少年上丹田中似有七星敲鸣,鸠鸠作响。

    伴随着七窍的齐鸣声,武元中的真气逐渐外放。

    “成与败在此一举。”

    就在外放的真气开始由虚变实之际,少年的右臂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黑色的血液翻滚,大量的黑气自少年的右臂漂浮而出,一瞬间就把少年周身包围。

    少年外放的真气逐渐被黑气覆盖并且吞噬殆尽。少年知道这是右臂的上古巫毒又在作怪,但少年早有准备。

    少年守住心念,继续沟通七窍,加快真气的外放。企图把巫毒黑气挡在外面,并加速凝实外放之真气。

    可是巫毒黑气似懂人意一般,一面不断包裹体外之真气,向内通过中丹田向上丹田袭圈而来。少年只得不断运转体内武元之真气,分御内外。

    这样下去迟早少年的真气得消耗殆尽,倘若再分心向天地之间吸收灵气来抵御。以他小小的武徒修为,一心三用。届时,不死也得重伤。

    “要放弃了么?”

    少年心中喃喃自语。放弃不难,成为天妒之才也不难。

    难的是拿起来,难的是明知道是没有结果,也要不负勇往,在所不惜。

    “一心三用,吸收天地之灵气。”

    少年周边磅礴的天地灵气向少年快速运转而来,少年一边炼化天地灵气,一边转化真气抵御巫毒,一边真气外放。

    终于,一口鲜血自少年口中喷洒而出。少年终因筋疲力尽,元气不足,心力不支而倒下。

    少年选择了坚持,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修炼世界里,坚持不一定就能走到最后。

    有时候人能做的只是为了让活着的自己不留遗憾。只要一息尚存,便会苦苦坚持,哪怕拼尽全力,也在所不惜。

    修炼如此,人生亦然。

    就在少年倒下的百尺外,有一黑衣修士向少年飞奔而来,裹着少年向百鬼山急疾而去。在这廖无人烟的荒原里,宛如鬼魅。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