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关东秋叶 > 第八章 英才婚事8-4
    8-4英才定亲

    骆神医走了以后,英才开始了每天的练功。在师傅的指导下做了一套陈家拳,老镖师一直在观察英才的身体,“嗯,胸骨未拉开,不可大幅动作。”又发了六个转镖,全上靶心。“英才呀,半月之内只是小动作,不可急练。”“虽然伤胸泄了元气,咱功底扎实,恢复武功没有问题。”二慧跟着行了一套拳,“英才少爷,别急,有我作陪练,保你又北打张二慧南打骆神医。”老镖师回到房内,让英才解开胸扣,只见自咽喉开始,在胸骨中间,向下至腹部有条长达一尺的伤口,大约长成一指宽的暗红色的疤痕。老镖师用手指从上至下轻轻地按了一按,二惠好奇地在后面看着,嘴里叨叨着:“这刀疤像一条大虫子。”“胡说,”老镖师厉声呵斥张二慧,回头对英才说:“我看了,骆医官确实妙手回春,这胸骨长得结实,很快就会和受伤以前一样。这心之受损,最大之忌不可生闷气,切切。”回过头来,他揪着二慧的耳朵,用他那曲里拐弯儿的胶东话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你看看,这叫龙!你才是个虫儿呢。”

    离过年还有些日子呢,这几天,英才看见家里人进进出出,比以前热闹多了。“额娘们没事情,又招人串起门儿来了。”“英才少爷,听说是给你找媳妇呢。这黑家窝铺就那么几个碎嘴的媒婆,我看见全都来过了。”英才对二惠说:“我看都给你说正好,”“那哪行呢,哥还没娶呢。再说你们这旗人,规矩太多。我呀,随便划拉一个就行。”英才听了只是笑笑,他也不去打听。按照英才的家教和传统,在他看来,老祖宗留下的做法,谁也改不了,就那么办呗。实际上戎马生涯刀光剑影,使英才对男女之事未感兴趣,也就所谓情窦未开。他只是每日按照师傅的嘱咐,慢慢活动筋骨,偶尔也和二慧练一路拳脚。

    慢慢的英才可以加大练功的幅度了,在老镖师的指导下,第一次飞身上房。这动作做起来,那叫地三墙二房一。就是地上跑三步,墙上跳两步,然后上房顶。当他手把着房脊脚踩着带雪的瓦片时,自己感觉倒还和伤前一样,可老镖师看出了问题:“上房的速度慢了,别急,还是先练平地飞吧。”平地飞是飞檐走壁的基本功,它要求练者先在平地上跑,然后再练跳跃。再后是以跑助跳,最后达到以跳代跑。英才做什么都是认认真真的,就这还用了二十天才达到了师傅的要求。“算来你已经拉开胸缝六十天了,可以每天加强练功的强度和延长些时间,记住,这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都是百天,不能停止。以巩固周身筋骨韧性。”老镖师看着英才健壮的体态,嘱咐道:“英才,身体骨为本,在外切记不要吃那熊,虎身上之物,记住强物不补弱势之体。咱地上跑的,就多食农家之物吧。”

    老管家招呼英才少爷,言及父母召见。来到客厅,英才父亲和两个额娘端端正正坐在中堂前面,英才跪下行了礼,起来退后几步,站在正面。心里想,“看来要说娶亲的事了。”英才父亲端详着孩子,“英才,你是家中独子,今已二十三岁。我族人,男丁十五就是家中栋梁,即要成婚。按族规,家规,阿玛和你的额娘们,为你选了妻子,就是长白山的那伦部族长叶阿拉的长女,叫索佳,今年一十八岁。这传宗接代是我们叶赫家族的头等大事,你的额娘们询问了十个见过叶阿拉家人的族人,健康,聪明,是那种能为我们叶赫家族传承血脉的女人。听说这个索佳,除了贤惠还勇敢过人,十几岁时为救弟弟和那熊瞎子还摔过跤。”“儿子,”大福晋笑着对英才说:“我们叶赫这脉已经三代单传,你现长大成人,不需家人再多讲,我们希望孙儿满堂。”二福晋严肃地说:“英才,明儿额吉就要去那伦部,去看索佳,并下聘礼,按习俗和家规,把定亲的事按例儿一项项去办,待娶亲时再入家门。你阿玛让姑父去寺里请活佛看了日子,和那伦家商量后,要没什么意见,我们就定在今年六月二十三成亲。”英才低着头:“就按阿玛和额娘们定的,英才照办就是了。只是,这···”他这时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和姑父潮落蒙一样虎背熊腰的姑娘,又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小巧灵珑的女人,噢,八姨太。这两个女人的样子时时颠倒,英才一下懵住了,···“英才,你···怎么啦?”英才父亲急得站起来,一阵剧烈的咳嗽使他说不出话来,老管家忙在身后拍背,好一阵才喘过气来。英才被父亲的咳嗽震清醒了,他看着身着棉袍身材消瘦白发高龄的父亲和面前瞪着急切眼神的母亲们,心中想的只有忠孝二字。“孩儿身在军中,不知到时····”“此事无妨,我已托骆总医官向统领大人提前告知,你的两位老师也希望你能早日完婚。”“那就听从阿玛和额娘们的安排。”

    英才自己还奇怪,怎么能忽然想起那个八姨太呢?上次从哈尔滨回来,对她除了厌恶之外甚至还有了些仇恨,大概是···那些为传宗接代的说法,还有那个和熊搏斗的女人给刺激的,把脑子给弄乱了。

    刚刚过完一九一零年的大年,大营派人带马来接英才和二慧,还带来了速返营内的文书:“接奉天总督府下发文告,凡帮带以上做战军官,均到沈阳讲武堂接受轮训,着即复营先行操练。”英才父亲站在大门前,头上戴着缎子做的风帽,用手杖撴着地,连连叫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总督就是懂得军务,从军就得学习军中的要务和武器的使用。那洋人哪个不是开军校,把军官们教得打起仗来头脑灵巧?这样好,太好了。”

    额娘们站在门前,大额娘给英才系着领扣,轻声嘱咐:“这春风刮起来可冷得很,在外行军,自己要学会知寒知暖”。二额娘只是说:“到了娶亲之日,早早返回,切不可有所耽搁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