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林自强在竹林小屋守孝百日期满,回到了林家宅院。
新年新气象,每年的正月二十一这一日,盐灶乡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游儒盛会习俗。
盐灶乡举办游儒盛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按照传统习俗先由乡里长老,带领全乡各家各户乡民,准备好“三牲”贡品,至乡的儒学文庙献祭求签。征得儒学圣殿的同意之后,便召集乡里的青壮,八抬大轿,请出圣人画像巡街游行全乡;火鞭开道,锣鼓伴奏,彩旗护送,以求全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儒道有成!
因为盐灶乡里出了大周王朝天下第一神童,因此今年的游儒盛会,办得格外的隆重喜庆。澄海县境内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如潮水般涌进盐灶乡,满心期待也能够沾一点才气。
盐灶乡里的各条街坊,按照习俗传统,家家户户门口都摆起了流水席,招待四方朋客。任何的外乡人都可以随意入席,保管酒足饭饱。
作为盐灶乡的名门大户,林自强家自然也是不能小气,直接在林氏祠堂摆了四十桌酒席,招待本县慕名而来的士绅乡贤。
席间,有一德高望重的白发老者,起身对林自强施礼,忧心忡忡道:“去年入冬以来本县雨水较往年甚少,恐怕今春本县有旱灾,众乡绅商议欲上书郡府,请求圣殿派高阶儒士前来施雨,还望林贤侄勿怪!”
大周王朝的既有惯例,若是地方上偶发干旱洪涝灾害,可以上书朝庭请圣殿派高阶儒士携带文宝前来施法减灾。进士文位者,能福佑一县之境;学士文位者,能福佑一郡之境;大儒文位者,能福佑一州之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此一县、一郡或者一州之境的一年人气。
如此一来,势必会摊薄了林自强的气运之数,毕竟当前澄海县境内,乃至潮汕郡境内的百姓基本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人气名望大部分都集中到林自强身上。
因此,众乡绅才感到左右为难,借今日之机,必须事先征得林自强的谅解,否则日后他若成功晋升进士文位,那么在场的众位乡绅们可就要寝食难安了。
林自强听闻之后微微一笑道:“此事又有何难?何需舍近求远,本人亦可一试!”
众人听闻之后,皆张大了嘴巴,纷纷停住手中筷子,愣了一愣,相互对望,确认没听错,一片的安静。若是换了别人说此话,恐怕早就被群起而攻之,区区一介童生也敢信口开河,施法求雨?
但此刻开口之人却是林自强,一个第一次登场便横扫神州大陆种种历史记录的传奇人物。自然又是另当别论,似乎再破一两个记录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林自强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废话,当即直接聚精会神,召出文印,从中取出了进士文宝铜页与秀才笔。
然后恭恭敬敬写下了第一首求雨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后他又觉得是第一次作求雨诗不放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增写了第二首求雨诗《喜夜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后落笔一个敇字,盖上文印,写有二首求雨诗的进士文宝化为点点光茫消散于天地之间。
倾刻间原本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开始风起云涌,天色逐渐变暗。
席中众人望着天地变色,皆是目瞪口呆,心道如此也行?
那刚才发言白发老者更是感激惊呼:“贤侄高义,请受我等一拜!”说着便真的要行礼。
林自强赶紧制止,拱手还礼:“众位乡亲父老!晚辈亦是澄海县之一员,为家乡略尽绵薄之力,不足挂齿!傍晚雨水将至,各位尚需趁早赶路,敬请满饮此杯,就此作别!”
众人齐举酒杯,一饮而尽,宾主尽欢而散。
入夜,果然不出林自强所计,整整一夜的和风细雨,那雨水是不大不小,不急不缓,持续足足下满六个时辰,天亮又准时停止。
此时的澄海县境内山塘水库,山涧溪流、低洼田地,早已经是处处银光闪闪,积水如流,春耕干旱之忧已然尽解。
由于《春晓》与《喜夜春雨》此两首求雨诗乃首创,是首次使用的新诗,与之林自强晋升童生文位后,窍中储存的文气等级之高,实际已经堪比大学士,因此,使用起来的效果非常之显著,受益不仅是澄海一县之境,整个潮汕郡境内皆是受益匪浅。
此手段必须是学士文位者修士方能施展的手段,才有可能达到的效果。但是林自强只凭着童生文位便能做到了,而且毫不费力,又是创造神州一项无人能及的记录。
自此之后,林自强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不只是敬佩,还多了一层深深的敬畏之情。此也正是林自强想要达到的一种力量展示,起震慑的目的,开始初露锋芒。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