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林自强在学院建筑工地督查时,无意中听到有工匠们在交谈中提及在莲花山脉北麓的“圆梦洞”,来了一位游方的儒道修士,医术十分高明,附近乡民凡家有重症者,皆可求助救治,妙手回春,不收酬劳。
说都无意,听者有心。当前林自强虽然已经名扬天下,备受尊崇,但他仍然自感势单力薄,根基不固,最主要的是缺乏来自神州大陆儒道修士界高层强力人物的支持。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如果仅凭他一已之力,单枪匹马想要在根深蒂固的大周王朝打开一扇男女平等的大门,谈何容易。
因此他决定亲自去拜访此位游方的大儒,看看是哪家哪派的儒道修士?试试看能不能寻求获得支持。
第二天凌晨五更时分,天光未亮,夜色朦胧,林自强孤身出门。几经翻山越岭,来到了莲花山的北麓,尽是深山老林,人迹稀少。
正如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林自强终于在丛林之中找到了那座工匠口中的“圆梦洞”。其实也就是一株有几十丈高的苍天古榕树,因岁月的风雨侵蚀所形成的一个大树洞。
之所以称之为“圆梦洞”,据说是因二则传闻而故。
第一则传闻是盐灶乡有童生文位者陈春英,秀才试将近之际。于九月初八入山访友不遇,错过时辰,夜宿古榕树洞。半夜偶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位银发银须银眉的老者,告诉春英,若想晋升秀才文位,需在海底捞针。陈春英醒来之后,心道老者梦中提醒“海底捞针”,岂不是暗示今科没有了希望?他越想越难过,一路摇头叹惜,回到家中也是闷闷不乐。陈春英的夫人刘氏极为贤惠,问明原因,当即劝说夫君不能放弃,边说还边为夫继续准备行旅。此刻,刘氏看见夫君陈春英的衣袖有道裂口,便让夫君帮她从门扇之上取来线针。潮汕郡的妇女有一种传统,为了取针方便,习惯将线针插在门扇之上。门扇上贴有一副对联,一扇写有苏潮两字;一扇写有韩海两字。而那根线针刚好便插海字之上。此时,陈春英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海底捞针暗示的是手到擒来。夫妻俩人喜极而泣,当晚加菜小饮,卿卿我我,恩爱缠绵。第二日陈春英便赴鮀城参加秀才试,顺利晋升秀才文位。因此,“圆梦洞”就此声名远播。
第二则传闻是自从“圆梦洞”声名鹊起之后,每年的九月初八都有善男信女不辞辛劳,登山圆梦。一次有两位妇女同时而至,夜宿古榕树洞求梦。其中一珠光宝气、风姿绰约,乃小家碧玉;另一位腰精腿壮,布衣赤脚,乃挑粪挥锄村姑。二人皆因不孕,前来圆梦。入梦,两人双双梦见银须银眉银发老者,写了一个無字。小家碧玉贵妇因识字,见过無字,醒来之后顾影自怜,以为此生注定无子;而村姑却不识字,见無字似瓜棚,生有四条瓜,以为此生有子四个于是回家摇醒丈夫,及时行夫妻之事,果然喜生四胞胎。
消息传开之后,三丈见方的古榕树洞便愈是神奇,成了乡民心中的“圆梦洞”,每年的九月初八,上山圆梦者络绎不绝。
天已光亮,一轮红日已上树梢。一扇破旧的简易木门半掩着榕树洞的洞口,有一名药童已经在洞口处生火煮药。
“师兄有礼!敢问尊师可在?”林自强在对着药童拱手问道。
“师兄有礼!家师出门采药,不知何时归?”那名药童还礼答道。
真是不巧,那位儒道修士外出采药未归。林自强心内自我安慰,也许好事都要多磨,“三顾茅庐”方显真心。
接着他又问药童:“敢问尊师名号?”
