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天下儒功 > 第二十五章 书院
    书院的选址也便落在澄海县境内的盐灶乡莲花山南麓,并就地取名莲花山书院。

    为此,林自强特地去了一趟县府衙门,准备报备征地。虽说此时的大周王朝地广人稀,土地不值钱。但该办的地契,还是必须办齐,以防万一。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澄海知县张举人,却是托病不出。原来张举人早已收到风声,知道林自强要办书院,原本是大功德的好事;但林自强提出的男女平等的办学宗旨,却是犯了儒道修炼的大忌。张知县自是不敢坏了儒学圣殿的规矩,但之前又是欠了林自强不小的人情,所以只得装病闭门谢客。

    林自强岂是知难而退之人,也不烦恼,只是让门卫代为捎去一封书信,便在县衙门口等待。

    只是过了一会便见知县张举人身披睡袍便出门相迎,主动先开口道:“老夫近日身体多有不适,有失远迎,先知小友勿怪!”

    “岂敢!晚生此来乃有一事相求,望知县大人成全。”林自强拱手还礼道。

    “知之小友客气,何事不妨先请入内再谈。”知县张举人诚

    邀林自强进入后院会客厅。

    宾主双方就坐,有仆从端上热茶,林自强首先致谢开口道:“知县大人,晚生一心想于家乡盐灶开办书院,有意征莲花山脉为书院建造用地,望知县大人恩准。”

    “哈哈!捐资兴学,造福桑梓,本官责无旁贷!既获葛大学士首肯提写院名,本官岂有不准之理?我已令六房主簿速速办理契书,知之小友稍等片刻。”说着,知县张举人向林自强返回了他之前托门卫送去的书信,其实就是葛洪大学士为莲花山书院提写院名。

    “谢知县大人的成全之恩,晚生当铭记在心,代澄海县百姓感谢大人一片赤诚之心!”林自强不忘给了张知县戴了一顶高帽。

    不过一会县衙的主簿便送来了莲花山的地契,还有张知县个人捐助的十万大周通宝。

    林自强从县衙取得地契,回到盐灶乡,即刻运工开建。书院的范围揽括莲花山全部的五座主峰在内,大树苍天,瀑布飞流,花香鸟语。

    林自强当初自家开劈的百亩茶园、竹林小屋也一并纳入了书院的范围之内,成了莲花山书院的一大景观。

    莲花山书院仿照的林自强前世大学的学校配置。计划建设可容纳三十六名学生的教室,一百零八间;大、中、小活动操场三个;可同时容纳二百人阅读的图书馆一座;可同时容纳一千人的大礼堂座;可满足师生数千人住宿的宿舍一千多间;食堂、厕所、澡堂、诊室、生活及办公楼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

    如此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林自强唯有亲手设计了莲花山书院的建筑布局,亲自绘制了莲花山书院的建筑草图。主要是采用了前世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根据三气大陆的特点,全部以实木结构为主,坚固且防震抗震。

    因为三气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的得天独厚。昆仑山脉以南的平原,植被生长极其繁密茂密,十丈高以上的苍天大树,有如雨后春笋,大周王朝处处可见。

    即使是林自强前世那些十分名贵的木材:诸如阔叶紫檀、金星楠木、黄花梨木等。在这三气大陆却并非是什么的稀罕之物,莲花山上便有不少几百年树龄的楠木。而再次一些的酸枝之类的红木,漫山遍野都是,被村民用来当柴火烧。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高大、坚固、耐用的木材,那真的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上盐灶乡靠海,海滩贝壳成山。林自强前世的父亲便做过石灰窑工,自家曾有过一条窑炉。因此,林自强也一并将制作石灰粉的工艺传受乡村工匠。

    所以说,虽然莲花山书院规模庞大,但就地取材,并不需要多么劳民伤财。如今林自强最缺的就是时间,最不缺的就是财富,不怕最贵、只求最好。莲花山书院的所有建筑标准都是按千年大计标准建造,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根本,书院是基础。林自强可不想自己千辛万苦,倾尽心血建造的莲花山书院,多少年后与豆腐渣工程的形象挂上钩。所以事必躬亲,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莲花山书院的建设,有了林自强天下第一童子的号召力,加上的充足的资金保障,工程建设进展神速。潮汕郡境内的能工巧匠纷纷慕名而来,受聘者络绎不绝,更有墨家学派修士自愿前来参与指导建设。

    莲花山建设工地的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诸如龙门吊,轨道运输,四轮驱动等前世的一些技术也在林自强的指导下得到推广应用。

    莲花山书院的建设计划分为三期建设,总建设周期三年为限。如今一期建设工程已经接近完成一半,计划明年春季如期投入使用。

    就在建设工地,有部分工匠的家属也随迁而来,临时在书院的工地上搭建了简易的木屋,聚集而居,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个小村落。

    林自强望着满山遍野的院舍,楼台亭阁,红墙绿瓦,错落有致地座落在青山绿水间,美不胜收。

    正如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书院四百八十舍,多少楼台烟雨中?”

    除了院舍建筑,前世地球的一些教学需要用到的工具,例如常用的黑板、粉笔、三角尺、直尺、圆尺、圆规、游标卡尺等教学工具。林自强也已经绘制了图纸,委了托族兄林建全的林记木器作坊制作,准备届时在书院推广使用。

    林自强希望终将一日,莲花山书院发展成为大周王朝世俗百姓的人文荟萃之地。点燃社会变革的星星之火,开启自由、平等的大门。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