“家师葛洪,字稚川,道号抱朴子!”药童神情自豪地答道。
“啊!”林自强闻后激动万分,自穿越神州大陆以来,终于第一次遇上了前世历史上的同名大人物。
在前世葛洪此人,字稚川,道号抱朴子,中国古代东晋时期的道家金丹派的代表人物,道家九字真言最早的出处,正是出自其著作《抱朴子》的内篇第十七卷。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林自强心情愉悦,当即向那名药童借来笔墨纸砚,留下书信一封。其实也是就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然后落款盐灶乡童生林知之。之后不忘又盖上自己的文印,当即被文曲星判定为登堂级,顺带也让林自强获长城得二斗才气奖励。
林自强只得回到家中,满怀期待。三日之后的一个晚上,日落时分,林自强正在书房中研读前世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
忽然有一只纸鹤,从窗口飞入,落在书桌上面。林自强拆开纸鹤一看,一行苍劲有力的行书写道:“请小友明日上山一晤,落款葛稚川。”
隔日,林自强带上精心准备的手信,如约又来到了莲花山北麓的山神庙。
此时,只见“圆梦洞”前不知何时多了一副大理石几。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之上,闭目养神,此老者必定是葛大学士无疑
林自强赶紧上鞠躬礼:“前辈在上,后进童生知之有礼!”
葛大学士睁开眼睛,微笑指着跟前的石凳道:“知之小友无须多礼,请坐!”
“谢前辈赐坐!晚辈尚有一物先请前辈品尝!”林自强道。
随即取出精心准备的茶叶与茶具,置于石桌之上,借来炉火,有如流云行水般冲泡起前世的潮汕工夫茶来。
不过一会,水滚茶熟,林自强亲自端着一杯清茶放置于老者跟前道:“前辈请饮!”
葛大学士饶有兴趣的端起茶杯,细细品尝,入口甘苦,入喉清香,回味无穷,久久不语!当即忍不住召唤文印录像,上传好友圈后,才开口称赞问道:“真乃世间佳饮!此茶何物?似与民间传闻【苦饮提神】之故有所不符?”
林自强听后则老脸一红,连忙解释道:“此茶正是自家茶园所产,由凤凰单枞茶株移植而来。当日缘故皆因晚辈疏忽,错将废弃杂叶当作良茶佳品待客,无心之失,方有此误传,惭愧之致!”
“哈哈!此乃小友人气深厚之缘,无须过谦!”葛大学士一笑而过。
继而问道:“小友推陈出新、屡有创举,不知对于阴阳之道有何妙解?
正戏来了,林自强心知此乃葛大学士有心考较,思考了一会答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孤阴不大,独阳不长,阴阳平衡,天道至理。”
“善!小友此番见解,独树一织,大道可期呀!”葛大学士显然是非常惊愕地望着林自强,高看一眼道。
“前辈厚爱!晚辈受之有愧,尚有九字真言不知何解?望前辈赐教!”林自强问道。
然后提笔写下了“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此九个前世的道家真言。
林自强下定决心赌一把,在此修真宇宙,此时的葛洪是否也如前世已经悟出道家九真言的大道至理?
结果赌对了,葛大学士见到此九个字,像是得了魔症,仰天长啸,欣喜若狂,连声高呼道:“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啊!此九字真言知之小友是从何所得?”
“晚辈于一日做梦,于一道场之内,见有白发老者为诸弟子讲道提及此九字,醒时依稀记得,参悟多日未明所以,特来请教!”林自强又是故伎重演。
“此九字真言暗合道家金丹大道,老夫已经受困于此多年,此番受小友点拨,恐需闭关参悟。小友此来尚有需老夫效劳之处?但说无妨!葛洪此时已不再像是之前那般的风轻云淡,一副迫不及待的神情问道。
“晚辈此番而来,确有一事请前辈相助!晚辈于莲花山南麓修有莲花书山书院一座,诚恳聘请前辈任书院荣誉山长一职,并题写院名?”林自强躬身敬礼问道。
葛大学士目光深邃,斟酌了一会,忽然似有深意地微笑开口道:“今日受小友提点之恩,助小友一臂之力又有何妨?可!”
“恳请前辈再为书院所办《真理刊》题写刊名!”林自强得寸进尺,一副楚楚怜人的样子望着葛洪道。
“哈哈,多写一幅又有何妨?可!”于是葛大学士又挥笔多写了一幅题字道。
最后宾主相谈甚欢,惺惺相惜,林自强心满意足地回到林家祖居。
</br>
</br>